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郑朗不管。
  再说,他真要与天下人为敌。
  两个小三只是嘿嘿笑,我不回答,你懂的。
  四儿撒jiāo地道:“大郎,我该喊你状元公,还是大郎?”
  小姑娘高兴méng头了。
  “别人喊公,你也要喊?不怕将我喊老了?我不喜欢。无论中不中,我还以前那个人,特别是你们,也是我的亲人,别人怎么说,不用去管,自家人说,自家人得意,只会让人笑话。”
  “喏。”
  吕小三很不同意,道:“郑状元,你连中三元,为什么还要如此低调?”
  “是连中三元,可吕三郎,你有没有想过,这段时间我是风光,然过这段时间是什么?”
  在这十几天内,郑朗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所有大臣见到了都要客客气气的。可过了这一段时间,一分配官员,你别拿状元那一套吓唬人,否则会很麻烦。就是这段时间也别当真,以为中了状元能猖獗一时,那想法也很错误。
  又说道:“水满则盈,月满则亏,越是这样,越要谦虚谨慎,与虚伪无关。但反过来,越是低谷,越不能灰心丧气,在振作精神,找出人生的希望。所谓胜不骄,败不妥也。”
  “状元,我懂的。yīn盛而以阳剂之,阳盛而以yīn剂之。亦谓中庸之道也。”王安石道。
  “也能说。”郑朗笑了笑,可这样一来,中庸之道越阐述越广大,麻烦也会越多,那么儒学何时才能修得完?仅说了这一句,没有再批评几小,才十几岁,怎么能不有好奇心。又道:“回去吧。”
  ……
  小状元不能喝酒,成了笑谈。很快传开。
  诸位士子摩拳擦掌,这一回有了。俺不与你谈诗,也不谈词,也不谈赋,不谈文,不谈字,不谈琴,不谈画,拼力气。那是武人做的话。我们是高高在上的文人,不屑为之。但可以与你喝酒。
  使郑朗很悲催,一系列活动没有结束。不能立即离开京城。以前闭上门来苦读圣贤书,大家能理解,现在连中了三元,这些天是新进士狂欢时刻,若再闭门读书,未必过于高傲。想拒绝都没有理由。
  第二天拜帖象雪花片一样飞进客栈,郑朗心中戚戚,拉了张方平一道,与友谊无关,张方平从小就与山东(太行山与崤山以东,非今山东)刘潜、吴颢、石延年、韦不伐、陈靖、田度、马武数十皆负豪杰之气不得聘者,作好奇论,纵酒高歌,或与诸酒徒游,对不对不作评价,可煅练了他一身好酒量。
  敢情将张方平当作了酒桶。
  无奈,不能喝酒,只好拖一个强大的垫背过来。
  就是这样,你也得少喝几盏,好了,晕乎乎的用马车拉回去。刚到客栈,又让两小黄门引进皇宫。
  赵祯看到他一张红红的脸蛋,又呵呵的乐起来,道:“郑卿,你喝了几盏?”
  “四盏。”
  “四盏是多了些,”赵祯说完,与阎文应皆狂笑。一盏酒大约二三两,但不是后世的高度白酒,宋朝的酒水大多是米酒xìng质,度数比较低,否则《水浒传》里不会有武松喝十八碗酒打虎的情节。碗比盏容量更大,若老烧酒,什么酒量也趴下了,甭打虎,连走不走起来路都会是问题。就是小皇帝的酒量喝上也能十盏八盏。
  赵祯笑完后,对阎文应道:“去沏一杯解酒茶来。”
  “喏。”
  赵祯又看着郑朗道:“可多否?”
  “多了些,但脑袋还清醒着。”
  “那就好,朕问你,为什么想要去江南?”
