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色-第3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二年的时候,国内的汽车保有量还只是一个非常有限的数字,普通人家能够用上汽车的,那是凤毛麟角,一般而言都是单位用车,或者跑运输的车辆,家用轿车还处在萌芽阶段,市场非常小。

国内对于家用轿车的生产,并不是很看重,因为这时候大多数人的手里,都没有什么钱,一年的工资也就是几千块钱而已,十几万几十万或者更对的家用轿车,对于国人而言,基本上是一种奢望,谁也没有预料到十年之后,家用轿车市场会出现一个井喷。

安全部的这位说起这事儿,也纯粹就是为了调节一下现场气氛,找个话题而已,并没有想到范无病会真的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以他的见解,国内的摩托车市场都不怎么样,什么时候轮得到家用轿车啊?!

不过范无病的表现就令现场的众位感到非常惊讶,他猛地站了起来大声地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假的?!”

第一百九十五章 闭门造车?

范无病对于汽车还是有点儿偏爱的,听到这个消息有点儿反应那是很自然的。

九二年的时候,国内的几家汽车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国企,作为行政干预程度非常之重的行业,国内的汽车企业发展非常缓慢,侧重点也是在一些生产运输方面,对于家用轿车市场基本上没有考虑到。

虽然也有红旗这样的老品牌,但是不得不说,这种车普通人根本就用不起,传承自俄国的车型,油耗实在是太高了。

而且,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轿车在国内并不是随便谁就可以拥有的,国产的你级别不够买不到,进口的没有配额你也搞不定,真的是非常难搞的,倒是走私车可以大行其道,这就让人感到非常有趣。

总而言之,轿车在国内,还只能是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政府方面不鼓励这种消费。

然而汽车的利润也是相当丰厚的,据说在南方一些乡镇里面,有些小厂就靠着手工敲打汽车壳子,搞些配件来组装,一年只要能产出几百台车子,就能有上亿元的产值,实在是令人感到眼红耳热的事业。

只是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想要搞家用汽车,没有政府的支持是不行的,可是范无病看现在国内的情况,似乎政府方面还没有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松绑的想法,自己想要在国内搞汽车,怕是很难很难。

有些事情,不是有钱就能搞的定的,你要扭转人家脑子里面的观念,或者想要跟整个汽车行业进行竞争,怕是会遭遇到空前的反对,这事儿即使是最高层,也未必就有这个决心立刻拍板的。

不过范无病也知道,单靠国内的一汽二汽等国有汽车企业,国内的汽车制造行业跟国外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最终在汽车市场开放之后,将偌大的一个国家沦为别人疯狂倾销的超级市场。

想起后来大街上满是日系车、韩系车、欧美车的盛况,范无病就觉得自己不能不做点儿什么,哪怕是挂着外资的牌子,也要把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制造行业提前发展起来,否则要等到九七年之后,国内的民营汽车行业才能浮出水面,这跟国外的差距可就太大了。

民营车企中,范无病印象最深的只有两家,一家自然是生产了QQ的奇瑞公司,另一家就是生产了自由舰和熊猫的吉利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在九七年进入汽车制造市场的,但是根据一些资料,实际上这两家公司在获得中央政府的许可之前,就已经在当地政府的默许之下开始了整车设计制造的开发。

以奇瑞公司为例,早在九五年的时候,他们就花了两千多万美元,购买了一条英国福特公司的汽车生产线,并且在国内的各大汽车国企中挖墙脚网罗人才。但是奇瑞公司的背后,则是隐藏着当地政府的影子,并且极有可能是得到了省政府的直接支持。

以这种背景的公司还要在三年之后才能偷偷摸摸地搞整车制造,可以想象出,现在范无病若是想要在国内造汽车,会遇到多么大的阻力了。

但是安全部的这位提供的消息,就有点儿意思了,日本人的汽车制造技术是相当不错的,否则也不可能把美国人的汽车制造企业给挤得没有生存空间。虽然一般人在后来一提到日系车,就立刻联想到劣质二字,可那是因为日系车企在中国大陆的营销政策造成的,日系车企的口号就是,一流车买到欧美,二流车买到本国,三流车才买到中国大陆来。

同样的一款汽车,使用的原料不同,质量自然也会不同,因此销售手册和技术手册上面的那些参数,基本上是按照欧美标准来写的,那种良好的性能也只能在销售到欧美的汽车上面才能够体验到,至于在中国大陆所销售的车子,基本上是能怎么凑合就怎么凑合。

至今,范无病还能够回忆起那些被撞之后,就如同撕裂的纸张一样脆弱的日系车身。

安全部那位也没有想到范无病果然对此很有兴趣,于是便说道,“现在日本国内的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欧美市场销量也受到了遏制,所以研究机构的日子很不好过,我想这件事情多半就是真实的,可惜国内现在的汽车市场太小,否则的话,自己做汽车也是很不错的。”

不过也有人对他的说法嗤之以鼻,“汽车制造是国家才能搞的,私人怎么可以?”

安全部那位很不服气地说道,“国外的汽车,哪个不是私人搞出来的?”

