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好强行率领百姓继续圈圩。并且劳力不足,八月末就开始圈,从高处圈,冬天时圈低处,田地也没有太平州的多,五口以下者三十亩地,以上者四十亩地,要么劳力出得多的再加五亩。
  也是不错的,现在的太平州同样只有三十亩地,不可能象以前那样五十亩六十亩七十亩。
  众志成城,终于将圩圈好。
  但新的问题来临,去年就发现了,没有耕牛,没有农具,甚至没有度日的余粮,向朝廷清求支援。
  中书答复很简单,支援可以,今年免税,但你们要保证象太平州那样,以后数倍的将免税带给朝廷的损失补还回来。
  这怎么可能?
  两个知州还不解呢,咱们拼了命,也赤膊上阵,亲自在拜堤上坐镇,为什么中书不支持,还暗暗流lù出反对的意思?
  新年到来,两人做法差不多,也保持着书信来往,商议—下,再度来到太平州。但来得及时,没有多久,朝廷新的诏书下达,不让各知州知县相互“流窜”。
  将难处说出来,然后道:“中书有jiān臣吕夷简坐镇,祸国殃民,大约不会支持我们了。只好央请郑知州帮助。”
  对中书不服,但骂王曾又不敢,王曾都是jiān臣了,谁是忠臣,只好骂弄夷简。
  但他们也没有想过,为什么中书隐隐的反对。非是忠臣与jiān臣,孙爽是不是忠臣,是不是忠厚长者是不是—个有学问的人,为什么反对李咨变荼法?
  郑朗—摊手说道:“叫我怎么帮助你们?”
  “第—央请你给我们—些蔗种与棉种,再派人传授—些技术。”
  “蔗种可以传授技术也可以……”郑朗毫不犹豫答道,但另—条否决子,道:“棉种我今年用度都不够,如何给你们?”
  “我们对这不懂,若是郑知州派人骑马到福建路,迅速购买回来,东南风起,雇—艘船很快能到太平州的正好能抢到二月半耕种时季到来。”
  敢情这两人在路上早做过周密分析。
  郑朗无语问:“那么第二条是什么?”
  “能不能借我们十万缗钱秋后让农民偿还你们,”说着两人—脸的沮丧,若是手中有足够钱帛,还是很不错的,不但做了人情,秋后还能有—些赚头。
  然存郑朗跳起来,道:“你们想害我不成?”
  在太平州折腾,那是自己弄出成绩否则都不可以这样随便地花钱。若是再借钱给外州,那无疑是叫树恩。这也是宋代的忌讳。前倒可以仿照安禄山!
  只要自己敢借,马上等着倒霉吧有可能渐渐向完美士大夫进化的范仲淹也会上书弹劾。
  “我们也知道很难。可郑知州天赋过人,—定会想出变通的方法,看在我们是真心为老百姓的份上,帮我们这—把吧。”
  老子还成了神!
  郑朗—口怒气差点喷出,但看到两人脸上—脸惶恐不安,终于有些不忍。
  他们用心还是不错的,可是方法不对,才有今天的下场。王曾与吕夷简很有可能是有意将他们往火坑里推,来变相的惩罚他们胆大妄为。不但是他们,在史上与西夏人作战过程中,有的将领为刺jī将士作战,拿出钱来奖励将士,先后悲催,严重的有功也被砍掉脑袋。道理差不多,不能让他们树sī恩,或者得罪大户,或者违抗中书求和的心愿。
  语气软下来,道:“你们先坐下来,让我想—想。”
  正好陆二郎进来禀报:“郑知州,商户都在要冰糖,但冰糖制作缓慢,又极占场地,怎么办?”
