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员的任选。
  带了两个人过来,一个是曾经赵曙欣赏的大太监李舜举。
  监军!
  李宪将监王韶的军,他过来是监郑朗与章楶的军。
  而且此人颇得高滔滔欣赏,郑朗将他带到西北,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第二只皇家眼睛。
  小心驶得万年船!
  与胆小怕事无关。
  第二个人就是范纯仁,一旦拿下湟州后,那再不是属于陕西的缘边第六路,从长安城到湟州太远了,并且乃是兵家之地,必须及时的决策,因此必须另开一路,一个不属于陕西路管辖的真正一路。
  不过就是平定河湟,要安抚。要治理,会继续小规模的用兵,必须设安抚经略招讨使之职。仅是一个安抚使或者经略使,王韶无所谓,但带着新路的安抚经略招讨使,又挟借河湟大捷之功,有可能就害了王韶。
  这个问题郑朗在都堂会上直接就抛了出来,河湟战役过后。王韶不可以留任新路,为什么,因为祖宗家法让士大夫们误解了,边将们不能失败,立功可以,不能立下大功。否则就要雪藏,要用,那就是犯罪,王韶必将成为第二个狄青。
  郑朗倒不是针对那一个人,这个群体很庞大,包括支持亲近他的士大夫们,司马光与范纯仁都免不了俗。
  但河湟十分复杂,若不是提前熟悉,不能情况立即前去接任。就会出大问题。
  这个熟悉,有民俗,有各地部族的分布,还有对将士的熟悉,对地形的了解,等等。
  于是朝廷同意了郑朗的请求,让范纯仁知秦州,张商英接手范纯仁的职责。
  范纯仁去接任肯定没有问题的,但实际还有几个意思。就没有几人知道了。赵顼问郑朗。何人可以担任首相,郑朗说了几个人。但这几人与郑朗年龄相仿佛,必须还有后继者,而张商英才三十一岁。
  张商英接手监察司使之职,有很浓的提拨观察意味。
  范纯仁西上也有其他的意思,范仲淹在西北颇有好评,范纯祐活活累死在西北,再加上范纯仁自己的身份,符合郑朗所说的贵种。
  占领河湟难,治理安定更难。
  其他人去郑朗也未必放心。
  当然,首要前提,必须击败董毡。若失败了,那个问题将会很严重……
  风越来越大,天地便笼上一层灰蒙蒙的雾气,几乎对面都看不到五指。
  范纯仁终于开了口:“郑公,若旱灾不中止,会发生危机啊。”
  “尧夫,你是指那一点?”
  “粮食,我在监察司曾经琢磨过,虽朝廷储备了大量粮食,若是大旱延续到明年秋后,粮价……”
  “粮价会怎么样?”李舜举在边上问。
  “旱灾面积太广大了,朝廷储粮多,商人们不敢过份囤积居奇。若到明年旱情还在延续,朝廷储粮渐少,那些商贾必然囤积居奇,催高粮价。粮价一高,会有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流民行列,靠朝廷济哺度rì,储粮消耗会加速。”
  范纯仁没有再往下说了。
  这也是一些人反对河湟用兵的原因,若不用兵,朝廷就可以拨出更多的款项用来备粮。一旦用兵,朝廷钱帛紧张,就无法大规模的备粮。旱灾那怕明年chūn天才结束问题都不要紧,可这个天灾,谁能猜得准?
  按理说不可能延续到明年,若是万一呢,万一来一个三年四年大旱,问题就大了。
  “不会……”郑朗道。
  旱情是延续到明年秋后,不过明年旱情虽存在,但已缓解了,史上的宋朝都度过了危机,现在自己准备一亿多石的储粮,还度不过去吗?
