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掌柜也欢喜。
  郑朗入住,对他来说,是一件有脸面的事。
  看了一眼,郑朗立即下马,将马丢给伙计,扑入客栈。
  四个妻妾与两个女儿一道返回京城。
  不过是早晨返回京城的,郑朗上完早朝,又与诸位宰相被赵祯喊到内宫议事,现在都到了下午时分。
  但是如郑朗所想的那样,房间里多了一个少女,看到郑朗回来,羞羞答答地低下头。
  郑朗身体都快气软了,冲崔娴招了招手,喊她出来说话。
  崔娴走出来。
  郑朗气愤地说:“是怎么回事?”
  崔娴翻了一下秀媚的丹凤眼,说道:“妾是为了郑家,不是为了你。”
  郑朗此次进京,樊楼主人曾经对外面人隐晦地说了一句,郑朗好啊,那怕我家女儿做他的小妾,我也开心。
  他仅是一个商人,可因为巨大的财富,也有一些地位,这句话迅速传开。又有人朕想到去年郑朗在延州,樊家捐出二十万缗钱给延州做军需,便有了樊家用二十万缗钱买一个小妾的说法。
  这是趣闻,不管真假,流传很快。崔娴自船上返回京城,半路上居然听说了。也不知道真假,但空穴来风,总有一个巢穴。
  刚到京城,樊家派人过来,又用隐晦的语气协商这件事。
  崔娴先是愕然,然后气苦,最后想了大半天,忽然改了主意,说:“你让你家小娘子过来,让我看一看。”
  樊家真的让她过来,崔娴看了看,不太符合她的目标,要生孩子,最好屁股大,胸大,这才是育子之象。家中几个人,除了自己稍好一些,其他三个小妾身体都是极其苗条。
  不过樊家小娘子一惯活泼好动,古怪精灵,调皮捣蛋,身体健康。这点倒颇让崔娴满意,于是答应。
  既然答应,樊家动作也很快,不是正妻,只是小妾,可终是自家的女儿,并且郑朗对小妾的痛爱,也很有名气,仅是一个名份问题,其他的与妻子并无二样。
  于是吹吹打打,放了无数鞭炮,又抬出许多嫁妆,一路将樊小娘子送到客栈。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整个京城,连皇宫的太监也听说了。
  郑朗愤怒道:“这都是神马!”
  “官人,你以为我愿意啊,还不是为了郑家。”
  成婚多年,郑家还没有一个儿子,崔娴背的包袱重。后来王安石的妻子与司马光的妻子也这么做过,看到家中人丁单薄,于是自作主张,替丈夫纳妾。
  “已经两个女儿,以后还会有的。我才二十四岁,母亲生我时,我父亲都快年近四十。”
  “可妾心中不放心。”
  “赶快让人家回去,不要耽搁人家的青春。”
  “如今事情公开,名节也毁了,如何让她回去。”
  “毁什么,我才回客栈,能发生什么事情?不能再耽搁,否则真的会毁了名节。”
  “官人,你想一想,妾答应下来,也是替官人着想。樊家是京城里巨贾。”
  “难道我家的产业与我的年薪还不够用度?”
