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
  盗贼进入金州,金州兵力是很少,可盗贼数量同样很少,仅几百人,金州有城门有城墙,有衙役,还有百姓,大户人家的仆役,还有守城的武器,王茂先在干什么?开门迎贼,过份者,邓州顺阳知县李正己不但开城门迎贼,还备鼓乐,远迎数里之外敲锣打鼓,欢迎盗贼进入顺阳城作患。请问他们什么时候反抗过?或兵少,无昊寇泾原路,四万大军兵临渭州城下,渭州城中仅有两千余兵,岂不是兵力更少,西贼岂不是比盗贼更加凶悍,那么是不是要开城门投降?
  增兵能解决问题?增再多的兵也没有作用!相反,驻兵越多,冗兵越重。冗兵重,导致兵士多,国家就无法善待,冗兵重,无法选良将,军队苛剥之事会更加繁多,冗兵重国费增加,百姓负担更重。谈两者是兵士沦为军贼重要原因,后者是百姓沦为盗贼原因之一。
  国家正在裁军,行疏导之策,弼为什么俄行逆施,采用堵塞之法?说不能因循守旧,这是何为?
  不是增兵的问题,关健是朝廷怎样才能培养出来一支堪能使用的军队,而不是让军队成为酒袋饭袋之辈。将富弼一顿狠批后,又提出一个请求,划许他出兵陕州。
  陕州三门盗匪劫粮,欲断陕西粮道,用心极恶。只要朝廷粮食不能到达陕西,饥民扩大,义军才能扩大。但事先诏书说好的,韩琦主管陕西路剩匪,郑朗主管京西路剩匪。所以郑朗的军队就在渑池的崤山,离陕州并不远,却不能越权进入陕州镇压。但韩琦事务更多,裁军、抚军、防边、抚民还要准备剩匪,人在长安,鞭长莫及。这才使潜贼胆大包天的劫粮道。
  奏折递到京城,赵祯也没有说富弼不好,但准了郑朗与韩琦便宜行事。在去剿匪看着办吧,快给朕将盗匪镇压下来,不然国家乱了套。
  郑朗这才停止了爬山活动:
  与狄青商议,但在商议前问了一句:“狄将军,为什么我让兵士训练登山?”
  “陕南京西多大山,一旦大军兵至,盗贼战不力,会潜入深山:说是大军但相公仅率领五干余人,不足以扫荡所有山陵。故未战之前,祖练登山,让兵士熟悉在山区作战。”
  “说得有理”郑朗额首道。
  数股义军主要活动地区多有大山,例如熊耳山,也就是后世的伏牛山脉,还有更雄大的秦岭,以及其他连绵的群山。但郑朗又说道:“不仅如此,实际贼势比较容易扑灭,毕竟朝廷一直很善待百姓,一旦粮食援援不断到达甚至会有盗贼主动脱离贼群重新化为良民。我还有一备是南方。”
  “南方?”
  “陈执方扑灭桂阳盐贼,迫于无奈,将祸害汉人与熟蛮的生蛮迁移于他乡,以防后患:但朝廷一直很善待这些生蛮,一度委屈求全,这些生蛮定下来不服。一旦重新反叛,哪里的山更高大,林更深茂各部生蛮更加凶悍。朝廷若大意,必然成为南方大患。若迅速扑灭,掰朝廷影响不大若战良久,必会影响朝廷财政。”
  这个与狄青说容易懂。
  战争越快对财政影响不卜大,拖得越久影响越大,例如西北,单场战役下采,包括定“寨的惨战,所用经费并不多,虽然一波箭雨下采,就是几千几万贯没有了,战后抚恤也花费了大笔钱,可这数量不会超过几千万。之所以用得多,是拖长了,几十万大军吃喝,武器供养,以及军饷粮饷,这才是真正的大头。
  杨玫在南方墨唧了六年多时间,得花多少钱?
  “一旦贼势复起,我想推茬你去南方,可是南方多会在山区作战,这些人今天的训练,正是为以后你所用。不知你意下愿意否?”
