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路天行-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惯了他们这伙子人的土匪习性。

他们这次来得匆忙,听刘老说,古老爷子喜欢喝茶,而且向来不用茶杯,都是直接对着紫砂壶嘴吸溜,便给他备了一把陈少亭的六角雪华壶,是孔四淘来的,也算是格古斋里难得的几个真玩意之一。

这陈少婷也算是个清末民国的紫砂民家,善于做细活,这把老壶虽然没有用过,却也是精心养护过的,品相包浆俱都不错,也算是一件好礼物。

只不过吴晨他们怕单送此物给古老,未免有些单薄,左右今天也没什么事情,再逛逛当地的古玩行,看看能不能再淘到什么。

江南多古迹,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其著名之所。到了扬州,可以不去昌阁,但是瘦西湖却是不能放过。

虽然还要去给古老挑礼物,不过他们打听到的消息,在这瘦西湖一侧便有现在扬州最大的古玩市场,因此干脆两好凑一好,先游起园来。

时间较紧,容不得他们挨个去走,边又分了道,大牙跟许婧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便要去游湖,问清楚了地方,直奔二十四桥而去,从御码头上了画舫。

御码头是当年大清皇帝南巡时登舟的地方,从一层层石级走向河边的时候,行走在万乘之君专用的御道上,大牙感觉良好,大呼过瘾,许婧也很配合的一口一个皇上叫着,两人腻歪的不行。

吴晨跟孔四望着他们两个远去的背影,心里都有些羡慕嫉妒恨!这才叫游园好吧,再看看自己身边,整天两个大老爷们,游个鸟的公园!

更何况两人还有任务在身,不敢走远,只是沿着长堤提步缓行,湖两岸长廊依云墙伸展,陆路与水道并行,呈“之”字形屏列,构造旷奥收放,抑扬错落,各面转折对景都是一幅山水画卷,正是“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更妙的是,此时正是初冬淡季,人流稀少,满湖山水便在这份静谧显出了真实的魅力,很快,两人就沉浸在这湖山绿水的风韵之,倒是渐渐忘了心里那份淡淡的遗憾。

长堤的尽头,便是著名的“徐园”,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这位徐大帅倒不是个粗俗之人,园内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走到听鹂馆,吴晨抬头见墙上有木制的对联,嘿嘿笑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郭德纲的万能对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来。

国字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独特解读,如“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可以适用于任何语境,堪称七言古诗的万能句王。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枝红杏出墙来。”

“故人西辞黄鹤楼,一枝红杏出墙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一枝红杏出墙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一枝红杏出墙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枝红杏出墙来。”

……

凡此种种,皆有独特韵味,真是钦佩古人的智慧跟对字的雕琢!

当然,馆内还有楠木罩隔等等诸多精品,也是让人大开眼界,更让他们惊的是,门口那两大口铁镬,据说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镇水神器,从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也属于难能可贵。

“这倒是老玩意,可惜卖不出价!”孔四习惯性的走过去,轻轻拍了拍,点头赞了赞,够厚实的!

吴晨被他吓了一跳,这对老玩意,再不值钱也是物,也不知道搁置了多久,风吹雨淋的,说不定里面早就风化腐朽,万一让这哥们一掌给拍散了,又是一宗是非!

他心虚的左右看了看,还好没什么人,赶紧拉着孔四往外走,出到外面,埋怨了一通。

第388章窜货场(一)

沿着瘦西湖的一侧走着,很快就到了红园,这里原本是个花鸟市场,这些年民间收藏品市场也逐渐展了起来,再加上左近的扬州玉石市场,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圈子,除了专业人士之外,瘦西湖积累的大量游客,也成了这里的主力消费群体。

虽然不是周末,又兼着初冬冷寒,人气倒是挺旺的,走到近前了,就能感觉到人流逐渐增多,等到人流如织之时,已经是到了市场的一边,四周都是飘着布幡的城楼,规模不小,却是几条大街连同而成的一大片,没有什么藩篱。

初来乍到,两人也补急于钻进那些古玩店里去,而是在路边找了一间小茶楼,进去喝着茶,稍作休息,顺便的就将这里的情况打探了一下。

“两位第一次来吧?”捧茶的小厮,听吴晨一嘴的南方口音,笑着说道:“看你们身上穿件把衣裳格格正正的,应该是大客商啥。”

“是第一次来,探访下长辈,顺便看看这里的行情。”吴晨听那小厮话里口音颇多,应该是本地土生土长之人。

一听到是来打听行情的,小厮便给他们仔细的介绍了几个大的店铺,还自靠奋勇的要给他们当先导。

都是街面上混的人,左近各店铺也都不远,按照圈里的规矩,如果他带的客人买了单,他也是有提成的。

“呵呵,谢谢了啊。”吴晨被他的热情吓了一跳,立马就想到跟团出去的导游,那玩意,带过去的场子,哪里有什么好东西!赶紧的敬谢不敏:“我们想先在街面上逛一逛,等两个朋友哈。”

茶楼小厮见他们一脸的不置可否,心里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很热情的留了张名片放到桌面上,交代他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找自己,这两天街面上很多老店的老板们都不在呢,尽是一些伙计,挺坑人的,有自己这个本地人带路,别人也不敢太坑!

老板们都不在?这是怎么说的,难道集体携款跑路了?

