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士谋-第1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下司马昭听马光所言,眉头一挑,微微笑起,谓道。
  “呵呵。这般奇女子,实可谓是世间罕有。可惜,可惜。”
  司马昭后面两句可惜,似乎有弦外之音。马光听了,神色一紧,只恐司马昭沉迷于女色之中,凝声问道。
  “不知二爷对于神兵营,可从此女口中探得一二?”
  司马昭闻言,便是听出了马光话中意思,缓缓地站了起来,然后走向那两盆开得正是美艳的兰花身前,嗅着那淡淡地、幽幽地清香,徐徐答道。
  “花虽美艳,可惜却难保存,岁月一过,终将凋零败残。比起雄图伟业,江山社稷,就凭这短暂的美艳,却难留住我司马昭的心。光叔莫要多虑。适才我卜了一卦,不久将来,必有贵人到来!!”
  司马昭那对修长的眼眸,忽地闪过一丝精光,手一折,竟是辣手摧花,将一枝开得极为美艳的兰花折断。马光见了,眼神刹地一亮,遂便放下心来,毕恭毕敬地作礼拜道。
  “二爷竟已有图画,老奴便不打扰。若是二爷有何吩咐,尽管教老奴去办!”
  且说当日,在长安军营内。徐晃忽然召文舜来见,神情甚为凝重地说道。
  “舜儿,为叔听说王上近日身体颇为不适,日夜茶饭不思,就在凤祥宫内睹物思人。华太医遣人发来书信,说王上这是心病。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王上平日里最为疼爱舜儿你。你且回宫中歇息数日,多点陪陪王上,以解其心结。军中之事,你便无需担忧,叔父我自会教兴儿暂为统率!!”
  文舜一听,顿时面色勃然大变,想起不久前其父王文翰离去那萧索的背影,心中便是一阵发痛,如似割肉,火燎火急,连忙便颔首应道。
  “小侄这便收拾行装,立即赶回宫中!”
  “不必了。你来之前,为叔便以教人前去准备。此下想必已然备好马匹、行装,你自出帐外去取便是。还有,近年国事繁重,更兼王上连连丧失至亲,心力交瘁。舜儿你可万万不可忤逆王上之意,多多去想王上的苦心!”
  徐晃听言,心中暗喜,手一摆,遂便语重心长地说道。文舜心中正是焦急,也无看出其中端倪,拱手便是答道。
  “叔父无需多虑,侄儿定当谨记心中!!”
  “好,好!你速速归去,不必急着归营。麒麟营之事,自有兴儿与为叔一同替你打理!”
  徐晃灿然一笑,好似心满意足。文舜应了一声,便速速出帐,果然便见一员将士已然备好快马。文舜向那将士投去目光,微微颔首示意后,便纵身跳上马去,策马望营外奔驰而去。
  此时,在军中大帐之内。徐晃听得帐外的马蹄声起,笑容更胜,扶着长须颔首呢喃道。
  “转眼多年,舜儿也到了成家立室的年纪。若此事办成,三哥也算是解了心头大结。”
  且说,约是一个时辰后,在长安城内,街道之上。文舜纵马飞奔,满脸急色,心里正是忧虑文翰的病情,只望能快马加鞭,早点赶回宫中看望。城内的巡逻兵士,见有人骑兵纵行,本欲拦截,却有不少眼疾之人,发现那策马之人,正是王世子文舜。文舜素来行事规矩,少有出举,待人有礼。众兵士见文舜如此紧张,又是望宫中赶去,以为宫内出了什么变故,急忙纷纷疏散人群。文舜纵马飞过,向路途的百姓告罪,又向巡逻队伍中的一员将士,疾言厉色地说了一声,宫里有要紧之事,待处理之后,再来请罪。街上百姓虽一时认不出文舜,但听宫里有事,皆是自觉让开。
  这时,在醉仙楼上,司马昭正好看得此幕,眉头一皱,向正欲离去的马光问道。
  “光叔,那在街上纵马横行之人,是何家权贵子嗣?”
