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又是高原作战,一旦拖到冬天来临,对宋军会很不利。
  西夏更是如此,虽有多路军队主动进驻边境地区,将鄜延环庆泾原路兵力拖住,可是宋朝军队很多,还有关中的兵力,还有京城的兵力。拖得久了,宋朝大军源源不断而来。西夏军队就会凶多吉少。
  也有财政的压力,西夏用兵成本很低,但也要成本的,并且秋收在望,大批壮丁拖在战场上,影响了收割。
  但局面没有外人想的那么糟糕。
  西夏兵士上马是兵,下马是民,并且计算数量时也将押运粮草的计算在内,不过西夏军队多是以掳获为供给,也注定了他们战争时间不能拖得很久,尽管会使用兵成本进一步下降。
  而宋朝不一样,兵士是兵士,押运的民夫是民夫。这一点与唐朝一样,就象薛仁贵兵败大非川,有人说是没了十万唐军,有人说没了五万唐军,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五万正规兵种,五万是押运粮草的民夫。
  也就是说西夏计算宋朝兵力时说只有七八万人马,并没有将民夫计算在内。
  并且西夏计算有误,王韶征河州时用的是正规宋军,那怕是蕃兵。那是河州,但对付西夏,并且保卫家园就是两回事了,比如征讨瞎征,俞龙珂即便参战,也是观战xìng质,即便对付木征也是如此,王韶也十分自觉的,不会调动他们族人参战。然而对付西夏,俞龙珂会有所顾忌么?再如古渭城活动的兰毡部族,因为西夏看重渭河川之水草,于是侵地为牧,常为兰毡所掠,西夏谋攻,兰毡倒戈降宋献城,西夏甚至威胁宋朝,古渭本我地,朝廷置州于彼,有违誓诏。兰毡眼下未必会对宋朝有多忠心,然而西夏大军来犯,他能不拼命么?
  这些蕃人羌人也许军纪差了,可是用他们来守城,问题却是不大。
  还有,西夏号称二十万,实际是十五万,这十五万军队中大多是来自兰州、龛谷与西使城、会州的兵力,有蕃人,有羌人,还有少数汉人。真正西夏核心兵力不足五万人,最强悍的铁鹞子只有一万五千人。
  一是这样会使得速度更快,二也是节约成本,并且能借宋人之手,进一步削弱这些部族的实力,利于统治。不过战斗力却会下降。
  但也不好说,例如西使城首领臧花麻(有人说西城使在龛谷北阿干城东,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那时龛谷与马衔山都归于西夏,王韶不可能游说向宝迫降西使城,因此它就是后来的定西城),他不但恨宋朝更恨王韶。
  并且西使城虽有水川,但多是山区地形,以陇中苦甲天下闻名中外,十年九旱,就是那一年不旱,可能还会受山洪暴发危害,他也渴望将部族扩大水草丰美的渭河川地区。此人乃是一个坚定的忠夏反宋派,一旦攻打宋军,他帐下数千雄兵会比西夏本土兵士更出力。
  对西使城,无论郑朗或者章王,都很关注,不仅是臧花麻是陇中一个不安定的因素,而且西使城地理位置很重要,北控兰州,南连陇西,西通陇右,东接会州。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战斗先从结河堡与通渭寨两翼打响。
  因为某种战略安排,郑朗并没有立即动援当地百姓参与。主要防御力量还是在古渭城,这里集中了大量军械武器粮草,包括郑章本人就呆在古渭城。两翼的力量很是薄弱,因此必须要求结堡与通渭寨坚守十天。十天后可以从两堡撤向后方,但这十天内不能让两堡失守。
  顶在两堡的将领一是刘绍能,二是王原。昔rì郑朗手下四大家将杨家兄弟王家兄弟,四人多次出生入死,王直三人身带残伤,淡出军界,只留下王原一人。
