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通判挠头大笑起来。
  八月凉爽下来,天有雨,雨不大,赵通判被美好的前景勾动了心思,笑声爽朗的透过了薄薄的雨幕,传得很远。
  郑朗又说道:“若是修葺得当,赵通判,你看,假如这里有亭有榭有廊有藕,再碰到这个绵绵的小雨天气,湖面烟波缈茫,莲藕飘香,垂柳轻摇,碧水拍岸,是不是很**?”
  “郑知州,别说了,说得我都等不及啦。”
  几个人一起乐起来。
  郑朗指了指附近道:“此处是一景,沿街我会修几栋房屋,做一个食馆,以馆养景,维护此园器械的维修,但来的游客必然多,赵通判,有没有兴趣在此处盖几间房屋?”
  这个懂的。
  其实勾画得当,这块荒地有可能会成为黄金地段,包括州府都可以操作,然而郑朗没有提醒,这个例不能开的,一旦有人佼仿,可开了一个恶例。宋朝同样有很多聪明人,想不到罢了,想到了,以后恶炒地皮,那恶孽岂能了得?
  还是让它笨拙的自由发展,给贫困百姓一线生机。
  若发展起来,在城廓税、商税、和买,甚至连带着的茶税、盐税、酒税上足以赚取回来。
  魏大娘子站在一边听着听着,眼睛放起光来。
  她家娘家有钱,夫家也有钱。
  有可能是真,有可能是假,但听了郑朗的话,赵通判有没有动心思不知,她是动了心思的。与施从光告别,一行人冒着一把小雨,重新上船。
  在船上四儿抱怨地说:“大郎,为什么我家不参与?”
  后知后觉,现在才想起来前景,心疼了。
  “你啊,钱够用就行了,我一年不少的俸禄,加上自家的收入,钱不够多吗?”
  但有谁嫌钱多的?四儿还是不高兴。
  “我与他们不同,赵通判仅是一个地方的通判,可我呢,有多少双眼睛盯着看?事情没有做,一旦做出,盯着的人会更多。以前仅是进了几次皇宫,就碍着范讽,况且以后?想找麻烦,是不是很简单?这个钱还能不能要?”
  四儿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钱是好,前来太平州两个月,用得痛啊,不仅大郎的薪水用完,还从带来的钱帛里掏了许多倒贴。然而再想一想,大郎的仕途更重要,不情不愿的点了一下头。
  环儿也问:“状元,为什么你懂得那么多?”
  “大郎是天上……”看了郑朗一眼,大郎很不喜欢天上星星说法,四儿改了口道:“砾石,天上掉下来的砾石。”
  “……”
  “四儿妹妹说得对,状元要是砾石,那也是天上的砾石。”
  “你们别胡说八道,”是夸我哉还是咒我哉,砾石从天上掉下来,经过大气层燃烧还有命么?郑朗又道:“以后不要大郎、状元,全部喊官人。”
  四个妻妾四种称呼,官人、郑郎、大郎、状元或者大夫,到了统一的时候。两个小婢不敢作声,但四儿窍喜,紧紧拉着郑朗的胳膊肘儿,往郑朗身上靠。
  “拿琴来。”
  “喏。”
  看着烟雨蒙蒙的大江,郑朗弹起了一曲《春花江月夜》,可这首幽静的曲子经他手里迸发出来,多了一种莫明的感伤。
  到了左天门山,三艘船再度停下来。
  衙役们留在船上,未下去,仅与赵通判带着杨八望下船,来到临江寺。也没有到里面,郑朗站在大雄宝殿对小沙弥说:“让你们方丈出来。”
  这一回小沙弥认出来,连忙小跑着进去禀报知善。
  一会儿,知善从里面走出来,见面唱了一个肥喏,道:“阿弥陀佛,见过郑施主。”
  人家是高僧,所以一直称呼施主。
