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浪费时间的人等于大把浪费金钱表格化和数字化。这是汪中求先生很早以前向我推荐的方法,我觉得非常有效。许多信件和表格都可以借助电脑,提前予以表格化和数字化,用时则只需几分钟就可输出。

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效率高60倍。马上操作。许多人习惯于“等候好时机”,即花费很多时间以“进入状态”,其实,状态是干出来的,而非等出来的。

学会说不。要学会把握时间,对于不必要的会面要予以时间限制,自己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学会拒绝也是获得自由的一部分。

提高通话效率。尽量通过电话来进行交流,沟通情况,交换信息。打电话前要有所准备,通话时要直奔主题;工作时间,不要在电话里传达无关主题的信息与感受。

成本观念。不要做“一分钱智慧几小时愚蠢”的事,如为省两元钱而排半小时队,为省两毛钱而步行三站地等等,都是极不划算的。对待时间,就要像对待经营一样,时刻要有一个“成本”的观念。

朋友之间的交往也要有时间观念。要与有时间观念的人和公司往来。

避免无谓的争论。无谓的争论,不仅影响情绪和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到头来仍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有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搁置起来,过段时间再议。

学会利用零散时间。许多人都把生活中的零碎时间不当作时间,被无谓地浪费了。其实这些时间虽短,但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等车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下一步的工作(奇*书*网^_^整*理*提*供),翻翻报纸,读一会儿书等。

以上只是我利用时间的一些经验,但我觉得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己利用时间的一套办法。方法有很多,没有好坏之分,但有一个是否适合你的问题。

下面的时间自我测验表总共有40道题目。这是管理专家所倡议的“有效的时间管理准则”。每个希望在35岁以前成功的人,至少每隔六个月即根据这份测验表进行一次自我检测,以期最有效率地利用时间。

1。我是否订下一套明确的远期、中期与近期目标?

2。对于下星期所想从事的工作我是否已有清晰的概念?

3。在一个工作日开始之前,我是否已编妥该工作日之工作次序?

4。我是否以事实之重要性而非以其紧迫性作为编排行事优先次序的依据?

5。我是否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而非集中于程序,又是否以绩效而非以活动量作为自我考核之依据?

6。我是否在于富于效率的时间内做重要的事?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7。我今天是否为达成远期、中期、或近期目标做过某些事?

8。我是否每天都保留少量的时间做计划,并思考与我的工作有关的问题?

9。我是否善用上下班的时间?

10。我是否故意减少中午的食量,以免在下午打瞌睡?

11。我是否对自己的作息时间做松弛的安排,以令自己拥有时间应付突发的危机及意外事件?

12。我是否尽量将工作授权他人处理?

13。我是否将具挑战性的工作以及具例行性的工作都授权他人处理?

14。我是否根据“权责相称”之原则从事授权?

15。我是否一意遏止部属对他们感到困难或不耐烦的工作进行“反授权”?

16。我是否有效地利用部属之协助以令自己对时间获致较佳之掌握,而同时避免令自己成为浪费部属时间的瓶颈?

17。我是否采取某些步骤以防止一些无用的资料及刊物摆置在我的办公桌上并占用我的时间?

18。当我有所选择时,我是否尝试以电话或亲身到访的形式去处理事情,而只有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才利用书面的形式沟通?

19。除了在例外情况下,我是否尝试在下班后把工作置之不理?

20。倘若有需要加班,而且可自由选择加班时间,我是否宁可提早上班而不延迟下班?

21。我是否迫使自己迅速地做出一些微小的决策?

22。我是否在获致关键性资料的第一时间即从事决策之制定?

23。对循环性的危机,我是否经常保持警觉,并采取遏止之行动?

24。我是否经常为自己及他人定下工作的完成时限?

25。最近我是否终止任何毫无益处的经常性工作或例行性活动?

26。我是否在口袋中或手提包中,携带一些物件,以偶然空余时间(如在排队时,在等候室中、在火车上,或在飞机上)取出处理?

27。当我面对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我是否应用“80/20原理”(即指只掌握20%的重要问题,而不受80%的不重要的问题所羁绊)以对付之?

28。我是否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时间?我的行动是否取决于自己,非取决于环境,或他人之优先次序?

29。我是否试图对每一种文件只作一次性处理?

30。我是否积极地设法避免常见的干扰(如访客、会议、电话等)之持续妨碍我每天的工作?

31。我是否尝试面对现实,思考现在需要做的事情,而非缅怀过去之成败或担心未来之一切?

32。我是否将时间的货币价值铭记于心中?

33。我是否腾出一些时间为部属提供训练?

时间待人是平等的,但时间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34。我是否尽量将电话集中在一起?在打电话之前是否先准备好有关的资料?

35。我是否拥有一套处置各类文件的系统?

36。我是否有时采取“门户封闭”政策以免工作受到他人之干扰?

