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卿一道进入贡院吊真卷子。”
  至于章得象说的大臣之才,赵祯根本没有听得进去,什么样的大臣之才,在十五六岁,十六七岁就为国家想出这么多良策?人才,如郑家子所说,俺手中有的是,俺要的是那种突出的人才,房杜姚唐的那一种!
  “喏。”
  阎文应与几位主考官一道重新进入贡院。不过这一回所在,是章得象这一个月来不敢进去的,誊录所!此次过程,他能只进去一次,就是此次。
  阎文应心情也紧张,小声的说:“能否将那几份卷子打开?”
  好象朝廷没有不准这样做的规矩,况且章得象与大宋等人心中同样戚戚,想了想,先从那九份卷子开始,吊出真卷。从尾一名开始排的,是九十八名。打开一看,不是。不急,还有八份呢。一一打开皆不是,于是到了最后一名,包括阎文应都认为这一份大约就是郑朗的卷子了。誊抄官吏将真卷吊开,撕开糊名的弥封,不用看名字子,一看字就不是啊,名字更不是,张方平!
  章得象与大宋几位官员汗掉了下来。
  隐隐感到麻烦大了。
  阎文应小声地道:“也许诸位弄错了,看看录取的其他卷子。”
  依然从最后一名吊,不是为了心情的缘故,这个吊的过程也是一个再核实的过程,确认好了后才誊抄榜单,先吊的在下面,后吊的在上面。正好写榜单时,从第一名书写。
  小皇帝说要放松名额,这一次录取的多,一共有七百余名进士,但还不是真进士,通过殿试才算。要进一步诠落一些举子的。吊到六百九十二名时,看到了崔全书,阎文应挠了挠耳朵道:“咦,崔家的大郎居然也中了。”
  崔有节的两个儿子本是默默无闻之辈,沾郑朗的光,连小皇帝都知道他们的名字了。
  章得象也觉得诧异,打开卷子重新看,都是六百多名了,能有什么好卷子,印象不深。翻看才知道,当时选这份卷子的原因,是因为策文很老成,取了稳重之意,才破格录用的。
  中就中吧,人家考成老油条了,也轮到中一回。
  继续往前翻看,这时候大家不想郑朗名字出现的,毕竟名次太落后。到了六百十六名时,居然看到是崔全忠,阎文应又挠了一下耳朵,道:“咦,是崔家三郎。”
  章得象与大宋很无语,又将他卷子打开,还是一样,不算太好的卷子,当时是章得象自己做主的,取了温厚之意。可是乍就弟兄俩一起中的?
  这时候名次不好再更改,只好郁闷的看誊录官再次往前翻去。渐渐到了前一百名,诸位官员又是紧张,又是高兴。后面他们都不想郑朗名字出现的,可也紧张的,万一前一百名没有,那么麻烦会很大。
  一张张吊开,渐渐进入了前十名。
  五位考官都有些冒汗,前十名的卷子他们全部印象深刻,除了择出来的两份“可疑”的卷子外,其他八份用古散文写论策的只有三份。这三份中全部是语气温和的卷子,不能说郑朗性格不温和。可除了温和之外,这三份卷子皆以老成见长,不能郑家子也能称为老成吧。或者他此次科考,仗借才华,改成了用骈文书写策论?
  一张张吊开,第六名,刘牧,第五名,青州张唐卿,一份很不错的卷子。又到了第四名,也就是张方平的卷子,归了原位。只剩下三份了,章得象气都喘不过来了。
  第三份吊开,庐州杨察。肯定与郑朗无关。第二名继续吊开,分宁黄庠。这份试卷给章得象也留下很深的印象,若不是最后一份卷子的敦厚儒雅之意,让他们几位考官无比的欢喜,差一点就录了此份卷为省元了。
  最后一份卷子!
  仅剩下最后一份卷子孤零零的放在案桌上,然而章得象与李淑、大宋几位主考官,快要晕了。
  ……
  第一百九十九章放榜(上)
  第一百九十九章放榜(上,


 第二百章 放榜(中、下)

  读者等得心急,所以一夜未睡,多抢一更,二章合一一道发出。
  此时是下午时分,二月的下午,更是宜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阵阵春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暖意与醉人的薰芳。
  可是章得象脑门上的汗珠越来越大。
  最不好的结果出现了,不是郑家子的,事情会很大条。难不成从那堆拉圾里重新寻找郑家子的试卷?那成何规矩!此时,只要不是作弊的行为,或者遗漏犯禁语言出现的卷子,任何官员,都不能随意更改名次。就是小皇帝亲自前来也没有用,这一改,以后科举怎么办?
  是郑朗,问题同样大条。
  并且崔家二兄弟以前多次落第,然而这一次呢,同时中榜,使自己更悲催。
  自己说问心无愧,别人会怎么说?
  宋朝养士大夫,是使文臣养得一白二胖,胆大包天,然也确实养了一群有节气的大臣,范仲淹这样的千古第一士大夫,正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产物。
  宋徽宗与宋高宗那两个王八蛋不能算的。正常年份,文臣宁肯象孔道辅他们那样拍皇宫的大门,也不愿意做阿谀奉诚的事。孔道辅他们做错了吗?问一问大臣,问一问百姓,吕夷简都不敢说他们做错了。稍媚一点,无论做了多少正事,或者打算改正,也会被怦击得一无是处。王钦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后有赵稹、林特等人。
  范讽咬郑朗也是一个例子。斥责赵元俨是对的,做文臣的,就得这样!可不能往皇宫里跑,真相揭开。郑朗是好心安慰,实际上君臣会晤时,郑朗说了许多对皇帝有益的道理,然而范讽还没有放,认为郑朗是大jiān似忠的害国jiān臣。
  因此,在此时的官场上,能与小皇帝顶真,但不能做出媚谄小皇帝的事。沾到一个媚,一辈子名声全毁了。特别是这几人,除了李淑外,全是忠厚的长者,对名声二字更加看重。
  上到皇帝诸位大佬。下到百姓,对郑朗看重。然而偏偏他中了省元,两个舅哥也破例高中,举子会有什么想法?
