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疙瘪梁子算是结下了,狄青虽未召回,可是赵祯在一高兴之下,封赏其为护国节度使案宋史宰相表作护国节度检校太尉河中尹兼御史大夫,听听这些名头吧。虽是假官,那一个官职称号不是最顶级的?估计一群士大夫们都快要急得发疯了。
  狄青率领两万多人在绝域,万一余靖眼红加上仇恨,在后面抽梯子,大事去矣。
  余靖讪讪道:“行知,放心,我会以国事为重。”
  他与郑朗之间关系更古怪,郑朗来到桂州后,对他十分信任,那份策文也传到他耳朵里,特别是说不当岐视南方大臣,让他十分欣赏。但两人绝不是一路子人,强硬的个性使他与郑朗始终相处不来,郑朗不喜欢他认死理的个性,他也不喜欢郑朗略有些偏阴柔的个性。
  大家散去。
  郑朗回到家中,给寄弼写了一封急信。
  然后对月儿说道:“我要离开一段时间。”
  “妾陪微……”
  “不方便,我这段时间要视查各地,有可能还会有军事行动。”
  一听军事行动,月儿忧上心头,刀箭无眼,月儿担心了。
  “不用怕,我也怕死的。”
  月儿姗姗的一笑,不是很开心的笑。
  “我朝不戒怀军中出现女子,可战时来临,终会影响士气,我不想开这个坏头。你若急,可以喊那个没移明月来叙一叙。”
  “没移明月……”月儿捂起小嘴,怀疑地弄着郑朗。
  尧山一别后,有可能没移氏有些矜持,或是吊郑冉胃口,或者也怕影响郑朗前程,没有再找郑朗,然而却在桂州附近定下一大片荒地,准备种植茶叶与甘蔗,并且写了一封信给家里,让家里面派人过来支援。又在郑家不远处购买了一个宅子,看样子!是想打持久战了。郑朗心中也后怕,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现在被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做什么,无论别人怎么说,不怕。一旦做了,一口吃下去,早晚会被别人知道的,那么传扬出去,是要江山,还是要美人!
  自己如何选择?
  听到没移氏的一些事,可是他不敢与没移氏再见面。
  自己走了,问题就不大,京官不多,要么就是余靖的夫人,也五十岁了,有代沟,与月儿难以相处的。倒是月儿与没移氏年龄相差不大,慰一慰月儿的思乡情绪,而且没移氏带来几名没移族的侍卫,两相重叠,有一个保护。实际这样做,郑朗潜意识还有其他什么,但郑朗自己不会往上面想……
  “你胡说什么”,郑朗敲她的脑袋瓜子:“我是那种人?”
  月儿似乎有些相信,丈夫是一个很克制的人,但让她奇怪的是有一天,丈夫居然做了六次郎,每次撞击都深入到自己的花心,勇猛得让月儿彻底的败下阵来。第二天早上郑朗瘫了,她也瘫了。她又想到没移氏的相貌,隐隐有些不安。
  两天后,张累的属下调来,一道来的还有田瑜与周沆。
  谒见后,郑朗说道:“资忠,季贞,你们来得正好,陪我去循州一行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处看一看,对两广形势有一个了解,更利于你们协助我治理两广。”
  要上路,可是余靖再次急了,问:“行知,就这些军队?”
  还以为郑朗从张田哪里借来两三千军队,却只有三百人,加上郑朗带走的军队,总计才九百人。九百人能做什么?往五岭那一座山峰一塞便看不到人影了。这点人,想去剿灭生蛮?
  郑朗说道:“安道兄,吏治是你的长处,军事却非你之长,九百人足矣。”
  田瑜狐疑地问:“什么足矣?”