  马光闻言,赶到司马昭身旁,向窗外望去,正见文舜飞马经过。马光在长安居住已久,平日里文舜、关兴、钟会等人,亦常来醉仙楼关顾。马光乍眼一看,便是认出了文舜的身份,便是答道。
  “回禀二爷。那人正是西唐王世子,文子熹也。”
  “哼。我听闻西唐王文翰治国甚严,今日见之,不过如此。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文子熹身为一国世子,当以身作则,此下竟纵马横行街中,骚扰百姓,如此放纵!实在教人笑话!!”
  司马昭冷哼一声,眼中不禁闪过鄙夷之色。马光听了,却是稍是惊疑地说道。
  “这文子熹,老奴曾与之接触,并不似这般横行之辈。莫非宫中是出了什么要紧之事!?”
  司马昭闻言,默默地收回眼光,似乎并不愿再多提及文舜此人。
  话说,文舜一路策马赶回宫中,侍臣见之,连忙拜礼。文舜急问,王上何在。侍臣答说,正在凤祥宫内。文舜便跳落马下,望凤祥宫赶去。
  那仍旧熟悉的花园楼阁,石山流水,不断地在文舜身旁掠过。忽然,一阵琴声传来,文舜心头一阵,脚步不禁加紧了几分。终于,文舜赶到了凤祥宫前,那弹琴之人,却非所想之人。只见那满头黑白参半的发丝,随风飘逸。文翰长叹一声,望向天际的蓝天白云,默默呢喃道。
  “琰儿,你可安好?”
  文翰面色凄苦,文舜看在眼里,难受至极,不禁地叫了一声父王,双膝一跪,便跪在地上,哽咽而道。
  “孩儿不孝,未在父王左右侍奉!”
  文翰闻言,浑身一颤,急急起身,见是文舜归来,步伐踉跄,急赶过来,将文舜一边扶起,一边说道。
  “舜儿,你回来了~!想煞为父也!”
  文舜听言,甚是感动,强忍泪水,便欲又拜。
  文翰却是一把扯住,低声说道。
  “你放下军中要事,回宫看望为父,这些繁文缛节便是不必了。”
  文舜眼光红赤,遂便颔首依从。文翰展露笑容,父子两人一同入到宫内。左右侍臣见文舜归来,都露欣喜之色,在文翰的示意下,纷纷退去。须臾,父子两人坐定。文翰先是问了文舜军中之事,文舜一一回答。文翰一边手扶白须,一边细心听着,然后又对文舜的麒麟营几点精辟的意见。文翰从军多年,眼光老辣,这几点意见,可谓是一针见血。文舜敬佩不已,以为金玉良言,一一谨记在心。军务之事,议定。文舜忽然,面色一紧,与文翰谓道。
  “孩儿听说父王近日身体不佳,还望父王切莫保养尊体。西唐黎民皆盼望父王能早日可得帝业,位登大宝,天下一统!!”


第二卷 风云莫测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婚事

  文翰听了,却是淡然一笑,默默昂首,轻轻说道。
  “自古道生死有命,孤本是寒门出身,能得以今日之尊贵,全赖麾下文武皆乃世之人杰,倾心相辅,百姓诚服,方得建立大唐基业。舜儿,你当谨记。凡帝君者,当以民愿为先,不可执意强迫,以德服人,否则便是残暴不仁。你才思敏捷,文武双全,但却过于重视名利。将来你若登基为王,或许天下已然一统。但此天下非彼天下,华夏之地虽广阔无边,但其实却是冰山一角。你有雄心大志,必然能替西唐,开扩边疆,成为千古以来第一大帝!但此是福亦是祸也。若你多举战事,大举征兵不休,百姓无以安康,势必反也。你且谨记,当西唐强盛远超他方诸国,当以威慑为先,再以礼为相待,赠之以利,得其国之民心,再授以王化。如此一来,其国便以其内先乱,假以时日便成西唐之附属。父王多年操心于西唐商业,乃欲传授国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天道酬勤,若西唐国民皆能自强自立,自给自足,国家当以政策辅之,而非加重税赋,恐民强国乱,此乃谬论也。国民竟能自足,享受荣华富贵,安居乐业,只会对国家心存感激,王室受得尊重敬仰,又岂会造反叛乱?譬如昔年强秦,虽能一统天下,始皇帝却妄想以一人之力,独皇权而贵,而令天下百姓臣服,孰不知不出数十年间,各地百姓不堪折磨,纷纷揭竿起义,强秦遂即灭也。舜儿你当以此,引以为戒,万不可重蹈覆辙!”
