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再度为皇-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真是有劳梅淑媛了。”我道:“以后就不必你费心了。”
“皇上,臣妾前来求见您,只是想问问,臣妾到底做错了什么?”袁青梅说着,双眼微红,像是受尽了委屈,“您曾与臣妾说过,臣妾照顾十八皇子。替紫君照顾她的孩子,也是臣妾的心愿,为何如今要将十八皇子交予温妃娘娘?”
这问题我还真不会回答,我给了贾婉茹一个眼色,贾婉茹会意,她替我解释道:“皇上这也是为你好,皇上知道你疼十八皇子,可你也要顾好自己的身子,你瞧瞧你,照顾了十八皇子这么几天,就憔悴成这样,怎么能让你长期照顾下去呢?御医说过,你身子骨不好,得慢慢调理才是,照顾皇子费力费神,你如何调理?希望你理解皇上的一片苦心啊。”
“可是……可是臣妾与紫君情同姐妹,”袁青梅依旧不肯死心,她道:“臣妾是十八皇子的干娘啊,如今紫君就这么去了,就留下十八皇子一人,如果他有什么闪失,臣妾以后怕无颜面对紫君了。”
“梅淑媛你说的过于严重了,”很少发表意见的何文柳此刻开了口,他道:“温妃为人公正,待人谦和,十五皇子就是过继于他,感情比亲生的都好,温妃定会好好十八皇子的。更何况温妃品级比你高,你不该如此质疑他。”
袁青梅微微一愣,连忙认错,“是臣妾逾越了,还请皇上,二位娘娘恕罪。”
何文柳这是以事论事,后宫礼仪,品级尊卑,都是应该遵守的事情。
我看了一眼跪在堂下袁青梅,道:“俊儿只是被交予温妃照顾,他还住在皇宫,梅淑媛你随时可以去探望他,你依旧是他的干娘。”
既然话已至此,袁青梅也知道无法争取到了,便磕头跪安。
袁青梅刚走,贾婉茹便吩咐身边的宫女道:“过会去为梅淑媛请一下御医,本宫瞧着她脸色太差了,别熬坏了身子,看她的状况太差了。”
贾婉茹说的没错,袁青梅最近真的是消瘦了不少,她本来就是身体羸弱之人,孙紫君死后,她在灵堂上跪了三天三夜,后来有天天照顾李俊的,身体会吃不消的,是该找御医给她调理一下。
五月十六,韵儿风光出嫁,公主府就建在苏府旁,这是韵儿的意思,说是为了苏卓回家方便。
吉时一到,二十四人所抬花轿,百人仪仗队,千箱嫁妆,浩浩荡荡的朝公主府行去。韵儿总算是得偿所愿,嫁给了一个她喜欢的人。
韵儿出嫁,我怕何文柳会伤心,毕竟养了那么多年的女儿就这么嫁给他人,我当晚就留宿了青鸾殿,想着怎么好好的安慰他一下。
“朕以为你会心情难过呢。”我抱着胳膊,靠在李珏的床前,看着何文柳。
何文柳刚刚将李珏哄着睡下,为他盖好锦被,拉着我走出屏风,免得将孩子吵醒,他笑着轻声说道:“韵儿又不是远嫁,就住在京城,微臣什么时候想见她都是可以的,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啊。”
我闻言,也不禁笑了,“朕还真没想到,文妃竟然心胸如此宽阔。”
“只要韵儿过得幸福就好。”何文柳由衷的说道。
民间好像有什么三朝回门,就是出嫁后第三天带着礼物回娘家的,韵儿便效仿,大婚第三天就回了宫,何文柳还以为韵儿受了什么委屈呢。
何文柳是男子,一些女儿家的闺中秘话,他不便与韵儿问,可瞅着韵儿那一脸幸福样,似乎也没必要去问了,他只是叮嘱陪嫁过去的嬷嬷,婢女们,要好生照顾韵儿。
韵儿回宫除了探望何文柳外,她还抽空去见了一趟端木晨,韵儿小时候在端木晨膝下养了一段时间,韵儿很喜欢他,哪怕后来又回到何文柳身边,她也经常往端木晨那边跑。
韵儿顺便还给珍儿带了好多宫外的小礼物,小风车,小香囊的,珍儿喜欢得不行,还眼巴巴的问端木晨,她什么时候可以嫁人,弄得端木晨忍俊不禁,都不知太如何回答了。
