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8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里,哪里,行知,你误会哪,君不能再飘了,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这样的人才不重用,唉,唉,不过我同样起起伏伏,一切也看淡了,说起来当初你在太平州,我也下去察看,说你算是有些缘份吧。”
  “是有缘份,”郑朗略带讥讽地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以前做了一些事,很对不住你,还望行知莫怪,这杯酒就当我向你陪罪。”说着贾昌朝将酒樽举起来,一抑脖喝了下去。
  “贾相公,你多心哪,只要君为国为民,以前的事我也会将它当成过往云烟。”说着,郑朗也将这杯酒喝下。
  走出贾府,苏轼道:“郑公,这是佳话,一笑抿恩仇。”
  “子瞻,非是一笔抿恩仇,一旦大治黄河,河北路乃是最主的施工段,交给谁就会立下赫赫大功,这一说,贾昌朝今天做作,你可明白了?”
  “不是吧,”大苏与小苏都快要冒出汗来,跟在郑朗后面,一再地将自己心中想法颠倒,将自己心中的偶像粉碎,两颗小粉嫩的心快要承受不了郑朗一次次的打击。
  包拯为御史中丞,他心中也惦念着一件事,太子。
  其实太子的事时间更早,远比庞籍最初上书立皇储还要早,是在郑朗为相时代,皇祐二年。言官正在大斗张尧佐时,京城突然来了一个和尚与一个青年,直接就往皇宫里闯。
  当然闯不进去,让禁兵拦住,换其他朝代这样大摇大摆地往皇宫里闯,多半当场击杀。北宋时兵士不敢,喝道,干嘛呢,这是皇宫,不是你家,怎么瞎闯。
  青年昂着头不答,和尚却大喝道:“你们敢拦我们,这可是当今太子。”
  十几个站岗的禁兵呆了大半天,敢情遇到俩疯子,当场将他们撵走。仅是撵,未处理,不错,好兆头,俩人又来到樊楼前。哪是什么所在,京城人流量最集中的地方,大和尚开始演说。郑朗老丈人也准备撵他们,可听了几句后不敢再撵了,得,你们继续说吧。和尚继续演讲,说二十多年前一件宫中往事,皇上突然看中宫中的一个小宫女。然后就那个了。后来发现这个宫女有孕,于是出现这个那个的原因,被强行撵出宫。
  暗黑,yīn谋,再想一想后宫的黑暗,似乎真有那么一回事。听者如山。
  然后大和尚突然一声大喝道:“后来那个宫女生下一个龙种,他尚在人世,就是他。”
  一指边上的青年。
  太子啊。
  所有老百姓目瞪口呆。
  迅速传到开封府,钱明逸带着衙役将俩人抓起来,刚要问,青年大喝道:“明逸安得不起!”
  多威严的六个字啊。
  若大的开封府尹居然就真的站起来,差一点伏下给青年施礼,如此,钱明逸那就真载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审理的。让钱明逸发觉不是,将青年发配到汝州充军。怕出意外,不敢杀,留着。
  这一留导致开封城出现许多传说,比狸猫换太子还神奇,不但神奇,还有腹黑,香艳……
  一名开封府的推官看到长官办事不力,上书弹劾。两府也听到一些消息。难以分辨。于是问赵祯。郑朗一直没有参预,知道是假的。但不能说,否则让人怀疑,或者借机做文章。
  赵祯开始回想,二十年了,那时自己能做人事了,可有没有临幸这个宫女,拼命地想,皇帝这个职业本身就是种马,想了大半天,想到很多很多被他临幸的宫女,但过了太久,因为人数太多,无法分辨,于是一摊手,将此案交给当时的知谏院包拯过问。
  赵祯一直无子,皇帝做得还不错,老百姓也同情的,也渴望这个青年乃是真太子。
  包拯同样抱着这个心情,然而让大家万分失望,真相迅速查出。那个青年叫冷青,其母确实在宫中做过宫女,出宫后时间不长嫁给一个大夫,很快有了头胎,若说头胎时间还能难以断清,关健头胎乃是一个女孩子,第二胎才是这个冷青,就算是晚产,能晚产两年时间,冷青都不可能是皇上的龙种。冷青长大后与家人不和,跑到江西庐山胡说八道,被庐山的一个和尚听到后,要为他打抱不平,强行又将他带回京城,才有了这出假太子的大戏。
  真相大白,当场包拯将冷青斩杀。
  禀着仁爱为本的原则,只斩杀冷青一人,没有牵连任何他人。
  不过这件事终给士大夫留下一道yīn影,庞籍先行提此事的,看到皇上怏怏不乐,后来不提了。直到六塔河一案后,莫明其妙的大肆提起皇储,郑朗将真相揭开,何必为了转移视线,弄出这么多事。
  然而范镇却走火入魔,不管是不是被人利用,立皇储也是必须的,连上十九道奏折,较劲较得头发都白了。但赵祯始终无动于衷,范镇无奈,不再上书。这件事也就平静下来,没有想到又有一人提出此事,包拯,刚担任御史中丞后不久,就进奏道:“东宫虚位,群臣数有言者,不知道陛下圣意何久不决?”