  也许王原不算是名将,不过有很好的实战经验。因此章楶让他防守通渭堡。不过郑朗心中还有些担心,因为东路的西夏军队将领乃是李清。对李清史书记载得不清楚,只记载了一件事,建议李秉常让出河南之地,换取宋朝支持,让梁氏杀害。但郑朗手中有一叠厚厚的资料,以一个小兵起家,多次立下军功,慢慢上位。因为是汉人,又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因此前期让很多人忽视,这一点与后来的韩世忠十分相象。
  但此人军事能力不可小视,至少是与鬼章是平级的大将。
  不知道王原能不能将通渭堡守住十天。
  可是战争已经开始,李清速度最快,比西路军队还要提前一天到达通渭堡下,向通渭堡发起了猛攻。(未完待续。)


 八百九十五章 大会战(七)

      与东西两翼不同,古渭城有足够多的兵力、粮草、武器,还提前挖了许多水井,因此郑朗所做的就是放。
  古渭城北方也有一个战略要地,哑儿峡寨,但与古渭城隔了一条渭水,并且自西向东虽有鲁班山、新民大山、福星梁、凤凰山、南布峪山、高台山、旗杆山、大营梁、盘龙山、翠云山与严家山等山脉隔阻,可有多道峪口。
  若是派兵驻守哑儿峡寨,可能会遭到西夏军队四面包围,全军覆没。
  郑朗主动放开北面的防守,让西夏人兵临城下。
  梁乙埋在泾原路吃了亏后,这一次稳打稳扎,等到两翼开始发起进攻,他才兵出西使城,畅通无阻的来到渭水河岸。
  不过这一回没有那么轻松了。
  来到渭河河畔,宋军严阵以待,这里离鸟鼠山不远,这里乃是上游,有许多地方人马可以直接趟过去,但现在才是八月,虽秋水始平,可非是河水最低点,只有少数河面才能人马得过。
  因为西夏军中有许多就是北方的蕃人,用他们做向导,梁乙埋能清楚地知道所有山川河流的情况,但宋军也不是很麻烦,只要将这些浅水地区防御,就会给西夏人带来困扰。或者架桥,有那个必要吗?
  有一桥,就在古渭城以北,但也让宋人严阵以待。
  古渭城东城门,郑朗与窦舜卿在相送一人,河州有长于防御的老将杨遂坐镇,古渭城有郑朗与窦舜卿,章楶要去甘谷城,也不是甘谷城……他的职责无比的重大。
  但不能提前离开古渭城,直到西夏大军到来。章楶才离开。
  章楶冲窦舜卿一拱手说道:“希元兄。务必要保护好郑公安全。”
  他是文人起家。又在地方上呆了好几年,知道郑朗对宋朝的作用,不仅是军事上,更多的是在经济与政治上的作用。
  “质夫。放心吧,在辰州出了事,我也不会那么鲁莽了,”郑朗苦笑道。
  “那么诸君保重。”章楶没多说,马上就要开打,也没时间多说,说完翻身上马,带着侍卫一路向东。
  郑窦二人返回城中,窦舜卿离开古渭城,去河边指挥。
  古渭城南北皆是群山层层叠叠,大山苍莽,但古渭城一带却是一马平川的河谷地带。西夏八万联军浩浩荡荡而来,隔着不太宽的渭水。梁山埋看着对岸的宋军,有些头痛。
  头痛的非是宋军。而是宋军手中的神臂弓。
  梁乙埋屡屡败于宋军之手,这个神臂弓居功甚伟。
  他也没有好的主意,只能利用人多压死宋军,下令道:“攻。”
  在向导的带领下,西夏八万大军兵分十几路强攻渡河。
  惨战开始。
  这时的神臂弓与史上的神臂弓不同,因为使用了优质钢材,对臂力要求下降,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兵士能拉开神臂弓。使臂力要求下降到一石半,几乎与史上宋徽宗时臂力要求相当。不过郑朗估计史上宋朝神臂弓臂力要求下降,多是牺牲了shè程因素。而且军械器贪蜗重,武器不合格,军纪在那时也多败坏了,因此神臂弓虽起了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作用,尽管技术提高了。