韵儿出嫁的时候,我特地派人去暗中观察了一下欧阳霁的动向,欧阳霁派人送去了一对玉如意,算是给韵儿大婚的贺礼,再没做过什么事。
其实打从欧阳霁在大同做客起,真的一点动静都没有,他没有跟曾经与他有关联的人刻意联系,何文柳,韵儿,苏家,要不是让李沉做试探,他真的伪装的滴水不漏。
八月末,袁青梅突然失踪。按照伺候她的两个宫女所言,袁青梅本在院子里散步,一不留神人就不见了,一直到晚膳也没出现。
当天夜里,他们就禀告给了贾婉茹,这本是后宫之事,贾婉茹也不好麻烦我,就将此事压了下来,派人在宫里搜索。
将李俊过继给温妃一事,对袁青梅的打击很大,这刺激得她几乎一病不起,精神恍惚,按照贾婉茹派去的御医所言,是身体亏损了。
贾婉茹派人找了一天无果,这才来向我请罪,人不可能突然就这么消失不见了,我又让贾婉茹加派人手在宫里细细的找了一遍,终于在宫内的一处池塘内找到了袁青梅的尸首,此时人已经被泡的腐烂发胀了。
不知道袁青梅是失足落水,还是她生无可恋投水自尽,反正我觉得那个池塘太邪乎了,因为前世的丹儿,就是在那个小池塘内落水而亡的,怎么前世今生宫里出了意外,都与那个小池塘有关?!
这回我找人细查了一下,可什么都查不到,我想可能是那个小池塘不吉利,我便派人将池塘拆了填平,以免再出什么事情来。

第246章 太子言行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宫廷内外再没发生过什么事,除了远在淮南的“瑞王”给我一封密函,密函上写明,贾婉茹告知于他,已与郑国世子联盟,打算密谋逼我退位。原来欧阳霁来到大同之后所接触的人是贾婉茹。
我看到这个消息,差点没笑出声来,逼我退位?!他们有这个能力吗?怎么逼?像前世一般起兵造反?!他们采取什么策略我目前不得而知,可也没什么好惧怕的。欧阳霁说好听点是在大同做客,说难听的就是个质子的身份,手无寸铁之力居然妄想至此,简直是异想天开。
贾家是大家族,可是他们绝大部分是文官,几乎没有掌握兵权,想造反,他们有这个胆子么。
许是很多事情与前世不同了,前世的我一味的相信贾婉茹,她说什么,我就做什么,重用贾家,不纳他人之谏。这让贾家混的风生水起,就连奏折最后都是贾凡替我批阅标注的。我甚至不知道贾婉茹什么时候跟贾凡沟通,要帮助瑞王造反。
可今生的贾凡怕是没这么好命了,之前他们贾家好不容易从四大家族里存活下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我是看在贾婉茹,看在太子李毅的面子上,放过贾氏一族。贾凡是个有眼色,懂得夹着尾巴做人,不出头,不闹事,尽量别给言官抓住把柄。
自从何文言辞官归隐后,右丞相之位空悬,丞相只有贾凡一人担当,贾凡之后一直走的是中庸政策,就跟当年的夏太师那只老狐狸一般,做事滴水不漏。
都说高处不胜寒,贾凡处事就算再圆滑,也免不得别人弹劾与诋毁,由于之前朝堂的大换血,京城新贵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他们互相结交,以联姻或者同门的方式,形成了京中的新网。而贾氏一族,作为三朝元老,他的羽翼过于腐朽了。
贾凡的日子肯定不如前世那么舒心,那时候我完全信任他,他想提拔谁,扶植谁,直接自己就可以做决定,都不用向我过问的,而现在,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他,只要他稍有动作,随便就会安个行。贿卖官的罪名。
贾凡这几年来,的确是忠心耿耿,日夜操劳,头发花白了一半,苍老了许多,身子骨也越来越差了。其实他被熬成这样,并不是其他几个政敌对他的围攻,要知道,曾经其他的三大家族对他们贾氏一族的围攻还少么,贾凡不都应对自如,挺了过来。而真正让他头疼万分的,却是他那个宝贝外孙,太子李毅。
