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府的不行,再看私人的。
  也就是通商法地区,真正通商法地区仅是河北,朝廷安抚河北百姓,抗御契丹侵犯,以及防止契丹盐的入侵,采用了真正的通商法,以及其他一些优惠措施。除了河北,再到南荒,哪里朝廷实在管不到。其他地区通商法就是买扑制,就是这个买扑制出现大问题了。
  才开始实施买扑制是好的,赵匡义虽是化学大师,但对老百姓来说,确实做得不错,能算是一个爱民的皇帝,西北战役打响后,需要大量物资,这个动输很困难,多从江淮而来,经大运河到京城,再去长安,中间还有一个要命的三门峡,到了长安不能通航了,即便通航也只能是小船只,多是陆地运输,但当时作战地区更远,夏州、灵州,陆地运输距离更长,在这时悲催的运输条件下,成本会是几何?若用雇佣制,给得少百姓怨,给得多朝廷没有这么多钱。第二是采购,让官员采购物资,或贵或践,中间有无数猫腻。特别是这么长距离运输,仅是损耗就可以做许多文章。
  所以将原先的便钱汇兑政策发扬光大,让商人来京城买茶引、盐引,然后向西北运输物资,用茶引盐引到江南领取茶叶、盐矾运向所谓的通商区经营。最后为了便利,发展成为将物资送到西北,在西北直接领取茶盐矾引。于是又出现一样新事物,交引铺。看到有利可图,特别发展到后期,交引政策渐渐**,运送湿霉粮食前去西北,只要塞一些礼物给官吏就可以拿到相关的交引,得利颇大,许多中小商人也纷纷参与。但交引兑现手续繁琐,许多中小商人有能力将物资送到西北,却没有能力去东南经营茶叶盐矾等买卖,越往后发展,这项政策成为豪门大户的玩物,中小商人就越无法参与,所以得到交引后,东京城的一些大型金银铺、彩帛铺、停榻(货易客栈)、质库(当铺)开始倒卖这些有价证券,最后以京城南通巷一带的金帛铺为中心,形成了交引铺集聚点,大肆交易交引。但中小商人害了国家,所得利仍然很少,交引到了交引铺。在这些大商人打压之下。压幅高达百分之五十,到了蔡京时一度高达百分之九十。
  唯独的好处便是宋朝便出现类似证券的产物。
  一开始是好的,就象易经卦象的变化,阳到极处开始转yīn,随之种种弊病接连而来,官商勾结,加抬、虚估,甚至将那些湿霉粮食运到西北。至于查,查不得。例如现在,许多宗室子弟与外戚,包括高家与曹家在内,都有参与,怎么查?恶劣的时候,三分之一粮食根本就不能吃,不得不倒掉,但这些拉圾不能小看了。是一车车从江南运向西北的。一斗价值好几百文钱!
