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王凯拉到一边问:“王都押,派人向朝廷请求支援吧。”
  王凯说道:“麟州城已经困成这样子,如何出城送信?苗知州,还是准备作战吧。”
  西夏人开始攻城了。
  要感谢郑朗。
  几年省试前元昊一次试探性的入侵府州,郑朗建议增强府州实力。后来西夏军队撤离,朝廷疏忽,但增援了一批武器过来。两城中武器要比史上的多。
  士兵有限,但武器不用发愁。
  西夏缺少攻城器械,也是地理环境造成的,境风少树木,没有树木就不能象宋朝那样,制造大量的云梯,撞车。后来西夏也制造了一种攻城战车,对垒。
  在砖家的讴歌下,无限的夸大,说它可以跨越壕沟,所向披靡。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
  宋朝以守为主,主要敌人是西夏与契丹,对攻城器械研究也不发达,甚至因为云梯等攻城器械笨重,后来进攻西夏时居然不携带,导致与西夏军队一样,对坚固的城池束手无策。
  但不是不能攻城。
  云梯没有,能制造一些简易的梯子,也就是普通百姓修葺房屋的那种梯子,为了搭到城头上,比百姓所用的梯子要长。
  在盾牌的保护下,西夏军队下了马,扛着梯子向城墙靠近。
  王凯站在城头,默默注视,越来越近,王凯说道:“放!”
  大旗往下一按,城头上宋兵开始放箭。
  射死了一部分西夏人,但更多的西夏人抬着梯子到了城墙下。
  不断有惨叫声传来,终究人太多了,也能壮胆子,一个个梯子搭上去。
  王凯只好让将士自由行动。有的在射箭,有的将梯子往下掀,有的用长枪往梯子上面的敌人刺。
  西夏人也没有坐以待毙。
  元昊用旗子在中军遥控指挥,城头下面西夏军队用盾牌保护着,也用箭向城头射去,保护战友登上城头。
  各有伤亡。
  宋军占着有利的条件,西夏人伤比率更高。
  刘真终于忍不住,从背上将弓拿下来,从箭壶里抽出箭,瞄准敌人,几乎两箭就射死一个。箭放得慢,但陆续好几人敌人被他射毙。
  何俨也开始学习他,将身体躲在墙垛里做掩体,探出头去,不停的放箭。
  叶余贵箭术差了,但有一身武艺,取出长枪,挤到一个梯子前,用枪往敌人身上扎去。
  王凯走过来,观看一会,对周围人说道:“三位壮士乃是郑行知郑相公前来通风报信的,也击毙多个敌人。他们身份尊贵,前途无量,乃是贵人,我们要学习。”
  一喊,周围士兵一起注意起来。
  真的很不错。
  因为要刺杀敌人,必须探出身体,叶余贵肩膀上中了一箭,依然站在城头上,一枪一枪往下刺。
  三人只是侍卫,但作为郑朗的贴身侍卫,前途可想而知。
  也在不要命的杀敌,很能带动士气的。
  “杀!”叶余贵大喝一声,一个敌人又被他刺杀于枪下,坠下梯子。
  “杀!”王凯也用长枪击毙一名敌人。
  更多的人喝喊起来。
  元昊无奈,只好吹响撤退的号角。
  先休息一下再说,将麟州城困死,再打造更多的梯子,好加强攻城的力度。
  西夏人撤退下去。
  王凯派出一部分人守城,大部下去休息。
  叶余贵在刘真的帮助下,包扎伤口。
  刘真叹了一口气,说道:“余贵,我应听你的话,先出城禀报相公。”
  如今再想出城也出不了。
  “还有王原他们在府州,会通风报信的。”叶余贵安慰道。希望很缈茫,西夏军队到达麟州,除非从府州渡过黄河,进入河东,从河东绕道泾原,再去通知郑朗。那得绕多少路?
