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德威早已从高地上下来,亲自领着牙军和各军军头紧跟在包围圈外,传令兵令旗如飞,调动着周德威目视范围内、目视范围外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在燕军的前路上布下一道道拦截,在燕军左右两翼和阵尾组织起一次次袭扰。
    令周德威诧异的是,在这种恶劣的形势下,敌军竟然始终没有崩溃,虽然看得出来,对方支撑的很艰难,但每次看似摇摇欲坠之时,却总是又极为勉强的维持了下去,反倒令自己的部下伤亡不少。
    燕军的强悍令周德威更加小心,他决定把围困的过程继续延长下去,让燕军返回襄垣的道路成为一条死亡之路,在这条路上耗尽燕军的每一滴血。同时,周德威也做好了燕军创造一路突围十余里的奇迹,为此,他再次向李嗣昭和李嗣源遣使,请他二人务必立刻率军跟上自己。
    周德威的打算是,如果燕军真能够坚持到襄垣,对自己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襄垣守军敢开城接纳的话,就顺势攻入城中;如果襄垣守军不敢开城,那么坐视友军被聚歼于城下。这一事件也会极大地打击守军士气。
    看着包围圈中的燕军拼死向南突围,周德威已经开始考虑下一步的作战方略了。毋庸置疑,按照李嗣源所云,安重诲部奇袭黎城、潞州的计划应当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就算没有能够攻下黎城或者潞州,但至少已经彻底打乱了燕军在潞州战场的部署,否则燕军决不会被自己围在这里。
    周德威考虑的是,拿下整个潞州后,便等于将燕王李诚中困在了长平通道,那么下一步该如何做呢?是从北方继续向南。一直打穿长平通道,打到高平?还是坐视燕军和诸侯联军在高平对峙?亦或是干脆率军通过滏口陉,直扑河北?
    周德威神态轻松的遐想着下一步作战方略,周坎和赵在礼则指挥着燕军一步步向南突围。燕军士卒浴血厮杀,每一次前进,都付出了艰辛的厮杀,忍受着重大伤亡。周坎和赵在礼甚至不敢命令大军停驻歇息,战至此刻,将士们已经是靠着血勇之气和惯性作战了。一旦停下来,很可能造成全军溃散。
    除了鼓动和维持士气外,周坎和赵在礼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们刚刚杀出南沟河,便发现军辎补给严重不足。箭矢的消耗超过了一大半。弓箭营每一名箭手配备的羽箭已经不足五枝;盾牌、木枪、横刀的折损也非常严重,许多都队出现了空手的士卒;另外,伤兵没有办法携带,所有受伤的士卒都舍弃在了原地。等待他们的结果令人不忍去想……
    出了南沟河,便进入了开阔的襄垣盆地,大军离襄垣还有十里。这十里地对于燕军来说,似乎显得极为漫长。
    周坎已经略显狂暴和焦躁,他不停的赶到赵在礼身边,大声质问“还要走到什么时候”?赵在礼每次都舔着干燥的嘴唇,向四处张望。
    再向前杀了三里地,周坎换了一句问话,他不再问“还要走到什么时候”了,他问,能不能不要一起死?周坎让赵在礼立刻率领骑兵冲出去,由他带步卒在后掩护,无论有没有援兵,此刻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不能再耽搁下去了,继续耽搁下去的后果就是步骑一块儿死!
    向前的攻击势头越来越无力,后阵掉队的士卒越来越多,已经出现被三王联军俘虏的成建制部队,至少有三个伙的编制在刚才的一会儿工夫中抛下了刀枪。周坎不怪他们,连续苦战大半天,水米未进,很多人连家伙都握不住了,这还怎么打下去?
