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士谋-第6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一见黄月英,立马向她冲去,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入怀内。
  后来,卧龙岗乡民见隆中茅舍起火,连忙纷纷赶来扑灭火势。在卧龙岗一众乡民齐心协力下,经过一天一夜的扑火,疏林的火势渐渐熄灭。只见原本茂密的林间,此时周遭尽是黑乎乎的一片,诸葛亮的庄子亦荡然全无,只剩下一些黑乎乎的残骸。
  “可惜呐,这庄子内有无数书籍,都被这一把火烧干烧尽。”
  一个乡民望着诸葛亮庄子原本所在的位置,不由叹道。他话音刚落,另外一个乡民立即瞪大着眼,然后又偷偷瞟向诸葛亮,暗叫那人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诸葛亮闻言却是淡淡一笑,事已至此,他并不会再为往事而伤感,更何况他有一个过目不忘的妻子,庄子内的书籍黄月英都曾观阅过,不出三年,黄月英便可把所有的书籍重抄一遍。此时黄月英亦默默地将眼神投向诸葛亮,两人目光交接,黄月英投以一个会心的笑容。诸葛亮微微颔首,眼神带着歉意,嘴角轻张,好似在说‘以后要辛苦你了’。
  之后,那几个被黄月英抓住的纵火恶徒,很快被乡亲发现他们正是李大善人的手下。这些乡民可谓是又惊又怒,纷纷喝骂。诸葛亮冷着面色,向那数人询问一番后,便沉着面色地站到一边。
  “司马仲达!你实在欺人太甚了!!!”
  以诸葛亮的才智,岂会猜不出正是司马懿在背后搞鬼,这数个恶徒才能得手。此番还好黄月英并无受到伤害,若是有个万一,诸葛亮悔不及也。
  至此,诸葛亮对司马懿这个昔日的师兄,心怀恨意。而司马懿似乎亦早已准备好日后与诸葛亮不死不休。两人在将来,将会成为死敌,争夺不休,直至两人中一方死去,才是停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李强手下纵火之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卧龙岗。乡民皆是震怒,纷纷还予李强先前所赠之物,然后还将李强等人赶出卧龙岗。李强虽欲解释,但乡民怒火难挡,而且李强身上带伤,一时间可谓是百口莫辩。
  后来那几个纵火的恶徒,李强令人砍去其头颅,献于卧龙岗前,然后才离开隆中。李强一边赶回河东,一边又写予书信,派人通报文翰。
  数个庸俗之辈,却是坏了文翰与诸葛亮的机缘。后事如何,暂且不说。
  另一边,在皇都洛阳。却说曹仁派来使持书来见曹操,于信中请罪,具言损将折兵之事。请曹操责罚。曹操看后,沉吟一阵,息怒不知。就在众文武都以为曹操定然会发雷霆之怒,严惩曹仁时,曹操却是笑道。
  “哈哈,胜负乃军家之常。曹子孝虽是有过,但最后还是保住了樊城。此时他身居在外,为本丞相抛头颅洒热血,本丞相谅其苦劳,暂不严惩。给予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丞相仁义,实乃我等臣子之幸也。”
  众文武一听,顿时皆暗暗松了一口气,齐声喝道。曹操随即收敛几分笑意,凝声问道。
  “但不知谁为刘备画策?竟然能破去曹子孝,八门金锁大阵,实乃奇人也!”
  那曹仁来使,当即告之曹操,乃是一叫单福的人。曹操刚是得知,忽然有人来报,益州来使张松求见。
  曹操眉头一皱,先将刘备之事放下,传见张松。少顷,张松走入大堂,拜毕。曹操哪里不知张松来意,不过却是要先他一头,减其锐气,便是张口问道。
  “张子乔!你主刘璋连年不进贡朝廷,何也?”
