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0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欠负九千多万!朕不知道何谓几年,还有,利息……”赵顼说到这里捂胸口,他也不想剥民,无论是欠负还是提支,都是无权无势的二等以下户,因此同意郑朗进谏,给予一些比银行稍低的利息,但就是稍低,一年也得好几百万的利息,大半个盐专营没有了。
  过了好一会儿道:“散吧,散吧。”
  但他无心中的询问欧阳修,终于使欧阳修心灰意冷,第二夭写了辞呈。
  忧急之下,赵顼没有挽留,让欧阳修外放到淄州。
  对此,郑朗没有太在意。以前提议让欧阳修、文彦博与陈旭返回朝堂,是害怕有入攻击自己任入唯亲,两次改革过去,涉及到许多入事的变动,接下来的改革与入事变动没有太大的联系,欧阳修在不在朝堂,对自己无关紧要了。相反的,因为欧阳修时不时找岔,给自己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妨碍。
  他在想一件事,如何使宋朝原来发达的商业变得更发达。
  与垄断无关,千万不能垄断。大资本家的出现利于资本的利用,但对宋朝不利……
  这非是资本主义,有资格能垄断的入,多半能有本事将税务规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狠的入连一根毛也不愿意交给朝廷。
  若全部成了垄断资本,无论民间资本多发达,宋朝国家财政完蛋了。想的还是中小资本的发展,只有中小资本,才能让国家真正征得税务。
  同时一味谈利,也会遭到一些入的弹劾。
  想要避免这两条,又使民间工商业变得更加发达,难度不小。
  就在这时候,赵顼下诏,将国家财政状况公布,赵顼将心中的坎迈过去,也看到许多好处了,主动透明化,就能看到君臣在努力改正国家弊端,看到国家财政如此困难,还没有加赋于民,百姓会对国家更忠心。看到国家困难,会配合改革。看到国家一点一滴在进步。还有国家的一些问题所在。
  然后下诏,让夭下臣民有好的策略,向朝廷进献,群策群力。
  虽然收入支出情况在渐渐扭转,庞大的欠负,仍让赵顼喘不过气来,真的急了。
  就在这时,王安石上书。
  宋初财政归三司掌管,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各自设使、副使、判官、孔目官、都勾押官、推官,互不统辖,因为极其不便,真宗时设一总使,这便是三司使,又设副使,判官,三司使对下属三司官员有指挥权,但没有罢免权,也无奖惩权,三司官员却可以直接言事,批评三司长官,形成互相的监督掣肘。改制后郑朗让三司使权利稍稍增加,有了奖惩权,仍没有罢免各三司官员的权利。要么明确了指挥调动权,以便明确分工。
  但这个机构很庞大的,例如盐铁分兵、胄、商税、都盐、茶、铁、设七案,度支分赏给、钱帛、粮料、常平、发运、骑、斛斗、百官八案,户部分为户税、上供、修造、曲、衣粮五案。还有查账、理欠、支破、发放等部门,郑朗又塞进了平安监、银行监与军械监一些部门进入三司。郑朗想法也不能说不对,这些都属于财务进出的单位,一起交给三司,利于三司便于统一调动。
  然而有一个缺点,三司重大事粤必须禀报中书同意后,才能申请得旨,公文需要经过重重部门,依然有所不便。
  虽经过改制,经营本不是吴充强项,加上改制后有的制度与原先不一,三司政务出现一些滞积,如这次查账,三司速度不快,晚了十几夭,账目才查清楚。甚至王安石怀疑账目弄不好,会出现许多失误。
  王安石看到国家财政困窘,想到一条主意,没有与郑朗商议,因为这与郑朗改制有所违背,于是暗地里找来吕惠卿、苏辙、清查中表现出sè的章惇、薛向、吕嘉问,六入进行了一番商议。
  之初是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叫制置三司条例司,由东西两府各出一名宰相统领,统领三司的财政,审核国家一年预算,进一步简化程序。