  或者从西夏境内,强行潜过银夏二州,进入延鄜路,那个有这个本事?最好是他们三人中的一个,不但知道西夏军队的数量,也知道元昊本人确实来到府麟路。
  他们在想出城的办法,苗继宣也在想出城的办法。
  与王凯皆想不出来,于是出重赏,谁能出城送信,就给谁重赏。
  命令出来,全部茫然,包括叶余贵在内,苗大人,你也太能想了,城外多少敌人,七万、八万,或者是十万?根本数不过来。将麟州城围得里外不通,如何出去?给十万两黄金也不行哪。
  但真的有一个小兵站出来,说道:“苗大人,让我试一试。”
  张岊与张亢传奇还没有开始,第一个传奇到来。
  小兵传奇!
  王吉!
  不是小兵,是一个中年兵,还有一个儿子也在军中。同样英勇了得。
  后来双方血战,战后王吉发现一起作战的十八岁儿子王文宣失踪,有人说可能被西夏人捉住,需要花点钱到敌人哪里打点,看看能不能搞出来。
  王吉说道,我儿子被敌人捉住,还求个啥。
  不是舍不得钱,花再多钱也求不出来。除非战后平息下来,看看能不能想出方法。几天后王文宣回来了,提着几个西夏人的脑袋。王吉开心地说,你不愧是我的儿子。
  打散了,王文宣离开主力部队,可是强行穿过敌人封锁线,杀了回来,还顺便割了几个西夏士兵的人头回来领赏。
  但王文宣猛,还不及他三十几岁的老子猛。
  王吉又说道:“我有一个条件,苗知州,你给我做一件西夏人的军袍。”
  “好。”苗继宣在城中找出织工,抢制了一件西夏人的战袍。
  天未黑,不能出城。
  到了半夜,王吉开始出城,叶余贵三人也从城中军营出来,要记录,但记录是假的,是观看。
  月底,夜色漆黑一团。
  有光,是西夏军营里的篝火光芒,但城头上一片黑暗,只有几百名值巡的战士警惕的观注着敌人动静。
  苗继宣与王凯也亲自登上城头,为王吉送行。
  王凯拿出一根绳索子捆在王吉身上,悄悄将王吉放下去。
  来到城下,王吉解开绳子,向城头上做了一个手势,王凯收回绳子。
  然后看到惊奇的一幕,王吉大摇大摆的向西夏军营走去。
  西夏也有巡逻的队伍,王吉看到了,没有等他们盘问,主动上前打招呼。离得远,隐隐听到是用党项语说的。说什么听不到了,巡逻的头领斥责一句,王吉嘻嘻哈哈,又大摇大摆地,就象在自家后花园溜达一样,正式进入西夏军营。
  一会儿消失不见。
  叶余贵看得瞠目结舌,奶奶的,从哪里冒出来的猛哥子,这胆子比老虎胆子还要大啊。
  怪胎不是他一个。
  嚣张无比的潜出西夏军营,有没有害怕,无人知。但根据此人后来的表现,估计汗也不会冒一下。
  出了敌营,王吉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匹马,飞快地赶到太原府。
  ……
  问题就在这里。
  太原有兵,但不敢动。
  为什么?
  无他,契丹也。
  契丹与西夏什么关系,谁都知道,当年李继迁崛起,王小波起义有功劳,契丹更有功劳。本来河东兵力就很单薄,想一想,代州雁门关仅有十营军队,可能实际数字只有三千人。一旦契丹入侵,很快就能兵临太原,从太原到汾州地势平坦,这才是河东路太原、汾州、潞州、晋州兵力最多的原因。太原三十六营、汾州二十一营、潞州十六营、晋州十五营。
  而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的各州,多者六七营,少者只有两三营。
  这个兵力不能动。
  事后证明契丹人没有配合李元昊这次行动。但一旦动了,河东兵力空虚,契丹西京道将领会不会动心呢?
