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使郑朗收心,设了许多谋策,包括仿照字体,以刘二玄为首。契丹国内几个书法高手合力临摹郑朗书法。不是很成功,也许外行人看十分相像,但放在刘六符眼里,一眼就看出区别。
  最后索xìng用郑朗的字一个个印拓式临摹。他们书法都是不错的,这一临摹,倒象极了七分。不过只是临摹了一封写给曾公亮的短信,我人到了懿州,一时半会回不来。曾公亮,你先回去吧。
  然作为宋朝的大臣,自己请求宋朝派使交涉。最少得写一封奏折回去献给赵祯,因此远远不够。
  刘二玄说道:“六弟,我们试过,若是奏折,我们恐笔力不足,字数多,临摹不易,那几个丫头又没有偷盖成官印,仅是私印,恐南朝皇帝不相信。有画蛇添足之举。其实这样也好,以此人的品德,说他立即背叛南朝,会有人相信吗?没有奏折,时间长,隔绝来往。南朝必更加怀疑。”
  刘六符听后,想了想,说道:“也是。”
  将信揣着面见辽兴宗。
  辽兴宗看了看,道:“就依你二哥主意去做吧。”
  “喏。”
  “此子是良臣,刘符,你可听到伏虎山杀虎一事?”
  “臣听说一些,恭贺陛下得到英明的储君。”
  “六符,哪里,”辽兴宗摇头大笑,道:“我儿那有本事单独杀虎,是诸人合力才将那虎杀死,是此子灵机一动,将功劳塞于我儿一人身上。又谏我儿向朕进献虎头。忠,孝也。”
  “陛下,此子xìng格温良,可惜他不肯诚服,否则即便岁数轻了些,也可以做梁王的太傅。”
  “不急,慢慢来,才两个来月,想他投诚是不可能的,若那样,连朕也会瞧不起。”说完,对外面喝道:“请宋使谨见。”
  将曾公亮带来。
  辽兴宗将这封仿照的信递给曾公亮,曾公亮迅速看完。若是没有张海,曾公亮也会产生怀疑,是郑朗的字,还有郑朗的私章。可想到杨王的背叛,还有四个替郑朗收拾的美妹,想偷盖郑朗私章还是很容易。并且宋朝已经出现过数例,杭州有人仿郑朗手信,让石介放人,夏竦反过来仿石介字陷害富弼与君子党。
  曾公亮不相信,可脸上无动于衷,还得等张海回来,才能了解详细情况。问道:“懿州在哪里?”
  “在医巫闾山的北端。”
  曾公亮皱眉道:“也算太远,陛下,能否让人将郑朗请回来,臣也好回去对皇上交待。”
  “准。”辽兴宗目无表情地说。
  “谢过陛下。”曾公亮退出,回到营帐,惊喜地发现张海与史达夫回来了,看了看四周,将张海拉到大帐里,在这时候,张海不是造反头子,而是曾公亮心中的大英雄。问:“张都头,可见到郑相公?”
  “见到了,果然就在伏虎山。”
  曾公亮很无语,看了看手中的信,很是鄙视契丹皇帝,用火舌将它烧掉。又问:“郑相公可好否?”
  “还好,这是两封信,”回到宋营,张海才敢从嘴里将两个蜡团从嘴中取出来。指了指蜡团道:“这封是郑相公写给你的,那封是郑相公写给陛下的密奏,他人勿得拆卸。”
  “是啊,”曾公亮感慨地说。容易吗?小心地将郑朗奏折放进锦盒,拆开郑朗写给他的信。
  也未说什么,只是讲明几个道理,杨王二背叛,但必须装作不知,因为契丹人对他说过,是为老虎所逼,二人摔下悬岸死了。本来想轮换的,可如今契丹想将自己与宋朝隔绝,不必多此一举。究竟最后有多少人不背叛,只能看老天脸sè。四女是否云英之躯,郑朗不知道,但从未与她们同房,这是打消契丹人的怀疑,为以后脱身做的安派。教导契丹太子是真的,但不是太傅,怎么教导,相信曾公亮会懂的。
  看到这里,曾公亮皱了数天的眉头展开,露出笑容。
  又让曾公亮假做一番交涉,随即回去,耽搁得久,自己有可能反会很为难,会多起出不测。具体的情况,奏折里已一一向皇上禀明。曾公亮一颗心才定下,对张海说:“张壮士,这次你立下大功。”
  “属下不敢当,但属下还要做一件事?”
