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转人生-第10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如此。就拿CVT变速器来说,杰特科已经坚持了几十年了,而现在他们的CVT却是越做越好,可靠性越来越高,这种CVT的生产成本其实不高,高的就是后期的维修成本而已,以前他们的CVT变速器的寿命也就是四万公里,或者是五年的时间,可是你看看现在,他们的使用寿命,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公里,超过十年的时间了。而且随着新材料的发现,还有新技术的应用,他们的CVT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可靠性方面,还会更高,虽然在应付激烈驾驶方面,始终是没什么长进,但是毕竟不是所有的驾驶员都是赛车手,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需要激烈驾驶,喜欢舒适的消费者也有不少,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市场前景更加的广阔,就比如他们现在在北美地区推出的啊提吗车型,不就是很受欢迎吗?在可靠性方面,可是尤其会让人竖起大拇指的。”

李逸帆的话让周元超心里也开始翻腾了起来。

他在开始进入变速器研发领域的时候,在当时的自动变速器领域,液压自动变速器毫无疑问是一家独大。

CVT虽然也有一些车型在用,不过在市场范畴上来说,绝对就是小众产品。

那时候4AT在自动变速器市场里,占据着绝对的大头,估计要站到整个自动变速器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八十还多。

可是现在你在看看,随着技术的改进,4AT变速器现在已经开始走向衰亡了,5AT也开始进入市场,但是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就是CVT好像开始死灰复燃了。

到去年为止,他看过一份JDPOWER的统计报告,上面好像说,CVT变速器在自动变速器的市场的占有份额,已经从原来的个位数,达到了去年的百分之十左右。

而这里面贡献最大的,就要数日产旗下的杰特科,正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投入研发,这才让他们的CVT变速器进入了第六代产品,新产品的性能,在可靠性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在节油性能方面,更是表现突出。

现在还有一个大众的双离合变速器要来搅局,确实无论怎么看,好像这自动变速器的市场都要变天了。

确实,他的预感是没有错的。

在十几年之后,在全球范围规模数百亿的自动变速器市场里,液压自动变速器的代表作6AT变速器,已经显示出了颓势。

如果不是有一点可靠性能好的话,估计都已经快要被双离合变速器和CVT给赶尽杀绝了。

不过即便如此,6AT的市场份额,也是液压自动变速器诞生以来,市场占有率最低的一款液压自动变速器,只占据整个自动变速器市场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

而双离合和CVT的自动变速器,则是已经分别占据了自动变速器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二十多。

而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还有新材料的不断加入应用,双离合变速器和CVT变速器的性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的市场份额更是在不断的加大过程中。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双离合变速器,大众是第一个站出来炒冷饭的。

你不得不说德国人的眼光很准,他们老早就看透了这液压自动变速器在未来的提升空间有限,和成本会大幅度提高的问题。

于是开始率先研发双离合变速器,这种变速器从机械结构上来讲,比液压自动变速器有着先天理论上的优势。

上世纪的时候,这双离合的理论就诞生了,但是当时因为电子技术不够先进,所以双离合并不能成为主流,因为毛病太多。

但是在现在,电子控制技术非常成熟之后,这双离合变速器也迎来了突破的时机。

大众就率先抓住了这个卖点,并且最早站出来推出了他们的双离合变速器。

尽管他们的双离合变速器也很快就暴露出了相当大的问题,但是他们却一直在这个方向上坚持,没有退缩。

而后来美国人也加入了进来,后来是日本人都开始纷纷开发双离合变速器,而双离合变速器一时间也成为了市场上被说起最多,应用研发也最多的一种变速器。

最后经过多次的改进,这款变速器原来的毛病就是在不断的减少,而这里面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美国的福特。

以前大众搞得双离合变速器,是把电控单元放到变速箱壳体内部,但是他们忽略的情况就是,一旦车子要是进入了拥堵路段,当车子需要频繁换挡的时候,变速箱壳体内部稳固升高,会影响到电控单元的感触灵敏度,从而造成变速箱罢工的现象。

这个问题困扰了大众很多年,但是福特的工程师却另辟蹊径,他们的选择是直接将电控单元整合到一起,放到了变速箱壳体的外部,这样就大大的避免的大众所遇到的问题。

而这些就是李逸帆先知先觉的经验。

第1384章 态度决定一切

李逸帆的想法就是,如果周元超组建了一个双离合变速器的研发团队,那么自己就可以把自己的先知先觉,通过很多种渗透的办法,告诉他们。

让他们少走大众所走过的弯路,这样会让大家更好的提升效率,可是现在看来,他好像是吧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毕竟无论干什么,人才是关键!

