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种可能元昊授意,诱宋朝出兵相助,设伏歼灭。不管怎么说,阿干河对于双方来说,皆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种可能元昊用兰州群胡吸引宋军注意,导致镇戎军兵力空虚,声东击西,等宋朝出兵阿干河,出击镇戎军。不要说现在秋粮远远没有上来,越是大意,元昊越容易得逞。
  大家七嘴八舌,皆没有什么好主意,郑朗忽然怀念起老种,于是又看着狄青。
  狄青说道:“郑相公,可学范经略使。”
  范仲淹在延州时只筑城寨,不出击,西夏时派军队骚扰,借着寨砦将西夏人击溃,也从来没有追击过。
  真败俺不追你,假败更不追你。比如足球,从守门员到前锋,皆是二米三的超级大汉,但这些大汉们也不进攻,从开始比赛就手拉着手,从球门一侧拉到球门的另一侧。看你如何将球踢到我的球门里。
  十分有效果,包括庞籍在内,也是禀程着这种政策,迅速在延鄜路与环庆路构建设了一条坚固结实的防线。但弊端就是这种政策是完全摒弃进攻手段所达到的严密防守政策。
  只要奉行这种政策,结果只能有一条,议和!所以无论范仲淹,或是庞籍,都是坚定的议和派。


 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

  “西夏!”一起呼喝。
  郑朗心中喜忧参半,要的是这个效果,但后面发生什么,不能预知。等到诸酋长安静,郑朗又说道:“各位也知道,我朝几代主君勤政爱民,由是大治,富裕古今罕有。各位忠服于我朝,以我朝富裕程度,也不会向诸位敛财。似乎诸位也没有什么财富值得朝廷派人前来剥削。”
  下面传来一阵嘻笑。
  郑朗说他们穷,是穷啊。
  这是宋朝的长处,对开边不感兴趣,对边境仅求羁縻安抚,不能用纳币手段,太失了身份。用了其他的一些手段,比如高价买马,平时给予丰厚的赏赐,大家只要忠心宋朝,不但不剥削你们,还给予你们如此的厚待。
  不过下面有的官吏做得不好,因为政策很模糊,有的官吏为了自己中饱私囊,或者为政绩,变法敛财,也有部分百姓岐视蕃人,一些蕃人自己也不好,是一只喂不饱的饿狼,边境地区时常有一些小叛乱发生。然而规模除了侬智高那次,始终不大。
  这个长处必须揭示出来,李元昊为了发动战争,对各部苛敛很重,郑朗说出,是让各族族首心中产生一个对比。继续说道:“我朝也有错,以前为李元昊迷惑,想居中调停,让你们各部受了委屈。”
  诸族首一些唏嘘。
  主动认错不可耻,夫子也鼓励知错能改。起作用的,仅一句,又暖了诸人的心窝。
  继续往下说:“朝廷一直没有给各位提供很好的庇护。不过自此以后,不会再发生了!”
  又传来一阵泼天的喝好声。
  郑朗扭过头看着瞎毡,问:“瞎毡,你愿意抛开自己一族一部的观念,自此以后,给所有各部各族以公平的观念,公正的处理手段,带领他们创造一个繁荣安定富裕的生活吗?”
  “愿意。”瞎毡意有所动激动的说话声音都打着颤儿。
  “你愿意永远忠于我大宋朝廷吗?”
  “愿意。”
  “请向东方遥拜我朝皇帝陛下。”
  瞎毡伏下,恭敬的三拜九叩。
  “请向诸位族首施礼。”
  瞎毡又向各部族首敬礼,这些族首也一一还礼。
  郑朗又看着诸人,说道:“兰会二州各位酋首们瞎毡抛开家族的小观,愿意以公平公正之心,处理诸族事务,你们愿意帮助他外抗强敌,内创繁荣吗?”
