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旗-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电气集团、神州电子集团、深州万科置地、豫园商场、中华酒业集团十四家大型集团公司,同时将中旗银行(香港)、深发展银行纳入中旗集团旗下,在旗钢、

神州工业集团也持有大量的股份。

特别是中旗集团,此时已经实现了向地产、金融两大主业发展的过渡,在全国主要大城市囤积了足够的土地,在国内金融领域开始控制深发展银行,持有中信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股份,在香港持有中旗银行,国内同时也正在筹建自己的股份化银行中旗银行,并有计划将香港中旗银行和内地中旗银行合并。

在1994年,中旗系吸收了三个非常霸气的企业家加盟,分别是原华为科技公司的任正清、原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原申银证券总经理阙治东,这三人也被称之为94年的三巨头,分别为中旗系负责神州电子集团、中旗国泰保险公司、中旗万通证券公司的运营管理,前者是中旗系的新业务方向,后两者则都是中旗系急于扩张的主业。

经过一年多的回复,中旗系在1994年基本达到了杨少宗所预期的目标,不仅从93年的低谷中走了出来,也变得更为强大。

此时的杨少宗显然是无比的霸气磅礴,可这一切都是他牺牲了个人仕途换回来的,现在的他虽然保留了正处级的级别和准副厅级的待遇,但只是官场中的边缘人物。

和时任江东省社科院院长的李兆棠一样,他已经只是官场中的二流学者,在经济学和国企改革、现代经济管理领域有着他的一席之地,他的那些看似轰动的论文,基本也只是自己和胡祖铭等人一起琢磨着,华康盛替他操刀执笔而已。

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想保住自己在这个特殊国家中的特殊地位,一张护身符而已,但这张护身符其实也是非常关键的实际上连杨少宗自己都已经放弃了所谓的仕途,只是他并没有预料到人生中充满无数的转机,他的仕途并没有可能就此结束,总会有人想起他的,也不会有人忘记旗州和旗山的价值。

目前而言,他就是旗山经济研究院的副院长,中国经济论坛执委会的副主席,摇身一变,他还可以参加江东省政协会议,继续是全国人大代表。

当然,他已经从全国十大优秀青年党政干部摇身一变成了全国十大企业家,并且担任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理事长,《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名誉总编。

名目繁多的身份不能掩饰一点他OUT了,离开了仕途的主流,他的年薪是200万元,在中旗集团持有的股份价值100个亿前提是他能找到买家,按照中旗集团股份化的规则,任何社员持股人想要出售股份,都必须通过管委会的批准,并且只能出售其他社员或者是管委会,以此限制旗山人民公社及全体社员对中旗集团的控制力。

这终究是一家社办企业,不管它的花样如何花哨,目标不过是为了更远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

从这些股份中,杨少宗真正的实际获益就是每年的分红。

除了分红,他也参加了中旗创业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投资,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继续投入进去,委托给中旗创业信托投资公司操作,实际上就是交给阑治东和钱嘉威负责。

现在,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开一辆宝马,坐一辆宾利还是中旗集团提供的,不过,他自己倒是更愿意和萧薇一起开着那辆有点陈旧的蓝黑色进口切诺基,偶尔有一点空闲时间,他们就一起开车去旗山风景管理区的灰鹤园,在那里喂喂灰鹤。

在中旗股份化之后,大家似乎没有意识到中国的首富已经诞生了。

那个时候,中旗系确实是陷入了很深的橡务危机中,大家甚至怀疑中旗系会垮,当然绝大多数的人根本想不到中旗的底牌还是很深厚,杨少宗在首都工作期间累积的人脉关系也足以保证央行不至于这么无情的压榨中旗系,至少会给中旗系半年的时间缓冲一下。

现在,总算是缓冲过来了,特别是随着整个深淞股市重新复苏,大家开始意识到了……杨少宗是中国的首富,绝对的。

当然,其他可能的候选名单也几乎都在中旗系,管靳生、任正清、

杨建林、卫永勤、李经纬都是候选人,犬家的资产规模在理论上相差并不是特别离谱。

1994年底,杨少宗和萧薇结婚了,12月12日结的婚。

就是这样,很简单的事情,嫁谁不是嫁,娶谁不是娶,人生就是这样,已经相濡以沫的一起走过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还有必要再去等待和选择吗?

结婚后,他们一起去了香港度蜜月,郑裕彤说要在香港给他们也大肆操办,还替他们包了一整家酒店做宴席,为了迎接这位财富级别虽然远远比不上香港富豪,影响力却足以让内地香港股市乱跳的内地红筹富豪,香港媒体几乎也是严阵以待,嘉宾们更是云集而至。

中旗系的总裁来了,这当然了不得。

除了度蜜月,杨少宗和萧薇也是为了生意而来,香港地产业恢复了欣欣向荣的好气氛,继续一路高涨,中旗国际投资公司囤积的那些地产基本也该卖了。

卖一个好价钱,然后抄底美国科技股,这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经。

杨少宗并不在乎自己有多少钱,以后还能赚多少钱,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雨,他更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财富,创造更多的奇迹。

第一卷 旗山奇迹 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李超人的合与不合

最终被迫以私有化的方式保护旗山公社的财富,这大约是杨少宗心里最难以言语的痛苦,他痛苦,因为这个国家是如此的扭曲,一个极个别强势的领导就敢于直接做这种事情。

也许旗州很难再出现第二个季昌玉,可凭良心说,没有一个人不后怕的,假如罗孚不是为了五百万的酬劳将季昌玉给出卖了,想要扳倒季昌玉的难度可真是不小。

令人意外的结果,令人意外的发展成就了一个新的财富故事。

杨少宗现在回想一番,他觉得自己至少实现了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所有旗山人都富了起来,但这并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更多的理想就这样的毁于一个行政官员的权力欲望中。

这样的结局是杨少宗也未能预料到的,第一次见到季昌玉的时候,杨少宗何曾想过有一天,这个人居然会毁了旗山人的梦想,实际上,直到杨少宗乘坐飞机抵达香港的上空,他还在不断思索着这个问题。

他确实无法理解季昌玉内心究竟是怎么想到的,控制中旗公司真的有那么诱惑人吗?甚至不惜将中旗公司国有化?