我在李毅那里一直都扮演着慈父的角色,对他千疼百宠,他无论做错什么,我都是大事化小,从不追究,就这样,养出了他那傲人性子来,因为在他看来,我都是站在他那边的。
行为习惯,言行举止,都是要从小培养的,但我从不培养他些什么,使得李毅一直劣根性越发的明显。
其实这些小毛病,都无伤大雅,在他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有人稍加提醒,只要李毅有心,只要他想成为一代贤君,自然会改。
可并不是只会有人提醒,也会有人用一些特殊的办法,将他逼上,或者引领上邪路,比如周陵,比如我。
当年周陵联合夏家发动政变,第一个遭殃的就是李毅,那是的李毅不过是十岁出头的小少年,他的遭遇后来宫里人没人敢提,我也不过问,没有一个人会去安慰他,去开导他。周陵对李毅的折磨,让李毅从里到外变了质,他不再是那个高傲的太子,而是个内心极度卑微的可怜虫而已。
这些年来,李毅狂躁,暴烈,扭曲,我都看在眼里,却默不作声,任由他为之。
我对李毅的行为睁一眼闭一只眼,并不代表我的文武百官们会这样对待李毅,在他们看来,李毅是储君,是未来的君王,如此骄纵,蛮横,实在不是一国之君所为。
就李毅的言行举止,这两年来弹劾的奏折越来也多,顺便将贾氏一族牵连进入,让贾凡头疼的正是此事,对此我依旧抱有观望态度,倒想看看后面还能演变成什么结果。
年关将至,李毅的婚事提上议程,他如今已有十七岁,东宫有些姬妾,还有两个身份低微的庶妃,正妃侧妃都还没娶。言官对李毅的弹劾越发的剧烈,七皇子李绍的母家这几年开始崛起,看得出他对太子之位的虎视眈眈,这时候贾氏一族向我提出李毅的婚事,算是拉拢新的党羽吧。
我本想着借由李毅选妃一事,看看观察一下朝堂之上的站位情况,到底还有谁愿意向贾氏一族靠拢,想将自家女儿加入东宫非太子妃的。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新年刚过不久,太子妃的采选还没开始办,又有一个人向我弹劾李毅,这次这个向我弹劾的人,居然是李毅的心腹,袁青深!
袁青深是个懂得审时度势的人才,他出身寒微,本想博得碧儿好感,想娶公主为妻,虽然后来没有成功,却借此博得李毅的青睐,从而在其身边辅佐。
之后袁青深为了打入上流社会,最终娶了刑部尚书方华之的孙女,方华之的女儿也是宫中妃嫔,是八皇子李谦的母妃,淑妃。
由着这一系列裙带关系,这日,李谦携刑部,户部尚书等人,与袁青深前来求见,我在承庆殿接见了他们。
承庆殿内,我坐在主座之上,见着堂下众位大臣面色严峻,一看就知道不是要提什么好事了。
大臣们在堂下都低着头,也不说什么,还得我来打破这僵硬的局面,“众位爱卿别光站着不说话呀,你们来找朕究竟有什么事情?”
毕竟李谦年纪小,是个沉不住气的,他站出来,拱手说道:“儿臣希望父皇废除太子,太子之位,理应有能力者居之。”
我先是愣了愣,看了一下其他大臣们的反应,他们也是默认如此。弹劾太子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过,也有大胆的臣子从侧面写奏折请我慎重考虑太子之事,这可是第一次有人郑重正面的跟我提出,提出的带头人居然是我的八皇子,李谦?!
说实话,如果今天出现的人是七皇子李绍我都不奇怪,因为他的野心勃勃大臣们都看在眼里。可李谦,这个一直温润儒雅,兄友弟恭的人带着众大臣向我弹劾他的哥哥,看来是李谦藏得太好,我以前没看得太透,原来小小年纪的他也觊觎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