  郑朗仍嫌不足,在他推动下,马黄弓大量出现,shè程不及神臂弓,可是速度更快,几乎与普通弓箭相当。自泾原路战役打响后,宋朝渐渐对西北换防,首先非是盔甲,就是这个神臂弓与麻黄弓,一共换防了近八万把。
  此时河边就有五千兵士手持神臂弓与麻黄弓齐shè,在盾牌手的掩护下齐shè。
  一个又一个西夏兵士倒在渭水中。
  有的力气大,竟然将神臂弓矢生生洞穿西夏人的盾牌后,将西夏兵士击毙。
  许多西夏人与蕃人看到宋朝弓箭如此强悍,开始后退,梁乙埋喝道:“后退者杀。”
  让执法队张弓击毙后退的西夏兵士。
  在西夏人不要命的进攻下,两个时辰后,有些西夏兵士冲到对岸。但还有,宋朝的大斧、麻扎刀与钩镰枪,唐朝生猛的陌刀消失了,但这三样武器同样是步兵破骑兵的利器。
  这是最好的年代。
  在郑朗隐形的推动下,无论将领或者兵士,面貌焕然一新。政治上虽有朝争,可总体清明,非是象北宋末年那样败坏。而且武器无比的犀利。
  郑朗亲自坐镇第一线,就是最好的激励。
  并且郑朗亲自指挥,不怕军功被上司或者其他人贪没。
  西夏人冲到对岸后,又遭到宋军的疯狂反扑。
  直到从上午战到傍晚时分,窦舜卿这才让手下吹响撤退的号角,让出渭水。
  这一战,宋军仅伤亡六百余人,却让西夏人倒下四千多将士,鲜血生生将渭水染成血河。
  梁乙埋夺下了渭水,面对着这么惨烈的伤亡,心中也是戚戚,随后下令将古渭城重重围困起来。
  第二天,他又下令从周边地区砍伐木材,制造攻城器械。
  毕竟古渭城原先仅是一个大型寨堡,远没有河州与秦州城墙那样高大。
  然后他看到士气略有些低靡,亲自骑马来到古渭城墙下喊道:“让你们郑相公出来谈话。”
  郑朗真的出来了,站在城头上,向下喊道:“来者可是梁乙埋?”
  “正是某,郑相公,你城中仅有一万余兵力,快点投降吧。”
  郑朗与窦舜卿对视一眼,呵呵一乐,又冲城下喊道:“梁乙埋,你们梁氏把持西夏朝政,你们国主长大以后,定难不容,没藏一家就是前车之鉴,某劝你还是早点投降我朝,以保你们梁氏一脉。”
  这分明是挑拨离间了。
  梁乙埋大怒道:“城上的宋军听好了,谁能擒杀郑朗,赏银十万两,官居一品。”
  郑朗又是大乐。道:“梁乙埋。我这颗人头就值十万两?”
  他身边的所有兵将一起乐了。郑朗这个脑袋不要说十万两,十亿两也未必买下来。郑朗又看了看梁乙埋的身后,说道:“没有想到某看到了许多吐蕃人,什么时候吐蕃人没落如此。成了西夏人的走狗?”
  又是一次挑拨离间,吐蕃人与汉人没有多少仇恨,可与党项人乃是世仇,在唐朝时。一度视党项人为下等部族,在他们剥削侵略下,党项人这才从大积石山与松藩草地北侧迁移到凉州、灵州。至今,吐蕃人内心深处仍保留着一份骄傲。只是吐蕃未出大的枭雄人物,一统吐蕃,包括唃厮啰在内,都没有将六谷部收回来,宋朝又未出手,这才忍辱负重地附庸于西夏人。但大多数吐蕃人心中对西夏人仍瞧不起,或者仇视。
  郑朗说道:“诸位听好了。谁能得梁乙埋人头,罚银一百两。”
  一名宋兵不由奇怪地问道:“为何?”
  “这样的人留着祸害西夏多好。”郑朗淡淡说道。
  所有宋军皆大笑起来。
  梁乙埋大怒,喝道:“攻城。”
  没有那么好攻的,城中一万五千名宋兵,也许梁乙埋占据兵力优势,也许古渭城不那么高大,但想攻下古渭城,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