  张松见曹操一张口便是问罪,脸色微惊,不过还快就镇定下来,作礼告道。
  “丞相息怒,全因路途艰难,贼寇窃发,不能通进。我主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还望丞相明鉴。”
  张松此言一出,曹操麾下文武纷纷色变,这张松岂不在暗说曹操这个大汉丞相,为有尽职,以致贼寇窃发,诸侯难以通进朝廷!


 第七百四十八章 张松辩才

  曹操一听,那双如能吞噬天地的细目顿时暴起,厉声喝叱道。
  “本丞相早已扫清中原,袁本初、袁公路等逆贼已死,有何盗贼?”
  曹操的喝声,如雷轰炸,震得整个大堂为之一荡。张松却不慌乱,缓缓而道。
  “益州南有孙策,北有文翰,东有刘表,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通路皆塞,益州难以无路通进中原,岂得为太平耶!!?”
  “你!!!!”
  曹操先见张松为人猥琐,长得丑陋,便有五分不喜,又因刘备之事,心情正是不好,之后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曹操麾下一众文武见状,纷纷色变。有几人怪责张松,出言道。
  “你为使命,何不知礼,一味冲撞?幸得丞相你远来之面,不见罪责。你可急急回去!否则性命不保!”
  张松闻言,反而一笑说道。
  “我西川无诌佞之人也。此番我乃领我主之命前来,使命未有完成,岂能离开!”
  张松话音一落,忽然阶下一人怒声大喝道。
  “你西川不会谄佞,难我中原会有谄佞者乎?”
  张松闻言,目光一转,定眼一看,观其人,单眉细眼,唇红齿白,貌白神清。张松看后,暗付真乃俊杰也。遂问其姓名,那人答之。张松方才知,此人乃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字德祖,现为丞相门下掌库主簿。
  杨修此人博学能言,智识过人,能言善辩,颇有急智。张松知杨修是个舌辩之士,有心难之,已显其才,吸引曹操的注意。而杨修亦自恃其才,小觑天下之士,有意震其锋芒。
  当时杨修见张松言语讥讽,遂邀出外面书院中,分宾主而坐,两人面色不一,张松笃定,杨修锐利。
  少顷,从人上茶落定。杨修先是出言。
  “蜀道崎岖,远来劳苦。不似中原,地广宽阔,人杰地灵。公不若在在此多住数日。”
  杨修暗讽西川地偏人杂,张松听后,却是凝神而道。
  “松奉主之命,虽赴汤蹈火,焉敢辞也。中原虽好,但却非是我处身之地。使命完成,当速回西川。”
  “哦?不知蜀中风土何如?竟让公如此眷念?”
  “蜀地为西郡,古号益州,又名西川。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百万雄兵亦难得进。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地广盛丽,天下一绝。且又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热闹非常。蜀中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不失为人间乐土。所产之物,百般不同,阜如山积。天下莫可及也!”
  杨修听的脸色连变,在杨修印象里,蜀地偏远,蛮民杂居,不过是一未有开荒的野俗之地。但在张松这一把利嘴之下,蜀地却成为了世间乐土。杨修暗暗惊叹,遂又问道。
  “蜀中地方虽好,但又不知人物如何?”
  张松灿然一笑,即又侃侃而谈。
  “古时文有蔺相如之智,武有伏波之才。今亦有黄公衡谋可定国,张姑义武能安邦。医卜之术,皆有奇士。九流三教,出类拔萃,人人了得,个个英雄,不可胜记,岂能尽数!”
  杨修眼神连起涟漪,遂又追问。
  “方今刘季玉手下,如公者还有几人?”
  张松漠然瞰视着杨修,缓缓又道。
  “文武全才,智勇兼备,忠义爱国之士,计以百数。松才学疏浅,难登大雅。如松不才之辈,车载斗量,数不胜数!”
  杨修听得,心中一阵激荡,暗叹蜀中人才之多,如同天上繁星,不可小觑,随又问道。
  “不知公近居何职?”