  “陛下,臣早想好了,未中状元也想去江南。臣主要用意是修书,若将这本书修好,有可能会对国家有帮助。”
  “修书与到江南有何关系?”赵祯风闻一些,隐隐这个中庸很大。但对郑朗所说的帮助不是很明白,其他人同样很难明白。但确实它很重要,包容调剂,对后来党争会起什么样的效果?当然,这要郑朗本人有作为有名声,他作为与名声越大,这种理念才越容易被推广。然而也是一种理想化,想让以后这些大臣不斗啦?可不可能!
  “臣现在是闭门造车,对实际百姓生活了解不多,要么只看到郑家庄一些百姓生活的情况,没有大局观。若留在京城,臣岁数小,仅只能担任一些副职,牵扯的部门责任重大,就不能将这种理念实施下去。臣想外放是想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完善臣的理论,再带入实践当中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所以臣对几位小郎淡淡说过,臣会在殿试考后,请求陛下让臣担任江南一个县令。”
  “县令?”
  “是,臣岁数太小了,县令足矣。”
  “不妥,你不贪权位,然开了这个例子,以后朕如何授官?”
  “也是……”郑朗酒劲上来,晕乎乎的看着赵祯。
  赵祯看着他醉态可鞠的样子,再次大笑,道:“喝茶。”
  郑朗喝了一口茶,赵祯又问道:“那么为何是江南?”
  昨天崇政殿内听了许多官员解释,但不是郑朗的答案,因此赵祯又问了一问。
  “陛下,臣还是年幼,年幼有成长空间,可年幼也难以服人。河南北诸州之内皆有贵戚,见臣岁数小,有可能产生一些刁难事件,一件不多,若数件发生,终是不美。此臣选择江南原因所在也。且江南并没有完全开发,有更多发展机会,臣也想前去试一试,看看臣能做到何种地步。”
  “不若杭州如何?”
  郑朗mí糊起来的脑袋一下子让赵祯吓清醒了,连忙道:“不妥啊,若陛下真想让臣任一知州,滁州、真州、和州、无为军、太平州、广德军、池州皆可,唯扬苏杭等州,臣不能前往。”
  状元知一州有资格的,然而苏州、扬州、杭州在宋朝有多重要?这才是宋朝真正的钱仓、粮仓,自己蛋大,知杭州,岂不是自找没趣?就凭借柳三变那句参差十万人家,也非是自己所能前往。
  急切之下一口气报了数州军,这些州军有大有小,有富有贫,但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不在大运河边上,属于江南次富裕地区。又不象宣州、庐州舒州等大州府,虽有大小,总体规模皆不是很大,大不意味着管理难度也会减轻。
  赵祯犹豫一下,道:“那也好,记得昔日朕说过一句话,江南好,你代朕前去看一看。”
  “谢过陛下。”赵祯这句话大有深意,郑朗提了出来,俺岁数小,纵然才华也许有的,可压不住人。因此有了赵祯这句话,传出去,会产生什么影响?
  想刁难,听一听,江南好,郑家子代朕去看一看!
  郑朗感谢地看着赵祯,还是很nèn,还会让大臣继续折腾,不过小皇帝渐渐成长起来了,又道:“陛下,臣有时候想一想,就是冒然担任一县令,也许会有千头万绪,不到自己不知深浅,到自己时才知道陛下管理若大的国家,是何其的不易。”
  是真心话,他xìng格很淡的,做做风雅的事可以,可从来没有做过什么领导,不要说一州,就是一县想一想,有时候也觉得很茫然。
  “你一定会做好的,朕相信。”
  从皇宫里走出来,郑朗又有新的心思。原来只想做一个县令,大约能勉强为之,现在看样子县令做不成了,一个知州,这份担子无形中又加重了。回到客栈,到了几小房间检查他们学业,顺便说一说,让他们提前有一个准备。
  至于以前进宫发生的事,有时候郑朗会说,有时候不会说,可大多数会说的,然后让几小去分析,加速他们的成长。听到郑朗说完,几个小家伙雀跃起来。司马光道:“好啊,知州权限更大,更能让状元发挥才学。”
  “未必,”可看着几小,郑朗心中一阵明寐,自己岁数小,压不住人,又缺少实际的管理经验。但还有三小在身边,严荣抛去不谈,吕公著十六岁,司马光十五岁,王安石十三岁,皆算半个大人。一个人能力也许欠缺,可合四人之力,就是一般的知州,也未必有自己的威力!年龄与经验,完全可以合四人之力,用智慧弥补。
  心中忽然安定起来,道:“好,我们合力治理。”
  “好啊!”司马光与王安石从chuáng上高兴的蹦起来,然后痛得伏下去。吕公著还是一副很老实的样子,他以为小老师在说谦虚话呢。
  郑朗说完,坐下来沉思。
  在宋朝机构里,还设有路,有转运使等相关的官员,可直管权不大,应当来说,州是地方上真正最高级的编制,若是知州,能让自己更好的发挥,假如做得好,能不能将后世的一些先进经验代入现在的宋朝?
