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0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必所有人主都能用得起这种人,就象桓温见王猛一样,一边捉着虱子一边与桓温说话,桓温开始不在意,结果越听越惊奇,说跟我走吧,保证重用你。王猛见桓温没有经营关洛雄心,一扬手走了,荣华富贵算什么,江南望姓王谢桓顾算什么。想要用好这些人,不但要付出诚意,也要人主自己有吸引他的地方。
  就象自己丈夫,想用此臣,多半不容易。
  算是猜对了,若是生活在赵佶赵构年代,有两种选择,一是立即去江南,二是造反,想郑朗象现在这样拼命,那是万万不能的。
  至少如今此臣对儿子不亚于对姑父。
  她在帘后问了一句:“郑公,人道与天道是否有关联?”
  “回禀太后,臣在格物学里写了一些有关地质还有天文的原理,地震乃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月食乃是大地与太阳月亮运行轨道的产物。当然,未必对,有待验证。不过天道地道如此广远,以臣的智慧如何悟得透呢?臣所写的仅是沧海一粟,不,连一粟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粒浮尘。”郑朗道。得说谦虚一点,不然会让这个强太后产生忌惮。又道:“天道太远,地道也博大难知。人道仅是天地间的缈小一物,或者稍稍影响地道,但以现在的能力,绝对不可能影响到天道。纵然没有人类,天道照样还能运行。故老子说天地视万物若刍狗也。比如唐高宗大治之时,灾情不断,天道何在?比如仁宗大治时,灾情更多,又祸连兵事,天道又何在?不过灾害发生了,作为君臣,当为jǐng戒也。太后乃是英明太后,陛下乃是英明陛下,若有不肖子孙,权利又无限的大,若没有上天约束,yù所yù为,祖宗几百年基业往往就能败于一旦。”
  “郑公,中的,上天多少还是要敬畏的。”
  “正是,就算是天道无情,天道不会在乎人道,但人道必须依天而行,若妄图连天也胜之,往往是自不量力,自败也。”
  “西人如何对付?”
  “不能太软,不能太硬,适中罢了。若他们继续侵犯我朝,我朝也能偶尔出击。若继续攻击,一边防御一边断其岁赐,绝其互市。若以和平友好,我朝也以和为贵。但很难,臣不久前与富弼谈过西方的事。梁氏虽为汉女,叛夫杀夫,不守妇家本道,而且心狠手竦。诡计多端。其凶残不遑让元昊多少。恐以后我朝难以安心也。但也无妨。只要我朝能缓过这口气,以梁氏之xìng格,主长母壮之时,西夏必发生严重分岐。这个心头大患要到收拾的时候了。若没有这个祸患,仅西方驻军一年的军费就能节约两千万缗。就算不裁兵,将粮草运向河北河东,也比运到陕西缘边地带节省一半有余。那时候专心对付契丹。契丹将不再是我朝之害也。”
  “主长母壮?十年后?”
  “未必是十年,但也不过是十几年,那时候臣六十几岁,还能侥幸为陛下出力也。若是西夏平,再经几年整治,西方大安,臣就快到七十岁了。臣说七十劝退,那时臣心愿也了,能”娱乐秀”致仕了。”
  第一次,郑朗说出他心中的计划。
  “幽云十六州……”赵顼急切地问。
  “陛下。不能急,事情得一步步地做。不要说我朝武力不及唐朝,即便是唐朝,过于穷兵黜武,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臣反对苟且偷安,也反对穷兵黜武,切记切记。”
  赵顼眼中有些失望。
  郑朗同样心中也有些失望。无奈也,战争不是开玩笑的,特别是在宋朝,用兵成本极其高昂,这十几年时间能将数个难关攻克下来,那就算是做到极致。想吞下幽云十六州,怎么可能?除非改革整个宋朝制度,恢复汉唐重用武人的措施,那样,还要经过十几年的磨砺,才能磨出一批jīng兵勇将,但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是否可能?