  随着郑朗迁为枢密副使,年薪加上各种补贴一年达到两万多贯,还有家中产业,一年又能产生一万多贯的收入。一家人天天在樊楼吃住,费用也足够。
  “不是因为这个,官人,樊家是商贾,纳他家的女儿为妾,不会有非议,又是巨贾,在京城与许多官员有一些关系。官人不喜结交,眼下是枢密副使,会去西北。可早晚要回来,三四年后回京,肯定会是两府宰相。无论立下再多的功劳。年龄还是太小,资历不足,有樊家也是一个支援。而且官人做的一些事,又要与商贾打交道,自己出面终是不妥,还有呢,平安监那十五分契股也要早晚售出,由樊家在中间转一个圆场,就会减少正面的冲突。至于樊家呢,樊小娘子喜欢官人,樊家财产巨大,以自己力量不足以拱卫,有官人这座靠山,樊家几十年内必然无忧。所以顺从女儿的意思,让她进入郑家做一个小妾。这是互惠互利。”
  “这更是婚姻,不是交易!”郑朗更晕。
  与自己妻子解释不清楚,一提到儿子,这个聪明过人的妻子时常会犯糊涂,连一贯的小心眼吃醋都忘记。说不清,索性不理她,直接进入房间,对樊家小娘子说道:“你好。”
  “官人,你好。”
  ……
  “妾见过官人,”施了一个大礼。
  “你别官人。”
  “是大娘子教妾的。”小姑娘一边回答,一边低头,眉开眼笑,似乎欢喜得要命。虽然做着羞答答的模样,小脚儿直动弹,显然不是一个安生的主。
  郑朗在屋中走过来走过去,最后说道:“樊小娘子,今天我在内宫与陛下诸相商议国事,马上我就要去泾原路担任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
  “那是,朝廷官员无能,只有官人才能在西北力挽狂澜。”
  ……
  “官人,妾还会骑马呢。”
  “不行,我去西北,随时有生命危险,不能耽搁你的青春。”
  “夫妻本是同林鸟,要同甘共苦。”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头各自飞,哎哟,痛啊。你们做什么?”郑朗两只胳膊肘儿让崔娴与杏儿扭得痛疼万分。
  “谁与你各自飞了?”
  “大娘子,妾不会与官人飞的。”
  这还有理拧不清了。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郑朗已经听到许多熟悉的声音,只好走出来,看到许多官员,如晏殊、吕夷简、章得象、宋庠、杜衍等诸位宰相,一个不少,全部到来。
  还有呢,富弼,叶清臣,欧阳修,张方平,贾昌朝,王举正,王拱辰,陆续许多大臣先后赶到客栈。
  如果说这些人全部是星星,星光璀璨,几乎都快将严家客栈淹没。
  “恭喜恭喜,”一个个说道。
  在京城这段时间郑朗十分本份,不管官职大小,对待他人皆十分客气。这也是郑朗的脾气,本来朝堂里几乎所有的官员,比他岁数皆大,除了因为国事外,何必对人藐视?
  加上又要辛苦地去西北,大家皆不恶,再加上樊家的名头,一起赶来恭贺。皇上不是说了,你们去樊楼吧。这是圣旨!
  郑朗看着这嘈杂的场面,脸青一块紫一块,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第三百五十章 在路上(六)

  郑朗挥了一下手,又揉了揉脑袋,对这些大大小小的大臣说道:“各位,且等一等。”
  然后又冲在不远处准备宴席的严掌柜说道:“你们也不能准备。”
  这事儿不知怎么的,眼看生米就要做成熟饭。
  说完跑进院中,对崔娴与樊家这个小娘子说道:“我是去西北对么?”
  “是啊。”
  “我是去泾原路对么?”
  “是啊。”
  “你们知道好水川死了多少将士,我马上去做他们的父母官,没有去,先纳小妾,让泾原路百姓听闻后,他们会做什么感想?”
  “这有什么关系啊?”樊家小娘子不顾害羞,反问一句。
  理由太勉强了。
  郑朗又要挠头,现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主流,难道向她们宣传自由恋爱的思想观,也不可能,自己娶了四个妻妾,有什么资格说自由恋爱。只好粗暴地说道:“这样吧,即便纳,也等我回京城再纳。否则我就不同意。”
  “这有什么区别?”樊家小娘子万分失望。
  “有,你想到郑家来是不是?”