  余靖脸上飘着黑灰,没好气地说道:“资忠,行知带领九百人是前去循虔道剿灭前段时间那些生蛮部的。”
  老弟,你以为去行什么万里路,错了,你与周沆二人是陪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送死的。


 六百六十章 裴行俭

  船队顺流而下,迅速离开桂州,几天后便到了梧州地界。
  站在船头上,郑朗看着青山碧水,黄河此时水不用说了,一片浊浪排空。长江要看,冬天枯水时季也变得不大好,披上一层浑浊之色。只有在夏天水位线最高时,才略略看到那份春来江水碧如蓝的画意。但郁水不同,清澈见底,若眼力好,能看到水底鱼儿在游动。
  几艘大船驶过,带起一层细微的白浪,就象一朵朵白云在碧波上荡漾,瞬间又化为粒粒珍珠散落在人间。
  郑朗忽然指着远处说道:“资忠,季卢,你们来看,那就是传说中的瘴疠地带。”
  田瑜与周沆抬头顺着郑朗所指的方向看去。
  那是郁水边的一片沼泽地带,长着一些矮小的树木,大片的芦苇,以及一些草地,在这片片绿意中有大团晶亮的水面,此时,沼泽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霭,若有若无的,时有飞鸟从上空掠过,传出清脆的鸣叫声。很安静很美丽的一块地方。
  但两人看着那片淡雾,脸上都露出凝重之色。
  田瑜忽然想起来,问:“郑相公,为何用传说二字?”
  “资忠,实际两广大多数瘴疠地带都是无害的,有害的不是瘴气,而是蚊虫所带来的疟疾之灾,一些毒虫。越往南去,气候炎热,粮食高产,还能一年三季,水果也比北方甜美。然后老天却没有偏爱,给了你一面,便让你失去另一面。”
  后面这一句说得很有哲理。
  “北方毒物稀少,过了长江,开始有少量毒物生存,例如竹叶青,土地蛇。但再往南,毒物更多,不但有毒蛇。蝎子,蜈蚣,蜘蛛,巨蜂,虫蛾,一些花草,人烟稀少,这些毒物聚集区。成了人类胆寒之地,又有一些**地区,可也要看。你们看,如果在那片沼泽地带,围上一道堤埂,及时将低洼区的水抽干。等过了瘴气发作时间,进行翻耕暴晒,将这些毒物逼走,**物烧焚,还会不会有瘴气存在。”
  “代价太大了。”周沆说道。
  “代价是大,可是季卢,你再目测一下,那一片沼泽能有多大亩积?”
  周沆既然名列良吏行列,也不会是一个只读死书闭门造车的官员。上过山,下过乡的,目测了一下,说道:“大约有三四百顷面积……郑相公,耕地?”
  “对了。就是耕地,两广若是全部象河北那样开发出来,最少能获得耕地一百万顷,并且多是三季之地,粮食高产。一亩地年收成能在四五石之间。能养活三四千万百姓。”
  这是一个理智的说法。
  宋朝说江东圩能高产到七八石,实际均产远不是后人所能想像。不要说七八石,就有一个三四石,以宋朝六亿多亩的耕地,粮食可以吃一半扔一半,米价甚至能掉到十几文钱一斗了。
  真正的高产田,一是江东圩,二是两浙耕地的精耕细作,整个北方与西部产量其实很低的。有的低产地区甚至不及一石,还有大量的瘠地,山地,坡地,盐碱地,又要分出一部分粮食酿酒,喂牲口,以及种子,又有一部分地因为收益低下,或者地的主人逃荒而荒芜,一部分地又种桑植麻,还有灾害,将这些意外的因素一起加在里面,一亩地产量有可能仅勉强一石。
  所以郑朗说一亩地收成能达到五石,没有说能养活七八千万百姓,而只说养活三四千万百姓。
  就是这个数字,已经让周沆与田瑜惊讶万分。
  周沆张大嘴巴道:“三四千万人啊?”
  田瑜却想到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么北方怎么办?”
