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鱼跃农门-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璧下头压着一小块油纸,上头不知道拿什么写的黑中泛青一个龙飞凤舞般的“射”字。
小鱼拿起那张油纸,盯着上头的字看了半天,终于笑了起来。
想说谢谢就直接说好了,还跟她猜字谜。
这个裴简,真是个闷骚男!


☆、第76章 小山 
过了几天;碧桃戏做足了;也就从隔离小屋子里出来了。自裴简一行人离开;碧桃心中所忧尽如云烟散去;能吃能喝,又窝在屋里头不用做事;一张脸养得有红似白;粉扑扑的那么好看。
小鱼还有点担心裴简;他身上伤那么重;一天一夜的工夫哪够养的,看他这样,只怕是人一清醒过来就走了吧。
小鱼也知道其实自己家里并不安全;裴简受伤,身边的护卫人数也少,如果不能尽快地离开,找到自己的后援力量;只等人家搜到此处;不止他们危险;还要连累小鱼一家遭殃。
等过了快一个月的时候,韩家来接人的马车到了。
来的人小鱼都认识,韩纶家里的总管事韩福和他的浑家,也是韩夫人以前的陪嫁丫鬟,如今内宅里的管事妈妈。另外随行的还有两个粗使婆子和四个韩府的婢女。
韩福家的给陈氏见了礼,便引了那四个婢女介绍给她。
“这两位您以前是见过的,夫人房里的白芪和半夏,刚升了一等丫鬟,夫人喜欢她们做事细致周到,特地挑了她俩来接您。这两个岁数小一点儿,一个叫冬凌,一个叫百香,是府里头的二等丫头,最是伶俐不过,姑奶奶您只管使唤她们。”
陈氏指着白芪说:“上回见你,你才十四,一转眼都长成大姑娘了。”
白芪笑着行礼:“姑奶奶好记性儿,奴婢今年已经十六了。”
陈氏便笑着一一赏了红封,让她们与小鱼见礼。
虽然陈氏和小鱼只是韩府的干亲,但一直在韩夫人身边伺候的这几个丫鬟心里是很清楚的。
韩纶和夫人鳒鲽情深,成亲三十余年,从未有过红脸的时候。房里更是连个通房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小妾姨娘。韩纶是个立身非常正的人,在韩家便有男子过四十未有子嗣方许纳妾的规矩,所以较一般的官宦之家而言,韩府简直就是一股清流,简单又和睦。
韩夫人只有一个心病,那就是她生了三个儿子却没有养一个闺女。
更可气的是,她这三个儿子也只给她生了四个孙子,全都是带把儿的,一个丫头也没生出来,可把她给急的。
幸亏韩老爷给她弄来了一个干闺女一个干外孙女儿。
陈 氏闺名叫婉莹,长得清秀端庄,人很知礼,韩家之前把她们的底细都摸过,知道陈氏家里原是五品京官,打小也是学了规矩礼仪的。虽然她爹是犯案被诛,但外头大 老爷儿们的事跟个出嫁的女儿有什么关联?韩夫人倒是怜惜她亲人皆失,又摊上了个无情无义,寡廉鲜耻的夫家,对她格外疼着。
当然,最最讨老人家喜欢的,还是唐小鱼这个丫头。
陈婉莹再好,跟韩夫人认识时也是成人了,一没血缘,二没交情,韩夫人再怜惜她也不能一见如故把她疼到心窝子里去。
可唐小鱼就不同了。
韩 夫人头回见着唐小鱼时,她才十一过半不到十二岁,像朵小花苞一样鲜嫩可爱。偏又特别会讨老人家喜欢,那小嘴儿跟抹了蜜似的。小鱼一口一声奶奶把她心都叫化 了,这丫头生得齐整漂亮,说话柔软好听,既不会屈意奉迎,又知道说话间的分寸。打了数回交道,韩夫人便把小鱼当眼珠子一样疼了。
韩夫人的年纪其实跟小鱼在现世的妈差不多大,也是张团脸,眼角带着笑纹,唇角有一颗米粒大的黑痣。当初小鱼第一回见着韩夫人的时候差点脱口叫她“妈”。
她会跟韩夫人这样亲近,这里头也有六七成是因为难得在这儿见到一个年纪长相都有些像她妈的人,移了情。
想到能见着韩夫人了,小鱼心里十分高兴,这一个月又零零碎碎备了好多东西。想着既然要去京里住大半年,自己的用具家什什么的都要带全了,也多陪老太太说说话。
临走前,何崇带着何晖和他媳妇还有一个小鱼没想到的人出现在她的面前。
那个人正是她在阳明村一道长大的小伙伴,杨进宝家的三小子杨小山。
杨小山比小鱼大点,半大小伙子身材像他爹,高大健壮,性格像他娘,淳朴中带着几分精明。他们也有些日子不见了。自从农庄起来,鲜味居开张,小鱼就忙得团团转,去阳明村的次数两只手都数得过来,但这并不妨碍她对阳明村人的感情。
杨小山是她在阳明村里的朋友,一起砍过柴,一起进过城,她还教过小山认字识数呢!
