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过了这么久,想查也查不出来了,但有一事让言官十分愤怒。本来是好查的,疑点诸多,为什么这四个侍卫居然一个活口没有留下?这中间必有古怪正是夏蟓这个小人的进谏导致皇上和了稀泥做老好人,耽搁了最佳时机。
  为什么皇上对夏妹一直很优待,是因为夏妹授过皇上的学业,是身边的亲信。想扳倒夏蟓太困难了,从去年开始就在倒夏,夏蟓却一直平安无事呆在相位上。
  何郯转变策略,得纠正皇上这一坏习侃,于是盯着另一个授过赵祯学业的大臣;丁度。
  国家最重要的大臣便是二府之臣,皆有副贰,以相参维;用之有功劳能力,固当进任,但试之不果,能否让他继续作为备员继续身为国家副相?但臣却看到丁度呆在参知政事上一直不作为,必须退之以礼。
  丁度做为参知政事,没有犯下大的过错,也没有多少功劳,他终不是夏辣,看到弹劾书奏后主动请退。赵祯不准,数请,罢度为紫宸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
  但何郯的最终目标不是丁度,而是夏球。
  看到丁度罢退,何郯等方臣信心大增,可这时又出了一桩事。因为张氏,张尧佐为兵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兵部侍郎问题不要紧,仅是一个实职官,也就是拿薪水的官,有职无权,类似的还有后来张尧佐节度使之职,同样是有职无权。后面的差官让言臣恼怒了,张鼻等人言张尧佐进用太快,非是天下之公。
  说了好几决,不报。
  言臣一看不对,这样七岔八岔的正主却忘记了,还是对付正主。刚准备再次转移到夏辣身上,庆州又发生一件事。庆州知州乃是杜杞,前平广西蛮,杀降,遭到言臣弹劾。杜杞很老实地说了一句,杀降,是臣指使的,与他人无关,但诸将臣立下的功劳至今未赏,臣不敢先受命。
  很“诚实”,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言臣放过。
  杜杞来到庆州,以前元昊虽称和,可在边境小动作做个不停,边吏避生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不知道。包括各部请求内附,一再拒绝,也不上报朝廷。杜杞来到庆州,西夏族酋孟香率其部族一千多人内附。这时,郑朗正好去了贝州,夏琼责杞如约当还。杜杞还奏说孟香得罪夏人,还必死,复有山遇惟亮之事重新上演,不能还,还,有可能为夏人所轻,又生边患工议未决,似乎杜杞说得有道理,且只是一个小小的孟香,若是连孟香都不敢收留,如何能收留没移氏父女?
  但看到宋朝的软弱,没藏派兵入境求孟香,孟香心中没有底,吓得躲藏起来,省怕宋朝将他交出来。西夏遂杀边户,掠了一部分牛羊,恫吓杜杞。这一举一度让宋朝君臣万分惊恐,以致传言西夏人围攻庆阳城。然杜杞始终不将孟香交给西夏。
  知道没移父女会带着更庞大的没移族人来投的大臣并不多,又为这件事产生争议。
  赵祯一直不作声,对杜杞做法始终不表态,不说做对,也不说做错,看到赵祯态度如此,渐渐大臣又不作声了。懂的,皇上这种态度,是对杜杞的默许。
  不知道岔了多少次,不能再拖,终于言臣开始向夏妹开火。
  这次庞籍没有再为夏妹提供任何支持,他比任何人都精明,清醒地看到大臣向夏辣开火时,皇上并没有替夏琼说话,大势所趋,夏琼这一次是谁也保不住了。
  两府丁度罢相,高若讷退回到御史台,再有夏琼之退,将会产生巨大的空缺。他没有奢望首相,但目标却盯着另一个位置,枢密使!