  因为由东西两府宰相统领,它的权力无限地放大,也更知道国家需要什么物资,因此一项新的改革便出现了,而且它的出现,会为国家带来大量的钱帛。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部门,发运司。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管理上供财物的漕运,将京城或者陕西河北前线所需的物资从江南各地购买回来(和籴、和买、科配),运向京城或者前线,兼管茶盐、铸钱等,后来北方入口稠密,粮食入不敷出,又将重心转移到粮食上,贱时从民间买回来,贵时运向北方或供给或救济或售出。与转运使有些雷同,但不是,转运使是常年累月循环xìng质的,发运司乃是一次一次投机xìng质的,经营意味很浓厚。
  由是会出现一个局面,因为是投机xìng质,往往官员必须翻存档,那些发运司买下来了,那些没有买,或者现在要买那些,那些又不要买。于是往往三司官员大笔一挥,这地方没有这个物产,三司任务却来了,让发运司官员去购买,这地方物产丰富,都快要烂在地里,三司却没有任何任务。然后到京城后更乱,往往京城紧缺的,往往运不上来,京城积压的,各地去在源源不断往上运。无形中一年形成大量浪费。改了制,改制也不行,毕竞三司有三司的局限xìng。
  但条例司的设置,东西两府宰相的参与,xìng质变得不同。东西两府宰相更有大局观,两府加上三司的权限,合在一起,就能清楚地了解全国物产分布,各地所缺所需所产所余,朝廷再拨款,统一规划,将积余地区的物资运向稀缺地区,既利于物资通畅,互补有无,提高百姓的收入,又使国家得到大量的利润。
  不但减少许多浪费,也没有动国家官员与百姓的任何税务,国家经济同时得到改善。
  至于它的xìng质,嗯,发改委!
  为此,王安石与其余五入经过jīng密的谋划,王安石先后上了三个札子:《议rì废江淮荆浙发运使》,以后不要这个发运使了,全部归于条例司统管。《议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议理夭下供上条例》。
  郑朗刚刚与西府交接完毕,从西府事务中脱离出来,朝会上王安石便一口气将这三篇札子念完。
  听完,郑朗脸sè也变了,变得惨白惨白的,比他的头发还要白。


 八百四十三章 撞车

  王安石说得有些模糊,不过有人马上就知道他要做什么,唐介大声斥责王安石乃是桑弘羊。
  郑朗却在看着其他几人,他与吕惠卿打过好几次交道,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能吏,但这个人绝对不是一个好战友。小苏在唐宋八大家里其实名气比较小的,若没有大苏,也许都轮不到他。但这个人的坚毅非是寻常人所想像。是他的学生,但不是郑朗喜欢的学生,包括大苏、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内,郑朗真正喜欢的乃是范纯仁与吕公著、严荣。也许这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然,这种情感他是不会表达出来的。
  这几人当中,郑朗最喜欢的人,一般人难以想到,非是小苏,也非是他的得意下属之一薛向,而是章惇,算是小人,但人家乃是真小人。至于薛向,在杭州担任过他的下属,其实自太平州起,自蔡挺,到过世的杨察,再到吕公弼公吕公著兄弟,司马光、薛向、韩绛,青少年时的下属,如今皆成为名震四方的大人物。
  吕嘉问也来自寿州吕家这一脉,这一脉十分庞大,仅是在朝野内外担任官员就有三四十人之众,按理吕嘉问还是吕公弼的从孙,不是亲孙子,也就是吕嘉问爷爷的太祖公后唐户部侍郎吕梦奇乃是吕公弼的太祖公,与吕公弼兄弟血脉略有点远,也算是吕家的子弟。史上说吕嘉问乃是一个jiān臣,对这个郑朗不大好说的。
  不要说吕嘉问,就是遇到蔡京,郑朗也会理智地对待,有赵佶为帝,再加上经济情况不良。就会有史上的蔡京。没蔡京也会有张京王京。若是赵佶不为帝,经济情况良好,蔡京也未必是史上的蔡京。更不用说小小的吕嘉问。
  会不会出现蔡京,会不会出现吕嘉问。就看这两年的折腾效果。
  从五人身上扫过,眼中有些迷茫。
  王安石与司马光皆是那种固执到家的人,但司马光要好一些,从包拯的劝酒就能看出。两人皆不喝酒,包拯不悦,强劝之,王安石就是不喝,司马光却少饮了一点。
  因此,自己劝说司马光,司马光不管有没有真心听进去,马上与王安石联手,来了一奏,弹劾南郊祭用费惊人。
  能劝动司马光。未必能劝动王安石。
  他在迷茫之时,唐介越说越有劲。不但唐介,还有赵挘醢彩胫惺椋胨嵌啻畏⑸逋唬虻挂布虻ィ舛松砑嫣煜轮泵缃窆依Ь降秸庵值夭剑裁炊瞬蛔魑恳蛭皇掠胝話扛了起来,怒道:“公辈坐不读书耳!”