“小山哥!”唐小鱼欢叫着就要扑过去给小伙伴一个纯洁的友谊拥抱,手刚伸出去就被陈氏给打回来了。
“规矩点。”陈氏瞪了她一眼,小鱼吐了吐舌头,老老实实地给杨小山行了福礼。
杨小山手忙脚乱地胡乱回了礼,摸着后脑勺嘿嘿地笑。
“小山从去年底开始就在我铺子上当伙计了。”何崇笑着对小鱼说,“他识些字,人也机灵,这一年学的颇多。”
“当伙计?”小鱼好奇地看着杨小山,“为什么啊?你不是跟进宝叔学种地呢吗?”
杨小山笑着回答说:“我家地不多,我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们都娶了嫂子,添丁进口了,这地还这么多,不够分啊。所以三爷帮我爹求到主簿大人那儿,给我安排了差事,都说我用心肯干,若是有出息,将来说不定可以当上掌柜的,就不用埋头在那几亩地里刨食儿了。”
杨进宝家的情况唐小鱼当然清楚得很,俗话说半大小子儿,吃空老子。杨家四个后生,虽然都是壮劳力,但吃饭可真会让进宝婶子头疼的。
只是进宝叔是多好一个庄稼把式啊,他那些手艺都传给几个儿子了,杨小山扔了父辈吃饭的手艺,也够可惜的。
这只是小鱼的想法,对杨家来说,家里将来能出个在大铺子里的掌柜,那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了。
“小山办事麻利,我正想带他出去张张见识。”何崇说,“前些日子十三少来找我谈了谈在京里开鲜味居分号的事儿,我寻思着这事能成。正巧你们要去京里,我身上有公差,不能过去,就请小鱼你多费点心,帮忙在京里看看有无合适的铺面。一应外事,让小山帮着你跑。”
这就是要让杨小山以后跟着她办事儿的意思了。
唐小鱼还有点不好意思呢,小山已经笑嘻嘻地作了个揖:“小鱼如今你也是我东家,我以后能不能当上哪家鲜味居分店的掌柜可全仗着你的指点了。可千万别跟我客气,有事您只管支使我去办!一准办得妥妥当当的。”
以前她就和何崇约好了的,鲜味居的运营和管理全权交给何崇,她只管提供新鲜的原材料和新菜谱的开发。所以何崇想在京里开鲜味居分店虽然让她十分意外,但也没什么意见。
“这倒没问题,再不济李放是地头蛇,我若找他帮忙找个好点的铺面他还能好意思不帮这个忙?”
