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冰与血-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有一天,第三种声音侵入了这片异域。起初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如雾气般飘渺。但旋即迅速拨高、充实、扩展,在风鸣和涛声中飞快地挤进一席位置。那是螺旋桨的搅动声。伴随这陌生的声音,两只银白色的大鸟飘然落下,降到离海面两百米左右的空中,然后便保持在这个高度上,掠过海面上一块块球场大小的浮冰,朝着南极大陆的方向飞去。

那是俄罗斯北方航空设计局研制的〃空中勇士2000型〃直升机。由钛制成的机身闪闪发亮,轻盈坚韧。设计师们尽最大可能提高它的机动性,声称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用于巷战的武装直升机〃。而且秉承俄国武器设计精良而不娇气的一惯传统,〃空中勇士2000直升机〃可以在地球上各种严酷环境里正常操作。

它们是北方航空设计局参与世界武器市场竞争的法宝。不过,两架样机开发制造出来后,俄罗斯军方权衡再三,最终没有为这款直升机下定单。好在它们马上得到了另外某个主顾的赏识。一份求购意向书第一时间送到设计局。于是,设计者根据主顾的要求,铸剑为犁,把样机上的武器系统全部拆掉,卖给了那个识货的人。所以,它们现在的主人不是军人,执行的也不是军事任务。在那极具现代感的银色机身上,漆着两个蓝色的英文字母〃B…E〃,标志着它们新的归属。

二十四岁的海洋学硕士,〃冰山快递〃公司第七选测组组员叶辉把脸凑在舷窗上,有些贪婪地凝望着下面的景色。那一块块薄薄的浮冰象是碎玻璃,南极海水近乎墨色的深蓝从下面透上来,将它们染得有些发暗。跟随着飞翔的直升机,海面上倒映的太阳也从一块浮冰跃上另一块浮冰,每次都会在浮冰边缘爆发出一片耀眼的光辉。

〃你最好戴上护目镜,直视时间长了眼睛受不了。〃坐在前面的选测组长苏云霞转过脸,半是建议,半是命令地提醒叶辉;言语里带着几分长姐的温和。叶辉也顺势象个小弟弟般冲她作了个鬼脸,干脆收回目光,转身坐好。不过他还是用手揉起眼睛。时间不长,但胸口里狂跳着的好奇心已经让他付出了小小的代价。叶辉生长在海南省,虽然饱读过海洋学书本,可真正用肉眼观看南极大陆的近海还是平生首次。

不过,没等叶辉被刺痛的双眼完全恢复,就听到身边的江润杰喊了一嗓子:

〃到了!就是它!〃

这次叶辉学乖了。他从上衣胸袋掏出护目镜,同时朝江润杰手指的方向望去。这一望,举到半截的手便被无形的力量阻住了。〃天!这么壮丽的景色,居然真的存在!〃叶辉心里暗自惊叹。

他决心一定要用肉眼来感受它的奇美,直到不得不戴上护目镜。

直升机侧前方,一座略呈三角形的巨型冰山凸起于蓝黑色的海面,如凝脂、似白玉,在上午阳光的照耀下,映射着摄人心魄的辉光。海面上隐约可见浪花翻涌,反衬出冰山的宁静和端庄。冰山表面有些许突起,宛若蛋糕上的奶油花,似乎伸手可触。在正对东方的冰山轮廓线上,阳光折射开来,组成弥漫的晕轮,谱出一曲由光彩组成的旋律。

叶辉痴痴地着它。他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毫无瑕疵的洁白。那片纯洁的颜色在他的视野里一点点扩展,也在他的心胸里一点点扩展。在他的心里,本来贮存着尘世的纷争、不满、怨愤和喧嚣,此时被那洁白毫不客气地推挤掉,覆盖住。叶辉的心情立刻变得空灵、寂静,神圣。