  “郑相公,国家有难,我怎敢推辞呢?”
  郑朗点头。
  西北有良将,张亢马上会陷入苦逼中,王凯与折继闵离不开府州,王信年老,张臣与王吉虽勇,去南方不太适合,他们持勇犯禁,在南方复杂地形下,十分危险。和世衡也年老了。数采数去,只有狄青最适合,所以郑朗这次特地从西北将狄青招到京城来。
  但对眼下的时员会有作用:
  天天在爬山,义军会怎么想?直接断去他们在山区作战的念头!
  郑朗也不仅是率兵爬山,提赏派人在摸清楚盗匪的底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韩琦同样没有动弹,但听闻他将手下爱将纪质与景泰从秦凤路、泾原路调来。景泰在郑朗手上重用的,也算是韩琦的老部下:可一直没有动,恐怕此时同样在想谋略,打探盗贼的底细:
  打探出来,这支劫粮的盗贼并不是郭邈山与张潜的嫡系部队,与张海有着一层关系,首领叫卫二达,宋朝喜欢结社,例如京城杂倒的绯绿社、蹴鞠的齐云社,唱赚的遏云社、耍词的同文社、相扑的角抵社、清乐的清音社、射弩的锦标社、花绣的锦体社、使棒的英略社、小说的雄辨社等等,有文有武,有男有女,除京城外其他地方也有,而且越往北方去,武的意味更浓厚,例如北方许多弓箭社、买马社与忠义巡社,都是民间自发练武,准备反抗侵略的民间组织。
  京畿附近也有一些,不多,朝廷对此持的态度十分暧昧不清,一会儿支持,一会儿又担心民强于官,于是反对:
  张海便是邓州弓箭社与英略社的一份子工
  郑朗听到这个消息,没敢禀报,害怕赵祯又会对保甲法产生不好的想法。其实问题也不是在百姓是否勇敢上面,百姓越勇敢是好事,才能强国强汉。根源还是治理。
  谋反的原因也与西北战役有关,张海是四等户,属于宋朝的温饱半小康家庭,但也是这次战争受害最理的阶层:这个没有关系,他的妻子长得很漂亮,郑朗亲眼看到过了。
  邓州一名官吏贪图张海妻子的美貌,于是廖意加重征税,导致张海夫妇于今年春天杀官沦为盗贼,起初只有二十几人,但柳植在邓州不作为,由是张海胆子越来越大,手下也越来越多。
  后面打听到的情况,郑朗如实禀报,也让君臣们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些人沦为盗贼,确实范仲淹说的十件改革,有六项说到择人,是有原因的:但找出原因,并没有真正找出解决方法。郑朗也没有找到……但他没有把握,并不会提议工
  张海原采在弓箭社时,身手很好,这个郑朗也看到过,未动手,但看到他们动作十分敏捷,有一些“英雄豪杰”与他结交,包括陕州这个卫二达。估计是张海派人蛊惑卫二达劫护粮队,就是陕州本地人,地形熟悉,劫粮时化为匪,离开后化为民,官府难以查询。
  这也是眼界的问题,当真查不出来?