  风稍停,雾稍解,一片高大的幢影从灰雾出钻了出来。
  郑肃从前面骑马奔回,禀报道:“郑公,京兆府到了。”
  “准备扎营。”
  “喏。”
  三千兵士开始下马,安营扎寨。
  郑朗掌军,没有岳飞那么严格,但军纪同样很严,最排斥的就是扰民。一路迅速西上,从没有进城安营扎寨过。
  一会儿军营眼看就要扎好了,一行人从长安城中走出。
  听闻郑朗来了,吕公著带着长安城大小官员一起出来拜见。
  寒喧了几句,吕公著说道:“郑公,木征也到了长安城。”
  木征没有押,但等于是押,心中很不情愿,磨磨蹭蹭的,直到今天,才到长安城中。
  “带我去看一看。”
  “好。”
  来到城中,木征正在休息,听说郑朗来了,不敢怠慢,起来迎接。
  “不用多礼,进去吧。”
  分宾主落座,木征幽怨地问道:“郑公名满天下,我不解,木征无罪,为何中国伐我?”
  这个问题不仅后人继纠缠,这时也在纠缠。两国恩怨真的难以说清楚,但本质很简单,若是宋朝衰落,吐蕃仍然强大,必定会向东扩张势力范围,唐末故事又会上演。若是宋朝恢复汉唐时的武力强盛,不仅是武将,士大夫们也会越来越激进。不仅是河湟,西夏与幽云十六州,就是北上辽东,南下大理交趾,也有可能,盛唐盛汉时故事也有可能会上演。
  这个本质不好说出来的。
  郑朗道:“木征。你父亲与我关系默契,他也曾学习你,倒向西夏,然朝廷兵指揆吴川时,你父亲马上向朝廷归顺,然我朝大军招讨武胜军城时,你却屡次出兵相阻,并且与西夏继续勾结?不识相也!”
  木征还有用途的,但郑朗没有安抚。相反的声sè俱厉。若安抚,到了朝堂上,不知会有多少大臣安抚。没有那个必要。
  木征无语了,确实木征有些不大识相,准确来说,武胜军城周边属于俞龙珂兄弟势力范围,只不过俞龙珂倒向宋朝,瞎药倒向木征,但至少不属于木征的直接管辖地。
  还有出兵的理由。
  “你父亲身份比你尊贵。之前倒向西夏。我朝也没有派使者前往,只不过一些缘边将领派了一些将校与你父亲联系。虽未归顺我朝,可你父亲对那些将校们一直很客气,然你呢?我朝陛下亲派使者去对你安抚,你的态度居然比你祖父还要傲慢。君王的使者代表着一个国家,不尊重使者,又没有自保的力量,不灭你有待何时!”
  想傲慢可以,至少得有契丹的力量,西夏都不行,不是不灭,只是时间未到。
  “你倒向西夏可以理解,你在夹缝里生存,首鼠两端还能理解。但你得有你父亲的能力,在夹缝里守住基业,为了支持你守住这个基业,我朝虽未派出兵士,也派出大量钱帛武器支持,可你却没有守住,先是失去阿干城与龛谷,后是失去西使城,这倒也罢了,在你与西夏的授使下,秦州以西诸蕃屡屡入侵秦州地界,意yù配合西夏将势力往南蔓延。你可以说用西夏做你的屏障,然而古渭城一破,向南就是大量羌人,若让西夏得到那些羌人,我朝西北基业将整个动摇,你都想动摇我朝的基业,不灭你有待何时!”
  最后一条理由连王韶平戎策都没有提过。
  熙州南方大半是羌人居住地。以前在唃厮啰手中时,与宋朝默契的配合,没有进行真正统治,让他们形成一条缓冲带。可西夏会不会这样做?并且羌人与吐蕃人不同,特别是岷阶到九寨沟以西的大片羌人,他们在血缘上与党项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西夏人势力一旦扩张到这里,迅速就会组织起一支军队。
  羌人在唐朝称两面羌,但个体作战能力一点不弱于吐蕃人。
  只不过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王者领首,所以才显得力量薄弱。
  这三条理由,足够了。
  郑朗又说道:“不要问为什么朝廷会出兵,你自己先进行反思吧,不过我朝仍然很大度。陛下宣见你入京,并不是想扣留你,而是与你谈一谈,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千千万万河熙百姓的未来。”
  这才是大义。
  听到这一句,木征身边几个侍卫眼中有些动容。
  郑朗又说道:“还有,不要在路上磨蹭了,速去速归,两个月后,古渭城将会有一场大会,决定一百零八名蕃候。若是你继续在路上拖延时间,回来时,你在河州将会彻底失去地位!”