  赵祯当场眉就凝在一起,不悦地问:“卿yù立谁?”
  换一般人也许就吓傻了,包拯有什么资格立皇太子,不过包拯说话很有技巧,道:“臣乃是为宗庙万世计,陛下问臣yù立谁,是疑臣也。况且臣近仅七十,膝下无子,非是邀后福也。”
  就算扶立有功,与俺们包家也没有关系。
  赵祯转怒为喜,不错,是这个理儿,别人说心怀叵测,只有包拯说话才有这个资格,忠臣,道:“徐当议之。”
  以后再说吧。
  又成了以后,包拯也识相,既然皇上不想立,也就不说,学范镇干嘛,纯是自己与自己过意不去。
  不过因此他反而更得赵祯赏识。
  到了第三年,京城富民刘保衡开酒场,欠官府酒曲钱一百余万,也就是一千多缗钱,对于老百姓来说,也算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三司衙役催得急,刘保衡钱周转不过来,将刘家的祖宅便卖。正好张方平想换一栋房屋。下人看了刘家的宅子觉得十分满意,便将此宅买了下来。卖的人不知道买的人是谁,买的人也不知道内幕。
  张方平搬了进去,但这事儿太奇巧了,三司逼债,三司使买房子,有人议论,刘保衡姑姑产生怀疑。不能状告张方平,于是上讼刘保衡非是刘家子孙,败坏刘家产业。
  这时候开封府尹是谁,欧阳修。
  派人下去查了查,不是刘保衡资金周转不灵,乃是胡乱花掉了。房子卖掉后迅速将欠的酒曲钱偿还,刘姑状告属实,可这个房屋又牵连到张方平身上。将官司往上递,到了包拯手中,写得不清不楚,包拯以为张方平只花了一千多缗钱就将此宅买下。能入张方平法眼的宅子还能差么?换后世这些宅子价值都要动亿人民币来计算的,就算宋朝房价合理,也最少得五千缗往上去了。
  欧阳修奏折写得不大清楚,包拯一看也不是大案子。很容易就审出来的,不会错,便产生误会,弹劾方平乘势贱买所监临富民邸舍,不可处大位。
  张方平真的很冤,他家也不差钱,何必勒索一个小老百姓,况且若大的宅子用一千缗钱就将它买下来,刘保衡会同意么。但关健他买这个宅子就不当。有苦难言。贬知应天府。
  郑朗听到后,叹了一口气。道:“欧阳修也chéng rénjīng了,居然会使借刀杀人之策。”
  他将朝堂上发生的这些事一一剥开,冲击最大的还是大小苏。
  以端明殿学士宋祁为三司使。
  不是包拯开头的,先是吴及弹劾小宋在定州不治,不但不治,又纵家人用公使钱数千缗钱放高利贷,在益州奢侈过度。包拯因为王逵的事对小宋同样十分看不惯,跟着弹劾其兄大宋为执政,又在益州多游宴,为官不正,不可任三司。
  大宋没有办法,回家后将弟弟狠评了一顿,叫你节制节制,为何不听,以至有今天之祸。出小宋,命包拯代之。
  实际也是有意笑话包拯的,我弟弟不能做三司使,让你来做好么?