现在他们是什么都不缺,但是却最缺乏人,尤其是能够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能力,还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工程师,这是他们现在最缺乏的。

“老周,我承认我之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不过我这也是被市场上的环境给逼得。你也知道,咱们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尤其是像咱们这样的纯民营企业,在这个市场混到底有多困难。首先你要面对那几家国企的联合绞杀,他们会在各方面给你下绊子,经常是联合工信部给你推出一些规则来下绊子。要么就是暗地里在那边给你憋坏,不给你的新车开准生证。这些我虽然能摆平,可是也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另外一方面,现在国内地方保护思想非常严重,你的产品就算再好,但是想要在当地上市销售,如果你不是一汽,上汽那样的大型国企,像咱们这样的民企,那就相当的困难。”

李逸帆开始给周元超倒苦水,其实也是有演戏的性质。

周元超身上的压力很大,但是谁不是从压力大的时代过来的,你想要成功,那么你就必须得把压力转化成动力。

这周元超在李逸帆看来,还是在澳洲待得时间有点太长了,有点太自由散漫了。

所以必须要给他肩头上加点担子才行,让他更加有压力,他才能够更加的有效率。

多然他这时候这么一说,周元超的脸上,先是一阵迷糊,不过紧接着就渐渐的严肃了起来,他加盟晨华汽车,可是想在这里出科研成果,让这家企业越做越好的,可不是来看着这家企业渐渐的走向倒闭的。

而如何能够让这家企业越做越好,那就是需要他们这帮搞科研,搞研发的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给公司推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让公司的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的提高,追上,甚至超过那些外国,合资产品的。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人家还花那么多的钱,请咱回来干啥?

“说起这些,咱们也许都还能挺过去,可是这些关你过了,还有最后的一关你要过得去,那就是市场的检验和竞争。啥叫市场的检验,那就是消费者对你的品牌的认可程度,人家不认可你的车,那你的车子就算造的再有特色,岂不也是白扯?而且既然进了这个领域,我是不打算走咱们华国制造的老路的,现在全世界都在宣传,说咱们华国是世界工厂,可是咱们生产的都是啥?我想你也清楚的很,就是一些鞋子,袜子,还有衬衫,高科技的产品,咱们就只是代工的水平,一点自我设计和研发的能力都没有,所以我就是不信这个邪,我就是想带着咱们华国的工程师们证明给外国人看看,咱们华国人也一样能够搞设计,搞研发。可是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你想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那你就必须要经受得起市场的考验和竞争对手的竞争。”

李逸帆说道这里,顿了顿,周元超听的也很认真,这时候他不由得很认真的开始打量起对面这个年轻的老板来。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李逸帆给他的印象,无非就是一个典型的华国式富豪,走的也是华国式的发家之路。

无非就是靠着官商勾结发家起来的第二代而已,只不过他比起其他的那些土豪,更有眼光,现在想玩一些入门门槛比较高的制造业而已。

可是听他说完这几句话,他才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太看轻李逸帆了,敢情他的心里还真是有那么几分拳拳的爱国之心的。

最起码这一点,从他说的,想要带着大家证明给外国人看,咱们华国人也能玩高科技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意。

“我进入这个市场,是不打算和奇瑞或者是吉利那样的对手看齐的,他们那是只针对低端市场,而且连自己想要干什么都还没高清楚呢。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我们就是要进入到中级车市场和那些外资车企,合资产品直面竞争,这就对技术的要求很高。现在咱们的产品,论技术性能,确实是差着他们一个档次,不过按照市场定价机制,消费者也是会接受咱们的产品的。根绝我的估计,咱们的产品,今年上市之后,可能会获得最初的小小的成功,在这个市场里站稳脚跟。可是今后呢,一旦要是他们重视起咱们来呢?一个华国企业,来抢他们的蛋糕,他们能不重视起来吗?如果他们开始下放更高级的技术,或者直接降低价格,和咱们竞争怎么办?咱们难道也跟着他们一直打价格战吗?打价格战确实是没问题,可是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底线?而且在我看来,打价格战,远远不如近可能的提升自己的技术含量来的实在,只有咱们的产品,技术含量和他们看齐,那样他们才不敢随意的打价格战!而这就是需要你和老梁他们共同努力的了。”

李逸帆的话说到这,周元超是彻底想明白了,之前自己一直是按照原来在澳洲的DSI时候的工作节奏在工作。

每天朝九晚五,周六日双休,日子过得是优哉游哉,虽然也算是尽职尽责,可是现在看来,自己之前的日子过得实在是有点太悠闲了。

老板的话虽然没点透,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确了,现在是时不我待,趁着对方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如果不尽快的提升自己本身的实力,那么等到大众或者丰田,本田他们反应过来,如果联手打压咱们的话。

咱们还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

这几款中级车现在的定价都是二十万以上,可是具体这里面有多少利润空间,他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业内人士,是在清楚不过的了。

如果他们要是和晨华汽车玩价格战,把价格给你调整到和你一样,或者只比你稍稍高出那么一点点,那晨华拿什么去和人家应对?

你也只能降价,可是按照老板造车的标准,用料那是一向不吝惜成本的,那公司还那会有什么利润空间?

而且万一人家要是下放新技术呢?你有什么技术储备和人家比?

什么都没有,那最后的结果会怎样?下佛诶这还会为你买账吗?

一想到这些,周元超不由得感觉有些羞愧了起来,是啊,当初自己来这家公司是为什么目的而来的?

不就是想要干一番事业才来的吗?可是怎么来了之后,自己的心态就变了。

老板确实是很对得起自己,给自己高薪厚职,还给了自己很大的权利,更是在资金和资源上向自己做了最大的倾斜。

自己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