  文翰作为后世之人,又经历数十年的乱世兵戎生涯,早就悟透了历朝替代,国盛国衰之起因。文舜眼中精光连起,仿佛忽然豁然开朗,其父此一番话的道理,比起他多年所学还要精辟得多,可谓是包罗万象,深藏治国昌盛之道。文翰见文舜似乎已有领悟,脸上那抹淡笑更是璀璨。须臾,文舜精神一震,对其父钦佩之意,如滔滔江水不绝,凝神应道。
  “父王教诲,孩儿定当会三思而自省其身!”
  “好!你能领悟,此中道理,非一时半刻所能通透,可见你已听进心里。为父甚为欣慰。”
  文翰微微颔首,忽然话锋一转,面色沉着,向文舜说道。
  “军务国事,到此为止。此下,为父却要与你商量家事。”
  文舜面色一震,还以为文翰病情加重,欲要与他早立遗嘱,顿时面色大变,如遭晴天霹雳。哪知文翰却是如此说道。
  “舜儿,你可记得为父先前与你提过娶妻之事?”
  文舜一听,高悬的心便是放下,暗暗松了一口大气。不过很快文舜心里便又苦涩起来,此下他的心思几乎都在军务国事之中,哪里想过娶妻成家。何况其母刚逝,依照礼法,文舜要守丧三年,其中不可娶妻,否则就违犯礼制。文舜遂以其说之。文翰听罢,淡淡一笑,便是谓道。
  “此并不碍事。孤早与丞相商议,此中情况特殊。不久将来,西唐、大魏便将大起兵戈,孤此下只有你一独子。按照礼法,只要孤下以诏书,教你移孝作忠,你便可以成亲。何况,你母后多年盼望你早成家室,在天之灵得知此事,只会欣慰,绝不会怪责于你。”
  文翰眼神烁烁,紧紧地望着文舜,脸上已摆出不容置疑的神色。文舜面色一苦,却又答道。
  “可孩儿并无心上之人,仓促成婚,只恐耽误了人家。”
  “哦?果真如此?为父还记得你年幼时,曾屡屡说过非你那王小妹不娶。如今你那王小妹以正值娶嫁之年。就在今朝为父方与王太仆商量此事。王太仆可是喜不胜收,就等为父遣媒上门提亲。王太仆对西唐忠心耿耿,多年来兢兢业业,更是国家重臣。若是两家能够联姻,不但乃国之幸也,更不全了你儿时之愿么!?”
  文翰此言一出,文舜脑海里不禁儿时往事。而文翰口中的那个王小妹,便正是太仆王朗之女,王元姬也。想当时文舜情窦初开,与王元姬乃是青梅竹马。两人年纪轻轻,却都是智慧超群,心思早熟的神童,忽生好感。文舜更曾对王元姬立下山盟海誓,非她不娶。
  那时,王元姬才年仅十一,却已是美人胚子,常爱穿一身鹅黄衣裳,长衣飘飘,冰肌玉骨,吹弹可破,一头秀丽乌黑的发丝,精致玲珑的五官,一静一动间,都有令人心醉的美艳。
  而文舜当时,年方十四,未经磨砺,目空一切,桀骜不驯,终日与王元姬高谈阔论,大谈天下之事,更立以雄志,待长大成人,必要替其父打下江山,造福天下百姓。
  而四、五年之后,羌胡造乱。文舜主动请缨,便开始了兵戎生涯。这数年间,随军东讨西征,至此便几乎未曾有过空闲。文舜年少得志,奋发图强,儿女之事,竟也渐渐忘却。不过王元姬那一身鹅黄色的身影,却在每当文舜悲苦烦闷之时,常常出现。
  想到王元姬,文舜心中不觉传来一阵温暖的暖流,像是被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