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过着游牧生活,马上出生马上成长,骑术精湛。一旦推广这些杂粮种子,会有更多的百姓定居下来,衣食无忧。在战场上就不会拼命。还会凶悍,可远不及现在。虽然人口增加,甚至不愁粮食,可失去了凶悍与野性,契丹与我朝比拼什么?人口数量,或是财富,或是兵器优良?”
  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得到两样的结果。
  大家一起深思起来。
  郑朗继续道:“再者,西夏数败。梁氏失心,西夏国主李秉常从掳获的汉人嘴中听到许多我朝的事迹,仰幕中原文明,与梁氏产生了争执。但我们不能相信李秉常会有好心。比如其父李谅祚,也仰幕中原文明,他只不过借助中原先进的文明,创造更多的财富。以及一种安宁的统治秩序,而非对我朝忠诚友好。李秉常亦是如此,同时多了一层目标。梁氏推翻汉礼,李秉常恢复汉礼,乃是借助这个冲突,从母亲与梁家手中将权利抢回来。陛下,臣以为不久就是收复西夏的时候了。”
  “不妥啊,天下欠负还没有偿还呢。”吕大防说道。
  就是用兵,也要等将欠负偿还了,况且对西夏用兵,得准备多少钱帛?
  郑朗笑了一笑,两府九位大佬,吴充、王珪与吕公弼是中立派,韩绛、张方平与章惇是支持派,吕大防是反对派,但吕大防不会象刘挚那样,野心勃勃,动辄人身污陷,因此在郑朗刻意保留下,吕大防一直呆在东府。这也是郑朗用人的特色,与派别无关,那怕是所谓的君子石介,郑朗同样反感。那怕是改革派,吕惠卿,郑朗也不喜,因此在司马光运作下,吕惠卿贬放出去后,郑朗返回中书也没有将吕惠卿调回。
  可以有权谋之术,可以思想政见不同,也可以反对争执,但要有一定的德操,这是做臣子的底线。
  与史书无关,更与史上后来的士大夫刻意美化无关。
  郑朗道:“微仲,一人拥有十万家产,会不会在意手中的五千低息借款?若没有大的用兵费用与灾害,朝廷每年可以积余七千余万。再说诸监,仅是诸监成本朝廷就用了近五亿缗钱,若在钞行变卖,价值在十七亿缗巨数。仅是八千余万欠负,朝廷已不用为虑了。再说这两年,朝廷花了三千万缗钱,在西北储备了大批物资粮草,内藏库已满,三司还有两千余万储备,武器先进,兵强马壮,与庆历仓促用兵相比,是天壤之别。况且明年后年,朝廷还会产生大量盈余,用于伐夏的军费,虽紧张,但差距不会太大。可是时机若过了,就不会再来。当然,能否用兵,也要看情况甄别的。不过用兵西夏,这次乃是灭国战争,最要紧的就是契丹的态度。故我认为此时献出种籽,一是暂时交好契丹,二是让契丹以为我们会害怕他们,为伐夏赢得有利的条件。”
  还有原因郑朗未说出来,包括熙宁旱灾,仅是小冰河来临前的征兆,暂时还没有多大危害,不过时间不长了,再过二十年,小冰河就会正式来临,大观四年,福州大寒,荔枝多冻死,遍山皆白(厚霜),弥望成枯林。严重到这种地步。政和元年,太湖河水尽冰,桔树全部冻死,百姓流泪伐而为薪。政和三年,黄淮海多数地区连降大雪,平地八尺,飞鸟多冻死。靖康元年,金人入侵,遭遇大寒,开封守城兵士噤战不能执兵,有僵扑者。冷到这种地步,又没有一个棉花御寒,连兵器都拿不起来,甚至直接冻死在城头上,如何抵达生在寒冷地带生猛的女真战士?