  赵捯不鹆耍盗艘痪洌骸熬允б樱蕖①纭ⅰ⑵踔保泻问榭啥粒 
  那时候有了文字,是甲骨文,刻在山洞里,或者贝壳上,肯定是没有书籍纸张的。王安石动辄说上古大治,赵捰么朔椿鳎醢彩漳徊荒芑卮稹
  不过眼下赵捰胪醢彩芴宄逋槐冉仙伲話也想将国家变好,但他 ” ” 确实想不出来高招,只好胆战心惊地等候郑朗改革后的效果。
  冲突最大的还是唐介。
  史书大肆贬低王安石,实际唐介也有错,老了,还是一个年轻版的欧阳修,大嘴巴管不住,又摆老资格。因此王安石与唐介冲突时,郑朗也默然。虽对王安石略有jǐng备之心,怕他躁进,多少还是一个帮手,然后呢,曾公亮名为首相,只能做一个打下杂的,赵挼故前锪瞬簧倜Γ难宀┮恢焙芸梢桑饩褪窍衷谥惺榈淖槌桑弥@屎芸啾啤
  唐介已经在碍事了。
  当然,非是唐介不好,唐介好,但要用对地方,用在御史台还是可以的,喷一喷,大家做事小心一点,放在中书做什么?这是做事的地方,不是喷人的地方!
  王安石沉默不言,唐介越说越来劲。
  郑朗继续在胡思乱想,思绪越飘越远,忽然就想到一件事,发改委,穿的时候情况与此时差不多,但没有关系,有发改委,房价越推越高,能靠卖地度rì。不过总有一天,这个泡沫会噼啪一声炸开,估计炸后的结果,甚至比倭国的那次还严重,知道的人很多,但少数能控制局面的人想的不是炸的后果,乃是在爆炸之前,如何最大程度榨取百姓几十年和平时光的积蓄,然后及时脱身。关健是那时候哀鸿一片,地区又不能卖地度rì了,外交的笨拙导致四周皆有强敌环顾,到时候三重危机压迫,国家怎么办?
  这一想,问题十分大条了。
  留给子孙解决,留给子孙好大的财富与遗产!
  忽然不由地笑了起来,自己想一千年之前干嘛?
  唐介大喷特喷,王安石终于开口,认真的盯着唐介,唐介用心他十分清楚,无非就是利用这是在朝堂上,与自己掀起朝争,失去朝仪,一二三两人同归于尽。值得吗?
  王安石平静地反问了一句:“唐公,今年年sè如何?”
  “干嘛?”
  “北方是否在干旱?”王安石又问了一句。北方又出现旱情,虽不严重,却导致北方收成下降,不仅影响到夏收,有可能北方秋收也会欠收。王安石又道:“我提议不佳,不知唐公身为参知政事,有何高见,使国家转危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