  有人答应,有人迟疑。
  这就是西北的民族矛盾。不但泾原路,环庆路、秦凤路、延鄜路与府麟都有。泾原路境内许多部族忠于瞎毡,特别是大量逃亡到泾原路的原吐蕃六谷部遗民。但在瞎毡的境内有许多部族对瞎毡仍然不臣服不仅是党项人连一些吐蕃人也不是很乐意瞎毡统率他们。有各种原因,包括牧场产生的矛盾、私人恩仇,以及党项所逼。如女遮谷(兰州夏官营地区)的凳波二十二家,有帐两千,可抽甲丁多达两千以上。然而地处瞎毡与西夏控制的会州地区中间,只能风刮两边倒,以求和平与生存。
  郑朗又说道:“若是瞎毡处政不公,各位可以前来渭州再求公平,渭州处理不公平,各位可以上京城上诉朝廷。王原拿笔与敕书来。”
  也就是朝廷颁发给诸路的空白敕书。
  范仲淹先要的,韩琦后要的,随后庞籍与郑朗也讨要一批,一共有一百份空白敕书,才到没有多久,郑朗一直没有填上。
  将敕书放在桌案上,郑朗说道:“这里一共有一百道敕书,我将替朝廷授命一百名官员,你们各自推选代表,由他们代表你们诸族议事,协助瞎毡处理兰河州内政务,你们从旁提出自己想法,若觉得瞎毡处理不妥,就可以来渭州以朝廷命官身份上诉。”
  推行的是一种伪民主机制。
  瞎毡也不排斥,该忠于他的部族因为郑朗的这道命令,会更加对他忠诚,不忠于他的部族,也因为有郑朗这道命令,可以羁縻。最少不会发生太多的冲突。一些心中犹豫的部族也因为这道命令,能放下心来。
  那些敕书就是官员,等于是无功受宋朝的禄。一个个再次团聚起来商议,一会儿按照人口比倒推出一百个首领,郑朗没有立即写敕命,用砚台压住敕书,又说道:“瞎毡,我会向朝廷提出请求,让你担任兰会路观察使,处理兰会二刚刚务,有权对敌境内各部招降征讨,如果夏贼来袭,可以持金箭号令二州各部,敌势浩大,可以向渭州提出援兵请求。”
  说着将那五百根写着副字的金箭让人搬出来,说道:“但你必须遵守你刚才发下的誓言。”
  “喏。”瞎毡大声说道。
  一时间意气风发,感谢零涕,这等于是宋朝强行将推上兰州与会州首领,甚至相当于当初六谷部的首领地位。
  按然吐蕃的风俗,立下大誓。
  郑朗这才写授书。
  授书发下去,笼络了人心,而且朕合抗敌的好处,这些酋首们也知道的。
  不但腹部诸族,连龛波二十二家也参与进来。
  又让他们发誓,这才将金箭送到瞎毡手中。
  瞎毡感动之下,忽然说道:“将麻济零捆来。”
  他手下没有动,眼中迟疑。
  “去!”
  郑朗不明所以,这个麻济零是什么人?
  一会儿几个吐蕃推来一个长相明艳的少妇,郑朗狐疑地问:“她匙……?”
  “郑相公,她是我的爱妾。”
  “为什么捆她?”
  “郑相公,我要用人祭来表达我对朝廷的忠心。”
  郑朗差一点吐血,说道:“快将她松绑。瞎毡,为什么我会向朝廷推荐你为兰会观察使,是想你带着百姓过上一个幸福的生活,这个百姓不但是各族子民,还有你的家人。才是一个开始,你用就人祭,我很不喜。妾是你的女人,也是你的子民,大宋的子民其他人也是如此。”
  心中想到,原来吐蕃人也有人祭这个野蛮的东东。
  这个政策有利有弊。
  利就是从此西夏没有占领的兰会境内各族会最大限度拧成一股绳,起到防御李元昊吞并的作用。
  弊就是郑朗也害怕瞎毡以后尾大不掉。
  不能分兵兼顾,这才想出这条办法。
  若不反郑朗这个办法很管用。作为个体而言,吐蕃人是一个剽悍善斗,以战死为荣的民族。
  不能老死,只有死在战场上才是光荣的。
  有这个观念可怕不可怕?