  “是……蚊子一样嗯了一声。
  别装,郑朗心中十分无语,说:“那你应当知道我的为人,我对百姓如何,你也知道的。”
  终是小姑娘,比较容易蒙骗。
  “但是……
  “你先回去,我再度回京。必然也会立下一些功劳,再让你进入郑家。”
  樊家小娘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崔娴伏在她耳边低语几句,小姑娘说道:“好。”
  郑朗派人将她送回去,然后对群臣说道:“我与樊家说好了,回京城再纳,各位不必恭贺。”
  可是郑朗疏忽了今天的场合。这不是官场,要一本正经,他也不是老夫子,岁数大,没有人敢与他开玩笑。
  特别是欧阳修与富弼等一干岁数不大的官员,早将他架了起来,说道:“早纳迟纳还是不纳,吃喜酒,吃喜酒。”
  严掌柜也让众人窜夺着,再次准备摆起酒宴。
  郑朗无语,我被强女干了!还是被一百多名官员强行女干。
  连赵祯没有放过,他本人没有来,却派两个小黄门,一本正经送来隆厚的贺礼。
  崔娴低声说道:“官人,我们成亲时也没有这么热闹。”
  热闹没有结束。
  皇上送来贺礼后,曹皇后又派人送来贺礼,不是代表赵祯,而是代表皇后本人,曹家与郑朗没有关系,可是郑朗力保她的七叔为陕西长官,曹皇后心中还有些感谢。
  接着苗贵妃也派人送来贺礼。
  郑朗更晕。
  反正大家一起来强女干他,那么就来吧。
  酒席摆开,被富弼拖到酒席上,一一劝酒,郑朗借酒浇愁,众人再劝说,一会儿喝了十几盏酒下肚。
  然后郑朗看着众人,越看越多,几百人变成几千人,几万人,最后模糊成一团,咚地一声趴到桌子下面。
  哈哈哈,大家一起大笑。
  难得看到郑朗失态,终于看到他醉倒的模样,富弼乐得不行。眼睛瞅了瞅,正好瞅到将仕郎燕文贵,喊道:“燕仕郎,将郑行知此时的样子画下来。”
  燕文贵十分为难。
  晏殊说道:“让你画,你就画。”
  这对翁婿要求,燕文贵怎敢拒绝,只好作画。
  吕夷简也笑咪咪的看着燕文贵画郑朗醉酒图。
  其实是好水川之败,给京城官员太多的压力,需要发泄,正好郑朗此次纳樊家女,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才闹哄成这个样子。
  樊家开始看到自家女儿回来,有些不乐意,但怎么办?人家是朝廷的栋梁之材,最年青的宰相,自己只是一个富商,算什么?但不一会儿听到事情真相,樊家上下全部大喜。
  熟饭了,再也变不回成生米!
  郑朗一醉,第二天早上也没有醒过来,但不用上早朝,于是崔娴派施从光前往西府请了一个假。
  晏殊大手一挥说道:“给假三天。”
  到了下午,郑朗起来,心头烧得厉害,喝了几大口凉水,崔娴抱怨地说:“不能喝,别逞强。”
  “这一回你满意了?”郑朗忍着头痛,将昨天发生的事回想一遍,都闹成这种样子,将人送不送回去,有什么区别?
  “妾身还不是为了郑家,为了你,你以为我想啊。”
  有理也说不清,郑朗索性不说,先考虑西北。
  葛怀敏夸夸其谈,郑朗自己也是夸夸其谈,之所以说出那么多东西,是历史的知识。真要将脑海里领先一千年的见解,与历史知识抛去,未必做得比韩琦与范仲淹好。
  有这个历史知识还远远不行的,要落实到具体的实处。兵战凶危,不象政务,在杭州与太平州,做错了,可以及时改正。军事上一错,几千几万人会立即伤亡,怎么去改正?难道人死了,还能将他们吹活过来?
  不过侥幸还好,有狄青在泾原军,并且顶在镇戎军,不过也不好说,镇戎军几乎覆盖了后来固原所有地区,甚至超过。但宋朝控制能力有限,比如好水川已经到了后来的隆德,虽然北方海原地区属于西夏控制区,也要经过宋朝大片的控制疆域,才到达好水川进行埋伏。
  一部分是韩琦与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