  女真崛起,何尝不是小冰河带来的危害,不得不南下与契丹人一逐雌雄,契丹人败了,挡在前面的厚墙倒塌,宋朝也就悲催了。就是没有童贯的勾引,十之**,北宋还会遭到女真入侵,顶多这个时间会推迟数年。
  有了这些杂粮,那么女真人未必会冒这个险。举族为兵。
  但这个危机,郑朗是不能说的。
  其实仅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能说服大家。更不要说这三条理由。
  然而赵顼眼中略有些失神。
  赵顼看到郑朗劳累,亲自安慰,郑朗说了一句,国家弊病太多,不累不行,等到国家弊端一一解决,西夏事了。臣就会致仕,好好休息。
  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冗兵冗官冗政现象逐步得到解决,剩下的事只有西夏。西夏一了,郑朗就会淡出政局。
  这些年郑朗就象一根砥柱一样,撑起了宋朝的天空,还没有来临,仅是想到郑朗真正淡出政局,赵顼已经失神。
  赵顼的心思。大家不知道,吕大防又说道:“大军一起,生灵又遭涂炭。”
  “西夏不灭,西北不宁。陕西边境百姓每年都在饱受着涂炭之苦,而西夏不灭,我朝也就永远为契丹掣肘。不得不为,而且一人也死了。不能再拖下去。”
  “谁?”
  “西夏事了,你就知道。”郑朗微微叹息。五名顶级斥候,化名为李黄主的卫阳今年秋天因病去逝。临死前卫阳十分不甘。如今只剩下四名斥候。若再拖下去,冯高、吕毅、赵善金、魏治方四人全部去世,这个大好的棋子就会失去作用。不过现在这个消息仍不能公布。
  郑朗迅速转移了话题,又说道:“并且也到了抽薪的时候。”
  “何?”
  “微仲,还记得叛逃到西夏的陈铎吧?”
  “知道,他不是击杀了吗?”
  “没有,陈铎乃是我派出去的密探,我朝出兵湟州,西夏必救,可西夏会困于财政,因此我让陈铎叛逃到西夏,出谋划策,让西夏成立银行,解决财政困难。事实非是,以前我一直说银行印刷多少交子,就必须准备多少金银铜,许多人反对。幸好,一直采用了这个策略。若不顾金属的储备,大肆印刷交子,就会出现严重危机。比如说是西夏,现在一共印刷了五千多万缗的交子。但实际储备金属等值只有四百来万。”
  一开始没有那么多的,不过宋朝一直未动手,这些年西夏不停的入侵骚扰宋朝,财政越来越紧张,既然有这个利器在手,于是越印越多。造成一个结果,交子价格下跌,一缗交子仅相当于七百余文现钱。但还没有形成危害。
  危害在郑朗的这一决定里。
  郑朗又道:“这些年特务营一些密探化装为商人,用货物持有了许多西夏交子,近达四百万。现在可以下令,让他们用西夏交子兑换金银铜钱。”
  几个大佬只有张方平与王安石执掌三司,这些开支从他们手中经过的,才知道真相。其他人听了,全部目瞪口呆,若真如此,将会抽出来近三百万现钱。也就是说西夏所谓银行里的交子,会成为空中楼阁,迅速倒塌。当然,西夏国内还有许多金银铜,可这些金子银子分散在各个贵族手中,他们能拿出来“救市”,至于铜,西夏各个佛寺里有许多铜像,难道也要将诸佛像一起打倒,拿出来“救市”。
  真抽出来了,西夏将会面临一场天大的灾难。
  想到这个后果,几人一起倒吸冷气。
  赵顼看到他们表情,不由呵呵一乐。灭掉吐蕃,仅是一个功绩,不是赵顼的梦想,让他来换,宁肯灭掉西夏,也不愿意灭掉吐蕃。一个西夏,一个幽云十六州,乃是赵顼最大的梦想。
  郑朗又说道:“诸位,此事务必保密,谁泄露出去,谁就要承担后果。”
  几人全部点头。
  身在这个地位上,难说多干净,包括郑朗也不能说是心思干净,不过这几人至少还能顾着大局,而非是象刘挚这些“耿直敢言”的大臣。
  郑朗又说道:“这是西夏,就是我朝也不行,虽西夏与契丹没有这么大的经济总量,危害银行,但国内却有许多巨商大贾,他们手中财富不可估量。又身为贾商,逐利而行,只要银行没有足够的储备金属,他们为了谋利,可以借助手中的财富与杠杆原理,撬动交子的价格,交子失去了信誉,银行收益也就结束了。因此一直以来,我要求严格去执行着这一政策。”
  说了也未必会全部懂,更不知道经济上的杠杆撬动原理,但银行的利润在国家收益中越来越重,谁也不希望它出事。
  吴充问道:“那个陈铎呢?”
