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人学-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烦恼时所产生的烦恼,更是多不胜数了。也就是说:菩萨一方面厌忌逃避于空,积极地注视着那使人精神感到十分紧张的社会的动向,另一方面,在求得菩提的过程中破除〃尘沙惑〃,不懈地修得佛果。

所谓菩萨行,不仅是以佛性的强大威力,使〃尘沙惑〃等所有烦恼的猛势得以不断地减弱,而且使它向质的方向,即朝着在使那坚强的生命波及其他的过程中,讴歌〃生〃的智慧和生命的方向转化。

在今天这样动荡不安的现实中,体现智慧和慈悲力量的实践,才能使自身更接近于对佛果的感得。也许可以说:塞里埃博士的学说,正是对那些因偏重于自我本位主义的处世方式,而缩小自身价值的现代人所敲起的警钟吧。

若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滴上几滴蓝墨水,水立刻呈现出蓝色。而在海中却不同,即便搀入少量蓝墨水,其色也完全被消失在大海之中。正如上例所示,重要的是:自己在追求无限深奥的境界时,纵然遇到艰难险阻,也能从容不迫地泰然而过。诚然,现实的苦恼是决不会消失的,但我以为:不要因为它的干扰而陷入不幸,应更加充满信心地去战胜它,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民众知识化时代所需的智慧

——知识的个别性和智慧的整体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被称为〃民众知识化时代〃。在这种信息化的社会中,民众逐步成为前所未有的,具备高度知识和信息的〃知识民众〃。而且,人的〃知〃①,越来越显出它的巨大作用qi書網…奇书。由于这样时代的到来,社会上提出所谓〃知识价值革命〃的口号,并一度成为公众议论的话题。

①〃知〃,此处包含知识、智慧等意。

人们对于〃应从今天偏重物质价值的时代,向重视'知'的价值的时代过渡〃的这一揭示,是不会产生异疑的吧。

但我以为:必须铭记在心的倒是〃知〃本身所包含的内容。事实上,即便如何拥有〃知识〃,并收集到无数的信息,若为那庞大的信息量所困扰,反而使自身湮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那信息,也就失去其利用的价值了。也就是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只有十分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的本身,才是〃智慧〃;〃知识〃,可谓进入〃智慧〃之门吧。在今后的时代里,唯有人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今天,这信息化社会,已逐渐陷于知识泛滥的困境;若运用、汇集整理它,开拓其新局面的人的〃智慧〃,日益枯竭下去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而,我以为:决不可忽视——科学文明,需有一个不断开拓人的丰富内在价值的明确方向和力量。

一般认为近代科学方法论的特征,是以要素来说明诸多现象的〃要素还原主义〃和计量的〃分析加算主义〃。因而往往由此失去整体性。实际上,那产生于我们周围的事件或事物,没有一个是孤立存在的。世上一切事物,都是以某种形式保持着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就以我们人体为例吧,它可分为头、手、躯干、脚、五脏六腑,甚至还可分为更细小的部分,如每一个细胞等。但这些部分,作为人体是互相关联的。当然我们也决不可忽视身与心的关联。正如最近的深层心理学和生态学的成果所示,若沿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去探索,则它的相互关联将会无限地扩大。可以说,小宇宙(Mikro·Kosmos)和大宇宙(Makro·Kosmos)两者密不可分,建立在绝妙的协调的基础之上。唯有真正感受到它的整体性——作为由那不可见的协调的〃线丝〃,联结起来的生命体的整体性,才是为古今称道的人的智慧。

近代文明,一直不断地将整体分割成一个个细小的部分。

若从人的智慧日趋发达的角度观察,在某种意义上讲,也许是必然的趋势。但从它的反面看,尽管在物质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而人本身却陷入这样一个境地——即岂止自然,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被切断、封闭,不得不在那仅存自己的孤独的空间,低声呻吟的境地。

我想在学术和教育的领域内,也需对那忽视〃智慧的整体性〃的〃知识的个别性〃的畸形发展,作出应有的评价。可以说,以往的知识,是与人的〃幸福〃,为了更好生活所需的〃智慧〃和价值等毫无关系,而是独自发展,日益庞大起来的。

明治时代,正是日本的近代化开始起步之际,福泽谕吉①似乎早已察觉到上述的现象。

①福泽谕吉(1835…1901),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劝学》、《文明论之概略》等。

〃彼万事通者,仅知物而不知物与物之间的缘,仅知限于一类事物,而不知其他事物彼此间关联之理。学问之要,唯在于知事物相互关联之缘而已。若不知事物间之缘,学问则无任何价值可言。〃(《福泽谕吉全集第4卷》,岩波书店版)

他甚至还说:〃仅知物而不知物之缘者,无异于辞书也。

若强述其所异,则纸之辞书不进食,而人之辞书进食而已。〃

猛烈地抨击了那些一知半解,无所作为之辈。

福泽谕吉著《劝学》一书,旨在广泛地促进人们钻研学问,其本人也身体力行。他抨击的,并非学问和知识本身,而是指为学问而学问,为知识而知识的一种社会弊端。

我们切不可单从效用主义、实用主义的观点去理解福泽谕吉的这一席话。

众所周知,如〃缘起〃和〃因缘〃等的语源所明示,〃缘〃,本为佛教用语。此处暂不论述它的深奥含义,而福泽所说的〃缘〃,乃表示〃关联〃之意。这是指物与物之间的〃缘〃,也是指事物与自身间的〃缘〃吧。我们应该对这一整体性的问题——〃学问和知识是如何与自身相关联,具有什么意义〃进行探索。