  誊抄官不管的。
  反正我们的职责就是抄卷子,核实字号,决定名次的事与我们无关。相反,他们乐于其成。
  阎文应更高兴了,现在比如一枚铜钱。正面是郑朗高中省元,反面是落第,没得其他的选择。可连他两个舅哥都中了榜,郑家子会落第?自己也不服啊。
  这个结果对陛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吧。
  至于章得象此时掉汗珠,谁个同情?
  卷子缓缓揭开,哪里用看名字的,看字就知道了。未必若大的宋朝就没有人写的字不及他的。可在这些举子当中,字可以当数第一。其实誊抄时,几十个誊抄官吏还多次将这份卷子拿出来观摩。名字看不到的,籍贯也看不到的。可看这个字,一个个皆知道是谁的卷子。
  都是文人,关在这里,也关了一个月时间。寂寞难耐,于是经常将这份卷子拿出来,,再看看字,养眼啊。权当看隔壁青楼那个行首在唱歌跳舞,同样是一种精神享受。有的誊抄官,还用薄的白纸对着卷子上的字摹拓。
  章得象对大宋与李淑几人说道:“诸位,你们继续监督,我去一趟东府。”
  事儿得讲清楚,污了名声不说,万一举子质疑,闹将起来,事就不大好办。
  来到中书省,几位大佬都在,灾民的安置要继续进行,直到夏收到来,百姓有的吃了,大家才能安心。事上又加了事,党项人究竟会不会谋反哉?
  与郑朗所言会有灾害一样,不提出来便罢,即便谋反,大家不会失职。提了出来,又有种种反象,再不注意,真叛乱起来,几位大佬或多或少皆有些责任的。
  连同小皇帝都在愁眉苦脸的旁听。
  各有争议,关健是求和心态作怪,和平已久,不想打仗了。就是没有去年的灾害,国家比较充足,几位大佬也未必全部赞成郑朗的意见。不能说他们眼光短浅,一样的,后世也是如此,越是想以和为贵,越会让人看轻你,到时候是猫是狗就来欺负你了。
  但身在局中,想法不一样,这一打会死多少人哪,会浪费多少钱哪,契丹会有什么反应哪,别忘记了,党项同样向契丹称臣的。但越是这种求和的心态,越是很危险。敌人越会轻视,最后更大的战争爆发。
  今天如此,以后还是如此,一次次重演下去,只要身在这个局中,只要和平已久,都不愿打仗,都会采用苟且偷安的做法!
  再者,还有国库紧张,未来有没有灾害悬于头顶之上。
  因此议来议去,最终是以和为贵。
  但郑朗的话,也不能全不听,万一打起来怎么办?顺着他的下下下策上想,如何支持折家,如何在西北布防,还不能惹恼李元昊。不能全称为党项人,杨家折家王家等等皆是党项人。
  并且国库紧张,支援一笔物资,国库就会更紧张一份。这不是从扬州将货物运到京城,而是运到西北,运到府州,几乎没有水路可借,多是陆地,用小车子拉,运输成本有多高昂!
  听着几位大佬在商议,赵祯眉头拧到一起了。为什么养母在世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到了自己,才一年时间,就发生了那么多的事?
  看到章得象进来,小皇帝略略有些开心。
  让他开心的事真的很不多,郑朗能中多少名次,也是他仅有的乐趣之一。
  某些时候,赵祯也将郑朗当作了一个聪明的弟弟,一个温润的好友。年龄太小,地位低。使郑朗看到许多事,有心无力,这是劣势。然而年龄小,赵祯就有些痛爱,这也是优势。若郑朗三十多岁,比赵祯大上十几岁,那就不大好玩了。
  赵祯问道:“章卿,榜单录好了?”
  “正在录。”
  “正在录。为何你到此?”
  “臣有事要禀报。”
  “什么事?”
  章得象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你着态了。”
  得象老老实实的答道。着态好啊,我是不畏强权,刻意打压郑家子的。传出去,也能堵别人的嘴巴。但若不是这个结果,你将人家往第四名上拉。那又成了什么?
  赵祯脸上lù出笑意,其实心中很高兴,这结果好啊。
  站了起来,没敢大声笑出来,道:“你为何生起这种心态,该是如何就是如何,若他落榜是他将才学发挥不好,若他中榜是他考得好。”
  “是。臣错了。”可是章得象心中很不服,陛下,当真如此?
  “还有,你为什么认为他会写新奇的策论?”
  “难道臣错了吗?”章得象正为此事mí茫呢。怎么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写出这种老成温厚的文章?这还是那个锐意改革儒学的郑州神童吗?
  几个宰相都笑了起来。
  这个章学士有些好玩。
  “我错了吗?”看到几个大佬全部在发笑,章得象更不解了。
  李迪道:“你是错了,你仅看到他矫正儒学的一面,并没有看到他温和的一面。”
  对此几个大佬有着深刻印象,特别是郑朗那天的绘画。非是老成稳重之人,是想不出这个妙谏的。
  蔡齐道:“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小心谨慎,思考周全,xìng格是不是很敦厚温和老成?”
  “蔡相公,若如此。那就是了。几篇策论正是如此,所以我与几位考官看了很欢喜,才择取了省元。没想到,没想到……”
  赵祯看着他的神情,忍不住又笑道:“章卿啊。你差一点害朕一省元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