“那是资本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支柱产业不可能开放给个人的。”对方立刻反唇相讥道。

这人说的倒也是实情,不过未来几年中国的变化,也是现在的人所预料不到的,范无病心中有些感慨,很多机会,就是在这个时侯到来的,自己现在既有资金,又有管理人才,还有随时可以拉过来作为遮挡的外资身份,做起很多事情来,就简单多了。

日本的那家汽车技术研究机构,还是需要仔细考察一下的,如果他们确实有成套的汽车研发技术,倒是可以考虑把全套人马都拉到大陆来的,毕竟一个研究所,也就是百十人的规模,花费不了多少资金就可以搞到。

“你有相信一点儿的资料吗?我对这个很感兴趣的,如果能搞成这个,估计能让我消停一阵子了。”范无病对安全部那位笑着说道。

安全部的几位顿时大喜过望,心道你如果能够消停一阵子的话,我们的任务可就减轻不少了,这个主意果然不错。

几位同僚看着提出了这个建议的同伴,眼中都是钦佩,造汽车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没有几年是搞不出来头绪的,这回可是把范无病给套住了,怎么也能够挨到自己轮岗吧?上海呆够几年,就可以去北京,换个工作环境了,到时候管他范无病怎么闹腾?爱谁谁去!

因此那位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范无病要求,说是回头就把详细的资料给范无病送过来,然后这几位就告辞了,走的时候还夸奖了一下范无病公司的女职员们果然非常漂亮云云。

这几位离开之后,夏东海就有些怀疑地问道,“无病,你不会是真的想要造汽车吧?”

“为什么不呢?”范无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

“不要说你能不能造出汽车来,就算是你能够造出汽车来,谁会买你的车呢?美国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夏东海毫不客气地给范无病泼了冷水,“人家可都是差不多上百年的汽车企业了,你拿什么跟人家争夺市场?就算在国内,你能抢得过几个国有大型车企吗?”

“市场的问题,从来就不是我所担心的,等我造出两万块钱一辆的家用汽车,你觉得销售还会成问题吗?”范无病回答道。

两万块一辆的汽车?!夏东海立刻撇了撇嘴道,“恐怕高档一点儿的摩托车,价格都要比这个贵吧?你凭什么那么有信心,就能够做出来这么便宜的汽车来?”

范无病叹了口气,怔怔地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对夏东海说道,“汽车有什么难造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吗?”

“你有信心比得过美国人和日本人?他们可是有最成熟的汽车制造行业的。”夏东海一听范无病说出了这样的话来,就知道这位少年富豪肯定是打定主意要做汽车行业了,于是便不无担心地问道。

范无病转过身子,笑着对夏东海说道,“不论什么行业,只要有中国人做,其他人就可以考虑转行了。”

夏东海闻言苦笑道,“你这话虽然听起来听鼓动士气的,不过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我觉得你还是再慎重地考虑一下为好,毕竟要投资汽车行业,可是一件大事,还是做点儿准备为好。”

范无病点了点头道,“这个我知道,所以我就要一个人好好地想一想。”

夏东海闻言,耸了耸肩膀,从范无病的房间中走了出去,正遇到风萍和陈靖楚要进屋,两个女孩子问他,“夏总,无病在做什么呢?”

“他能做什么呢?”夏东海摇摇头道,“闭门造车呗!”

闭门造车?两个女孩子顿时感到一阵茫然,这是什么意思?

第一百九十六章 武陟小机的新任务

第二天一早,安全部的人就送来了那份范无病急需的资料。

范无病仔细地将这份情报看了一遍,然后慢慢地考虑这件事情的可行性有多大。

日本的汽车工业较之美国要晚许多年,自德国人卡尔·本茨于一八八六年发明以内燃机为驱动的第一辆汽车以来,至今汽车产业已经有百多年年的历史。

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可以说在众多产业中惟有汽车产业长盛不衰,并带动了钢铁、石油、机器制造、公路、住宅等诸多产业的发展。

虽然日本在一九零二年就制造出第一辆汽车,两年后就出现第一家汽车制造厂,但是日本的汽车工业大发展,主要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了。

汽车工业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三者于一体,在几乎所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经济发展史上,汽车制造业都是或者仍然是它的主导产业。

因此这也导致了国家对于汽车工业的每一个变动都非常敏感,对于进口汽车实行配额制度以及高额的关税,就是为了维护本国的汽车制造工业能够有发展的空间。

范无病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字,一九二三年的时候,日本的汽车产量只有三百辆,而美国的汽车产量是四百万辆,但是到了一九八零年的时候,美国的汽车产量为八百万辆,日本已经达到了一千一百万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日本车省油。

自八十年代以后,国际原油的价格一直在不断攀升,石油价格的上涨造成了能源危机,因此日本所生产的车型小巧,节能省油,价格低廉的汽车就比美国的高油耗汽车更有竞争力,再加上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持,日系车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范无病知道节能对于汽车的重要性,因此他想要造民用汽车,首选的目标就是日系车的生产技术,而不是欧美车系那种油老虎,因为他很清楚,随着国内公路建设情况的推进,高油耗汽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省油就是省钱,大家自然愿意选择节能省油的车型。

范无病所接受到的这份资料,正是日本国内一家叫作森腾研究所的汽车研发机构的详细情报,这家研究所自八十年代就一直再搞紧凑型轿车的研发,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只是由于资金和债务问题,一直没有能够竞争过对手,现在终于到了支撑不下去的地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