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人学-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思索起那深远的真理。

昔日,人们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自由自在地生活。不难想象:他们比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对于人自身的生命体和宇宙的生命体的感应,更具有超越理论、一般道理的丰富的直观智。也可以说,即便当时人没有科学知识,也可以从实际经验中,领会到每天升起的太阳所施予的恩泽和自然的规则吧。

在宇宙中,确实存在着绝妙无比的本来的节奏。这自然的节奏、社会时光流驶的节奏,潜藏在人肉体内的生态活动周期,还有这个宇宙的节奏等,在不同层次所弹出的节奏,从根本上讲,它有着决非人的才智所能抗拒的东西。从近边的事例而言,就说音乐的节奏吧,若正在演奏某一曲子,忽然有一人表示反对。此时,即便心中竭力想试奏其他旋律的曲子,但总也不能改变。那是因为其中有着一种难以抗拒、不可违背的力量。

宇宙和人的生命的关联是十分紧密的。譬如,人的血液,与环境的变化有着微妙的关系。血压在一天中,白天高,夜晚低。从季节上看,冬天高,夏天低。据实验结果的报告:仅从气温十九度的房间到只有八度的寒冷的房间,即便三十多岁的健康的人,由于自律神经所引起的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到十——二十毫米。

再看看人的睡眠,似乎与太阳和地球的运行有着紧密的关联。人们常说:〃十二时前的睡眠,其熟睡程度,比十二时后要高一倍。〃而事实上,人的熟睡程度,从下午至日落逐渐增高,在深夜十二时左右达到完全熟睡的状态。之后便急速下降,在早晨四时、五时日出前后降到最低。有时即便晚上熬夜,白天很想睡一睡,然而由于过分劳累反而难以熟睡。这不仅仅是因为习惯,或噪音,或白天光线强烈,而且还违反了本来的节奏。

据说,激素的分泌也有规律,成长激素在人睡眠时分泌,副肾皮质激素保持二十四小时的周期。

这种所谓概日性节奏,不仅限于动物,植物方面也常出现。因为无论宇宙或生命都能听到这样清晰、和谐的节奏。

佛法称其为〃依正不二〃。简单地说,〃正报〃,乃主体;

〃依报〃,为环境之意。这处于一种〃不二〃,即〃二而非二〃的关系。另在《一生成佛妙》的书中,解释为〃于己心之外无法〃。

因此,佛法早已明确而具体地阐释了:从久远元初起,宇宙中存在着它自身的一切法则,同时在人自身内在的深处,也存在同样的法则。

日莲大圣人引用了妙乐大师的《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在《三世诸佛总勘文教相废立》一书中说了以下这段话:

〃弘决之六云:'知此身中具仿天地。知头圆仿于天;足方仿于地。身内之空种者,即虚空也。腹温,乃法于春夏;背刚,法于秋冬……。'〃这段话,简单明了地借用显示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说〃的比喻,说明了〃我即宇宙〃、〃宇宙即我〃的关联。若从宏观上看,可将一一解释为:〃头〃圆,乃天;〃足〃,乃地;

〃身内〃之空间,乃〃虚空〃。〃腹〃,常处于温热状态,为〃春夏〃;〃背〃刚,为〃秋冬〃。它们分别与一年四季相对应。

日莲大圣人继而还说:〃'四体,法于四时;大节十二,法于十二月;小节三百六十,法于三百六十天;鼻息之出人,法于山泽溪谷中之风;口息之出入,法于虚空中之风;眼,法于日月;其开合,法于昼夜;发,法于星辰;眉,法于北斗;

脉,法于江河;骨,法于玉石;皮肉,法于土地;毛,法于丛林……。'〃这就是说,将头、手、身、足〃四体〃,解释为仿效春、夏、秋、冬的〃四时〃。还将双手、双足中的各三大节(合为十二),视为〃十二个月〃;将有小节的三百六十,视为〃三百六十天〃(旧历一年为三百六十天)。又将〃鼻〃的呼吸,视为〃山泽溪谷中之风〃;〃口〃进行呼吸,视为〃虚空中之风〃;〃眼〃,视为〃日月〃;〃眨眼〃,视为昼夜。又,〃发〃,为〃星辰〃;〃眉〃,为北斗七星;〃脉〃,为河流;

〃骨〃,为〃玉石〃;〃皮肉〃,为〃土地〃;毛,乃树木茂盛的〃丛林〃。

人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五脏〃,为〃在天之五星〃,也可看作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吧。

在佛法上,将其理解为人与大自然、大宇宙,本是相互紧密关联的。

世上任何生命,都与大自然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在宇宙的律动中,创造着各自的〃生〃。世上万物,都是在那大宇宙的绝妙的节奏的支配下,不断地进行着生和死的转换。而且,大宇宙的这种协调,完全体现、凝聚在作为小宇宙的人的生命之中。这样说,不谓言之过甚吧。

以往的西方近代的学术研究,由于过分偏重分析的方法,因而很难看到综合性的见解。与此相反,东方的思考方法,是从与大宇宙的关联出发,综合地阐明人的生命。我以为:这种方法,今后将产生更令人惊叹的真知灼见。

关于宇宙与人的关联问题,在最近的物理界中,由迪维导·霍姆提出,并引起人们关注的〃全息照相术模式〃,似乎也提示了一种思考方法。

所谓〃全息照相术〃,原指运用激光的一种立体摄影。霍姆将这些特征,即从干扰波集聚的全息照相中出现全体像;从被分割成一张张的全息照像的碎片中显出全体像等的特征,用于阐明物质现象。