  “何事?”
  “晚上还要潜到南山,燃放三堆篝火,通报郑相公。”
  “好,你要小心。”
  傍晚来临,有可能双方离得远,也不算远,可对于这片山区,若没有具体目标,二十几里的山地,不亚于隔了几百里路。因此契丹人比较松懈。张海瞅了一个机会,离开大营,再次潜伏到南山。
  来到南山,收拢三堆枯枝烂叶,堆了起来,从怀中掏出一个沙漏,也不大标准,只能求一个大约,时间还没有到。躲进一堆灌木丛中,看着天上的月亮发呆。
  他想不明白,契丹人这么重视郑朗,郑朗用什么方法能逃回宋朝。
  想不明白,索xìng不想,于是盯着天空。
  与南方不同,北方夏天到来,虽热,可到了晚上,此地已经很清凉。若衣服穿得薄,还略有些清冷,更没有什么蚊子,听着阵阵轻微的松涛声,一颗心渐渐平静,他觉得很安心。领了郑朗的大恩,他是一个豪爽的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两次出生入死,也算回报了一些。
  渐渐三更时分到了。
  张海从怀中掏出火舌,将三堆篝火点燃,迅速离开此地,来到营地不远处,看了一眼,身影消失在夜sè里。
  隐隐身后传来说话声。三堆篝火已经惊醒巡逻的契丹护卫。不是担心郑朗安全,而是担心耶律洪基安全,一队护卫飞快地来到这里,看了看四下里并无一人,认为是山里的猎户生起的篝火,没有在意,回去禀报。
  郑朗与郭逵却走出来,看着南边的篝火,郑朗说道:“这一回可以放心了。”
  曾公亮不是张海,是正规的使节,即便契丹知道与自己见过面,也不敢象对张海那样做。那么自己出了一事,曾公亮再出一事,两国必然交战。恐怕辽兴宗也不想发生。
  只要信到了赵祯手中,无论契丹使用什么诡计挑唆,皆不会成功。然后等时机到来。至于如何脱身的,郑朗还是没有说。
  其实脱身方法说出来十分简单,但不说出来,除郑朗外,任何一个人抓破脑袋也绝对不会往那个方法上想。这才是郑朗轻易答应出使契丹的原因。可没有想到这一行,发生了这么多事。
  轻率了,郑朗心中自责的想到。
  契丹人没有扑灭篝火,就象三个星星在遥远的月sè里闪烁,离得远,郑朗与郭逵心中却感到很温暖。
  但最后还是出现意外,不是辽兴宗与他手下的大臣,而是辽兴宗那个宝贝母亲惹出来的麻烦。(未完待续)RQ


 五百五十二章 乱战

  曾公亮又接到一封伪造的信后,没有心思呆下去,正好从幽州押来的两万两银子送到。郑朗临行前,带了大量钱帛过来,赵祯听说还要呆很长时间,又从国库里拨出两万两银子,让曾公亮带到契丹,任郑朗使用,便于将士安心,或者收来收买相关的人员,或者其他用途。未想到契丹用了隔绝手段,诏书上又未说,多半契丹人是不会将这批银子给郑朗了。
  但没有关系,只要郑朗一回去,这笔帐可以慢慢清算。
  寇准曾说南人不可能用,对也不对。南方人多智多变,不及北方人忠厚,比如秦桧与蔡京就是南方人。但还是郑朗那句话,人很难分清忠jiān,还看人君如何用。吕夷简在赵祯手中用,虽是小人,却是忠臣。蔡京是王安石拥护者,在宋徽宗手中用,却是jiān臣。所以这个多智多变,用得好便是能臣。
  相比于北方大臣,北宋南方大臣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多进取。也不是南方人比北方人更进取,而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北方未形成唐朝的门阀,可形成一个个门第,是利益所得者,固求平安,保守,不变,苟和,以求利益巩固。而南方没有形成一个个利益所得集团,因此敢于改革。这便是后来北宋党争中的奇怪现象,新党多南方大臣,旧党多北方大臣。形式颠倒过来,南方人同样会做出不好的事。例如明朝倭寇盛行时,南方刻意包藏倭寇。因为明朝海禁,倭寇的走私,对南方沿海各个豪强有利。
  曾公亮就是南方人,他同样是一个锐意改革家。
  赵祯有赵祯的用意,知音少,弦断无人听,作为曾公亮,对赵祯很多地方不理解。契丹被西夏击败。宋朝战胜西夏,为什么宋朝还要对契丹委屈求全,让宰相来契丹受辱?