〃全体人员作好着陆准备。〃苏云霞一声令下,打断了叶辉的超觉体验。第一次目睹这番壮丽的人,十有八九会如此感触。苏云霞也不例外。只是那对她来说,已经是尘封旧事了。

叶辉依依不舍地用护目镜遮去那片壮美,然后将连体保温服的头套盖在顶上,仔细地系紧项下的绳扣。那是马虎不得的,稍有疏乎,南极的风就会象小蛇一样往他的怀里钻,在他的皮肉上狠狠地咬一口。叶辉作着准备工作,精神和肌体也都紧绷起来,准备迎接大风和零下几十度低温的双重考验。

〃注意打开对讲机,这样大的风,我们直接对话会有困难。〃苏云霞一边说,一边将耳麦塞在耳孔里。在她身边,选测组副组长张嘉祥正在驾驶直升机。那也是位多次出没南极的老手。他右手握着操纵杆,单用左手便熟练完成了一整套准备动作。接着,他一拉操纵杆,直升机斜斜地切入到冰山上方,并且再次缓缓下降、下降……白玉冰山已经显示出小岛般壮硕的真实体形,粗犷宏伟转眼就取代了刚才的细腻。那些远看如奶油花般柔腻的突起也扩展为一座座冰丘,耸立在桌状冰山的表面。冰山高出海平面几十米,它的外缘直上直下,恰似悬崖绝壁一般。

这是一座南极近海最常见的〃桌状冰山〃。这类冰山说是〃山〃,其实就是一座座表面凹凸起伏的浮动平台。它们的〃母亲〃是从南极大陆沿伸到海面上的扁平冰舌,所以不会生出尖锥状的孩子。北极冰山完全无法与它们那种堂皇雄伟的身姿相比。后者只是洋面上的大块浮冰,虽然它们中的一员曾经撞毁过泰坦尼克号,谱写下人类与冰山〃交往史〃上的重要一页。当然,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通常只占整体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眼下这座冰山如果能够整个浮上海面,总高度会接近三百米!用〃山〃这个字眼来形容倒还比较贴切。

直升机盘旋着,寻觅着。机身下的无名冰山已经扩展成一个宽广的世界,远处洋面被它的边沿遮没了,海水的蓝黑色早己被挤出视线,目力所及之处一片纯白。折射的阳光在冰山上空回荡着、弥漫着,幻化成一片光的雾霭,那轻柔、璀璨、真实、几乎能用手捧起的美丽寂寞了许多年,才迎来了第一批欣赏者。直升机调整成南北方向,让机头迎着狂风。长长的侧影抚摸着冰山表面,小心地扫过一座座冰丘。最后,这两架过去的〃空中武士〃,现在的〃冰山选测专用直升机〃飞到一块足球场大小的平整冰面上。张嘉祥调整油门,让直升机悬停住,缓缓下降。

在整个降落过程中,叶辉一直透过舷窗,望着下面渐渐兜上来的冰山陷入暇想:我这是在哪儿?在地球,还是在外星表面?

终于,一次轻微震动过后,推进器的声音嘎然而止。当旋翼也完全停下来后,南极大风不友好的呼啸声立刻传入机舱,提醒来防客这里是谁的天下,也把叶辉拉回到现实中来。他忽然意识到,从这一刻起,它的命运便与他们的命运交汇在了一起。

正文 第一章 第二节

被称为当代人类工程技术奇迹的冰山运输,是一次资本冒险与科技冒险的完美结合。冒险精神是这株奇芭的真正种子。

〃BE〃是〃国际冰山快递公司〃(Berg  Express)的英文缩写。这家跨国公司的创办人名叫秦宇,1948年出生在长春市的一个工人家庭,今天已经过了六十岁。这把年纪竟然主持着一个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企业,就是没读过他的简历的人,都能感受到一份神奇存在。

四十多年前,秦宇跨出大连市一所海运中专学校的门口,被分配到远洋船只上工作。他和他的兄弟们,以及许多和他一样生长在工人聚居区的邻家孩子,都有同样的特点:操作实物的天赋远远胜过使用符号的潜力。这句话译成俗语就是〃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儿〃。但为了能减轻家里的经济重负,秦宇还是拼尽了吃奶的劲儿,啃完了中专的课本。