  二十几天下采,不但卫二达,包括卫二达的七十几名同伙,让郑朗派人摸得一清二楚,并且让人觉得搞笑的是,他们多数都是崤山山民。与郑朗军队训练的地方,一个在山东面渑池境内,一个在山西边陕县境内:
  开始与狄青商议。
  第二天,派出四十营将士,前去捉拿卫二达子一伙,四十营将士,皆是重新编营员满之营,一千八百多精锐兵士,足以与两三千西夏军队交战了,却用来对付七十几名盗匪……郑朗是用关公的偃月刀在宰鸡:


 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起点中文网首发
  郑朗却是很慎重,这次剿匪,不但要胜,还要胜得光彩。
  庆历新政他不去管,但小心维护着自己的几个改革,特别是裁军,庆历新政失败,满朝君臣秃废守旧,而自己几个改革就会显得更重要。一个裁军,确实会使军队战斗力增强的,最重要的便是节余军费与财政。
  让赵祯着急的原因,外敌内患,外敌重要,内患更重要,财政吃紧,到处都是起义军,这才是赵祯被逼发起新政的原因。(答一下旅人与看着买卡,庆历新政原因不仅是西北战败,定川寨败后范韩依然还想夺横山,停战原因主要还是财政,发起原因也是国内政治吃紧。主角太小,皇帝都没有让大佬放在眼中,二十六岁郑朗谁听,因此刻意放在契丹回来之后。再看看这些人的固执程度,马上就能看到,不过接受意见,做一些变动吧)
  改良免役法释放中产阶级创造力,马法带来的良马,仓法以备荒年,都是隐形的,但裁兵会立竿见影,只要过四五年时间,国家一年便会节余一千多万贯的开支。
  宋朝的弊端很多,冗兵、冗官、冗政,这是大的,每一条都涉及到很多方面,裁兵也未必全部解决冗兵之弊,这个冗不仅是数量。还有诸如其他,盐茶酒矾专营,兼并土地,过份的重文轻武,党争,未来还有宗室子弟膨胀,贫富严重不均,女真与蒙古在不知不觉中兴起……这仅是大的,都能亡国的弊端,小的更多。
  官员无能,不是宋朝一代了,那一代都有。
  都需要解决的。
  在找出解决方法直到开始解决之前,必须让君臣看到希望,看到亮光。
  两营马军,两营步军,向西出发,第一天速度很慢,这些天一直在训练熟悉山区地形,老百姓也没有奇怪。第二天忽然加快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陕县。
  没有一人逃出法网。
  除了少数人反抗,有的人根本想都没想到,官兵就扑到家中,将其拿下。计七十六人,七人因反抗时被击毙,其余六十九人伞部被活捉。
  郑朗徐徐带着军队,进入陕县。但又做了一个奇怪的举动,义军活动范围在南方,但郑朗押着人犯却一路向北,渡过黄河,直奔三门峡而去。朝廷大佬也一个个莫明其妙,不知道郑朗做什么。但这次抓获很漂亮,只有两名士兵受伤,无一人牺牲。
  到了三门峡,宋朝重新拓展了唐朝故道,就在黄河北边,但不象唐朝那样经营,于三门峡两端草草修建了十几个仓库,粮食主要还是从京城来,到了此处,立舡发向陕西。临时而建的,未来也保留一些,预防陕西会再次发生干旱,但供给不象唐朝那么重要。
  也有一些民农在重新运粮食,明知道有盗匪图谋粮运,然而怎么办呢?陕西许多饥民嗷嗷待哺,于是朝廷又拨出大批军队前来护粮,一部分又顺着水运向西运送。
  但这些编入以工代赈的饥民眼中皆露出担心的神情。
  郑朗心中清楚,耳百姓又能知道什么?只能听到各种传闻,传得又邪乎,似乎义军个个全部是杀人魔王。况且前面卫二达就在这里杀害了二十多名无辜的百姓。
  沿着集津仓走了十几里路,便是一个小平台,三面环山,南面临水,这也是三门以东第一处勉强可以建仓的地点。原来宋朝也有仓,仅有三座,规模很小,陕西战役爆发,重新扩建,又兴修了五个新仓,今年干旱听从郑朗建议,再次扩建一仓。
  也是军民比较集中的地方。
  看到郑朗率领军队,押着人犯到来,所有军民好奇的停下私
  郑朗让兵士将人犯推出来,说道:“各位父老乡亲,这些就是上次劫粮的盗匪。陕西缘边数年苦战,许多百姓惨遭夏贼杀害,余下的百姓承受着沉重的税赋与力役,今年干旱,朝廷从江南将粮食调运过来,解救陕西百姓危机,可是这些盗匪居然想破坏粮道,使陕西几百万饥饿的百姓不得食,你说他们应如何处理?”
  运粮百姓皆是陕西涌到河南就食的百姓,听到郑朗这么一说,一起愤怒地喊道:“杀,杀死他们。”
  郑朗又说道:“他们是该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