这一理论于现存的一切事物的背后,有着贯穿全体的秩序,以全体包含在部分中为其核心。

当人们从作为个人的意识和大宇宙的关系,看这个颇具特点的理论时,就会感到:在我们头脑里的信息和宇宙全体的信息,具有极其紧密的关联。在当前的现代科学中,由皮思柯庞提出的,以宇宙的信息为基础,那无数星辰的诞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般的天体的出现;我们的身体、头脑、精神等的一切源泉均在其中,信息也收在其中。即便一个微小的人,从根本上讲,也是与无边无际的大宇宙紧紧相联的。

若如此考虑,所谓节奏,可以说是在宇宙和人的生命相互运动中,发出的一种奇妙的共鸣。

世上所有东西,归根到底都与其他生物相关联,与自然相关联,也与宇宙相关联。在文明的都市的一片喧闹中,也俨然存在着与自然界本身所持有的生命的相互关系,和循环的节奏。人的肉体方面的机能和精神方面的机能本身,原都产生于自然界的节奏,社会越复杂,越需用心注视这本来的节奏。而且应将使自身与它相一致的行为,视为〃生〃的根本。我以为只有生活在这种〃一致〃中,才能感到真正的安定和充实。

追求所谓真理的人的智能和好奇心,一旦使人失去与自然的一体感,造成科学和人生命的断绝,这将带来莫大的不幸。科学,应永远从人的手中起飞,又回归于人间。

而且,在不断地反复中,将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和生命观。无论医学也好,天文学也好,可以说凡是科学,原来都是从生命的故乡,不断向无限的、神秘的时空挑战的一种学问吧。不少人指出:〃宇宙的科学,确实有很大的进步。但必须知道,哪些已被查明是可以依靠科学弄清的问题,和哪些是历来为人们所忽视的难以弄清的领域。〃可以说,这些难以弄清的领域,正是生命内部深处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这种倾向——连明确解决生命奥秘的高等宗教,也与许多宗教相提并论;认为一切都是不合理的,连高等宗教也被视为多余之物。这是莫大的错误。以非凡的才智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许多学者,最终矢志追求的,就是步入那所谓高等宗教的理想境地。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已进入一个迫切需要对以大乘佛教为首的高等宗教,进行真诚地探讨的时代了。

我以为:只要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得到最重要的人性的完全觉醒。

充满宇宙的生命

——道莱依柯、柯拉乌斯等博士的揭示

世上没有比生命更为不可思议的。最崇高、最尊贵的财宝,除生命外断无他物。而且,也没有比生命诞生的戏剧,更使人感动的了。

二十世纪,已成为人类向宇宙这一壮观的新开拓地,迈出第一步的伟大时代。并由于天文学等的发展,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不断进展,了解到在宇宙中,还存在着无数个与地球相同的天体。据有的学者想象——在其中一部分的天体中,出现与人类同样的生命,在比地球更古老的天体中,已建立起比我们更先进的文明社会。

据说,在宇宙空间,不断发现产生生命的因子,并逐步查明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的世界中,也存在着产生生命的可能。

要明确解答宇宙之谜,似乎弄清与此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生命为什么诞生在这个地球上?〃据最近测到的二、三例推测:在天琴座的首星周围,聚集着被认为是行星群的物质,也许正处与我们的太阳系相似的发生过程。还有报告说:观测到在猎户星云中,存在着被认为是太阳系即将形成的气体云。

美国的约翰·柯拉乌斯博士发表了这样的见解:〃太阳,只不过是构成银河系的千亿个星辰之一;银河系星云,也不过是存在于宇宙中的千亿个星云中的一个。即便假定拥有地球般的行星存在的机会,不过百万分之一的话,那在银河系中拥有的行星的星数,也达到十万个。天文学家认为:有着比上述更多的星辰,所以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很大。〃(《巨大的耳朵》,鸿巢巳之助译,CQ出版社版)这确实使人颇感兴趣。同是美国的道莱依柯博士,也提出计算银河系内的文明的数量的著名方程式。很多学者似乎据此进行计算。某一学者预测银河系内的高度文明的数量,为十万之多。

现代,一方面认为:在宇宙中形成生命体的可能性很高,另一方面有的学者,却将生命发生的概率估计得极低。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事实——不能将具备产生生命的条件,和实际产生生命一事混为一谈。

据说,以《偶然和必须》一书而闻名的杰克·摩诺博士曾说:即便专门的分子生物学,就连齐备全部材料和用品,创造生命的一个蛋白质,都是个超天文学的数字。因而,若不编组顺序,那产生的概率也将很少。

地球上的生物,均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这种蛋白质,是由二十个种类的氨基酸,如锁链似地连在一起才产生一个。然而,要制定自己所需求的东西的概率,则几乎等于零。据说〃即使宇宙的物质全都是氨基酸,要制成一个构成身体的蛋白质,也几乎没有希望。〃至于原始生命,若不完成更高层次的结合,是不会出现的。

所谓〃偶然说〃——在不可能产生生命的概率中,有时完全偶然发生的仅一次性现象。这种说法,至今仍很有影响。

据说,作为其中一例,即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L型和D型的两个种类,但地球上的生物,均由L型的氨基酸构成。然而,若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合成,L型和D型的氨基酸必然各为一半。因此,可以认为:从概率上讲,不可能发生的现象仅有一次,在那原始地球上所产生的原始生命,偶尔诞生于L型的氨基酸。这不正是优先持续增殖、进化的结果吗。

与此主张相反,也有人认为:在原始地球上的各地,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生命,然而由于自然的淘汰,最终才留下现在这样一种稳定的类型。也还听说在一部分科学家中,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