他无法理解,因为他不是季昌玉。

总之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到了香港,参加完郑裕彤为他们举行的接风喜宴后,杨少宗和萧薇就继续留在香港到处游玩,旁若无人,他们现在终于可以大肆购买那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香港自由行还很遥远,现在来香港一趟也不容易,萧薇回旗山的时候还要给大家带很多蜜月旅行回来的礼物,她买的很多。

生活之于这样,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幸福和美好的经历过波澜和风雨,他们终究还是能够在一个幸福的港湾里经营着自己的家庭生活。

玩了几天,杨少宗才开始在香港中旗国际投资公司的总部和钱嘉威、胡祖铭谈着生意上的事情,随着香港地产价格重新攀升,在这个浪潮里,中旗国际投资公司已经将手里大部分的地产都转让出去。

91年出资27亿港元从新世界集团购入的香港展览中心重新卖给了新世界集团和香港贸易发展局,沽售价高达62亿港元,比91年购入时增加了23倍。

其他陆续低价吃进的十几栋大厦物业,也在q年上半年转让出售最赚钱的是重庆大厦入手沽出。

在不断沽出地产的同时,中旗国际投资公司重新调整营业的主方向,继续兼并了原新鸿基银行和浙江第一银行将中旗银行在港银行业绩提升到行业前十的水平更多的资金则开始流向美国和台湾的科技股。

目前,中旗国际投资公司在港的资产总额约为117亿港元,旗下的中旗银行借壳上市成功,目前仍保留从奔达集团收购的奔达中心做为中旗银行和中旗国际投资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并将奔达中心改称中旗银行大厦。

奔达中心于1987年建成,由美国建筑设计师保罗鲁道夫设计,被原来的业主亚伦一奔达等人称作树熊的树,采用双牟星的结构布局也是香港九十年代和中银大厦齐名的最著名的三大建筑之一,被视作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群。

奔达集团在1991年底遭遇了资金链的紧缩危机,93年7月开始出售旗下物业,那时候已经遭遇了比较严重的破产风险,当时要购买奔达中心的企业集团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和金光集团一样扎根于印尼的力宝集团。

那个时候,印尼力宝集团的二股东李文正代表印尼华商访华,当时负责接待他们的人员中恰好有杨少宗,就在这样的场合里,杨少宗替中旗国际投资公司做了一个翰旋。

考虑中旗国际投资公司背后的关系比较复杂,力宝集团最终退出了这场竞购让半路出手的中旗国际投资公司捡了一个大便宜,仅以7。75亿港币的代价买下了奔达中心,而双子楼的一座留给中旗国际投资公司和中旗银行做为办公地,二座则租给旗珍、旗纺、纳爱斯等关联企业做为在港驻地。

93年受内地金融秩序整顿而遭受重创的香港地产迅速回温并在凹年连续创造出多个惊人的地产交易行情,使得地产大行情一路暴涨。

正是在这样的高峰中中旗国际投资公司开始将手里持有地产全部转让,套现的大量利润都被转向美国科技股份。

这一次来港,杨少宗实际上也有意在美国成立中旗国际投资公司的美国分部,实际负责人有可能是钱嘉威,也有可能是胡祖铭。

这几天,他就一直在和钱嘉威、胡祖铭两人细致的讨论,他是开诚布公的谈,美国分部肯定是受香港总部管辖,但美国分部未来的业务又必然会更有发展空间,必须有独立于香港总部的实权。

所以,不管他们两个人中的谁去担当这个职务,实际在中旗集团内部看来都是平等的位置,都只需要直接和杨少宗所代表的中旗集团总部汇报工作。

这天下午,杨少宗在华润集团宁副董事长的陪同下,一起在中旗银行大厦会见了从美国回来的中策公司总经理黄鸿年,在中策公司的收购行动被禁止后,在国务院国资办的指示下,华润集团内一直负责和中策公司接触,试图回购这些国有资产。

凭良心说,华润集团的资本力量是非常雄厚,绝对有能力做到这一点,问题是华润集团在报价上必须非常小心,按照国资办的要求,尽量有理有节的完成任务也就意味着华润集团不能报出太高的价格,总不能继续被讹诈一次。

这个时候的中策公司和黄鸿年本人都被国资办狠狠定位在了民族败类的角色上,这也是黄鸿年无法在回到国内做生意的一个主要原因。

国资办的意思是按原价卖回来,我们就同意你继续回国做生意,而黄鸿年不愿意他本身和美国方面谈好的价格至少能从中牟取十倍的暴利。

他宁可赚取这十倍的暴利,也不在乎还是否可以回国做生意,而且他也非常精通国内政治,很多事情都是暂时的,换一个领导,一切都会变的。

就在华润集团和中策公司完全谈僵之后,杨少宗的再次抵港让华润集团感到了一些新希望,于是就要邀请中旗集团和杨少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