  若继续用这个制度,战争会打得十分辛苦,即便夺下幽云十六州,契丹必拉开反复的拉锯战,除非生女真提前崛起。那又是不可能的,没有完颜阿骨打率领,少了这头狮子,也不过是一群无头领的散狼,根本危胁不了契丹的统治。况且郑朗也不希望生女真崛起,那将比契丹更难对付。
  说了很久的话,郑朗离开内宫。
  弹劾声越来越多。
  还有呢,地震远没有结束,八月还会来,一震二震。
  若换成韩琦,会暴跳如雷,若换成狄青,会郁结背疽发作,若换成岳飞,会对着寒夜低唱:知音少,弦断谁人听。
  但郑朗不同。
  看着一些大臣弹劾自己的奏折,有的人说得十分难听,说之所以天兆如此,乃是巨jiān当朝,王莽隐生。隐指别看郑朗做得好,那是在做伪的,早迟会变成王莽。
  郑朗早有准备。
  在朝会上努嘴示意,让侍卫抱上来厚厚一摞奏折,说道:“这些都是弹劾我的奏折,将它们搬出去,烧掉吧。”
  不存档了。
  又说道:“陛下,这些奏折里说朝中有王莽当道,臣不知道说的是谁?”
  大多数大臣莞尔。一些人借天象攻击郑朗是知道的,许多大臣同样认为郑朗做得太急躁,但说郑朗是王莽,确实在胡说八道。
  赵顼也莞尔一乐。
  “诸位臣工,刚才烧掉的皆是弹劾我的奏折,有的确也言中其事,不管怎么样,面对这场国家财政危机,我做得是有些急了。天象彰示着什么,我也想不懂,上天遥远,一个凡人怎能明白他们的想法?做得急,也出现一些弊端与不好的事,若此,诸位进谏,我很欢迎,可有的人别有用心,我也不追究,故将它们一起烧掉。还望诸位臣工看在国家危急的份上,抛开私人恩怨,舍小家顾大家,协心齐力,将这场危机度过去。以后还可以进谏,只要是我做得不好的地方,皆可以直言以谏,以正言路。况且人无完人,如何能做到十完十美呢?但是国家弊端很多,已到了几乎积重难返的地步。若改,必会牵连到许多人的利益。我会做一些谦让的措施,不过想使每一个人都无损而受益,圣人在世,也难以办到。改,国家还有生机,不改国家会越见堕落,危矣。我受仁宗临终嘱咐,陛下宠爱,既接手政务,必须将这些困难挑起来,也必须一步步地改良,使国家重新走上正轨。我修的是夫子之道,夫子之道壮王室,遵礼法,强国家,富百姓。若是别有用心,对我抹黑,对我诬蔑,也无妨,在此,我可以给一个答案,大道之心,虽千万人,吾往矣!”(未完待续。)


 八百三十五章 杀夫案

  我可以做让步,可以容忍你们诬蔑我,但任何人皆不能阻止我使国家强大,百姓富裕的大道之路,这就是我的底线!
