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暂时与契丹人开战是不明智的行为,仅是比喻。或者明说,若是我以后做一件事,会使朝廷一年增加六七百万,甚至七八百万缗钱的收入,使几万家百姓不会因为贫穷妻离子散,不会因为贫穷而亲手将自己刚生下来的孩子扼死,所付出的代价,有可能会是一年几十名,几百名的百姓死亡,你说值与不值?”
  “你说是开海……”富弼迟疑道。
  这是太平盛世,想杭州一年会死几百百姓,只有出海。
  又摇头道:“不妥。”
  非是不妥,是根本变不出这个利润。
  王安石也道:“正好,我有一件事要禀报大夫。”
  “说。”
  “我做过一些调查,非是它故,是无钱而。”
  这件事困huò了郑朗许久,按照某些学者的言论,是经济水平现象,也就是经济必定会从富有的国家向贫穷的国家流动,就象水一样,必然从高处流向低处。
  未必!
  全球化都做不到这一点。还有一个例证,清朝,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来做生意,做的结果发现越做贸易逆差越大,用了鸦片都没将这个逆差弥补过来。于是最后撕开了真面目,直接要求清朝赔钱割地。
  况且宋朝。
  这件事提及多次,王严二子来到杭州来,问了几次,有海外番子,数量少,不及广州与泉州二港,倒是倭人与高丽有一些。但不管那一个国家的人,道理都是一样的。调查的结果让二子大感意料之外,这些海外小国缺少金银铜,有一些,可早几百年前大食人就开始重视商贸,历年的掳获,所剩余的金银也不多,更不用说是铜。即便有铜,也不会`铸造。
  不管宋朝的货物多精美,没有钱,怎么买?
  而且看到宋钱精美,许多国家当成了国宝,稳定经济的利器,鼓励宋人带铜钱过来,有铜钱,可以以一当十从当地购买货物。于是宋朝屡禁不鲜,有的商人利用小船将铜钱装上,驶到大海里停泊的大船上,下南海交易。
  契丹也是,后人所想,一开榷场,以宋朝的器物精美,仅是贸易,就能随便地将岁贡赚了回来。可钱呢,没有钱,怎么赚,契丹修大佛像还缺铜呢,何来用铜交易。最惨的是史上王安石变法,为了赚取交易产生的商税,放开交易,结果铜钱就象去年钱塘江溃堤,江水滚滚一样滚向契丹。
  这才是问事的关健所在。
  “我早知道了,”郑朗淡淡地说道,然后lù了一个哭不得笑不得的表情,答案如此简单,自己想了很久,还抱怨朝廷不与契丹交易,很有可能后人也会产生数不胜数的误会曲解,认为一开海就发财了,但钱呢。又道:“这才是我这次最难的地方,也能解决。富兄,你可愿助我?”
  富弼不敢回答。心中却想到,休说没钱,就有钱,你也没出本事一年赚回那么多,是替朝廷增加的税务,那么实利还要增加十倍以上,那一个国家有这么多财富让你赚?其实还是不懂的,问题是缺钱,否则大肆交易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岂止是海上交易产生的赋税,带动的赋税不要太多。
  只要办到了,死几十个百姓算什么?
  但他心地不恶,这句话怎么说得出?
  郑朗继续沉思,忽然道:“有些不好。”
  好与不好,都不知道他怎么变出这个很大的魔术出来,富弼还是不由自主问道:“什么不好?”
  “缺少一个主事的人。”
  “主事的人?”富弼一头雾水,什么都缺,人才还会缺吗?
  “这人要有才能,要会变通,要对陛下与国家忠心,要不怕死,要手段狠辣,要有一定的阅历与应酬能力,要会哄人骗人诈人,要能软能硬,要能无耻不要脸,眼下地位还不能过高,要能吃苦······”
  上哪里去找?
  夏竦也不行哪,他对国家忠心度不够,也怕死。
  富弼更茫然了,喃喃道:“果然是人才…···”
  荒诞不稽的五六倍,独一无二的人才。
  郑朗却焦急起来,不管多难找,必须找到这个人,才能总领全纲,这是最关健的东风!
  以前一直没注意此事,只想着过程,却疏忽了这个关健因素,如今想一想,赵祯朝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可这个人才就没有一个符合的,甚至连凑和的人都想不起来一个,开金手指也不行!!。


 第二百八十五章 白蛇传(上)

  富弼也在怀疑,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吗?
  郑朗却在认真的想。论到选人,郑朗未必做到百分之百的选好人才,虽史书有记载,可人才有一个成长的经历,比如司马光与王安石,再教两三年,还会是历史上的司马光与王安石吗?
  至少他们渐渐在学会变通。
  史书记载也有误差,宋史是最不可相信的历史,只能一边看史书一边去想,才能看出一些勉强的真相。篡改得太多了,还美其名曰,为君子讳。
  借鉴作用还是有的,至少眼前几个人,没有一人“识人”之能超出想了很久,却是茫然。
  富弼狐疑地问:“有这样的人吗?”
