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鱼跃农门-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对对,当是如此!”杨三爷长出一口气,“傻孩子,那定是神仙啊!”
  “呵呵……”小鱼胡乱点头,“这东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就是做了个梦,梦里有人要送我东西,叫我去界碑那儿取,便取回了三个来,后来种出这么些,这您老也都见了。”
  “可这神仙为什么把这东西给我没给旁人呢?”小鱼皱着小脸,做出努力想的样子,“这我一直没想通啊!”
  “神仙赐物,自然是有神仙的道理,咱们凡人哪能知道神仙是怎么想的!”杨三爷不以为然。
  “当然不是了!”小鱼眨了眨眼睛,“我想着,大约是因为皇上勤勉治国,知府知县大人们又爱民的缘故,老天爷觉得要勉励一下,便随便扯了我出来,把宝贝交待了吧。”
  杨三爷那是经年的妖精,只听小鱼这么一说,脑子立刻清明了。
  “对对对,必是那样,是上顺天意,下得民心啊……”
  一老一少两个狐狸对视着,嘿嘿笑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唐小鱼领着杨三爷叩开了何主簿家的门。
  也不知道杨三爷和主簿大人关在门里头谈了多久,直到晚间,唐家小摊子收了摊,洪晖急匆匆跑来了大宅院,鬼鬼祟祟地跟唐娘子支会了声,说是主簿大人和县老爷要见唐小鱼姑娘,把唐娘子吓得好玄没晕过去。
  小鱼平生第一次坐了轿子,一路飞奔去往何家,只觉得头晕目眩。以前没晕过车,现在倒晕起了轿子。
  轿子直接抬进了何府的大门,小鱼几乎是用爬的才下了轿子,人跟喝醉了酒似的一摇三晃,若不是有上来的丫鬟扶着,她就要一头栽到地上亲吻大地去了。
  知府和何主簿及左县丞都在,一个个引颈肃目正等着小鱼姑娘。
  “原来是她!”三人对望了一眼,突然心头都涌起一股兴奋之情。
  那阳明村的里长说得天花乱坠,说是村子里一个傻丫头得了神仙赐的宝贝之后变得聪明伶俐,他们觉得这老头儿牛皮吹过了,借着神仙赐宝的名头献东西自然好听些,但一个村野丫头遇仙得灵能灵成什么样子?
  昨天语笑嫣然的唐小鱼便在此时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那个齐整干净,进退有度,应答有理的丫头,从里到外都没有三两土渣子。
  “她以前真的是个傻子?”
  “真的是,您派人去阳明村打听打听便知,她在村子里头做了五年的傻丫头,不哭不笑,连声娘都不会叫的。”杨三爷肯定地回答。
  小鱼笑了笑,勉强站直了,给三个官老爷行礼:“小鱼见过几位大人,这么巧,又见面了。”
  巧什么啊,何主簿暗笑了一声,他是看出来了,从头到尾,都是这小丫头在操持着,若这里长所言不需,说不定,还真是遇见了神仙!
  几人进了屋,当着小鱼的面将商议的结果说了出来。
  杨三爷到底胆子小些,不敢说这土豆亩产能有二十石,略减了减,只说能产十五六石,这已经让知县大人差点发了疯。不过这东西没有种出来,没人有胆子敢这样报上去。若没有那么高产量,到时候丢人丢份落个戏弄上官之名,指不定乌纱帽都不能保。此事必要眼见为实,知县打算派几个妥当人去村子里盯着,到了收成的时候亲自量算产量。
  小鱼插了嘴说:“这事是上天的祥瑞,落在咱们县里。只是成与不成现在大家都没底,何必再派人去守着,消息传开了总归不好。再稳妥的人也不如只三位大人知道的稳妥。三爷爷带了种来,不如就借主簿大人家一小块地方试种,我每日过来照看一二,过了三个月成熟时,大人们亲眼看着收获,计量产量,不是更安心妥当?”
  黄知县点头,大手一挥道:“就这么办吧!”