37。在一天工作完了时我是否自问:哪些工作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的原因何在?以后如何补救?

38。在我筹备会议之前,我是否先探寻取代会议的各种可行途径?

39。开会时我是否讲求技巧以增进会议的效率与效能?

40。我是否定期检视自己的时间支配方式以确定有无重蹈以往的各种时间陷阱?2。让钱生钱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在计划经济时代,钱是一个被回避的话题,人们挣的钱不多,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差别,根本没有理财的观念。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钱不仅仅是人的价值的一种体现,更主要的,钱是人们生活的前提条件。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

那么,人的一生挣多少钱才够花?有人作过一个统计:

假设你不买漂亮衣物,不下馆子,不旅游,不买房,不看电影,不听音乐,不玩电脑,不交际,不赡养老人,不结婚,不生孩子,当然也不生病等等,一切生活所必需的东西都作为奢侈品摒弃掉,只有一日三餐、一间小屋,wωw奇書网几件为保暖和遮羞的换季衣物,你认为每月400元人民币够不够?

从出生到成年这18年中,我们有长辈关照;如果我们幸运地能一直干到60岁,那么这42年是为将来做准备的;60-80岁这20年里,如果以前面说的每月400元的生活水准计算的话,应该有9。6万元的养老准备金,还不算上超过80岁的用钱期。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挣多少钱才够用。在货币价值稳定、没有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我们仅为生存,每月挣1000元就够了。其中400元用于现在的支出,400元留作养老,另外200元用于年老时的医疗,因为那时疾病会频繁地光顾你。

如果你对400元的生活水准充满恐惧,如果你现在每月挣2000元还觉不够花,那么你将来的生活就要设定在这个基础之上,现在你每月就得挣4000元、5000元;如果你打算出国深造、打算投资、打算旅游,那么这个数目就远远不够了。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作为一个成功者,基本标准之一就是不为钱而发愁。而要不为钱发愁,就必须学会让钱生钱,也就我们所说的理财。

学会理财才能自由圣经里有一个绝妙的故事:主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仆人来,把家业“按个人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人五千,一个人两千,一个人一千。领五千的仆人随即拿钱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领两千的仆人,也照样赚了两千;领一千的仆人则把银子埋藏在地里。

过了些时日,主人回来和他们算帐。领五千、两千的仆人,因为为主人增加了财富,受到主人的款待又加派任务。那领一千的仆人则遭主人责骂:“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就是把银子放给兑换银两的人,亦可连本带利收回。”主子便把一千两银子夺回,给了挣得最多的那个仆人。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道理,即投资第一,储蓄第二,此例中的五千、两千、一千,代表了不同的经营方式,你属于哪一种呢?但愿你不是把银子埋在地里的那种人。

《伊索寓言》里也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把金子埋在花园的树下面,每周挖出来陶醉一番。然而有一天,他的金子被一个贼偷走了,此人痛不欲生。邻居来看他,当他们了解事情的经过后,问他:“你从没花过这些钱吗?”“没有!我每次只是看看而已。”邻居告诉他:“这些钱有和没有对你来说都是一样。”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财富闲置等于零。可见,没有理财观念,过度储蓄与过度消费一样遭人摒弃。

在东方,人们非常注重节俭,守住钱财的意识比赚钱的意识强。但在西方,投资比储蓄更可取。鲍勃一生的经历可谓家庭投资与理财的典范。

鲍勃是波音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他从26岁时开始将每月薪水中的20%投资于共同基金。这类基金虽然风险大一些,但年收益高,自1934年以来,平均该类基金年收益约13%。著名国际炒家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属于该类基金。到35岁的时候他与别人合资办了一个连锁店,收益亦相当可观。到了40多岁时,他开始求稳,将投资于共同基金的钱取出来投资于一种非管理型股本指数基金,年收益率为10%左右。鲍勃仅将自己钱的10%用于银行储蓄,因为美国银行的利率长期在3%至6%,远低于其他投资手段。鲍勃今年49岁,预计60岁退休。目前,他准备开始将收入的20%用于退休金准备,这样,加上他过去投资赚的钱,足以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留下一笔可观的资金。

富人需要理财,穷人更要理财,让财生财。在资本运作占主导的社会中,一个人必须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并做好完美的理财计划,将每一分钱都通过周密的运作发挥最大的作用,今日的积蓄就是明日创业的启动资本,因此善待自己的钱财。

富人需要理财,穷人更要理财,让财生财。你要想成功,你至少在年轻时就应该学会理财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下面向大家推荐几种理财的方法:

用“麦穗哲理”打理家财

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带徒弟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走过麦田时,每人选摘一枝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枝。

其中两个弟子一个刚走几步便摘了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第二个弟子一直是左顾右盼,东挑西拣,一直到了终点才发现,前面几个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前两位教训,当他走了1/3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再走1/3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1/3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的麦穗。

量入为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