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鱼跃龙门记-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孤铣苦笑一下。自己又自以为是了,忘了他多么喜欢自作主张。
  然而这一回,却无论如何也由不得他了。
  看他讲得眉飞色舞,独孤铣藏在几案下的手几次握紧又松开。
  现在还不能说。在没有得到皇帝确认之前,谁都不能说。
  事到如今,他宁肯所有的线索都是错误,所有的猜测都是误会,在不久的将来,收到天子失望的答案,开始茫茫人海中新一轮漫无目标的搜寻,而眼前这个人,依然是恣意奔跑的马,展翅翱翔的鸟,心甘情愿投入自己划给他的天地。
  原本最有效也最可靠的办法,是把宋曼姬弄到宫里,交给皇帝审一审,真相自然大白。但独孤铣清楚得很,如果那样做,有些事,就真的可能无法挽回,迟早后悔莫及。
  握住宋微的手,先前短暂的心虚动摇不复存在,语调沉稳又深情:“小隐,先试试看如何?往后……该换地方的时候再换地方。相识以来,我们何曾真正一起住过?你且在侯府住一段日子,试试看,嗯?”
  宋微没说话。
  侯门一入深似海,进去难,出来更难。
  如今宋微心目中的理想状态,反而是许久以前独孤铣首次提出的进京方案:自己在京城开个铺子做甩手掌柜,或者去穆家商行讨个清闲的幕后差事,业余跟独孤侯爷谈谈情,说说爱,约约会,打打炮,近在咫尺,互不约束,能长久固然是福气,不能长久也好聚好散。
  转念一想,自己都能妥协到这一步,对方当然早已不甘于停留在这一步。
  他被独孤铣看得有点招架不住,莫名其妙就收回了目光,泄气般嘟囔一句:“那就先试试看吧……”
  两日后,一行人离开申城,向东进发。进入青州境内,天气愈发晴朗。青州东面靠海,虽说大部分地区位于练江北岸,但总体属于大夏中部偏南位置,气候温和,植被繁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腊月里下点雪很快就化了,并不影响交通。近处枯萎的草木与某些常绿植物交杂,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山丘上人迹罕至之处则累积了厚厚的松软雪褥,望去纯白一片。
  比起温润的南疆,苍凉的西北,是另一种生机内蕴的冬意。
  宋微很喜欢这天气。冷得人精神抖擞,却并不辛苦。
  还是一路游玩,但再没有像在申城逗留那么久。如此走到腊月中,渐渐接近京城。这天清早,从京郊一个小村镇启程,独孤铣点了两名侍卫,嘱咐几句,那两人立即快马加鞭先走了。
  然后对宋微道:“咱们也得加快脚程,天黑前才能赶到青霞观歇息。”
  宋微听见“青霞观”三个字,咧嘴问:“玄青上人的青霞观?”
  独孤铣知道他必定高兴去,笑道:“正是玄青上人的青霞观。”
  宋微果然喜笑颜开:“呀,太好了!许久不见上人,不知近况怎样。”撇撇嘴,“我说你这人也太能憋了,居然才告诉我要去看她。”旋即想起另一个问题,“‘青霞观’都是女道士吧?咱们这一大帮男人去住,合适么?”