  作坊将冰糖价格放得很低,考虑到了利润。
  然而多年宋人养成的习惯,砂糖远比糖霜贱。所以诸商人将冰糖卖成天价,据闻有的地方能卖到三四百文成—斤,有的干脆论条卖,更贵。但是百姓呢,宁肯买贵得离谱的冰糖,也不愿买雪白的砂糖。
  这种利润几乎是四倍五倍六倍,杀人的利润都有了。
  若不是人手不足,有的商人能要求作坊将普白糖与黄糖也制作冰糖出售。有的鸡子带的不足,便在太平州四处高价收鸡子,甚至跑到周边各州收购,导致鸡子价格翻了三四倍。但经过这场风bō后,估计今年家家户户会多养几十只鸡,专产鸡子。整个市场走向,连郑朗也无法把握。
  乱成了—团。
  郑朗皱了—下眉头,说道:“对他们说,最大限度完成他们要求,但完成不了,也不能强求。别要忘记,现在我们是缺的—方,是他们求我们,不是我们求他们。”
  二郎应声下去。
  其实人手不少,只是—个个不熟练,自己让他们进行分工生产,可速度还是跟不上去。至于场地都好解决,在各个大家人家挤—挤,场地也就有了。
  忽然他眼睛—亮,想到—条主意。
  但随即摇头,自言自语:“不能冲动,不能冲动。”
  冲动也是—个魔鬼,这件事太大,比免役法更大,自己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虽立即会替黄知军与马知州解决了困难,后果非是自己所能承担的。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三章 进攻

  这一刻郑朗脸上表情很古怪…一会儿兴奋.一会儿担心。一会儿恐惧,一会儿憧憬,不停的扭曲。
  黄知军与马知州来了太平州好几次,也见到好几次郑朗,看到过郑朗各种表情,总体而言,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风轻云淡。
  看着郑朗表情,马知州有些害怕地问:““郑知州,什么冲动?,,郑朗没有回答。
  他在想青苗法,王安石用意是好的,能为国家利谋,所放利息也不高,百分之二十左右,但用国家的国库去放,那怕收回来百分之十,利润也是可观,至少会超过蔗糖所带来的““开源,.财富,也减轻百姓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二百的高利息负担。没有这个高利贷,许多百姓就不会破产,不会破产,国家就可以征税,形成一系列的良xìng循环。
  但什么事经过官府,并且全部由官府出面主持,事情会变了味道。
  是青苗法失败原因之一。
  夺大户之利,收为国有,豪强反对,是失败原因之二。
  王安石急需向世人证明,敛财敛得快,又是以国家为主,百姓为辅,百姓摆到很次的位置。是失败第三个原因。
  但马知州与黄知军的求助,给他一个机会。
  那就是银行!
  不要救国又救民了,只要国家有钱,百姓税赋压力也会松下。
  不是根本所在,三冗不解决,法怎么变也会失败。但会一步步缓解国家压力,或者说从急xìng自杀变成慢xìng自杀。
  也不必经过官府折腾,比如来一个五五分账,官府给大户一个正大光明放利息的机会,经营由大户人家来经营,官府派人监督。中庸之道就有了,其实下调了利息,已给了百姓活路。如今存钱,运钱,皆需要手续费,保管费,放利息更要收钱,只要存钱稍给一些利息,放贷的资本会变得充足。
  这是百分之二十的利。
  一旦滚雪球滚了起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利润。并且各大豪强会参与进去,真不行,可以来一次变相的““资产重组,.,皆得到利,就会维护这个利。
  将一切摆到台面上。
  再从利益角度分析,国家得利无疑,豪强得利无疑,百姓得利也是无疑,只是得到的比较隐晦。
  即便有一些黑心的,专靠放高利贷起家的大户人家,面对这庞大的利益集团,也不敢做任再抗拒。
  但当真如此?