  何主簿看了她一眼说:“小鱼姑娘还要开早点铺子,总不能让她白白来我府上种地,正大街上,我名下正有一处闲置的铺面,便借与你娘开店用,你便安心在我府上住下。不过话说在前头,若这东西能成,那铺面送与你都行。若是不能成,我可要收回来还要管你要租钱的!”
  小鱼眉开眼笑,何主簿果然大方,没见兔子都肯撒鹰,她这是要平白得间铺子了!
  小鱼立刻跳起来,给何主簿行了个礼:“小鱼谢谢主簿大人的赏。”
  “可不是白赏你的!”何主簿笑着瞥了她一眼。
  “大人一定会满意的。”唐小鱼对他眨了眨眼睛。
  接下来的日子,对唐娘子而言简直如梦里一般。女儿去了趟主簿家里,居然弄来了一间大铺面。里头足能放下二十张桌,后头又有大厨房,现成的三个大灶台子。她们再也不用起早摸黑推着板车风吹日晒着卖吃食了。只是唐娘子还没被幸福砸晕呢,又听说女儿要去主簿家里住三个月,她又被慌乱砸晕了。
  小鱼再三跟她保证,不是主簿大人要买她当婢女,而是到他府上当三个月厨娘。唐娘子当时便说,你一个孩子家,怎么能上人家当厨娘去?要去还是我去!
  小鱼忙拦了她,好说歹说,让她在铺子里当家,并保证每三天回家住一个晚上,唐娘子这才心神不宁战战兢兢地应了。
  何主簿既然作了人情送了铺面,索性大方下去,着人将那铺面好好收拾了一番,又帮着找了个账房先生帮着收银作账,挑了吉日帮着唐娘子开了张。
  知县大人虽然没花银子,但想着那事若成,真是天降的大好事,指不定自己可以靠着它连升三级,便大笔一挥,亲自给唐家的铺子题了匾,上首两个大字——“唐家”,底下一行略小点的字——“江陵第一味”。
  唐家的小吃摊子进了大铺面,又有知县大人的亲笔题词,开张那天,几乎是人山人海,全挤来凑热闹了。
  好在唐小鱼那些点心粥饼的做法唐娘子都知道,而且好些还是娘儿两个一道改进的,所以小鱼就算不在,唐娘子在灶上也应付得来。不过一些关键的步骤和配料,唐小鱼再三叮嘱唐娘子不好叫人知道,便是再熟的人,再近的人也不能说出去。这可是她们安身立命赚银子的命门。
  不过店铺大了,只做些点心粥饭到底有些不合适,唐娘子便又请了两个掌勺的大师傅,也学那些酒楼茶肆弄些正式的饭食,只是到底不如自家做的早点来得名声响亮。
  原来请的四个媳妇闺女肯定不够了,唐娘子一来感恩,二来也不愿费精神在外头招不知根底的人来店里,便在大宅院里问了问,有空闲的媳妇婆子并十三岁以上的闺女的,愿意来店里做工的便来,一天照旧是给十五文工钱,每月月底照着收益好坏再发不定的赏钱。
  大宅院子里头喜气洋洋的,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东家去?