    周德威眯着眼睛注视着战场上的一切,他知道这股被包围的燕军快完了,当抛下兵刃的敌军以伙出现的时候,用不了多久,投降的规模就会扩大到队、都,当出现成百成百的俘虏时,敌军必然崩溃。
    周德威的心情又松了松,他知道战胜已经必然,只不过内心里还有一丝可惜,可惜这里离襄垣还有六七里,无法让城上的守军看到这一幕……
    高平,军事参谋总署指挥衙门。
    这里是原高平县衙、高平守将侯言的中军行辕,如今是燕王李诚中的临时驻跸之地。院落内外布满了全副甲胄的警备营军士,由乞活买统一部署和调动,将整个驻跸防护得严严实实。
    两个侧院不间断的进出着燕军的各级虞侯参谋,将战况和军情分析汇总,然后提交中堂。中堂两侧厢房坐满了军官和士兵,左侧是各级等候军令和召见的指挥军官,右侧则是随时待发的传令兵。
    正堂内的三间大房已经全部打通,燕王李诚中、虞侯司总管张兴重、教化司总管姜苗等十余名燕军高级将领正围在一幅巨大的沙盘上小声地讨论着。左右两个角落上则是两个较小比例的沙盘,标注的范围和地区要小得多,但却更加详细,各有数名中低级参谋正在按照汇总上来的军报小心的移动和标注着各部位置。
    此外,北墙上悬挂着一张巨大的山川舆图,将整个河东东南、河北西部、都畿北部以及河南西北部全部纳入其中,图上乱七八糟的画满了各种箭头,让人一望便即头晕脑胀。不是经历过燕军高级军校培训的军官,根本看不懂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七月起,以梁军为主力的诸侯联军开始进攻燕军,两军主要交战地便是界牌岭。界牌岭位于高平和泽州之间,以界牌岭为首,燕军修筑了密布的大型防御营寨,连同界牌岭身后的悬壶、牛山和石嘴头三处高地,形成了屏蔽高平的坚固防线。
    连续攻打界牌岭十日无果,诸侯联军从西面开始试探性侧击悬壶,企图绕过界牌岭抢先拔除其身后的防御支撑,于是两军又在悬壶展开激战。
    付出近两千人的伤亡后,诸侯联军拿下了悬壶之前的东掘山、西掘山两个前出支撑点,开始正式进入攻打悬壶主体防线的作战。可惜东掘山和西掘山暴露在燕军两面夹击之中,向北攻打悬壶的同时,还要忍受来自东侧界牌岭的攻击,这一状况导致诸侯联军攻击悬壶十分不顺。
    从八月下旬以后,诸侯联军意识到,不首先拿下界牌岭是不可能打破燕军防线的,于是在梁王的亲自命令下改变了攻击目标,将重点重新放回到界牌岭。因为占据了东、西掘山,诸侯联军可以从西面攻打界牌岭,这一状况导致界牌岭的防守开始吃力,燕军伤亡大增。
    进入九月以后,界牌岭守军已经更换了三个批次,在这座小小的山岭上,上千名燕军阵亡,受伤者不计其数。
    在诸侯联军不计伤亡的强攻下,燕军丢掉了界牌岭外围双南庄、老凹沟、坛岭头等多处阵地。从三日前起,诸侯联军以老凹沟为支撑,从西侧双南庄、东侧坛岭头两路齐发,沿山梁合击界牌岭主营。
    战事至此愈发激烈,每天都有数百具尸首倒在这处小小的山岭之上。当然,燕军有大型守战器械在手,又有后勤营鼎立相助,战损比远远低于诸侯联军。不过,燕军对界牌岭守军的增援受到了诸侯联军的极大遏制,为了压缩燕军对界牌岭的增援力度,诸侯联军不惜人力物力消耗,连续多日在界牌岭西北、东北集结数万步卒组成的庞大军阵,令燕军骑兵的战场活动空间受到很大削弱,致使增援界牌岭变得非常困难。
    界牌岭一旦丢失,就意味着诸侯联军在泽州和高平之间拥有了一个可以囤积辎重和兵力的支撑点,将极大地改善诸侯联军进攻高平的态势。现在就看界牌岭守军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了,或者说看诸侯联军能够忍受巨大的后勤消耗到什么时候——在野外维持庞大的军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侧翼袭扰、后方出兵、骑兵巡回等等各种支援界牌岭的战术从正堂发出,或是被传令兵飞速传向前方,或是由等候的增援军官直接领命而出。整个军事参谋总署一直在忙碌着,张兴重、姜苗等高级将领不停的发布着各种军令。