  又一次新的洗牌即将开始,谁笑到最后,也将揭晓。
  想得到枢密使职位,夏蟓只能作为一个牺牲品。看着王嵩离开,庞籍心里说道:夏公,委屈了。
  不通知夏妹,直接写了奏折,递到内宫。
  看着庞籍这篇奏折,赵祯啼笑皆非,对蓝元震说了一句:“人心浮动啊。”


 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

  赵祯有些不悦,包括庞籍在内,看到权利带来的种种好处,却不知权利所要负担的责任。
  “陛下,申公曾以动操有术而闻名于天下。”蓝元震小声地说。
  动操有术未必是贬义词,半贬半褒,吕夷简留恋权利,为君子党所齿寒,最终引起党争之先河,可吕夷简的功绩变通,又是无几人能及之。然而赵祯用怀疑的眼神看着蓝元震。
  蓝元震心中发虚,眼神却很平静,讲大道理,他讲不过文臣,但论伪装,文臣又多不及他,平静地说道:“郑朗曾多次力荐此人。”
  提到郑朗,赵祯不能作声,继续盯着庞籍所写的奏折。
  郑朗施间此计,神奇般地将宁令哥从西夏弄到契丹去,会给宋朝带来种种好处。这个势有了,但好处还没有到来,如果利用这个势,将好处落到实处,还需种种安排与布置继续与之配合。
  比如庞籍此时的进谏。
  契丹得到宁令哥,必然与西夏再次开战。
  想要他们两败俱伤,而不是契丹乘机将西夏灭亡,宋朝要抛开眼下的战和争议,派使策封谅祚为国主,给予大义之名。让西夏有实力与契丹抗衡,这样才能斗得旗鼓相当。否则,一旦契丹人准备对西夏开战,必派使压迫宋朝,不得策封谅祚国主,甚至胁迫宋朝助兵,宋朝可以不答应,但到时候未免有些不美。
  一个很有理智的进谏。
  这就是庞籍的高明之处,原来王嵩成了一堆拉圾。一脚踢开。如今看到他的重要性,再次伸出橄榄枝,不但可以拉拢一个重要的人才。刚才言谈之中,特务营除了一些秘密名单外,几乎让庞籍掏出所有的真相。使他在第一时间。便能准确猜测出郑朗下一步的计划安排,故此写奏连夜送入内宫。
  至于要经过翰林院这道手续,见鬼去吧。
  何谓规矩?
  不懂!
  赵祯拧眉沉思,忽然说道:“去传庞籍谨见。”
  “陛下,天已黑了。”
  “传。”
  庞籍家庭贫寒,虽为宰相,没有其他收入,因此住所有些偏远。过了很久,庞籍才带到皇宫。
  施礼后坐下,赵祯问道:“近日朝堂纷争不休,多有言臣论宰执有误,庞卿有可意?”
  庞籍愕然,怎么不谈西夏太子,而问到宰相?颇出乎他的意料。但还是答道:“陛下,非是宰执有失,去年东府不平,乃是三相各不相率所致。今年夏竦来到西府,言臣依然不容夏竦。故云宰执有误。”
  说对一半,言臣之所以不容夏竦,乃是他在皇宫行刺案上的和稀泥,再次激怒何郯等清流言官所致,但赵祯也不怪,夏竦对庞籍有恩,知恩图报只要不太过份,是美德。
  “那你之意,两府官员不应变动?”
  这是不可能的,首先郑朗就不能搁在贝州,王则早就平灭,郑朗搁了数月时间,本就是不对了,但庞籍隐隐听出来了,皇上有可能不日即将召郑朗回来。再次细想一下,答道:“陛下,若想国家安静,首相仍以陈相公担任,再次郑朗辅之,陛下若改革图新,必须以郑朗为首相……”
  咬了咬牙又说道:“再以陈相公同平章事之职权枢密院使。”
  说得肉痛了,这一来,自己的枢密院就会成为白日做梦,休想。
  “为何?”
  “若继续以陈相公为首相,郑朗得不到支持,只能进行一些小的增补,而不敢大动,陈相公为相多年,资历深,加上郑朗辅助增补,国家必然会十分安静。若是想改革图新,有陈相公留在东府,对郑朗会有很大的掣肘,日久难免生怨,对郑朗种种政策必会产生恶性的结果,故臣以为必须将陈相公调入西府为首相,挪出权利空间。”
  答案十分中肯。
  赵祯语气柔和下来,又问:“夏卿如何之?”