  不是问北方,而是问宋朝怎么办。禁军主要呆在京城,也要保持京城的人口密度,若是整个宋朝重心向南偏移,未必是好事,有可能就会引发灾难。
  “北方……北方……我在想办法啊,资忠,季卢,若是我有一策能解决北方粮食问题,但要付出几万人的生命,你们说值不值?”
  “什么办法?”
  “在大洋的彼端有几种作物,适合旱地种植,产量极高,往往一亩地能收成五石,十石,可是相隔几万里,中间甚至没有岛屿做补给,彼端又生活着大量的土著人,不是南海那个大岛的土著人,比哪里的土著人更密集,偏偏文明又稍稍先进,对付起来更头痛。地形也远比岭南还要恶劣,大洋风暴又多。想要成收,最少得派出十支船队,每一个船队要保持在数千兵士,才能在抵达时自保。可是我枯算了一下,即便十支船队前往,以现在的船舶技术,以及彼岸的凶险,又必须要找到这些作物的种籽,而不是仅登一个岸就代表着成功,那也未必能有一支船队安全返回来。你说我该不该提出这项提议?”
  “提……”田瑜忽然停了下来。
  到了这层面上,田瑜不傻。怎么提?
  五石十石固然动心,可得死这么多兵士,若成功了,还好一点。若十支船队全部失败,即便是郑朗,政治前途也彻底完蛋。
  周沆问道:“真有?”
  “有啊,在杭州南海的海客说过,”郑朗又将他编造的那个故事重新说出来。
  “就是有,我朝不是隋炀帝时代,”田瑜苦笑道。
  郑朗也摇头笑了笑。换那一个时代,听闻这个消息,也会不顾几万兵士的牺牲,前去寻找,但在赵祯朝或者赵顼朝都不行,西伐失败,宋神宗痛哭数天,难过得生了一场大病,请问没有足够的把握,谁敢让几万兵士东下,去那个神秘的彼岸寻找几个作物种籽?
  这是美好的时代,还是有些悲催的时代?
  三人又站在船头说话。
  这一行,郑朗用意也是培养全能战士。
  全能战士乃是郑朗最反对的地方,临行前赵祯在都堂与诸相议事,郑朗就问了一件事:“世上有没有全能的人才?”
  几人被问得莫明其妙。
  郑朗又说道:“没有。不但我朝没有,前代也没有。萧何做不了张良的事,张良做不了韩信的事,韩信做不了萧何的事。为什么李靖与曹彬出将入相,真正入相后十分低调?一是美好的品德,知道谦让,二是他们本质就做不好文臣要做的事!”
  新颖的说法,大家全部讶然。
  郑朗又说道:“再如我朝,臣虽打了几个胜仗,实质是诸位武将在出谋划策,韩琦、范仲淹与庞籍三人虽有瑕疵。在文臣当中算做得很好了,若再换其他文臣,只会更糟糕。真实的祖宗家法乃是文臣治国,武将出征,如潘美、王全彬与曹彬例,出则为将。战后回归,收回将兵权。岭南是特例,不过若给武将更多的权利,也需节制,武将将兵,不可触动财权与吏治政权,若想触动,随即召回,如此。安禄山会不会得逞实现野心?”
  还得用武将,还得防范,但不能防范过头。
  怕触动整个士大夫集团,郑朗没敢多深说,只是说了狄青南下的权利分配。
  实际无论史书怎么讴歌,韩琦与范仲淹军事上的造诣其实还是一个二百五,半坛醋,离张亢与王韶等人差远了。是在宋境作战,若是出征西夏。由两人领兵。还不知得败成什么样子。算是好的,若是让余靖、尹洙与欧阳修等人领兵。会败得更惨。
  郑朗看上去,很接近这个全能战士,可许多地方也不完美,况且还有金手指,若将他脑海里的那个硬盘抠出来,即便他很尽心尽责,有可能连余靖都不如,就不用说是范仲淹了。
  不过到了岭南,无奈了。
  不动无事,以周田二人的能力,会做得不亚于余靖,甚至更好。然而一动,什么事都会发生,必须让二人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