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色-第1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大飞机项目很能够锻炼工作队伍,不论是从设计上还试制造上,需要解决的难题都是很多的,更多地是讲究一个合作机制,往往是需要多家企业协同完成的,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中,想要达成这种效果确实非常不容易。

范无病的初步想法,就是将国内的数十家研究机构和十几家飞机制造厂联合起来,打造一个大飞机项目开发组,一边儿通过替空客公司或者波音公司加工零部件,一边儿开始重新打造国内的大飞机项目,争取在十年之内就拿出可以同空客A380之类的飞机产品相提并论的大飞机产品来。

其实按照现在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来看,这个目标订的不算是很高,最为关键的一步,还是要使资金到位,同时就是在飞机订单上向国内的飞机制造厂做出倾斜性政策,重点进行扶持。

在考察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时候,范无病就顺口提出了运10飞机的事情,表示对于当年停止这个项目有些疑惑。

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总工程师,当年在上海飞机制造厂参加过对于运10飞机的研制,对于运10飞机的经历是比较熟悉的,闻言就对范无病说道,“运十首次试飞之前,某人曾提出倾向于停止研制的意见。运十首飞成功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扬眉吐气。但有人却把运10作为拔苗助长的反面经验看待,说研制运10是一个决策上的错误、闭关自守的产物,结果是想一步登天,欲速则不达,这种态度和当年对造船工业持消极态度的造船不如买船如出一辙。就国外而言,美国的麦道飞机公司也下决心要打倒运十,否则他们就无法进入并占领中国航空市场。”

当年美国麦道公司做成了DC…9超80在上海组装的生意,尔后就在《财富》杂志上吹嘘自己是怎么做成十亿美元的生意的,说因为上海搞过运10,他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扳倒运10项目,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市场。

运10被拉下下马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重新研制国内干线大型飞机,于是乎开始了飞机选型、总设计单位定点、选择国外合作对象、编制可行性报告。这个可行性报告一直搞了六年,直到一九九二年初才上报,研制项目也演变成了中美合作生产MD90。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国务院下发文件,下决心研制150座以上的干线飞机,最后落实的还是与国外合作研制100座的大支线飞机AE100。在此背景下,主管部门又提出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中美合作制造装配MD80/90,第二步,中外合作研制AE100,约在2005年服役,第三步,自行设计制造180座飞机,在2010年实现。

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步,麦道被波音兼并,在上海的麦道装配线也就走上了绝路。其结果是,原准备做第三架运10的价值数千万元的材料,在为上海飞机制造厂和麦道合作作准备时,练铆钉枪用了。可以想象,当年曾经自豪地制造出自己的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工人们,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三步走计划的第二步,欧洲空中客车单方面毁约,被人耍了一个大头。

到了去年,这一个三步走计划完全落空,美好的梦想落得两记重拳,而中国航空工业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成果仍然是二十年前研制成功的、几乎被人完全遗忘了的、孤零零地停放在厂房里的运10样机。

运10下马直接的损失是明摆着的,航空工业在大型喷气式客机研究中迎头赶上的十五年时间又退了回去,更令人痛心的是沉重打击了自己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士气和志气,搞散了队伍。

当年通过研制运10飞机,已经积聚起了一支科研技术力量,并且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他们本来可以以此为基础大显身手,成为研制民航大飞机的基本技术队伍,就像航天部门今天的情况一样,可惜运10下马和国家在大型飞机决策上的问题,使这支航空科技队伍至今还没有得到施展才智抱负的舞台,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实践经验的研制队伍在消磨了十五年后,今天正面临着最后的散失。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的拥有几十万职工、两百多家企业、二十多家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三十多家研究院所的航空工业却面临着转产民品、自身难保、没有出路、下岗分流、发不出工资的空前严峻的困难局面。

“如今的空中客车已经成为挑战美国波音垄断地位的巨人,我们的运10却半途而废。而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今天却在运送美国的卫星上天,在为国家赚取外汇,成为国威军威的象征。”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总工程师有些痛心地对范无病说道,“在运10夭折十五年后的现在,中国的天空上,干线飞机已是清一色的舶来品,而支线飞机还文革中研制的运七等。在军用飞机方面,靠从破落的俄罗斯那里购买的几十架苏27支撑着空防,想从以色列买架预警机也因美国一瞪眼而罢休。在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之后,我们突然发觉,中国在世界上的军事战略实力地位已明显弱化。在这些巨大的反差面前,反思运10的夭折,不能不产生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谁该为运10的夭折、为我国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重新拉大来负责任?”

