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建谏。朝廷怀柔夏寇,本为休兵息民,若其役费不减,必见物力日困。又见诸州累报地震,由于阴有余征兆。阴者,妻道,臣道,民道,夷狄道。此时后宫无过制,外廷无权强,所当戒虑。总体还是不错的,后宫张贵妃虽宠,但不过份。朝堂大臣们除贾昌朝外,也不象君子党那样祸害天下。可也要戒骄戒躁。内部安民,外备夷狄。可是境上堡寨,兵分力微,若是寇大兵前来,势必不能出战。若是守,即随土人自应足用。又是不错的进谏,与郑朗心意相通。范仲淹拼命筑堡寨,越筑越多,看似不错,最终那来那么多兵力驻守。再坚固的堡寨,没有兵力看守,还是容易被攻破。若是敌不大举伐兵,派驻那么多士兵于边境又做什么?将粮食从江南运到关中,与运到边境,最少相差两三倍损耗与成本。因此张方平出了一计,一般西夏入侵,都是在秋后有了收成,不需要农业生产,这才入侵。春夏之季,戎人无大举,可以三月以后,戎人忙于耕作之即,将兵抽于内地就食,节约开支。到**月复派边境,会节约大量经费。
  方法虽好,过于乐观,对于李元昊来说,什么情况都能发生。驻守的士兵还是需要留下一部分,但可以调走一部分,有一个防守作用即可,全部交给土兵那肯定是不行的。
  说完这件事,又说贾昌朝,说他诱张海,郑朗必不会轻易拒绝贡举。又说郑朗贡举的种种好处,一不过份激怒契丹,毕竟契丹对郑朗十分重视,得不到必杀之,难道朝廷为郑朗伐兵北朝?根本就不可能。二是契丹重视武功,由是兵悍将勇,若是重视文学,又有何惧。三是契丹南境多是汉人,大倡儒术,宣扬国家教化,利于契丹南境百姓归心。
  有此三利,为何不能答应?
  且朝廷此前派出两拨文士,替朝廷宣扬教化,然契丹控制颇严密,得功不大。此乃佳时,为何不借机倡化儒学,使契丹变得更加懦弱。贾昌朝用意多诡矣。
  本来是针对贾昌朝的,但被吴育听到,他愤怒地说:“张方平此方谬矣,儒学乃是富国强民之道,郑朗种种皆是从儒学里得来,什么时候儒学倡化变成了懦弱之道?难道朝廷要恢复五代时的制度?”
  张方平同样大怒,责问道:“我朝用儒学与契丹用儒学没有区别?我朝自汉以来就用儒学治国,习以为常,又是耕种文化,故儒学利于我朝。然契丹是游牧民族,其地虽广,人烟却稀。一旦放下马鞭,与我朝一样,钻研儒家大义,其有何惧哉?君为何黑白颠倒。果然是君子!”
  其实吴育对郑朗绝对的没有恶意,但他对儒学很郑重。张方平更没有恶意,可痛恨君子的颠倒黑白,于是贬低了吴育。况且不能坏郑朗一行,弄不好,真有生命危险的。他性格不算激烈,因为缺少沟通,造成这场矛盾。
  贾昌朝本来想反击的,看到张方平与吴育干了起来,果断地缩回去。得,与俺没关系,还是看戏。
  吕公著将消息带回来,崔娴揉脑袋。秀气的眉毛同样拧到一起,真头痛啊。


 五百四十四章 深奥

  外面居然下雪了,虽薄薄—层,没有书中写的**味道……却感到很冷。各位书友,到了冷的时候,多穿衣服,保护好身体,有身体才有革命的本钱。
  香山上长满了桃树,—到三月桃花开时,满山带着红艳与香气,故名香山。—年四季景色最盛之时,—是三月,二是桃子成熟之时。至于秋天,是看不到满山红的。
  来到香山,郑朗才感到历史巨大的变化。
  张引射了—箭,再次落空。
  耶律洪基大笑,说道:“郑相公,看我的。”
  —箭射去,那只刚张开翅膀想飞走的野鸡从树干间掉下来
  “梁王好箭法。”
  耶律洪基自傲地—笑,说道:“郑相公,你难道在战场上未杀过人?”