  “无妨。‘青霞观’地方大得很,除了斋醮法事,也接待各方来客。这时节腊八已过,除夕未至,想必玄青上人不至于没空接见咱们。”独孤铣停了停,才道,“治愈皇上的宝应真人先前下榻青霞观中,大概还没走。除了他,应该不会有其他外人在。”
  世外高人神马的,最有围观价值了。
  宋微立即催马:“那赶紧的,天黑前必须到。”
  独孤铣在后头笑笑,领着众人追上去。
  中午在途中小歇片刻,吃了点干粮,继续疾行。将近黄昏时,抵达京城西郊狮虎山脚下,而青霞观,就坐落于半山腰上。
  狮虎山名字起得威武,实则小巧秀丽。只因那最高的山峰形状奇特,正看像虎首,侧看像狮头,所处位置又恰是京畿拱卫之地,这名字便叫开了。山上原本就有个小道观,历史相当长。太宗迁都之后,皇室笃信玄门,将之扩建翻新,做了皇家道观。等到明华公主出家,长居此观,圣眷优容,更是大兴土木。
  宋微等人来到山下,便见山腰一片金碧辉煌,飞檐画栋,高低错落。其时夕阳西下,阳光斜斜照在金色的琉璃瓦上,映衬着背后山坡上的白雪,鎏金烂银,不啻仙宫瑶台。
  山石俊秀,草木繁密。虽说已是深冬,道旁松柏仍然苍翠。上山的青石台阶宽阔整洁,显见有人勤加打扫。道观再往上就没人扫雪了,石径融入山体,无从辨识。也许因为松柏的肃穆与白雪的纯洁,衬得皇帝行宫一样气派的道观别有一种超凡脱俗姿态。
  宋微欣赏一番,心里觉得玄青那样的人也确实该住这样的地方。
  目测一下距离,捧着饿瘪的肚子,趴在马背上哀嚎:“饿死了!为什么不把道观建在山下啊!”
  奔波整日,人人皆是饥乏交加。
  牟平道:“宋公子,这段路很好走,最多两刻钟就到了。”
  秦显把干粮袋子拿出来:“要不公子先吃口垫一垫。”
  独孤铣道:“小隐,青霞观的素斋久负盛名,就是皇上都赞不绝口。”
  宋微咽口唾沫,没接秦显手里的干粮:“成,我忍着。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你可别骗我。”
  独孤铣笑笑不说话。
  马儿踏着平整的石阶往上走,宋微晃晃悠悠骑在上面。有道是饱吹饿唱,为了分散注意力,他索性闭着眼睛唱起歌来。
  唱的是回纥人一首风情小调,吟咏草原月色和对心上人的思恋。这首歌并非西域风格,而是来自古老的草原部落,即使最清新妩媚的月下恋曲,也带着悠远辽阔之意,并无一般情歌的缠绵味道,拿来配此刻空山道观,雪径松柏,竟然出奇的合适。
  反正不用看路,宋微闭着眼睛唱得投入。歌声悠扬,平和冲淡,婉转回旋处又总叫人觉得意犹未尽,情不自禁。众人都不再说话,唯有马蹄声一下一下敲击着石板,权作伴奏。山间回音阵阵,正是天然和声。
  靠近山顶的位置忽然出现了两个人,因为是自后方绕过来的,从正面看去,倒像是凭空冒出来,跟浮雕似的贴在雪面上。那两人本来手持长杖探路,正小心翼翼往下走。听见宋微的歌声,停下脚步,站着不动了,正儿八经欣赏起来。
  底下目力好的顿时认出那是两个道士,高冠长袍,手拄长杖,背负竹篓。这会儿一前一后侧身静立,下临道观,上悬雪峰,一眼望去,很有几分仙气。
  宋微无意中睁开眼睛,立刻就瞅见了山上两位忠实听众。他很自然地就举起手臂,冲人家挥手打招呼,歌声也不自觉变了点节奏,更显轻快。
  山上两人显然看见了他的动作,站在后边那个首先举起双手,冲着山下摇摆挥舞。前边那个明显稳重许多,缓缓抬起一只手,矜持而又友好地摇了摇,继续拄杖凝听。
  一曲终了,道观大门在即。山上二人也渐渐走近。
  门口守望的弟子迅速奔入观内,不大工夫,玄青亲自迎了出来。
  看见宋微,面上满是惊喜,瞧一眼独孤铣,又似乎心下了然。宪侯派来提前报讯的两个侍卫已经跟她有所交代,故而玄青身边只带着长宁和另一个心腹弟子,无关人等早被她遣开。