  郑朗也不想争这个,拿出钥匙道:“求子观音小院的钥匙交还给你。以后无论谁家娘子寄宿于内,必须对她们再三警告。若再有人掉下悬崖,落入大江之中,尸骨无存,休怪我不客气,将你那个小院子彻底封起来。”
  听到他这句话,有的香客说道:“郑状元,是他们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的,不能怪大师。”
  还有的人说:“郑状元早应当将钥匙交还给大师。”
  无子人家不多,可方圆数州,几十万户百姓,无子的人家会有多少?这一封就是近两个月,许多人前来求子,一起寄宿于山麓下的禅院中,早等得不耐烦。也反观知善在太平州方圆的影响力。若真相不揭开,郑朗夫妇为太平州百姓做了那么多,未必有知善影响力大。
  知善合了一什,道:“各位施主,郑知州也是为百姓,怕引发冲突,造成无辜伤亡,一样的普渡众生,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赵通判心中暗叹一口气。以前看到这个白白胖胖的大和尚,当真以为他是高僧,谁会想到……这个和尚也很狡猾,居然知道将财产分藏于扬州、苏州与江宁各个柜坊中,又在河北置了田产。
  然而高家闹将起来,朝廷又将状元派来担任知州,准备好了后路都不跑,贪心不足啊!
  郑朗没有再说废话,还了钥匙就与赵通判离开。
  钥匙来了,提在知善的手上,那些渴望求子求孙的香客眼里充满期盼。知善说道:“诸位,你们求子,老衲也不反对,刚才郑施主说的话,你们可听到了?一定要注意安全,否则老衲宁肯不开此院,也不想诸位施主出事。”
  “大师,你就开吧,我们一定会小心的。”
  “罪过罪过,”知善来到释迦牟尼佛像前,再次诵经念咒,过了好一会儿道:“诸位务必小心。”
  “大师,放心吧,”诸香客更加感动,这才是得道高僧。
  然后眼巴巴的看着知善手中的钥匙,好不容易开了,听说上次江宁一个香客被太平州新知州居然不知趣的撵走,怕再有意外的事发生,全想第一个入住。
  忽然香客里一个小婢大声喊道:“我家娘子愿捐一百金。”
  说着,提出一个小箱子,打开奁箱,里面露出几锭金光灿灿的黄金。
  大家一起晕了,这是谁啊?一百金,整整一千贯钱,能到京城捉一个进士为女婿了。然后扭过头看,两个少妇,打扮很保守,穿着高领长裙,裙也厚,不过天气渐渐转凉,正常的裙装。裙子颜色是紫黑色,镶着金边。
  两个少妇长相也很艳丽动人,只是看上去十分不舒服,媚眼直飞。
  知善沉吟一下道:“女施主,钱财是身外之物,勿要亵渎佛祖。”
  “是啊,是啊,大师言之有理。”其他人纷纷嚷道,这是谁家的娘子啊,这么财大气粗。皆惦量了一下,肯定比不过人家财力的,于是一起附和,然后用充满敌视的眼光看着这主婢三人。
  其中一个少妇冲小婢招了招手,两人低语一会儿,一道来到知善面前,少妇作风是不大好,几乎凑到知善身前,小婢站在边上道:“我家娘子说了,若大师开恩,我还会回江宁去,再取一百金感谢大师。若大师让我家娘子第一个入住,还会再加一百金。”
  众人一起晕倒。三百金啊!
  知善没有答话,用手拈着佛珠念佛号,少妇又不顾羞耻急切的逼近一步。闻着少妇身上的香味,知善只好扭头回里面的禅院。少妇急了,在后面喊道:“大师,若愿意,妾再加捐两百金。”
  人举止风骚,声音也嗲声嗲气的。
  但大半香客让她一句话喊得快趴到地下,小娘子,你家有多少家财哉,居然捐了五百金!