  朝廷看到这样下去不行啊,于是改革,与茶叶一样,在盐引上做文章,可盐引不舍放去,变来变去,始终不成功。这才有了范祥这次盐政革新。
  具体做法:
  陕西解盐旧禁盐地一切通商,用通商法代替禁榷法。说商人不好,官府做得更差,先让盐交易活跃起来,盐入蜀者不问,指四川北部与汉中地区,川峡产盐,多是南部井盐。北部却是严重缺盐,但四川除了成都盆地外,其余地方多山,于是食盐成了四川北部百姓一个最大的难题,准许盐流通突破地域xìng的禁锢,向四川北部流动。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第二个不用物做盐引,那些腐粮与陈粮俺们不要,想要盐引,拿现钱来,没有铜钱得拿出布帛代替,才发放盐引。这是由今年陕西大丰收所带来的底气,现在有了三白渠,不但丰收,陕西还有大量粮食积余,范祥更有了说话底气。这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就是这个,出现问题。
  岁课入席为盐三十七万五千大席(一席二百二十斤),授以要券,即池验券,尽驰兵民辇运之役,开发陕西池盐,抗阻西夏青盐带来的冲击。朝廷现在有意放私盐入境,可就是不放,私盐也禁止不了。所以用此策,增加陕西本地产盐量,冲击西夏青盐流向宋朝。
  又做了一个补策,从延州开始一直到渭州,募人入中池盐,给券,给予种种优惠的政策,将盐运向这些缘边地区交给官府,运至后私人不得出售,以免走私盐混杂,一律由官府统一销售。使缘边地区成不一个隔离带,杜绝私盐入侵。
  再献一条与盐无关的提议,庆历战争时,国家财用缺乏,一切物资以引代替,铁、炭、瓦、木之类物资只要运到军中,就给各种交引,到现在朝廷还没有将交引一一兑现。战争结束,继续有官商勾结,将这些不相干的物资向军中调动,支持各种交引。当地人不会去江南做茶盐生意的,但没有关系,拿着这几年后的交引去京城交引铺,便可以将现钱换回来。与后世的期货很类似,但是一点也不让人喜欢,这是在吸国家的血,吃国家的肉,国家损失,可是要维持运转,只好向百姓摊派,形成恶xìng循环。所要献策,必须禁止之各州与各军队采纳这些不必要的物资,发放交引。
  原先虚估盐券与受盐未卖者(后指盐引到期但未兑现仍在交引铺倒买倒卖),派使计其价减迭。这一策为蔡京提供了灵感,臭名昭著的抄盐法便是从此策上发展起来的。但此策不是抄盐法,是良策,用其来减少国家损失。
  但防止国内走私盐恶化,于解盐产地附近各州,例如河中、河阳、陕、虢、解、晋、绛、濮等地仍然实施禁榷法,形成一条隔离带,防止解盐走私泛滥。
  所入缗钱并九州刍粮,全部归于榷货务以实中都,指统一管理,归国家掌管,以免被地方官员贪墨。钱仍在官员手中,但统一了,不是散落到各州县,即便贪墨也便于查账追究。
  厉不厉害?
  陈执中、文彦博与庞籍皆交口称赞,为什么郑朗反复说现在两府远胜于以前两府,陈执中执政不算太恶,庞文二人更是能吏,放在贾昌朝朝,范祥此政不要说得到称赞,可能还会引来批评,包括保守的大宋在内。
  但郑朗却犹豫不决起来!


 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

  “行知,有何不对?”文彦博看着郑朗表情,问道。
  郑朗说道:“宽夫兄,有两种选择,一是不怕麻烦,我还有数条策略必须补充。二是怕麻烦,我会说出麻烦的原因。”
  “行知,请言”陈执中说道。
  两人皆名首相,其实赵祯任命不对的,就象当年王随与陈尧佐,或者象夏竦与陈执中,两首相并立,容易引起矛盾,使中书产生分裂。并且郑朗后来居上,两人皆名为首相,实际郑朗凌驾于陈执中之上。唯独的亮点只有严荣,可是这条纽带太弱了。
  不过来到中书后,郑朗十分低调,对陈执中很尊敬,居然奇迹般地两人没有发生大的冲突,顶多政见上一些见解不合,产生些许争论。有郑朗之功,也有陈执中之功,陈执中能力不算最拨尖的,但德cāo并不是象何郯所说的不堪,若是夏竦,郑朗必与夏竦发生矛盾。
  郑朗说道:“我先说不怕麻烦的,范祥所献之策直指盐政时弊,但还不够完善。第一个便是他所针对的仅是川北地区,突破地域xìng的禁锢,没有涉及到全国。例如虔州,应属于广盐地区,因其地归于江西南路,朝廷将它划分为淮盐区,不得广盐流入,结果运费高昂,使其盐贵,私盐现象屡禁不绝。再如东川地区地广人稀,盐价只有五十文主,但成都府路人多地狭,却接近两百文,若是略加推广,便可以调控成都府路盐价,使民得便。相对于这些地区,福建路做得更好,武平、清流、宁化等县交通不便,相互闭塞,然而调控得当,盐价悬殊不足十五文。但历来朝廷一直使用暴力的抑配制度。不注意调节,使盐政矛盾激化,其实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做一些变通。国家收入不会下降,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当然,不是范祥没有想到,而是范祥此次改革主要针对解盐地区,不是面对全国,因此只提到了川北之盐。
  陈执中三人一起古怪的盯着郑朗,不知道说什么好。
  范祥牛。郑朗更牛,为什么郑朗以前不提。不是不提,太麻烦,其实无论各项专营,或者冗官,郑朗心中都有一些改良之策,但有一条避免不了,既得利益集团!