    这些都不是李诚中关注的重点,界牌岭的失守无论愿不愿意,都是必然的,李诚中沉默的看着沙盘,不时回头望向背墙上巨大的舆图,他在等待着北方潞州传来的战报。(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ps:  感谢果果大和幻之晴空的打赏。
    燕军一直竭力维持的阵型忽然间就崩溃了,这一刻的到来既是那么突然,却又在周德威的意料之中。
    本来就已渐现散乱的队形哗然间彻底散了,前队的枪阵、左右两侧的骑阵、后侧的刀盾阵顷刻解体,数千军士亡命介向着襄垣方向狂奔,无数人将身后的背囊甩脱在地,如果不是那些基层军官大喊着阻止,恐怕他们连手中的兵刃、身上的甲胄也会丢弃。
    周德威飞快地下达着全军追击的命令,在他的命令下,两万余大军分成了数十支行伍,从后方及左右两侧保夹上去,撵着溃散的燕军士卒猛杀。
    原先一直在燕军前进方向上阻拦的三王联军士卒在大小军头们的催促下忙不迭的收缩成一团团密集阵列,以保证自己不在逃亡的燕军溃潮中被冲散。没有雄厚兵力及充分准备下去阻挡急红了眼的溃军,后果会相当惨烈,面对崩溃的敌军,从两侧和后方掩杀才是正道,能够保证最小的损失和最大的战果。
    燕军能够坚持到现在,在数倍于己的敌军包围下坚持突围近十里,连周德威都感到万分佩服。如果不是对方想要撤离,如果不是对手的后方重镇出了大问题,周德威很难想象,这样一股燕军要是选择死守的话,自己需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吃掉他们。
    可惜,没有如果,眼前的一切都表明,燕军败了,自己胜了,而且胜得很干脆。望着远处奔逃在最前方的两杆将旗,周德威特意向黑鸦军骑兵叮嘱,务必要活捉对方的这两员主将。通过这一场战斗,他已经起了爱才之心,希望周坎和赵在礼能够投入自己麾下。单以今日的战斗而言,这两人真是练的好兵!
    周德威尤其想要令那个叫做周坎的将军臣服,据说此人是燕军中专司“练兵”的总管,以燕军表现出来的战力,这个周坎堪称“大才”无疑!
    四野里都是追杀燕军的呐喊声,不时有掉队的燕军被追兵撵上,顷刻间砍翻在地。按照周德威战前的吩咐,追杀的三王联军各级军头并不着急。他们的追杀其实是一种驱赶,驱赶着燕军溃卒向襄垣而去。
    就在周德威寻思应该怎么趁着掩杀燕军溃卒之机一鼓而下襄垣的时候,他听见了襄垣方向传来的噼里啪啦脆响声,那声音传到周德威耳畔的时候让他一阵恍惚,像极了儿时正旦之际听到的爆竹声。
    朵朵白色烟云出现在天空之上,正是熟悉的燕军“妖云”。经过两个多月的战事,三王联军上上下下都已经知道,“妖云”并不妖,更不是什么“五雷正法”。既不会降下雷霆之火,也不会带来诅厄之运。“妖云”是燕军工匠折腾出来的一种新鲜事物,作用类似于牛角,起到的作用就是警讯。
    周德威甚至知道。如果“妖云”为黑,即指明敌军所向,如果为白,则为召集友军之讯。眼看如此密集的白色“妖云”升起。周德威心中凛然,这表明前方有大队敌军接应。
    果然,奔逃溃散的燕军士卒在“周”字和“赵”字两杆将旗的指引下。正在拼命向这“妖云”升腾的地方狂奔。
    在无法判断前方敌情的条件下,周德威传令各部放缓追击的速度,并且向自己的中军靠拢。如果敌军只是小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