  “有,”郑朗答道。
  往后有童贯,非是蔡京,史书将童贯列入北宋末六贼过了。童贯实际没有作多少恶,与契丹人那一战失败多种原因,所用西军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战役打得频繁,象宋太宗率兵拿下后汉后又攻打幽州一样,是宋朝最强的军队,可是一支疲军。藐视了契丹人。契丹那边是辽国末最强的大将耶律大石,军队是哀军。又憎恨宋朝短视与乘火打劫,于是集所有力量于一战之中。
  打过了投降的投降契丹,逃跑的逃到西域。宋朝悲催了。
  其实童贯在这之前还是可圈可点的,败吐蕃与党项,虽败,也为宋朝培养了许多将领,包括韩世忠等绝世名将都是从他的西军中走出来此人最是适不过。
  还有一个人,非是张元吴昊,他们是极度的个人主义,能哄人骗人诈人,能无耻不要脸,有才能,会变通,可对宋朝不会忠心。这是重要的前提。还能吃苦·也不合适。然而另一个人却很合适,李元昊,若他不是党项人,而是宋人·又是一个极度的民族主义者,此一行,会成为最佳的人选。
  这是一个假设。
  想了半天,只好叹了一口气:“只好再次牵就。”
  将就一下了,就是将就,也非他所愿。
  “吃饭吧,”郑朗招呼道。
  古人吃饭时食不语。
  郑家也未必做到·有时候也说话,但有外客在的时候,绝对的食不语。
  富弼前来询问,结果什么也没有问着,反而在心中产生更大的谜团,郁闷万分地回去。
  第二天交接。
  一般交接都很顺利,这是官场的游戏规则,你对别人挑剔·早晚别人也对你挑剔。除非你升迁,前途无量,后面交接的官员为了巴结′才不敢作声。但交接心情各自不一,就怕接任的是糊涂官,那会留下来一笔烂摊子。
  最高兴的是接任郑朗这样能吏留下的摊子,基本为你摆平,上任后萧规曹随即可。可也有一些官中傻不叽叽的,想扫除百姓对前任的印记,于是想着法子标新立异,反给地方上带来许多弊端。
  总体情况还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视内政的国度,有许多官吏不好·可敢逼得百姓天怒人怨的并不多。比如盐户,虽然过得很苦,还有一条活路,能勉强维着着温饱,才是盐户一直没有出大事的原因。
  郑朗看了看,不算好的·也不算差。
  一个打酱油的官员,指望他会留下多好的摊子给你,是不可能的。也不算太恶劣,若不是钱塘江崩堤一事,郑回有可能会在官场上走得更远,而不象现在默默无闻。看一看杭州曾经的知府或者将来的知府,出过多少鼎鼎大名的官吏?
  看了看账册,与实物,也没有刁难,就是不对,郑朗也不会刁难,顺利交接,还亲自将他送到大运河边。又写了一份奏折,用加急送向京城,不仅向赵祯求要这个真小人,还有另外的一批人,这些人得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杭州。顺便还有推荐范仲淹的那份奏折。
  然后对富弼说道:“富兄,杭州的事务暂时交给你了,我下去转一转。”
  “你要转多久?”
  “一个来月吧。”
  富弼有些晕,是你是知府,还是我是知府。
  郑朗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富兄,别人不敢说,以君之能,即便接任杭州知府,才能也绰绰有余。本来不想劳烦富兄,可我答应过陛下,不下去转转不行哪。”
  说着留下很无语的富弼,离开杭州城。
  如果不担心富弼的“君子气”发作,其实朝廷让富弼前来,郑朗很欢迎的,这些年富弼担任过知县,数州官吏,并且做过绛州与郓州通判,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至于官员的才干与德操,连富弼不相信,那么满朝官员能让郑朗相信的官员不会超过十个。
  不想大动作,仅凭富弼就可以将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不放心是的几个新进士。
  但现在好坏看不出来,先下去做一个大约的了解。速度快,用走马观花式地进行考察。
  王安石与严荣看到一些弊端,但郑朗不仅看弊端,更要看各县的长首先是山多,不是大山,多是丘陵,从杭州城开始,在杭州周围就存在着许多低矮的丘陵地带。但因为水力资源发达,每一个山上皆长满了树木竹果。
  先从钱塘到富阳。
  山更多起来,不过山清水秀,作为风景还是不错的,另外还看了赤亭山的纸坊。
  宋朝重文,印刷业日渐发达,书本价格降了下来,可对纸张需求最大。于是百姓以麻、竹、桑皮、藤、苔、麦茎、稻杆与楮皮为材料制作纸张。宋朝官场公文多是用麻纸,不过其他材料也出名纸,如歙州以楮皮为材料制做的龙须纸,还有两浙以藤制做的藤纸。其中剡溪藤纸最佳,杭州也有名藤纸,余杭由拳村产的由拳纸便是用古藤制作的。富阳的赤亭山与小井等地,也产藤纸。
  此时不是造纸的最佳时季,因为纸张除原材料外,还有一个关健因素,水。
  水越清越好,甚至为了取清水·于冬季敲冰取水造纸。此时水乃最清澈之时,又称为敲冰纸。
  郑朗到作坊时,正好看到几名工匠用手抄起纸浆,抹于墙壁上·用木模抹平,借着七月的大太阳,一会儿就能晾干,一张几丈长的长幅白纸就出现了。
  没有想到知府会亲自前来,坊主不知所措地迎出来。
  “你们忙,本官只是看一看。”郑朗态度温和地说。
  个坊主大约很老实,作坊规模也不大·收益不算高,所以穿着很普通,一张脸上起满了皱纹。
  又去指挥。
  坊里只有六七人,甚至还有两名fù女,大约是作坊主的家人。再聘请几个短工,个小作坊出来了。
  主手的还是这个作坊主。
  看了看,作坊主可能觉得这样不大好,又跑回来道:“郑知府·小的倒一杯茶给你喝。”
  郑朗很满意,不是以前到太平州,岁数小·长得又nèn,让自己有时很无语。如今年龄跟上来,不会象以前那样到哪儿都会引发一片大惊小怪。
  温和地说道:“有劳大郎。”
  “那敢,那敢,”作坊主高兴地回到后面准备茶叶,又细心的烧水这不是麻烦,是荣幸。
  郑朗坐在短凳上与他搭着话,问:“一年此坊收益几何?”
  “不多,赤亭山纸没有由拳纸有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