吴晨正在连连点头答谢,心里听着却隐约有些怪,便又打听了起来。

“嗨,你们刚来,肯定是不知道的哈。”小厮本来以为没戏了,这一下又来了精神,凑过头来,有些得意的说道:“这扬州府地界,最近行里传出消息,有一瓷活要出手,现在都在准备赶场子呢!”

他这话一出口,吴晨跟孔四便都恍然大悟,敢情这是有人在窜场子啊!

所谓的窜货场子,也是古玩行当里的一个老传统,最早是从京津一带的玩儿起来的。说白了,就是行内人的内部交易会。

跟电脑城那些商铺一样,只能是各有各的竞争优势,有代理主板的、有专卖硬盘的,也有经营电源音箱什么的,谁都不可能大而全。需要装机的哥们,也不用自个儿一一的跑遍整个市场,随便找一店,往里边一坐,把需要的配置说全了,店主自然会帮你装配完成。店里没有的东西,就到其它店里去拿,这就是窜货,基本的思路还是互通有无,大家共赢。

当然,古玩行里的略有区别,在旧时候,玩古董风险太高,不说打眼,就是真弄到好物件了,也不敢轻易往外露,怕招人惦记,特别是一些稀世之品。只能在行内先放风,却又不明言,约定时间,暗地里看货跟交易。

刚开始,只是在业内有势力的店铺老字号会参与,后来慢慢的扩展到一些老主顾也参与了进来。

要是这么说,也难怪那些大老板们会忙活。古玩店跟其它的不大一样,店面上的生意往往只是个招牌,真正的大买卖还是在底下流通,真的敢窜场子的一般都是有些声誉之人,而且东西必定是极好的,价格自然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所以场子虽然只是一时,但是从放风之时起,却是要搅动好些天,私下打探的、回笼资金的、强强联手的……等等,甚至还有事先知道是什么“货”的,先就开始通过自己的渠道,寻摸好下家,一旦拿下,便立马转手!

吴晨他们只知道窜货场这种形式,在北方居多,像广府一带便没有这么讲究,至于像田老他们这些老头自己玩儿,根本就不会在行里放出什么风声来。

没想到这扬州江南之地,也有这种场子,倒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惊喜之下,吴晨也知道那小厮说不出到底是什么宝贝,只能问问时间跟地点,还有这里头的规矩。

没想到小厮倒是个消息灵通的,见吴晨他们兴趣不菲,干脆放下茶壶,坐了下来,眉飞色舞的给他们讲了事情的经过。

却原来,早在半个月前,扬州道上就有风声,说是“汇堂”得了一汝窑瓷器,有意出让。

汝窑!这一下就炸开了锅!在当地协会的穿针引线之下,当地老字号跟大铺子都联合了起来,搞了一个窜货场,召集一些老客户当场竞价,价高者得。

“我去!”吴晨一听到汝窑,下意识的便撇了撇嘴!跟孔四对望了一眼,都觉得这消息实在不靠谱!

名瓷之,汝窑为魁!

天下瓷器千千万,名窑更是甚多,各个时期也都有自己的典型之作,公认的稀世品种有元青花、洪武釉里红、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以及清三代的粉彩、斗彩还有单色釉,如果从窑口来说,除了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还有龙泉、耀州、柴窑等等。

但是毫无疑问,在所有的品种跟窑口,汝官窑独居众瓷之,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因其釉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

行内所谓的汝窑,是特指北宋徽宗时期创烧,专供大内所用,据说宋徽宗这个艺皇帝,眼光极高,每一批送达宫的汝窑,都要亲自查验,如果觉得感觉不好的,哪怕品相完美,也要砸碎了碾成粉铺在宫地上,因此,留下来的都是精品的精品!

只可惜,汝窑真正的烧制时间只有短短二十多年,或者说只有宋徽宗半朝,到了金兵入侵、宋徽宗父子沦为俘虏,整个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乱,汝窑也因此止,到了南宋,虽然官家有心恢复汝窑的烧制,却也已是“近尤难得”,再没有烧制完成。

此后历年历代,都有仿制者,却从未成功过,甚至在号称制瓷业达到历史顶峰的清三代,也无法仿烧出那种釉汁淳厚、堆脂滴泪、视如碧玉的感觉来。

正因此,汝窑越的显得珍贵,就算在在明清两代,世上的汝窑几乎不见,都让皇帝给弄进宫去了!

到了现在,存世的汝窑,只有65件,每一件都堪称是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在今年初,港府苏富春拍上,一个“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

而现在这里,居然有一件汝窑面世?这不是开玩笑么!

吴晨跟孔四二人虽然满心的不以为然,不过既然碰上了,这热闹却还真的去凑一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呢?

别看刘老收藏都是精品,无所不有,不过还真就没有汝窑,除了图片跟电视纪录片里,吴晨唯一见过的真实汝窑,还是在广府博物馆里,那里藏有“半个”,就是这“半个”残品,已经足够吴晨隔着玻璃远远的学习了好久。

问清楚了,却是就在今天,地儿也不远,吴晨便央着小厮带他们走一趟,全当是开开眼界也好。

那小厮原本是有些不情愿的,他没有资格入场,这且不说,主要是这种带路没有回扣,谁愿意干啊!

孔四经验丰富,见他脸色犹豫,便说道,这样吧,不单是带路,如果能够把我们也弄进场去,现金一万块酬劳!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万现金拍出去,这小厮立马便眉开眼笑了起来,茶壶也不拎了,直接跟老板耳语了一番,便招呼着他们出门。估计那老板也是知道他们这些手下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