那正是大锅饭走向鼎盛的年代。在整个社会一片赤贫的底色中,当海员的那份工资就算是高收入了,衣食方面又有单位的统一安排。不过,秦宇一家有七个兄弟和两个姐妹,排行老四的他虽然收入最高,但只意味着他对家庭的贡献应该最大。尤其是为了能让他有这份工作。家人们托遍了自己的社会关系。每月月初开薪以后,家庭观念极强的秦宇总是把工资的大部分交给父母,然后老老实实告诉单位的哥们儿:我可没钱了,请客吃饭的事儿别找我。不然大家都花钱,我不花,不适合。

许多年过去后,秦宇成了公众人物,给人们留下的一直是标准的东北大汉形象。他告诉过财经记者们,其实他自幼营养不良,到了三十岁头上,还是一副豆芽菜般的体形。

就是秦宇再千节百省,要在一个大家庭里维持微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当海员的那点工资怎么也是不够分配。到第二年头上,已经熟悉了工作环境的秦宇便开始偷偷从似乎铁板一块的社会体制上寻找缝隙,捞取外快。单位里,有家有口的同事们都是一年中有半年在远洋轮船上,剩下的半年享受天伦之乐。未婚的秦宇则向上级请求,把自己剩下的半年也〃贡献〃出来。

老大哥们知道他的家境,以为他顶天儿就是想多拿些津贴,其实他的〃志向〃更为远大。秦宇想方设法地从船舶停靠国那里弄到日用商品,然后偷偷在亲朋好友中转卖。很快就发展到能够从A国港口趸进日用品,到B国港口卖掉。〃客户〃于是便扩大了许多。

那时,塘沽天津新港附近自发形成了一个〃洋货市场〃,就是海员们销售各自夹带的洋货的地方。秦宇成了市场里小有名气的一个〃角儿〃。其实当年他弄得到的,都不是值钱的东西,几年后满大街货摊都摆着那些货色。但在那时,它们成了秦宇训练自己商业意识的实物教具。后来秦宇便常和部下开玩笑说,自己从七十年代初就开始搞〃国际贸易〃了。

这种小打小闹虽然发不了大财,但培养了他许多生存窍门,使他不到三十就成了单位上的〃能人〃。那个时候,〃能人〃一词包含着〃滑头〃、〃社会油子〃、〃投机倒把犯〃等诸多意思在内,偏偏却丢掉了它在汉语中的本来含意。领导们也心知肚明,所以虽然他加班加得勤,本职工作上也从来不出差错,但奖状却落不下一张,〃先进工作者〃的头衔也轮不到他。不过,这顶桂冠秦宇就是戴在头上,也全不把它当件事。只要父母和兄弟姐妹们把感激和羡慕的目光投给自己,别人怎么说就由他他们吧。日后那位世界级企业巨子的耳根子也就是这样给磨硬的。

改革开放以后,秦宇顺理成章,挤进最早下海的那批中国人的行列。那时他刚三十出头,拥有稳定且相对可观的工资收入。但秦宇觉得,与自己心目中的辉煌未来相比,那点有数的薪水不值一提,甚至是个软软的枷索,牵扯着自己不能迈向更大的事业。于是,他开始和朋友们合伙,租船搞起小规模的近海航运,也算更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

最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批人里包括青年渔民、回城知青和刑满释放的犯人。总之,是一些被计划体制挤到边缘的人。秦宇旧日的同事们呆在原来的岗位上,旁观他带着这批散兵游勇满世界乱闯,并且等着瞧他的笑话。当时的秦宇可从来没有把自己与什么〃人类技术奇迹缔造者〃的名号联系在一起,除了钱这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外,惟一虚荣点的追求,就是想反过来看那些同事预言落空后的窘态。

不过,等到人真得忙起来和富起来后,秦宇连这份虚荣都没时间品味了。他不声不响地折腾到十年代,悄悄爬升为大陆民营航运业的领头人,舆论界也终于开始注意到了他。由于一直经营着家族企业,很少有外人知道他的身家到底有多少,以及究竟靠什么业务完成了原始积累。某次,一个知名的财经记者借着酒劲对满席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