  实际郑朗做得很好。
  河北大水,派御史中丞滕甫与知制诰两个大佬立即下去安抚河北。有点儿悲催,这次地震波及的范围很广,京城的房子在咯吱吱地跳舞,河北震情更严重。说涌沙出水,破城池庐舍,吏民比帷寝茇舍。地下水一股劲地平空冒出,房屋与城墙都倒塌了,官员百姓们一起跑出城到野外睡觉,不敢呆在家中。一到晚上河北诸城全部成了鬼城,可想乱成什么样子。滕甫书生意气发作,独自卧在屋下,说道:“百姓指望我以生,屋摧民死,我当以身同之。”
  由是百姓安归其家,这真不大好说的,随后地震未出事,若再来一波更大的地震,滕甫用心虽好,却真的害苦了百姓。
  心还是有的,而且他们临行前,赵顼与郑朗再三地吩咐,只要能救济百姓,不怕花钱帛,再困难,不能委屈了百姓。不过他们临行前,也未想到地震,针对的是水灾灾民。
  那还犹豫什么,水灾是灾,地震灾也是灾,粮食物资往河北运吧。
  即葬死者,食饥者,立即救济,并且登记在册,留作冬天后修一修水利,新运河是出来了,漳水也曾重修过,然而现在河北水系仍然很发达,多处水利未动修过。
  先将粮食搬回去,以后用工还偿还。
  对严重受灾者,除去田税,监察弹劾隋吏,如今不作为也是罪,修堤防,督盗贼,由是北方遂安。
  然而二人在察看河堤时部分河堤也决堤了,淹没了许多庄稼,却公道地说了一句,若是黄河河工未修今年大水,太行诸水而下,再有河水而来,河北灾害不可想像之重。
  当时河工是花了很多钱,花得大家肉痛,但若没有这个河工,今年仅是北方水灾就不知得花多少钱还会更多的人家妻离子散,流离失所。这就是郑朗的政绩。
  从江南到两浙,再到南方,到北方,一点一滴地使宋朝更加完美。连陕西修了一个三白渠,仅剩下夔峡四路,郑朗未去。
  不但滕甫,就是许多百姓也纷纷感谢郑朗。简单的道理没有黄河入侵,都泛滥成灾到这地步,若是黄河之水而来整个北方今年会出多大的事?会淹死多少人?
  这就是民意,终于弹劾郑朗改制的奏折再度少了下去。
  但这个地震一**来,七月下旬接着地震,不但宋朝地震,契丹也中枪了,幽州一边地震一边下着瓢泼大雨。整震得宋辽两国君臣一起傻眼。到了八月,又再来,八月初四震,八月中旬五震,京城的大片不坚固的房屋数次地震之下全部倒塌,陆续的有百姓被压死。九月还有,莫州地震,震声如雷。
  这一**的地震,没完没了。
  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梓州知道何郯上书。
  将水洛城再次翻了出来。当初刘沪要修水洛城,尹洙不让修刘沪越级向郑戬禀报,郑戬同意。尹洙将刘沪抓起来毒打,包括董士廉都抓了起来。虽后来将人放掉,刘沪带伤,导致刘沪英年早逝。为什么尹洙有这么大胆子,正是因为韩琦支持,用此与范仲淹夺得权利。用的理由是刘沪不当越级上报。
  然而韩琦到了陕西,立下命令,所有与军事相关的行动,必须得到他的允许才能执行,包括筑城与出兵。
  为什么当初郑戬无权下令让刘沪修城,而如今韩琦却大权独揽?
  此乃yīn盛臣强也,虽黜出相位,然韩琦与欧阳修一在朝堂为言臣,一总揽陕西五路军政财大权,继续危害国家,故地震连连。
  何郯这道奏折也太狠了。
  气的。
  第一个矛盾乃是在河工之时,与欧阳修摘桃子无关,那是郑朗心甘情愿让欧阳修摘桃子的。与浪费无关,欧阳修初来乍到,浪费是谓必然。乃是排挤,欧阳修总掌河工收尾工程时,以为何郯程师孟等人皆是郑朗的亲信,逐一排挤打压,积累了许多矛盾。
  第二乃是濮仪之争,何郯看不下去,曾经上书,欧阳修也看不惯他,因此作为一个赫赫有名的老臣,河工有功,非但没有迁,反而到了梓州。梓州是什么地方?就算打压,最少以何郯的名声资历政绩,也要弄一个河北两京州府知一知,居然调到梓州去了。这种事,吕夷简也未必能做得出来。况且人家吕夷简是一代名相,你们俩,算是什么玩意,整差一点使国家走向灭亡道路。
  用韩琦的矛攻韩琦的盾,顺便弹劾欧阳修。犯下如此大错,还好意思呆在京城做什么?
  仇恨这两人的大臣远比仇恨郑朗大臣多,何郯这份来自西南的奏折,再次提醒了他们。既然不是郑朗导致的地震,那么就是韩琦了。
  韩琦思来想去,不行,看样子呆在陕西,总掌五路军政财权,招人眼红,还是得退吧。
  再三上辞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