范无病和总工程师的一番对话,使得同样是出身于军工企业的范亨感到有些唏嘘。

因运10夭折而导致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重新拉大的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同样的状况还出现在其他许多行业。例如,建国后的前三十来年间,我国在对许多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控制中取得了令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的成就和进步,而在以后的二十来年中,其中的许多成就和进步早就无法维持,有些甚至大大倒退,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严重问题而处于束手无策的窘境。

现实中,需要说明和解释的问题实在太多。扫黄,越扫越黄;打黑,越打越黑;反腐,越反越腐;农民减负,越减越重;国有企业改革承包经营的结果是大面积亏损、三角债;扭亏增盈、解三角债的结果是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最后一卖了之。如此等等,都没有谁出来给个象样的说明和解释,怎么指望对运10夭折的原因和责任给个清楚的说明和解释呢?

运10的夭折,就同其他领域内的一些挫折一样,使得中国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宏图大业、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壮志、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庄严承诺,都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

“现在正是下个决心的时候了。”范无病对父亲范亨说道,“我觉得现在有必要重新打开国内制造大飞机项目,把全国的航空资源都重新整合起来,尽快拿出国内自给的大飞机制造路线图来。”

“这里面要花的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范亨慎重地说道,“大概没有个一两千亿人民币,是难以完成的。”

“钱真的不算什么——”范无病有些意兴阑珊地说道,“在这种事情上,钱算什么呢?”

“是啊,钱算什么呢?”范亨听了儿子的话,也有些感慨地说道。

在民族工业的复兴上,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八百四十一章 诱人的大蛋糕

范氏父子的一番谈话,让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干部职工们感到非常振奋,如果真的如同他们所讲的这样,那么国内的航空业即将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以现在的条件而言,想要上大飞机项目显然是有些困难的,但是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困难了再上,那需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如果只是在等待中消磨时光,那么中国自己的大飞机项目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当年什么都没有,都能够搞出来两弹一星,现在至少比那个时候要强多了吧?至少中国人的骨气不能扔到太平洋里面去,是该拿出点儿看得过去的东西了。”范无病是这么说的。

当年的运10飞机,是我国飞机设计首次从十吨级向百吨级的冲刺,这种量级的放大和跳跃会出现尺度效应,需要重新找到解决的途径。许多结构和系统,甚至概念和方法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而当时的世界喷气航空技术已经诞生了约十五年,各种相关技术都落入设计者的视野。运10设计的飞行时间大部分在高亚音速区域,而当时只有前苏联的图104、英国的三叉戟和美国的波音飞机能达到这个速度。中国当时把三个设计方案,全摊在桌上,互相讨论,对比分析,综合百家之长,集成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总体方案。从航空技术总库中挑选合适的手段,独立自主地进行新的工程综合来形成自己的设计。如此经过十年就有了一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当时还在被称为空中禁区、死亡航线的西藏,连续七次试飞,均获得成功,可以说是相当鼓舞人心的。

事实上发展自己的大飞机项目的意义,并不只是将大飞机国产化,同时也意味着为国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今后的十年当中,国内国外的民用航空业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国内这一块儿的业务量将会增加很大,如果没有自己的大飞机制造业,那么在整个国际竞争当中都是非常被动的。

而同时,大型客机项目也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航空工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连带效应强,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大飞机项目,能够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能够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还将带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等诸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将会全面地、大幅度地提高国内的科学技术水平。

此外,发展大大飞机项目,不仅可以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还有利于提高中国航空工业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强大的航空工业。

如今就以目前的范氏航空公司为例,所采购的大小客机都是空客公司或者波音公司的,每年用于客机采购和维修的款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这一切都能够实现国产化,那么省下来的资金都可以购买许多架飞机了。

更不用说国内这么多家的航空公司,每年的采购订单都可以让所有的国际航空制造业巨头们为之垂涎三尺。

通常情况下,像一百五十座量级的飞机,一般在三百架左右就是盈亏平衡点,而根据范无病手下们的初步预算,未来国内对这一级别的飞机需求量有三千架左右,这一测算是根据未来预期的生活水平,出行的增多等来得出的,而全球这一级别飞机的需求量将会超过两万多架,只要能够占领国内一半以上的市场,在国外再占一些,想要销售出两千架左右的客机是比较轻松的。

事实上这个估计还是比较保守了,众所周知国内的制造成本会比较低一些,所以制造大飞机的经济成本会比较低,远非国外的航空制造业巨头们所能够比拟。再加上以范氏航空公司对于整个国内航运业的巨大影响力,一旦完全换装国产大飞机,就会对国内航运业带来极大的影响,到时候如果别的航空公司不采用国产飞机,则根本就没有能力与之竞争了。

实际上,现在范无病对于当年的大飞机项目半途夭折的事情,还是能够猜测出一些原因,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显然只有对外采购外国的客机,才会给相关人等带来较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