  或者让自己管辖的某一个州,成为宋朝的经济特区,一个试范点……



 第二百十四章 古怪的婚礼(上)

  郑朗这样一想,似乎又后悔了,若是想成一个试范点,还是杭州与苏州好啊,但转念一笑。自己纵然加上几个少年人,智慧是有了,然到了苏杭这样的大州,非得出事不可。
  于是又说道:“最好在长江边上……”
  “为什么是长江?”
  “长江边上更有作为。”原因就没有再说,这是自然条件的优势,总体海边胜于江边,江边胜于平原,平原胜过山区,山区胜过高原沙漠。也没有绝对的,若是地方父母官有本事,就是沙漠地区,也能让它开出一朵花。若只顾贪墨鱼肉,就是苏杭,也能让他们弄得乌烟瘴气。
  这样一来,其实定位只在数州,以后来当涂为中心加上芜湖的太平洲,江浦**范围的真州,和县含山的和州,无为的无为军,还有池州。眼下这几州皆不大,民风也淳朴,经济基础不是很差,皆是中上州。
  其实是说给吕夷简听的,吕公著回去后有的不会向他父亲说,有的会向他父亲说,特别是这一条。那么吕夷简必然鼎力相助,这也是一种默契,吕夷简会知道自己当着吕公著面说出来的用意,但反正是一州,况且现在也没有几个人知道江边与内陆州府能有多少区别,为什么不支持?
  几小子皆很兴奋,一个合力治理,将他们喜得笑容满面,跃跃yù试。
  终于结束,四月上旬在集所举行了一系列礼仪后,郑朗带着两小回去,严荣与吕公著还留在京城。仅是回去准备一下婚礼,结束后还要回京,听候吏部的安排。
  郑州城又再次展现在眼前。
  四儿留恋不舍地说:“大郎,我们以后很少能回家了。”
  “是我,而不是你们,你们以后想回来看一看,还是可以的。”
  四儿歪着脑袋想了一会道:“大郎,你想不想?”
  “想啊。为什么不想,可想所得必须有所失。”然而又想到了一件事,昔日王曾连中三元,知州准备好迎接的礼仪,王曾却来了一个巧装打扮。偷偷的溜回家中,知州对其责备,王曾道:“小子侥幸得以高中,何敢当父老乡亲厚爱,不敢受啊。”
  自己要不要这样?
  转念想了一下,随它,懒得作伪。
  ……
  徐氏在家中也在张罗准备,两个儿子也要回来了。一个进士,一个同进士,外加上一个宰相的孙女,上下忙碌,然后跑到崔有节眼前说道:“官人,你说我家是不是要开始发达?”
  “何来此言?”
  “两个进士,还有一个状元女婿,天下间何人能及?”
  “发达的是郑家。你指望我们那两个儿子以后能有多大出息?”崔有节沉声说道。
  自己那个小女婿天资过人,xìng格有些偏软,某些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