  并州知州是高继宣。
  这将是府麟路作战中宋军第二个怪胎,是高琼的儿子。
  接到消息后十分冷静,太原兵力不能抽,不是怕死,一旦抽了,后果十分严重。契丹不入侵,此次危机不大。抽了后,契丹人心动,卷了进来,很有可能变成两国联手侵犯宋朝。这些兵不作战,但会起震慑力量。
  无奈之下,派出快马向京城告急。
  才是府麟路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求援情报。可恨的是康德舆只是向文彦博要物资粮草。
  物资粮食也需要,可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援兵!
  他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但没有求救援兵。
  不错,折家军与麟州边军很勇敢,然而是人,不是神。
  高继宣对探子说道,你给我骑马快跑,日夜兼程,那怕马跑死了,也得将时间抢出来。真的抢出来。消息很快到达京城。京城炸了锅,然后商议。赵祯看着诸位宰相,说道,诸卿,你们别商议吧。
  等到你们商议完了,府麟路也早就失守。于是将京神卫等二十个指挥使派向太原,让高继宣率领他们支援府麟路。
  也就是二十营,满员一万人。
  实际没有,只有五六千人,而且全是步兵。
  但此次这二十营步兵表现很勇敢,居然在几天内赶到太原,一天行程几乎达到一百五十里路以上,这也是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军队到达,高继宣将事务交给通判,率领这支军队赶向府麟路。
  赶是赶来了,但也累坏了,然而此时麟州城坚守了十几天,情况危急,高继宣也管不了那么多。
  但多灾多难,到达天门关时,忽然老天下了大雨,前方黄河河水猛涨。
  当天黑夜降临,宋军站在河边全部发抖,没法划船,没法游泳。
  高继宣无奈的扎下营地,又在河边杀猪宰羊,摆好香案,祭拜上苍,老天在上,河神在下,让大雨停下吧。
  凌晨时分,雨真的停下来。
  高继宣说道:“河神显灵了,这次一定会旗开得胜。”
  但这里是北方,纵然下雨,雨也不会很长,是不是高继宣刻意使了一个心理战术,不得而知。
  黎明渡过黄河,傍晚时分,来到麟州郊外。远远的还能看到麟州城正在与西夏人交战。
  血战十几天,麟州城还在宋军手中!
  天也黑了,此时到了八月中旬,月亮正圆时刻。
  盯着敌营,高继宣也头痛,这得有多少敌人,十万也不止啊。
  于是说道,我们今夜劫营玩一玩。
  明月照千里,西夏大军苦战了十几天,也累坏了,正睡得香。忽然杀声四起,宋军从后方杀到身边。
  西夏军队一片鸡飞狗跳。
  但起的作用不大,本来兵力少,而且几乎在十天内从开封赶到府州。
  就是画地图也要画上好长一会儿,甚至骑兵素质不高,也得七八天才能赶来。
  宋军体力也到了极限。
  杨文广说延州两战胜,是胜在体力上。现在颠倒过来,正好用在这支宋军上。虽乘乱击毙了许多西夏将士,一会儿宋军被杀散。换作其他将领,早就逃回去了。然而高氏这门很怪,很胆大。
  高琼犯法被斩,正好天降大雨,行刑的刽子手跑去躲雨,高琼不知道怎么弄的,将钉子拨去,绳子解开,大摇大摆逃走,投奔王审琦。后来多立下大功,澶渊时,正是他与寇准二人,将宋真宗的小龙椅子推到澶州城。
  高继宣继承了他老子的血脉。
  挠头苦思,没有办法,先撤出来,将附近的边民招来,条件是厢兵身份,禁军待遇。不管什么待遇,西夏人都杀到你们家门口了,你们要不要保家卫国。给了一些好处,又做了一番动援,让他拢来两千边民,一支新的军队半天之内诞生,高继宣替它取了一个名字,清边军。
  但用这点军队与十几万西夏主力军队作战,怎么看还是去送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