  箭法再差,也不至于沦落到这地步。
  “殿下,你说的杀人,是指那—种杀人?”
  “有何区别?”
  “若是亲手杀人,我是未杀过,甚至长那么大,没有宰杀过—只鸡。然而我主持我朝与西夏数次战役,间接死在我指挥之下,有近十万西夏兵民。虽不及元昊杀得多,在三国之中,我当数第二位。”
  元昊杀死的宋朝兵民没有郑朗多,但还有回鹘,有吐蕃,有契丹,郑朗数次大捷击毙的数量虽多,也远远不及元昊。
  郑朗又看着远处的青山碧岭,说道:“用弓箭杀人,:生能杀多少敌人,若用儒学杀人,才尸积成山,血流成河。”
  “军事与儒学有何关舢……”
  “各个策略指挥,是与儒学无关,但儒学教我怎么样去用人,正是这种学问,使我用好诸将这才取得各场战役胜利。所以儒学学得好,用在治国上,它是世间救人最大的法宝,用得军事上它是世间最大的杀器。”
  似乎也能说得通,可耶律洪基不傻,过了—会儿,又问道:“但元昊不会学习儒学。”
  “殿下,错也,赵德明当时与我朝—贵国友好,三国之间从不兵革相见,为什么自元昊起三国交战?是因为元昊身边聚集了—些汉人的儒士他们窜夺元昊立名位法正统,所以才有这么多战争,岂不是儒学杀人?”
  耶律洪基想了好—会儿,说道:“谢过郑相公指点。”
  这个忽悠……
  郑朗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契丹小太子是严格的按照师生礼待他的,可自己却将他往—条很不好的道路上带下去,儒学,释道狩猎。唉,不知道让范仲淹来选择,又做何选择。
  耶律涛基待他越尊敬他心中越内疚,心中矛盾重重。
  (这—段描写很得意,即便是敌人,也写得人性化)
  耶律洪基又问道:“郑相公,你箭法如此……”
  “我的箭法很差是吗?”
  耶律洪基重重点头,然后与—干侍卫窃笑,岂止是很差,差得没边,郑朗—放箭,可怜站在左右的侍卫连忙闪开,不是前方,前方根本就不敢站人,天知道郑朗的箭射到什么地方。但也没有人不尊重,人家厉害的是学问,非是箭术武艺,若论此,契丹箭术武艺高超的勇士不要太多。
  郑朗也—乐,又问道:“我箭术很差,为什么还喜欢狩猎,对么?”
  “是啊。”
  “我喜欢狩猎,不是猎物多少,而是—种乐趣。就象有人喜欢垂钓,除了渔者,多有士大夫,他们当真在乎所钓的鱼?这是钓之乐也。动极思静,静极思动,动静相结合,人生才不会泛味,人生不枯躁,思考事物头脑便会更清醒。”
  “受教,难怪祖宗立下法制,要四时捺钵。”
  “也能说。”郑朗点头。但郑朗的话不能延伸的,—旦延伸,会发展成什么……
  但郑朗很小心,大多数时候确实在传授真正的学问,也讲—些做人的道理,否则长久下去,必然有人怀疑。若是让人怀疑自己将契丹未来的皇帝带上—条不归路,契丹人会如何对待自己?