  “夏相公对臣有恩,但私恩不能带到国务当中,夏相公也有吏治之能,然言臣清流皆不能相容,即便有吏治之能,西府首相之职不能居之矣。”
  应对颇为得体。
  但是庞籍背后冷汗涔涔。
  自己进奏的仅是针对宁令哥一事,与现在的人事变动无半点关系,皇上前者一句未说,只说后者,让他嗅到一份不安。
  赵祯是在敲打。
  自郑朗推荐庞籍后,赵祯一直在暗中观察庞籍,相比于郑范韩三大缘边大臣,在陕西庞籍是最不出色的一个。但进入朝堂后,不戒不燥,处理事务也算是得体,让赵祯对他的印象不算太恶。
  但只要是人,终是有私心的,庞籍与丁度、夏竦、宋庠、郑朗、贾昌朝等人不同,授过赵祯知识,私交深厚,庞籍与赵祯半无半点私交。相对而言,功绩又小了一些。所以赵祯只是观察,还没有打算重用。
  今天庞籍绕过夏竦进奏,让赵祯很不满。刻意敲打,你不要急吼吼的,即便朕以后大用你,也不是现在,现在安心的给朕老老实实地呆在枢密副使的位置上,脚踏实地的做事!
  庞籍理会赵祯这一层意思,并且去老实的执行,前途就会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若是绕不过去,这次给赵祯留下一份很不好的印象,前程到了枢密副使,也就到顶了。
  似乎应对还能让赵祯满意,语气缓和下来,说道:“庞卿,朕与郑卿两次谈论国家宰执问题,郑卿两次回答,论首相之选,卿当为第一,其次文卿。”
  “臣愧不敢当,”庞籍更加不安地说,但心中莫明其妙,为什么郑朗两次推荐自己?
  看出庞籍不解,赵祯又说道:“举贤不避亲仇。乃古之仁者之风也。”
  “喏。”
  “退吧。”
  庞籍走了出来,月亮半上柳梢,时值四月。往年已经临近五月了,开封城外有的麦田小麦都开始收获,天气也热了。虽是晚上略略清凉。但街上所有行人皆只穿了一件单衣,然而一阵凉爽的夜风吹来,庞籍却不由地打了一个冷战,心中默默想到,天威难测啊。
  还是做贼心虚的,若不是为了权利,做了一个小动作,就不会有畏惧的想法。
  随着赵祯与庞籍对答。夏竦进入倒计时。
  外界不知,何郯与诸御史继续倒夏大业,不能再让皇上岔开话题,何郯索性上了一篇长达一千多字的奏折,专论夏辣。
  治国安邦,无他道,核名实、别邪正任之。所以自古圣哲治世。以进君子去小人为戒。不能因为好恶而偏袒(讥讽赵祯之语),不能邪正杂猱而进(对郑朗不满,特别是郑朗的仁义一书,也不满郑朗当年替夏竦说公道话),否则国家兴衰退未可期。民之否泰未可保。以尧之圣,也有臣毁信废忠,以舜之明,也有臣谗说殄行,然虽始失而任,终悟而黜,此二圣所以圣明也。
  夏竦性邪,欲侈,其学非博,其行伪坚,有纤人阴柔,无大臣耿直之望,事君不顾其节,遇下不由其诚。肆己之欺诬,谓可以蔽明;任己之侧媚,谓可以矫正。犯纪律之所戒而不耻,冒名教之所弃而无疑。聚敛货殖,以逞贪恣,不可格以廉耻之行;比周权幸,以图进取,不可语以中正之方。夫以此厚禄,极竦之量,可谓盈矣;以此宠位,称竦之材,可谓过矣。而犹其求无厌,其进不止,动有觊望,务为奇邪,人之无良,一至於此。
  赵祯看到这里无语。
  居然将夏竦说得如此恶劣,简直比李林甫还要糟糕。又不得不耐住头皮往下看。
  卫兵之乱,突入宫掖,可谓寒心。凡在职守,失于防察,宜处大戮(按律相关的官员处死并不过)。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