  “滥充别驾之任,才薄志疏,甚不称职。幸得我主青睐,暂代此位。敢问公又为朝廷何官?”“现为丞相府主簿。”
  杨修听言,脸色略有黯淡。他父亲杨彪,曾位居三公,乃文家巨鳄,与其父辈相比。杨修实在有些难以启齿。张松闻言,露出一灿笑,颇有惋惜地说道。
  “久闻公世代簪缨,杨氏一族个个人杰,何不效仿你之父辈,立于庙堂,辅佐天子在侧。何必屈身,作区区相府门下一吏?”
  张松一言道出了杨修心中的不堪,杨修满面羞惭,但仍强颜而答道。
  “某虽居下寮,丞相委以军政钱粮之重,虽是杂务,但却能早晚多听丞相教诲,极有开发,故就此职。况且某尚年少,初出茅庐,才学疏浅,经验不足,焉敢任之重位。不过丞相对某却是赏识,许以主薄之位。某日夜操劳,尽心竭力,不敢有负丞相定国平乱之大业。”
  杨修话中有话,他暗示曹操如同天子之尊,在其麾下任事,如辅朝廷社稷。张松亦是一笑置之,随即又道。
  “松闻曹丞相乃治世能臣,但其文尚不能比及,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却专务强霸而居大位,把弄朝纲。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只怕多是些忤逆反言!明公多听,只怕亦成贼寇!”
  杨修身体猛地一颤,曹操虽身居大位,威势无边,只手遮天,但却被天下人暗指盗国之贼。杨氏一族,素来皆是忠于汉室烈臣,杨修不觉暗敢愧疚,不过还是厉声喝道。
  “丞相定国平乱,时下乱世,逆贼多生,其中大多灭于丞相之手。今汉室幸得丞相之能,皇权得以复苏。公居边隅,偏僻荒凉,少知天下之事,安知丞相大才乎?我试令公观之。”
  杨修喝毕,令左右于箧中取书一卷,以示张松。张松观其书名,乃《孟德新书》。此书乃曹操所作,亦为一本旷世奇书,凡观阅之人,无不惊叹其书中深奥。张松对此书亦有听闻,随即收敛神色,聚精会神,秉书而阅,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
  张松看毕,暗暗称奇,但表面还是故作平静问道。
  “不知公觉得此书若何?”
  “此乃丞相酌古观今,集合古今之精髓,仿《孙子》十三篇而作。公欺丞相无才,此书堪以传后世否?”
  张松听言,哈哈大笑遂道。
  “此书我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朗朗上口,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作已有。这等计量,止好瞒住足下!”
  杨修听言大怒,奋身而起,手指张松喝道。
  “丞相功德无边,世人无不敬服。张子乔你三番四次侮辱丞相,已是大罪。此番又加以诬蔑!你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那就请你当诵一席,如有只字差错,某必当呈报丞相,治你大罪!”张松面对杨修的威胁,却是临危不乱,脸色平静,缓缓起身。
  “我且试诵之。”
  张松话毕,便是张口,将《孟德新书》的内容,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越听越是惊异,待张松朗诵毕,不觉失声大呼道。
  “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张松微微回礼,甚是谦虚。杨修对张松遂看重几分。两人相谈一阵,张松欲辞回。杨修送出张松,临别道言。
  “公且暂居馆舍,容某再禀丞相,令公面君。到时望公莫要再惹怒丞相,当为谨慎之。”
  “如此便有劳明公。”
  张松谢言而退。杨修遂回府入见曹操,施礼毕,便是问道。
  “适来丞相何慢张松乎?”
  曹操心情甚是不好,冷眼而道。
  “边隅村夫,不知大统,出语不逊,我故而慢之。”
  杨修心中暗叹,凝了凝神,随后又道。
  “昔日陈琳下书,起罪丞相,辱骂三代。丞相尚容一陈琳,何不纳张松?”
  曹操眉头微微一皱,对杨修顿起些许不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