在回顾近代科学发展的始末时,会发现:人们对知识的追求,确实起过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但其结果,却出现了核武器,多种有毒物质到处制造公害,从而不得不追究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所以必须再次明确:知识与人类、自己的命运,究竟具有什么〃缘〃、什么〃关联〃。只有依照〃自己〃,或〃自己的生活态度〃,去主动地探求知识体系,才是智慧的力量。而且,唯有探求它的〃关联〃,把握〃整体〃,使人们勇于创造价值的才称得上是智慧。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力量吧。

近代科学,运用西方独特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谓宿命的方法论,以人外在的构造,外在的约束力竭力地予以发展,而对丰富、充实那最紧要的人内在价值的本身,却未起过什么作用。当然,其责任并不在于近代科学,而在于人未能揭示这种科学方法论的局限性,并过分相信它的这一错误上。

假如人们因自己有知识而变得傲慢起来,那倒是最无知、最浅薄的表现。我不禁感到:唯有从这个角度去把握〃民众知识化时代〃,才能发现它的深刻意义。是否可以这样说,即问题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而是提出如何开发智慧的方法,并逐步地具体地加以完善。这才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吧。

计算机和人

——人工智能开发和生命的尊严

当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候,人们不禁为从月球地面发回的图像而感到惊叹,而今天——约二十年后的今天,据说,当时把人类送上月球的计算机的性能,现在已聚集在被称为〃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手指般大小的〃小石子〃似的零件上了。确实,科学、技术的进步,岂止〃日新月异〃,简直已进入以分秒计算的时代了。我总想:若能为和平、为人类更充分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话,那该多……。

计算机,已飞速地深入到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也日益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进步,的确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恩惠。但是,若一任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日趋商业化,那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能保证合理化、高度化和简便化吗?可以说,信息化社会和人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紧急课题。

现代,计算机正向人的智能发出挑战。几年前,开发〃人工智能〃一事已成为议论的话题,这可以说,正反映了计算机所竭力追求的最终理想。不少人从中看到:若这种〃人工智能〃,得到不断地开发,则被认为当前只有人才能完成的,那些智能性工作中的相当一部分,将由计算机来承担。

若论数据的存储量,或计算处理的速度等,计算机在这方面确实比人要出色得多。实际上,在产业的所有方面,计算机已取代了过去人所承担的工作,而且效率也很高。它还渗透到——从电讯电话等一类通讯设备和管理银行的存款,到订购车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

原来,计算处理数值化的对象和处理数据,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根据符号化的知识和规则进行推论,而是〃人工智能〃的特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起,由于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们的努力,那种被称为专家系统的,富有智能性的系统,现已得到逐步开发。

据说,之后的计算机,除在原有的领域外,还在医疗、科学、军事、经营中的〃决策支持系统〃等各个领域中,辅助人进行智能性工作,其中也有显示出超越设计者的推论和分析能力的事例。应该说,计算机确实在某一方面,具有任何聪明的人脑所难以企及的优点吧。但是,当计算机的功能,渗透到人的个人生活中去的时候,人的价值便变成数值化,得以承认的人性的基础,定将被这个社会夺走。这就成了所谓〃计算机公害〃,它将使人失去人所具有的生命。这样说,不谓危言耸听吧。

在目前的阶段,应该说,一旦以人性为计算机的对象,将其结果用于决定人的命运时,那其中必定潜藏着使人日益奴隶化的危险。

人们曾为过去那种还不懂得合理使用机器时,却盲目地任其发展的状态而不胜感叹。今天,这种忧虑,似乎由于计算机的出现而日益加深。

美国哲学家西巴托·L.道莱依福斯,二十多年来一直批判〃人工智能〃,但他认为:〃只要适当地使用计算机,人的直观,由于合理的思索而变得更加准确。〃(《批判纯粹人工智能》,椋田直子译)而且还指出:真正的问题是〃百分之一百地借助计算机的思考,那未能形式化的,人的精神功能的部分将被忽视。〃

实际上,在研究人脑功能的科学家中,似乎有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即便可理解为有规律的智能性行为,也不可能代替经验性的智慧和直观性的智力功能吧。若以浅近的事例而言,文学和艺术的世界,人的爱情和美的意识等,就是一个根本无法用数值来表示的,各具特点的领域。

问题不在于计算机技术的发达,而在于人自身如何理解这个事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开发,加速了人对合理思索的追求,人的思考方式本身变得单一,充实而丰富的人性也有丧失的危险。因此,那偏重于科学技术的倾向,甚至会使〃人学〃本身失去其重要意义。

康德①认为:人应该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目的而受到尊重,不应作为单纯的手段来对待,他说:〃把这样的尊严和价格相提并论;或与其相比较,这都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的行为,可以是会亵渎尊严的神圣性吧。〃(《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篠田英雄译、岩波文库版),人自身,没有像现代这样,更需要这种自觉的了。我过去与汤因比②博士对谈时,博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