  老包真的跳下去。
  他在家中守孝时间太长了,起步晚,又自认为自己做得清廉,大公无私,因此珍惜每一次升迁机会,平生从不言贬官。
  欧阳修出马了,他为开封府尹,天天让人拿他与包拯相比,心中痛恨,又不能说,机会难得啊,正好朝廷又用陈旭代他为开封府尹,自己迁为翰林学士,有了发言权,于是弹劾包拯天资峭直,然而少学问。
  人家也是进士出身的,出身并不比欧阳修差,乍就少了学问,况且要多大学问才能做三司使?又尝指陈前三司使张方平过失,方平由此罢去,以宋祁代之。又闻拯弹祁过失,祁亦因此罢,而拯遂代其任。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谓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
  前面说得也还很正常,后面那句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意味就深长了。整一个帽子,穿一个鞋子,还要避嫌疑,你身为御史中丞,居然都不避嫌疑,还要不要脸?
  这比泼口骂娘还要狠。
  包拯逼得躲在家中避任命,过了很久,才接受了三司使任命。做得不大好,还是舍不得官啊。
  后来又渐渐想起来自己被欧阳修利用,才倒的张方平。
  有恨难发,只能与妻子说,于是在包拯死后,欧阳修要替包拯写碑文,包夫人断然拒绝。俺请不起你,欧阳大先生。
  四月,后宫董氏女生赵祯第九女。受大臣刺激,赵祯自前年起开始了疯狂造人计划,后宫复幸者有十人,谓之十阁,有周氏,董氏,张贵妃的妹妹等女。
  仅有郑朗含蓄地说要注意房事节制,保重身体。
  没有了,谁也不敢反对赵祯造人。
  但不能说赵祯造人没有用,他育有三子十三女,仅活着的只有赵念奴,还有第十女,第十一女,第十二女,若没有此次造人计划,赵祯的后代仅剩下赵念奴一根独苗了。
  九女也随后夭折。
  但出生时赵祯大喜,亲御崇政殿,录系囚,杂犯死罪以下递降一等,徒以下释之。
  说明俺还能养小孩子,不是废物。
  因功从潭州迁回为知制诰刘敞进谏,疏决在京系囚,虽恩出一时,可外面人皆议论,云是生皇女故。不是皇太子,乃是一个女儿,不合令典。又听说多作金银、犀象、玉石、琥珀、玳瑁、檀香等钱及铸金银为花果,赐予臣下,自宰相、台谏,皆受此赐。无益之费,仅生女更是无名之赏,望陛下不行姑息之恩,出浮沉之费。
  赵祯只是嘿然。
  随后又有好消息传出来,五月周氏生皇第十女。周董以生皇女进秩,诸阁寻求迁改。赵祯让中书出敕诏,三个首相没有一人同意。范师道又上书弹劾后宫处置不当。
  闹什么闹,有本事给皇上生一个带把的。
  但这一切争执迅速平静。
  因为郑朗再度回来。
  这个回来不是两府人事变动,乃是黄河。他一回来,意味着那个庞大的计划可能就会提上议程。
  一旦实施下去,这才是一块最大的蛋糕。自郑朗归京之时,许多人就在心中在琢磨着,怎样瓜分这块蛋糕。郑朗一天天地临近京城,各人心中的小算盘一天天地打得更响。
  ps:包拯实际此时有子,乃是花甲之年与小妾生的,为什么当着皇上的面不承认,乃是千古谜团。忽然想到以前的自己,还与老包家一个女孩谈过恋爱呢,汗颜汗颜再说南方开发的重要,明朝是大肆开发南方。但同样的开发,明朝能与宋朝相比?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