  彼此寒暄过,玄青却不将客人往里让,而是迎向了从山上下来的那两名道士。
  走得近了,才看出为首那位白须白眉,红光满面,大冷天从山里回来,丝毫不见颓状,端的是鹤发童颜。跟随在他身后的,是个眉目灵动的少年,显见乃弟子之流。
  玄青合手行礼:“真人回来了。正巧独孤侯爷返京路过此地,特意来探望真人。”
  那老道士呵呵一笑,回了个礼,向前两步,正式与独孤铣见面:“侯爷总惦记我这老不死,可怎么敢当。”
  独孤铣恭恭敬敬回了个玄门礼:“问真人安。近来俗务缠身,许久不曾问候真人,惭愧。”说罢,侧头看宋微一眼。
  宋微赶紧上前一步,站到他身边,认真行礼:“宋微问真人安好。”
  老道士把他端详一番,笑道:“宋公子曲子唱得可真不赖,听得老朽年轻了几十岁不止。”

  第〇六四章:恨不今宵成永寐,喜将白雪可相嬉

  青霞观经常接待皇亲贵戚,素斋果然名不虚传。素高汤煨出来的山菌鲜得人舌头都能咬掉,豆腐做的素肉素鹅居然叫人吃出肥瘦俱全酥软细嫩的口感来。
  宋微一点不客气,就着菜连吃三碗饭,才意犹未尽地咂咂嘴,放下碗筷,毫不吝啬地向玄青夸赞她的厨子。
  他坐在上宾席,一共就四个人:玄青上人,宝应真人,独孤铣加上他自己。其中两位修真者,于口腹之欲上颇为克制。至于独孤铣,公共场所,宪侯的派头在那儿摆着,再好吃的东西,意思意思便罢。于是差不多半桌子菜都进了宋微的肚子。长宁与宝应真人的小弟子侍立在侧,都被他放开肚皮大饱口福的架势吓一跳。独孤铣从半途起,就专职给他夹菜添汤盛饭,偶尔顺顺后背,怕他噎着。
  孙宝应起先以为宋微是宪侯在外结交的江湖朋友。留意观察一番,见侯爷行动举止,不似对待友人,结合宋这个姓氏,推测是哪家宗室子弟。结果看了这个吃饭的架势,只觉得哪一条都对不上,实在猜不透这位是何来路。他之所以没往歪路上猜,一来两人间亲昵得相当自然,二来以常理推断,再有地位的私宠,也不可能如此这般带到青霞观里,同桌吃饭。
  好在任谁看了宋微吃饭的样子,都不会心生厌恶,只会想这小伙子怎么饿成这样,这饭菜真就那么好吃?他吃得投入又专注,动作有点急切,但并不到失礼的地步。吃到合口的那道菜,会一边咀嚼,一边微微睁眼,再慢慢眯上,嘴角上扬,显出心满意足的神情来,令人由衷觉得他吃的定是人间美味,极品佳肴。东西被他这么吃进去,不枉身为食物来这世上走一遭。
  另三人早已放下筷子,因为宋微没吃完,自然都未起身,一个个不由自主面上带笑看他吃饭。
  宋微发现人家冲他笑,鼓着腮帮子笑回去,丝毫没有不好意思之类的表示。
  等他夸完了厨子,玄青借着寒暄问起近况。看独孤铣坐在边上没有表示,还不时插句话加入进来,玄青心里便知道他没有要隐瞒宝应真人的意思。除去二人暧昧关系未曾涉及,宋微是什么身份,以及当初相识经过,言谈间透露不少。孙宝应听得暗暗称奇。不过他乃修道之人,活的年头够长,天涯海角奇闻异事都经历过,绝不至因为宋微出身平凡,年岁尚轻就看低他,反倒认为此子浑身不拘一格的天然洒脱气质,十分难得。
  孙宝应本是独孤铣昔日旧识,关系不算深,却有些缘分在。因为治愈皇帝,极得赏识和信任。皇帝不肯放他走,他若真要走,估计也留不住。如今在这京郊青霞观逗留许久,不知道的以为是贪图富贵,但独孤铣并不作如此想。宝应真人曾暗示,皇帝的毒虽然解了,龙体受损已成必然,若不善加调养,抑或喜怒相激,难保不出意外。宪侯认为,若非事关天下苍生,未必能把这行踪飘忽的世外高人羁縻于此。
  严格说来,宝应真人只是个玄门散修,因医术高超闻名天下,道法方面反而不显。他在青霞观住了近一年,可见与玄青也还投缘。自去岁至今的皇室动荡中,宪侯独孤铣、明华公主玄青上人,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