 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关健

      “什么蕃候?”木征紧张地问。
  郑朗道:“木征,我曾在朝会上说过,我朝以泱泱大国自居,称周边种族为蕃、胡、羌、戎、夷、狄、蛮、峒、獠,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但为什么受制于契丹,又让夏贼困扰?想要高高在上,必须将自己变成真正的强者。还不够,真正的强者,应当抱着海纳百川的心态,既然为我朝民,就是一家人,何来汉蕃夷狄之分?忠于我朝者,就是陛下的好子女,不忠于我朝者,那怕是汉人,同样是国之贼!”
  不能说以前中国历朝历代就是大国沙文主义,确实在宋灭亡之前,中国乃是世界文明的巅峰所在,骄傲再所难免。但这种心态保持下去,会害了后人,也不利于民族融合。
  没有回答木征,但木征还不明白吗?
  他恭敬地站了起来,说道:“郑公,我马上就去京城。” 。。
  不顾天sè临近黄昏,率着手下与押送的宋兵,离开了长安城。
  郑朗第二天也离开长安,这一行很快,速度乃是关健!
  三千兵马迅速到达秦州。
  王韶与章楶来见。
  主帅变成郑朗,得问郑朗怎么指挥了。
  郑朗笑了笑道:“子纯,质夫,不用拘束。总攻湟州由子纯来负责,质夫你留在古渭城,以防西夏。怎么做,我交给你们了。仅有两个前提,夏人狡猾,随便什么诡计皆可以使用。吐蕃则不行,自唐朝起,吐蕃尚武,两军交战,必须用计行兵。不过无论怎么用计。至少要让吐蕃认为在正面战场上。我军可以轻松地获胜,这样,他们才能对我朝诚服。否则就是胜利,依然贻害无穷。”
  王韶额首。
  这句话说中了他的内心。
  “其次就是对待俘虏的问题。战场上可以杀戳,杀戳越凶,震慑力越大,可投降了。就不能再杀任何一名俘虏。”
  战场上的杀戳与杀俘乃是两回事。
  白起杀俘了,虽秦国未受损失,却死于范雎之手。最悲催的是项羽,先杀俘,后入关中胡作非为,最终失去天下,自刎乌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必失天下。
  “还有呢?”王韶问道。
  对别人也许王韶不服气,不敢对郑朗不服气,这个交待未免太过简单。
  “若有。只有一句话,攻城为下。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上,特别是西夏人。其他的就没有了,你们若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若需要我,我都能配合你们。”
  这是郑氏战术,也是白起战术,太祖战术!
  “喏,”两人兴冲冲地退下。
  范纯仁很是怀疑,道:“郑公,这样有点不好吧?”
  “那一点不好?”
  “你等于将权利一起放手给他们……”
  “尧夫,若是唐太宗让李靖李绩治理国家,房杜魏征王珪出征,会是如何?就说多智似妖的徐茂公李绩,唐太宗临崩前曾以国事托付给唐高宗,征高丽虽有功,然于政务有何建树?扶持武则天为皇后乃是政绩也?李绩虽是初唐功勋,实际于政绩上远远不及唐高宗自己提拨的戴至德等人。”
  “郑公,曹彬也有高梁河惨败。”
  “尧夫,曹彬舆为我朝第一良将,他有灭南唐之功,可遇到多少抵抗?其实曹彬军事能力远远不及潘美、杨业以及其子曹斌。只是曹彬德cāo无双,故列为当朝良将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