  想不通,很郁闷地看着这车银子。他为了抢时间,来得早,银子来得晚,这不要紧,关健是曾公亮此时心中很憋火,很耻辱。将银子交给契丹人,等郑朗回去后。一道算账,带着一肚子火气,离开契丹,返向宋朝。
  到了京城,将密奏呈给赵祯,等赵祯看完,曾公亮说道:“陛下,臣认为我朝太软弱了。”
  这都成了什么啊。
  赵祯没有动怒。轻声道:“曾卿,还有西夏呢。”
  就是这几个字,让曾公亮默不作声。西夏未解决之前。想对契丹动武,根本不可能。
  随后各种谣传纷至沓来。
  先是shè虎的故事,不讲耶律洪基被老虎吓得坐在地上站不起来,而是耶律洪基与诸侍卫一道奋战老虎,最后郑朗提议,让耶律洪基拨刀杀死老虎,以全梁王名声,又说让耶律洪基割下虎头,献给辽兴宗,又说带梁王视看民间疾苦。这是为契丹教育一个文武双全,仁孝双全的皇太子。消息传到宋境,全部哗然。
  赵祯在宫中也听到了,知道是假的,可心中五味杂陈。虽是假教,终是教。本来是想让郑朗教自己儿子的,然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活大。若有儿子,在郑朗手中会教出一个什么样的皇太子?有可能才是真正的仁爱双全,文武双全的皇太子。
  接着传出郑朗连续参加契丹省试考与殿试考,亲自替契丹出试题,听闻郑朗主考,契丹境内举子云集,成为契丹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科举。
  紧接着传出郑朗在契丹纳了四个美丽无双的小妾,两个小妾还是出自幽州豪门刘家与马家的嫡系女子。
  几乎整个宋朝都在议论。
  若不是张海冒险见到郑朗,将郑朗的密奏带给赵祯,可能在这庞大的谣传之下,赵祯都会产生动摇。
  但这次贾昌朝没有参与。
  他消息灵通,知道曾公亮带回郑朗的密奏,毕竟郑朗是为了赵氏江山,赵家公主不受侮蔑委屈才冒险去契丹的。若做得过火,皇上不高兴,自己仕途危矣。但不代表他不出手,是在坐待最佳时机。
  猜得很准确。
  郑朗最希望他继续出手。赵祯是一个很怀旧的人,包括对他的老师,比如夏竦,比如贾昌朝。此人在吕范之后,成为首相,声名大震,将是自己未来一个很大的妨碍。只要贾昌朝继续出手,出手次数越多,赵祯越会厌恶,厌恶超过念旧心,贾昌朝也就结束了。
  然而有人不是这样想。
  吴育继续保持君子党们一些习惯,嫉恶如仇,听到这种种谣传,还是认为贾昌朝搞的鬼。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他终于爆发,在朝中与贾昌朝冲突的次数越来越多。
  监察御史唐询想讨好贾昌朝,上了一奏,是进奏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茂材异等科。
  宋朝为了搜罗人才,除正规的科举,门荫,还给一些民间有才学,却屡考不中的才子儒生与有能力的一个机会,这便是科举三考外的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