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10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这次会议铁定是要谈动手开打的事情了!”秦铭见周围没人,试探性的与薛殿川交流道。

“这显然才会是能紧急召回我们二人的最佳理由,要是不打,叫我们回京干什么?消耗燃油?”薛殿川眉头一松,换了个话题,笑道:“对了,你还真别说,从你们南亚战区调来的海军第三舰载机联队真是不错,这才没来多少日子,就把空军的兔崽子们镇得服服帖帖的,水平相当不错啊!”

薛殿川倒是好兴致,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还要对海航第三舰载机联队提出表扬,这倒是让秦铭中将感觉到脸上分外有光,怎么说这支部队都是南亚战区司令部下辖的,第三舰队越是强大,战区司令部也越是有光彩。

“水平是挺高的,你要是有机会,去看看‘尊严’号航母上他们训练的情况就更加清楚了,这艘超级核动力航母这都还没正式服役来着,他们就轮换着保持至少两个中队的舰载机上舰训练,这反复的轮换下来,战斗力都能发挥到正式服役后的七八成了,速度远比我们预估的还要快!”

这话倒是让薛殿川感觉到有些刺耳了,这秦铭的话岂不是在暗示自己,有朝一日海航第三舰载机联队是会全数撤走的,虽然这是个事实,可也用不着说得这么清楚明白吧,难道说秦铭真正意图是在说,“尊严”号航母真有可能提前服役?

薛殿川没有八卦的癖好,但有些话还是要接下来的,便道:“这倒也是,整个联队的指挥权都归我们中亚战区司令部了,都还努力要保持随时有两个中队在航母上展开训练,也不怕在里海和航母上奔波来回辛苦,能出高水平的战斗力也是理所应当的!”

俩人所说的都是实情,海军第三舰队始终把自己的舰载航空兵联队当成宝贝疙瘩,在其旗舰“世民”号航母依旧趴睡船台接受大修的时候,他们唯一的训练平台就是尚未成军的“尊严”号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为了保持航空兵的战斗力也是为了让其更好适应新航母,第三舰载机联队每隔一周时间就会轮换两个中队到“尊严”号航母上去,碰巧的是,战斗力很让中亚战区满意的海航314中队已经转场飞行到了航母,下一次到中亚战区来,估计是3月10号以后了。

“这么辛苦也是有原因的,真要是今天的会议定下开打的基调,那么人大会议上通过战争决议将会非常之快,第三舰队作为咱南亚战区目前唯一的一支海军舰队,自然希望能快速具备应对复杂战争形势的能力,所以来之前,我们已经启动了战区二级应急机制,采用三班倒的轮换加班作业方式,加快‘世民’号航母服役进程,同时也采取有效机制加速‘尊严’号航母成军速度,预计这样一来,月底第三舰队就能拥有我国唯一的一支双航母战斗群了!”

“南亚战区还真是盛产狂人!”

薛殿川不得不打心眼儿了佩服,不过这句细语并未让秦铭听到,能有这样一个疯狂的战区司令,下面的部队能不玩命般疯狂吗?薛殿川立马想到海军航空兵那些精彩绝伦的飞行技术,娘的,还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你刚才说什么?我好像听到了狂人二字!”

“没什么,我是衷心佩服南亚战区的积极备战举措,真的!”

薛殿川真不知道如何转移话题的时候,守候在门外的一名上尉连续敲击了三次房门,提醒在休息室内的两位中将会议即将开始,而薛殿川立马止住了话,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军装,快步离开了休息室,而还在思考刚刚薛殿川说了什么的秦铭也不得不收拾心情,检查了一下军容之后,这也昂首阔步的离开休息室步入将星熠熠的会场。

1947年3月7日,北京的天气非常晴朗,而且随着气温的回暖,春暖花开的时令里谁都会有一个好的心情,而难得穿着一身军装的张宇也是面带微笑的走进会场,并未给其他委员们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是面善的来到会场,军情局局长马丽华中将可就是个另类,只见她没有化妆掩饰的黑眼圈相当明显,走起路来却依然是气势十足,更有气势的是,夹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胸前还挂着一个黑色的u盘,见谁都没有露出过笑脸,难怪都叫她“铁娘子”,随时随地面部表情都如同钢铁般坚硬冷漠。