  “当然未死,”郑朗又是一笑道,乱刃分尸,谁能认出来是真陈铎还是假陈铎。然后郑朗看着西方说道:“四十多年,才磨一剑,好长的时间。”
  赵顼又再次失神。
  庆历之战,赵祯大肆调动军队,不仅是防御,若是防御根本不需要派驻那么多兵力,那时就想对付西夏。可迫于经济,以及当时的军事力量,无论张亢麟州大捷或者是郑朗泾原路大捷,最后都不了了之。虽和平了,但在这四十年间,那怕宋朝给了无数岁赐,用掉钱帛计达一千多万缗,还不包括互市对西夏的帮助,西夏仍多次入侵,大小入侵次数计达三百多次。
  直到现在,宋朝才真正露出獠牙。
  以这么大的国家,对付西夏,四十年的时间确实太过于漫长。
  都会散,郑朗从枢密院带回去一份情报,回到家中,来到书房,书房里正坐着一个英俊的青年,神情忧郁的抱着一本书在看。郑朗和声说道:“殿下……”


 九百零八章 殿下

  “郑公,”青年站了起来。
  “殿下,给你看一条消息,”郑朗将情报递给了青年。情报上只有一条简单的消息,耶律乙辛向耶律洪基推荐张孝杰,说张孝杰乃是一个忠臣,耶律洪基相信了,对群臣说张孝杰是朕的狄仁杰,于是赐张孝杰耶律姓,改名为耶律仁杰。
  青年看完,直接将这份情报扔在地上,脸气得青紫。
  他就是一个许多人认为死了的人,耶律浚。
  郑朗用琉璃珠密封了书信,系于佛珠内,让折可适化装为西夏的大和尚拜见萧观音。信上说耶律乙辛与张孝杰可能想要加害萧观音母子,还说了一条解救办法。不是救萧观音,没有伶官赵惟一,耶律乙辛也能用其他方法加害萧观音,她是皇后,救不了。但能救耶律浚。
  萧观音忽信忽疑,最后认真的想了想,相信了一半,听从郑朗意见,不万一万,就怕万一,而且郑朗对契丹表现十分友好,耶律洪基登基后,经常送一些礼物给郑朗,郑朗同时也回拜礼物,还有,她与郑朗或多或少有些暧昧的牵连关系。不能说她就爱上了郑朗,丈夫是皇上,自己是皇后,郑朗是宋人,仅是臣子,为什么爱上一个郑朗?但肯定印象不恶。
  于是派两名亲信,萧观音左右多有耶律乙辛的人,不过萧观音并不傻,郑朗点醒了,萧家在契丹也有一定的地位,找两名死士还是不难的。这两名死士四寻暗下寻找,找到一名与耶律浚长相很相似的人,施以恩惠,在萧观音秘密操作下,耶律浚与这个牧羊人来到一个身份互换。这就是郑朗的主意,说对了,萧观音至少能保住儿子。说错了。耶律浚在民间呆上一两年,知道民间的疾苦,长大后说不定能成为汉宣帝那样的中兴之主。
  萧观音誉为契丹第一才女,连唐太宗的徐妃都知道,更不用说是汉宣帝。但执行起来还是很困难的,不是耶律浚那边,耶律浚十八岁了,长大懂事,又有两名死士保护,还有萧家在背后。问题不大。主要就是在这个牧羊人身上,先是控制了其家人,用家人威胁,然后许诺许多好处,只要熬过这两年,回去后,封官拜爵,赐大量钱帛。然而还有许多问题,耶律浚资质从小就不错。才两周就能说话,好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