  郑朗又说道:“其二。例京西地区,郑颍汝许孟等州乃是禁榷区,蔡襄邓唐均等却是通商区。这些州府犬牙交错,禁榷区乃是官盐,价格稳定,通商区乃是商盐,价格浮动巨大,价高者禁榷区盐向通商区流动,价低时通商区盐向禁榷区流动,特别是澶州,有南北两城,一在河南。一在河北。河北是真正的通商区,盐价仅是十几文,河南乃是禁榷区,盐价能达到三十多文。朝廷用酷法禁之。盐政非乃是免役法,各地差前征役薪酬不等,低酬者虽不满却不能为此举家搬迁。代价太高,况且搬迁后能否应征差前?往往仅是一村之隔,一溪之隔,便会产生巨大的差价,让百姓如何不去私盐?”
  就象没移氏,若将茶楼那间雅室门封死,自己逃不出,没移氏宽衣解带,绝sè当前,什么后果自己也会不顾,该做的事必会做下。继续说道:“是否适当的做以调整?其三减轻对商人的征算,盐流通会更快,百姓就会受益。其四,设买盐场,朝廷拨出一批款项,作为收购盐的本金,使之与都盐院共同调节盐钞价格与数量,稳定钞价,保持盐钞与产量的平衡。”
  这便是后来薛向在范祥盐法基础上实施的完善之法,但有一个均输法在里面,因此三四两条郑朗没有多说。重点还是前两条,只要cāo作得当,会减少盐政许多不好的弊病。
  文彦博又问道:“麻烦会是什么?”
  他隐隐察觉到会有什么麻烦,但没有准备,想听听郑朗的说法。
  “麻烦么……”郑朗迟疑一下,因为盐商的贪婪,导致各种盐政改革失败,于是有了蔡京的盐钞法、对带法、循环法,商人要赚钱,赚得黑心,用重金美女诱官吏下海,禁止不得,行,先是全国xìng的通商,国家不管了,让你们赚。然后不断地推出新盐引,只要新盐引一出,旧的盐引只能做原价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
  有两者得了利,一是真正的权贵,他们能提前得到内幕消息,不但利益不损,还能提前处理钞盐,大赚一批。其二便是经营交引的大中小商人。前者是必须的,若是没有这些权贵支持,盐法不得推广执行。
  然后呢,各个大中小商人,只要没有人在权利核心,因为盐钞迅速推出,迅速贬值,那怕是豪贾巨商也纷纷破产,轮为流民,至有赴水火死者。但不是杀富济贫的做法,影响最大的还是更可怜的盐业生产者,但让蔡京将盐利终于逼出来,若是没有不必要的浪费冗贪,盐真正能谋多少钱?蔡京的做法除了让于交引商与核心权贵,几乎将盐利六成逼出来了,一年获利两千多万贯,高者达到三千多万贯!如果这两者他还能逼出来,那么一年能获利四千多万贯,甚至更多!
  郑朗在写儒学,特别是仁义,许多方面涉及到对人xìng的反思,对人xìng的贪婪深有体会,可想到这些商人为财富不择手段的疯狂程度,仍然不免心寒。徐徐说道:“宽夫兄,你在益州应当知道盐价。”
  “非是我所管辖的,真的不知道”文彦博摊手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