  同样有这个观念的还有一部,女真人,特别是生女真,所以战斗力才强悍到极点。
  吐蕃衰落后,吐蕃各部从河陇散落到陕西包括最北的府州这些遗种依然保留崇勇尚武的传统。所以史书里记载他们生长边陲习山川道路,知西人情伪,材气勇悍,不惧战斗,从来国家赖为藩蔽。而且善射,耐艰苦,上下山如平地,遇有战斗则同恶相济,传箭相率,其从如流。范仲淹也上书说熟户恋土地,护老弱,牛羊,遇贼力斗,可以藩蔽汉户。
  范小夫子也有汉本位思想,咱是利用这些蕃子的,为了保护汉人安全。
  朝廷真正认识到这些蕃子战斗力强大,也是自西北战役爆发以后。狄青征南时,只用几百蕃兵,纵横无敌,昆仑关前大破侬智高三万大军。郑朗石门川两次大捷,他所带来的几百生女真与一些蕃子骑兵,同样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今天盟会,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这些蕃兵将西夏阻挡在清水河、皋兰山与阿干河以北以西一线。
  缺点是这些蕃子之所以没有成势,正是因为他们各部分化,不相团结。若没有伊实济噜催毁阿干城一事发生,郑朗甚至默视着这种分化存在,以便于管辖。
  忽然想到当时李世民安顿突厥降户时的困难。
  任何决策当时看不出来,只有到以后,才能认识到种种弊端。
  不知道自己这一变,给西北带来什么。
  载歌载舞,欢庆完毕,郑朗亲自看了阿干城。
  建设起来困难,催毁起来容易。
  阿干城修了一个多月,眼看完成了大半,如今到处是一片残壁断垣。
  拿出价值二十万贯的茶叶布帛,从泾原路抽调两万弓箭手过来,协助瞎毡重建阿干城,又沿着女遮谷到霓谷峪修建了东关堡、定远城、新城,相互拱卫,重新将清水河东北原唐朝的重关会宁关进行修葺,拱卫霓谷与泾原路的商路。比宋朝原来的消极防御思想更进了一步,但郑朗的做法,还是一种消极防御。只是将兰会二州没有被西夏占领的各部利用朝廷的影响力,凝聚起来,共同防御,同时提供一批武器,增加他们战斗力。
  泾原路并没有主动向这里设兵增兵驻兵。
  兵力不足,而且一增兵,朝廷负担也会增加,不得不采用这个利弊参半的政策。
  但效果马上显现出来。
  看到清水河畔到处在修关城,西夏时常派出军队前来骚扰,多次被各部朕合起来击败。
  战争规模皆不大,反过来证明元昊的想法与动态。秋收未到来之前,他也不敢发动大规模的战役。
  郑朗没有在龛谷多耽搬很快回到渭州。
  后方在开发,前方在继续操练。不同去年,今年增加大量的骑兵,狄青时常带着他们自高平寨出发,沿着葫芦川北上,前往没烟前峡拉练。西夏也经常出兵,自没烟峡开始,一直萧关活动。
  也就是以没烟前峡为轴心,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时间拉练出击,但双方都在默契着没有出兵。
  这是表面的平静,下面波涛汹涌,暗流潜伏,各自在做着安排,谁胜谁负,秋后才能看出分晓。
  然面郑朗在渭州也没有呆住。
  刚回来没几天,三白渠又派人喊郑朗前去。
  汉朝治理关中,兴修了郑国渠与三白渠,郑国渠由于工程出了一些问题,自汉末时陆续湮塞,到唐朝时,除了上游与白渠朕网的渠外基本消失。于是唐朝将仅存的两渠合称为郑白渠,最北面为太白渠,由太白渠引出南面的一支叫中白渠,再中白渠向南延伸叫下白渠。所以郑白渠渐渐被人们称为三白渠。
  唐朝对它十分得视,建成坚固的将军翼引水坝,长宽各一百步,用块石砌筑,块石间铸铁锭连接,与郑朗提出的钱塘江鱼鳞塘十分相似。但泾水含沙太多,一些权贵在渠上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