  只是这一方成了雇主,一方成了雇员,到底不如先前那会,见了面说话时也多有了些顾忌。
  唐娘子却也不在意,手头有钱了,依旧不搬出大杂院子里,每日收了店,在店里盘好账,落了门锁,便自回大杂院子里,安安静静地坐在家里做绣活。还时不时带着点心散给院子里的孩子们吃。
  唐小鱼一直觉得她娘虽然看着弱得很,但出身一定不简单。这年头除了大户人家,谁还能供家里的女子念书呢?你看着唐娘子遇着点响动便会害怕吧,可真到紧要关头,她又决绝坚强得不像样。
  就像那时被杨高成逼着时,不惜拿命出来拼。
  又像失了丈夫,带着痴傻的女儿,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时,她也能咬着牙拖着小鱼这么大的累赘跋山涉水跑到阳明村找到安身之地。
  明明是没做过农活粗活的小姐手,却也磨了厚厚的茧子,迈着小脚去田里除虫拔草,只为了母女的一餐活命汤饭。


☆、第18章意外收成
  唐小鱼对这个娘是相当尊敬的,虽然论起来唐娘子年纪也不大,可她那双眼睛里沉沉安寂,仿佛历尽了人世沧桑。
  小鱼对唐娘子的过去很感兴趣,她觉得她娘身上一定有很多故事,说不定是个世家小姐,怎么着就墙头马上,暮春时节的一低头,与跨马而过的少年郎一见钟情了。又如何冲破藩篱,为了爱情不惜抛去富贵安逸,甘心情愿与爱人一同远赴巴郡回归乡村。
  当然,这只是小鱼没事时候的YY罢了,如果唐娘子真的是与唐明诚私奔的,那她也不会坚持有什么三媒六证。事实的真相,也可能只是唐娘子家虽然以前富贵,但到她长大些便败落了,所以才会便宜了她那个出身乡间,没钱没势的老爹。
  何主簿家里足够大,但是再大也没在院子里存个菜园子。何主簿倒是干脆,将最里面一块上好的花圃清了出来,让人将上头种了多年的名花贵种全都拔了,又使人挑了河泥来,在平整过的花圃上厚厚堆了一层。
  小鱼看着直咂嘴,主簿大人这可真是下血本了,那些花木,放出去也值不少银子呢,居然就这么拔了,砍了?真是浪费!
  何主簿半点不在意,对小鱼说:“这那不过是供人玩赏的东西,悦目养眼却不能填饱肚皮。你若真能种出亩产十五六石的粮食来,便不知可以救多少条人命,别说是这一个小小花圃,便是让我把这宅子都送你又有什么打紧?”
  这话令唐小鱼对他刮目相看了。
  这些当官的大多只想着官声,官运,想着要怎么讨好上峰,迎合上意,能快点青云直上,有个更好的前程。何主簿并不是一县之长,便是将来论功,大头也沾不到他身上,一县主簿,官路也就是那样了,且他又是富养子弟,有这样的心胸也实在难得。
  何主簿将靠近花圃一处的小院拨给小鱼和他挑出来的四个仆妇住。这四人都是他从自己庄子里挑出来做过农活的佃户媳妇,只用手脚粗壮,人品憨厚的妇人,又与人家订了契约,买了她们四个月的时间,只锁在何府后院听小鱼吩咐去伺候那块价值千金的泥地,并不做别的事,这四个月里也不许再见外头人。
  三块种薯能得多少苗?别说四个,以前只有一个小鱼便能轻松看顾了。
  那四个农妇只知道主人家买她们来是伺候地的,见那一小块地方足配了她们四个,凡事要听一个半大小丫头调配,便想着不知这地里种的是啥金贵事物,一个个如覆薄冰般加小心伺候,生怕一个不在意弄掉片叶子,便是卖了她们身上这百十斤肉也赔不起。
  土豆也不是什么难种的东西,小鱼指点过她们一些要点,平日踩着日头去转转,隔三岔五便要请府里管事套个车送她回阳明村一趟。
  几位大人知道小鱼在阳明村里种了两亩地的土豆,自然也是加了无数小心。县丞特地嘱咐了衙役班头,挑了两个嘴紧人又机灵的衙役,扮作农人守在田边,以防有人刨了这地里的宝贝。
  杨三爷自然更是尽心,让人帮这两个县里来的差人盖了棚子不说,自己也搬着铺盖住进了杨进宝家里。
  唐小鱼每回来,都是直接到杨进宝家里去的,全村的人都知道这村子里每过三两天便有县里的马车进来,但没人能见着车里头坐着啥人。一来二去,村人看着杨进宝一家的眼神都变了。
  也不知道他家是摊上了事,还是得到了势。
  不理旁人眼光,杨进宝照旧每日埋头种他家的地,他跟媳妇两人轮着班,又抽空照看那两亩地。因为心里存着事,精神压力太大,短短两三个月,夫妻俩都是瘦了一圈下来。
  不过原先以为今年要大旱的,就在小鱼搬进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