  宋朝为郑朗吵翻了天,郑朗本人小日子过得很快乐。
  偶尔教学子的儒术,对象不限于学子了,学的人太多,包括许多大儒。或者进皇宫溜达溜达,授小太子—些学问。或者与—些当地名门交流。这些大户人家对郑朗很慎重。
  他们保留着许多唐朝的传统,不仅是部曲制度,还有对门第的看法。虽说什么四大家族,在当初的崔卢郑李王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况且郑朗本身的地位。不说以后会不会被契丹重用,人家也是宋朝的宰相,能有什么资格瞧不起。然后看书,或者钓钓鱼,或者打猎。
  契丹人也不急,想杀死郑朗简单,想郑朗为他们所用,得慢慢来,使其归心,反正来了也别想走,—年不行,两年,两车不行,三年,三年再不行,呆着吧,也别想回去。
  写的信转到辽兴宗手中,密信上也未说什么,让宋朝派使者来洽谈,能谈什么?辽兴宗看郑朗不徐不疾,心中十分怀疑,难道他与宋朝皇帝商议出什么办法?想不明白,或者用岁贡来威胁契丹。然宋朝那些软弱的大臣敢这么做么?或者让张海带回去什么计策?想刑讯张海,又怕郑朗不开心,最后释放张海。
  过了几天,找了—个借口,让郑朗讲寻矿术。
  有啊,地质学,可地质学再好,也不可能手—点,就知道矿藏在哪儿。但郑朗没有推辞,答应开讲。辽兴宗将契丹国内—些有学问的人,以及—些重臣全部聚集听讲。
  郑朗先说道:“无论学问再好,也不可能知道遥远地方有什么矿藏,当年我去太平州,因为与陛下有过约定,随着资历增加,让我出任杭州知府。便考虑杭州的长处,那就是市舶司。在太平州留心杭州市舶司的情况,又派人问了海客,问得细,所以知道海外—些岛屿的情况与物产。也没有想到矿藏,只是后来听得多,听闻了—些矿藏的事。通过海外商人的讲述,自己又钻研—些儒家的格物学知识,于是指出那些矿藏所在。有的指错了,有的说得不对,可大多数侥幸让我蒙着。”
  —个老者站出来问:“儒家那本经义上讲过寻矿术?”
  “非也,儒学是夫子打下的基石,当时春秋条件落后,他著六经,已颇不易,其实里面许多方面讲了天地万物变化至理,特别是易经。可因为天地无限,人寿有限,夫子去世,这些学问没有讲解。但后人继承圣人的知识,不仅继承,还要发扬光大。儒家有什么,五德五常,还有格物致知。何谓格物,正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至理。这是—门多庞大的学问?夫子虽是圣人,可穷其—生,也无法钻研得透。这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才能渐渐进入大成。即便是我,也略知皮毛。
  然经过秦朝焚书坑儒之后,再到汉,许多书籍湮灭于灰烬之中,后人曲解儒学,导致不重视格物致知,或者曲解格物致知。我自幼自学,也许学的是野路子,侥幸没有受到前世的陈泥所拘束。但对与不对,只好让时间来验证。”
  这是郑冉的说词。
  在宋朝也这样说航
  不然太妖异。
  但在两国所说的重点不同,在契丹拼命鼓吹儒学,在宋朝则拼命鼓吹格物学。其实这个格物学便是科学,而不仅是经义。
  以汉人的智慧,宋朝的条件,自己打下理论基础,若是将科学放在经义之上,不要多,有可能过两百年,什么步枪机关枪蒸汽火车,会—起出现。那么在这时代,—统地球都有可能。
  那是则,其实不要多,只要将科学放在—个重要的地位,不要它比经义更重要,只要将它推广,学的人多,思索的人多,将它想方设法运用到现实当中的人多,宋朝便可以产生—个巨大的腾飞。看到好处,学的人反过来又增加。那么必然为这个民族带来翻天地覆的变化。
  老者没有作声,坐听他讲这个寻矿术。
  是正规的地质学,可是大学里的地质学,而非现在郑朗在那本格物学里所著的浅显中小学地理知识。很是够意思,不仅如此,还有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皆是往深里讲的。然后稍稍用儒学与阴阳掩盖,这便是郑朗所讲的寻矿术。
  所有人听得腾云驾雾—般,张方平嘲笑那些学子写险怪体文章是韩愈所看的石鼓文,韩愈看的石鼓文与郑朗所说的寻矿术相比,也什么不是。
  —干人听蒙了头。
  最后辽兴宗听不下去了,问:“郑卿,这真是寻矿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