  人心,没有知足的时候。
  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自己想的是这么一回事,象王安石变法一样,每一项法令出来,全是用心良苦,可实施下去,早晚会让人找到漏洞。
  想到这里,终于摇头。
  暂时不是俺玩的。
  还是乖乖地做一个小知州吧。
  脸sè迅速平静下来,然后盯着两个太守。
  周边有数州在兴圩,有的做得很好,利益兼顾,有矛盾冲突,但不大,在静悄悄的执行。也有一半没有做好,将自己的做法偏向两端,舒州太守是其一,过于考虑各大户利益。
  若没有自己举动,也许会成功。但有了自己举动,百姓服不服?
  听说他为让大户不作声,竟然默认各大户人家甩几楸泥巴,往湖泽中一扔,俺圈了圩的。号称宋朝新的第一大圩,占地三千顷,实际耕地面积有可能一千五百顷以上,居然未圈之前,一千一百多顷圩田成了有主之地。
  黄知军与马知州更好玩,差一点要来一个均贫富。
  两者都不可取,但后者比前者情况要好一点。
  于是说道:““我说一件事给你们听,太祖说过一句话,军国所资,咸出于租调。于是建立我朝以后,不断的派出官吏检田,馆陶令程迪因括田不均,杖流海岛,商河令李瑶被杖死,袁凤自右补阙降为受曲卓令,太宗与先帝也多次下过诏书,均分田产。,.
  ““是啊,,.两人点头。
  这一句话很重要,宋朝文人动辄喜讲祖宗法制,不是我说的.是赵匡胤兄弟到宋真宗都说过做过,这就是祖宗法制,它比夫子的话还要管用。
  ““淳化四年太宗说过,两税镯减,朕无所惜,若实惠及贫民,虽每年放却亦不恨也,今州县城郭之内,则兼并之家侵削贫民,田亩之间则豪猾之吏隐漏租赋,虚上逃账,此甚弊事。
  ““原来太宗也说过,,.马知州愕然道。
  郑朗苦笑,当真上面不知道下面贫民之苦,豪强的恶劣,小吏的为虎作猖?继续道:““太宗在至道二年与寇准对答时又说,自秦变阵陌,井田之制不复,故豪猾兼并,租税减耗,遂致弃本逐末俟三五年,岁时丰稔,民庶康乐,必择强有执守之人,先自两京立法,止取土地顷亩.不以见垦及荒田.繁重者减省.侥幸者增益之。严其法制,务在必行,庶使百姓皆足,话端永息矣。太宗不可不谓明君,寇准不可不谓强有执守之人。为何议者止?,,““为何?,.
  郑朗不答,继续说:““先帝时,监察御史张廓上言,天下旷土甚多,望子成龙依唐宇文融条约,差官检估。先帝说,此事未可遽行,然人言天下税赋不增sè,豪强形势者田多而税少,贫弱地薄而税重,由是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王旦曰,田赋不均,诚如进旨,但须渐谋改定。这一渐,连议谋也未看到,先帝也是爱民之君,王相公更是贤相,为何又未实施?,,不能说这几人都不好,寇准是国家扭转乾坤的重要功臣,王旦位居中书,是宋真宗晚年最重要的倚杖。两个太守都不知如何回答。
  不是不改,寇准与王旦很聪明。明知道一改麻烦事很多,不如提前做退缩。后来郭诺在蔡州仅检一个县,即得田26930顷,郑朗在太平州辛辛苦苦,仅弄出七千几百顷,而一个县逃匿的亩数却接近两万七千顷,几乎是其四倍!然后““重劳人,.,停下了。随后多次清查,皆不告而终,包拯任三司使时,也不服,带着五六官员下去查,查了数州后,很自觉,上书说其于天下不能尽行,俺没法子查下去。逃回京城。
  不查还好一些,做一头纸老虎,一查更坏,朝廷原来如此,于是““自皇站以来十几年垦田四十七万顷,然田籍少田八十六万顷““。
  两人还没有弄明白,又问了一句:““为何?,,是真的不好娄。
  比如现在,赵祯不会包庇曹家,但救了他一命的魏国大长公主出来央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