  五百金喊出,全部自觉起来,别争了。其实临江寺也不是真正看香火的,以前有的贫困人家没有钱物,心诚,也让他们家娘子住进小院,甚至有一些人如愿以偿,真的求到子女。
  不过这是五百金,是和尚也要吃饭的。
  结果也没有出众人意料。
  大家没有异议,捐的钱太多了,即便是佛祖也要动心的。而且听到结果后,小婢到后面禅院收拾了一下行李,立即离开临江寺,大约回江宁取钱去。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所有香客一起在议论,这是江宁那一家的娘子,出手这么豪阔,果然是建康名府,有钱人就是多啊。
  ……
  船驶过天门山,没有回当涂县城,在下游一片柳树湾里几艘船全停泊下来。
  郑朗坐在船舱里画着一幅图画。
  许久没有真正动画笔了,画的草图不算,那不是严格的绘画。自从接任以来,处理政务,为将来谋划,教几个学生,考虑中庸,似乎时间比科考前更紧张。提起画笔,画的是一幅板子矶烟波图。
  跟在范宽后面学了一些画艺。论技巧,范宽也不及他,可论画技他不及范宽远矣。悟了好久,终于悟出来,是真。
  中国画也讲究逼真,但非是西洋画的逼真。
  西画的景物与空间是画家站在地面上一个点,由这个固定的点看景与物,然后用光彩明暗与颜色构成整幅画作。
  中国画不同,从多个角度观看,如郭熙的三远理论,全方位观察、移步观察、远望,对物象了然于胸才作画的。说玄一点,西画以焦点透视,中国画是站在宇宙角度观看。
  最著名的例子,郎世宁的《放马图》与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前者是西洋人画的,虽是中国画,可带着浓浓的西洋画色彩,于是更逼真,更有立体感。这是粗看的,再细看却不是,明明一幅立体逼真的图画,与《芙蓉锦鸡图》单薄的场景相比,似乎给人感觉反而它更单薄。
  得要摆在一起比,效果才能明显显示出来。
  这就是一面与多面的区别。
  郎世宁这幅图画仅是一点一面,而赵佶的这幅画却是多个层次,多面,甚至几十面几百面集合在一面上,说俗一点,画境意境更深远。因此看似单,却是厚,看似平,却是立,看似不象,却是“真象”。
  领悟了这一要旨,可到他手中不是那么一回事,画了画,不是很满意,叹了一口气,放下画笔,心里想到,俗了俗了,什么时候才能安心的绘画、写字,或者弹琴。
  天就黑了下去……
  


 第二百三十六章 割(五、加一更)

  第二百三十六章割(五、加一更)
  两艘大船象两条白鱼一样靠过来,一左一右在三艘船边上泊下。
  船头上各走出来一个中年人,冲郑朗的船拱了一下手,然后从两艘船上走下来十几个人,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
  秋雨继续在飘着,不大,蒙蒙的,飘得让人感到有些**。江面上更腾起了一道道烟浪,风不大浪,浪花声呜咽,似是情人的绵唱。天色完全黑了下来。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这行人回来了,有一人来到郑朗船上,对郑朗说道:“未发生。”
  赵通判有些担心的看着郑朗。
  案子必须要破的,但最难的地方就是不能使用妇人,无论是良家妇人或者是妓子,传出去,都会带来怦击的声音。也不能守株待兔,不知道则罢,知道了看到那些良家妇人被歹僧糟蹋,事情揭开,还会有人上书弹劾郑朗,甚至太平州的一干官吏,包括自己。
  郑朗微微皱了下眉头,踱了踱,最后说道:“你们到前面的墟市上买来几十匹绢,然后如此如此……”
  “喏,”大汉重新带人下去。
  赵通判说道:“这主意好。”
  “终失了君子诚实之道。”
  “事急从权。”
  “也只能这样说……”
  吕公著道:“为什么他们不动手?”
  一出手就是五百金,作风似乎不正派,这样美味可口的食物送上门,还不吃,难道还真误会了那个大和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