“市口要好,价钱要低……”何崇不忘加两句备注。
京里的小霸王荣王府的李放与小鱼关系不错,何崇这些与小鱼走的近的人是都知道的。他让小鱼去办的事儿,其实心里打的主意也在李放身上。
闻言,二人默契十足地相视一笑。
她们这次进京,打算带了萧成一家子和碧桃过去。张恒夫妻带着红梅和金宝看家守宅子。
去韩府韩家自然会派人手给她们使,但有些事,到底不如用完全的自己人安心。
特别是外头的事儿。
萧成年纪大些,老成持重,杨小山年轻力壮,机敏朝气。原本她还在犯愁人手不足的问题,这下何崇算是送人送她心坎儿里了。
只是她这次离开时间未免有些久,地里那些事儿她不能完全放下,见了小山之后,她又有了新想法,于是跟陈氏商量着,两人再回了一趟阳明村。
阳明村现如今生活水准有了极大的提高。
阳明村的地大多是属于太平山庄的,原先的村人只是靠天吃饭,除了一部分人自己有地,大多数人家还是要租太平山庄的地来种。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杨高成逼迫陈氏时,村人虽然都站在陈氏这边,但没人能硬气地直接与杨高成杠上的原因。
现在他们还是租了山庄的地,但地里种的东西跟以前不大一样了。
各 样药材、蔬菜、瓜果还有专人捡拾山上的山珍,山珍和种出来的果实都有何主簿家的铺子上门来收,比自己担到市集上去卖省事太多了。虽然价钱比自己挑出去卖要 便宜,但胜在省事快捷,一不用出劳力挑担,二不用担心积压腐坏。各家只管根据人家的订单好好耕种,不必再费别的神。
转眼要入秋,正是收获的季节,村子里热热闹闹的,各家门前挂着鲜红的辣椒、大蒜,院子里晒着切好的萝卜,金黄的玉米垒成垛儿整齐地码在墙角。这些都是要交到何家铺子上去的货,是让他们来年盖新房子,娶媳妇嫁女儿的银子。
庄户人节省,自家种的精米舍不得吃,一升精米换一升半的糙米,窖里窖着新收的玉薯,再过不久,地里的菘菜也可以下种了。自从小鱼把玉黍种出来,这东西就像玉薯刚面世一样受到了农户们的追捧。
这东西产量大,也能当粮食。煮着吃甜糯,烤着吃喷香,还能晒干磨成了粉,混在麦粉里做窝窝,蒸馍馍,还不像玉薯那样耗地。
种玉薯需要轮作,种了一季就要换种旁的东西。随着玉薯种植的普及,这东西的价钱越来越便宜,吃的人也越来越多。
嫩玉黍他们是舍不得吃的,拖到城里卖能卖出好价钱。他们只会留下不多的,或是煮了给孩子们解馋,或是拿来招待走动的亲友,或是磨了粉混着粗麦面蒸了馍馍敬过祖宗后分给老人和孩子吃。
杨进宝家里有十亩地,算是阳明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进宝媳妇人勤快,在后头垒了圈,今年又养了四口大猪。前年老大娶媳妇,今年老二迎老婆,老大媳妇又刚刚给她添了个孙子。进宝媳妇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杨小山要跟着小鱼去京城的事儿,小山已经对她说过了。
小山不是长子,也非幼子,一般来说排在中不溜丢的孩子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但杨小山是最像她的孩子,进宝媳妇也是很疼这个儿子的。从小到大,他还没离开她身边这么久这么远。进宝媳妇自然有些舍不得。
不过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进宝媳妇虽然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但也知道儿子将来有没有出息就看这次去京里的差事办得如何。
千叮咛万嘱托,在陈氏面前说了一箩筐的好话。
小鱼笑起来,剥着烤好的长生果(落花生),对进宝媳妇说:“婶啊,你对我娘说这些有什么用?小山哥去京里是为铺子上的事儿,他又不进内宅,我娘可拘不着他。他好不好的,可都瞧着我一张嘴呢。”
进宝媳妇红了脸:“那婶子可求着小鱼你了,到时候在主簿大人面前多说说咱家小山好话。他那俩哥哥笨手笨脚也就是地里刨食儿的命了,他若能有出息,咱们一大家子都承你的情。”
说着下炕穿鞋就要给小鱼行礼。
小鱼忙拦着她:“瞧您说的,婶你也太见外了,小山哥是外人吗?那可是我哥!他要是不能干,何叔也不能拨了他跟我去京里啊。”
热热闹闹吃了饭,小鱼给杨家的小孙子送了个足银的长命锁和两对小银镯子,这可是大礼了,把杨家大媳妇乐得嘴都合不拢,杨家二媳妇看着眼珠子都发红。
进宝媳妇瞧儿媳妇这没出息的样子就来气:“你出息点,快点给我再生个孙子,你们小鱼妹子一样也送你一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