和会议不同的是,这一次首先开讲的终于不是马丽华了,而是最近动作频频但却仿若雷声大雨点儿小的中亚战区司令部司令薛殿川中将,他围绕里海禁航令实施以来采取的各种军事举措尤其是一系列的军事演习作了报告,当然还就战区各部队的战备状况、物资储备、设施建设等等方面做了报告,随后又轮到了南亚战区司令秦铭。

南亚战区最近事情并不多,自打中印婆罗洲军事冲突把印尼猴子打疼了以来,猴子不再惹事儿,整个东南亚都太平了不少,不过日本和盟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战事却是一片火热,北半球天寒地冻之下,苏德战争很受影响,不过在风和日丽的澳大利亚,小日本的进攻浪潮却是一浪高过一浪,很早之前就已经以美国陆军为主的盟军作战部队是拼死奋力作战,这才遏制住了日本企图再用两个月就彻底占领澳大利亚的企图。

如此一来,南亚战区司令部最近的事情是以围绕军事建设为主,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亚岛海军军事基地建设是大事一件,海军第三舰队旗舰“世民”号航母推迟服役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也是一件,多方关注的“尊严”号核动力航母服役进程也是大事,可这些事情和中亚战区的比起来,还是逊色得多,因为中亚战区司令部组织的大规模连续性军事演习,几乎让整个里海都被闹得个天翻地覆,而德国人却依然无动于衷,不是一般的淡定。

两个司令并未浪费太多的时间,舞台就再一次交给了军情局局长马丽华中将,这一次她倒是亲力亲为,将自己带来的笔记本电脑接上多媒体之后,又将那个黑色的u盘插进数据接口,一系列的操作后,众人才在多媒体投影幕布上看到了一张很清楚的画面,不用多看,那正是共和国有史以来最重的卫星——“透视眼”雷达成像卫星的杰作,14。5吨的体重并不是白搭的,其拍摄下来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图片分辨率相当之高,这让与会人员当场就发现,德国佬的核试验场已经停满了各种实验对象了。

第一次核试验,而且还是在地下,所以德国人并未在地表上放置太多的实验对象,如果是在地表进行试验,肯定会准备一些猪牛羊等动物,以及坦克、步兵战车、战斗机等等军事武器装备,甚至还得修建一些实体建筑物,反正会尽量模拟人类现在的军人与平民生活现状,然后测试原子弹爆炸所带来的毁灭效果。

地下核试验,地表上搁放一些实验对象也是有道理的,而经马丽华中将的缩放调整,拍摄到的施工现场营房显然已经人去楼空了,一幢幢连排的宿舍早就没了人影儿,就连昔日专门为基建工程兵们准备的篮球场也没人娱乐放松了,整个试验场地表上没有一个活人,这无不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德国人的地下核试验已经开始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如果能在地表搁放的实验对象中找到各种动物,那么就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了,不过好在一个动物都没见到,报废的挖掘机、推土机等什么的倒是不少。

鼠标滑动,另一张图片被投影出来,画面很清晰,几乎是一个写真近照一般,不过令人有些不解的是,画面中的“主角”是两个极为普通的集装箱,经马丽华介绍众人才知道,原来德国人的另外两枚核弹已经放在了这两个外表极为普通的集装箱里,估计是要秘密运往什么地方储备起来。

接下来,马丽华还呈现了很多的来之不易的情报资料,大多以图片为主,当然难得的是,军情局还搞到了几段电话录音,这所有的情报都指向了一个核心议题,那就是原本预计将会在本月月末进行的核试验,德国人很有可能提前进行,而一旦核试验成功,世界将会蒙上核战争的阴云,共和国也不能独善其身。

军情局局长马丽华中将的报告说辞并不多,展现的大量的情报资料足以说明问题,而接下来上场的是第二炮兵部队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网筹备司令部司令陈扬,他向大会报告了国家反导系统的建设进度和现状,而以最公正的角度来考量,共和国当前的反导能力并不强大,根据陈扬的报告,依照当前的水平,结合海基反导系统的帮助,共和国能够同时拦截不超过四枚突防能力优秀的洲际弹道导弹,突防能力一般的则可以达到十枚左右,如果待新疆境内的大型地面遥测监控站投入使用,拦截能力还可以增加不少,但作为核心的陆基反导武器系统仍然需要长足进步才能满足需求。

德国人的核试验即将到来,他们的远程火箭到底如何还并不清楚,但就刚刚马丽华所给出的答案而言,就当前纳粹德国的核工业和运载火箭水平,他们就算制造除了核弹头,其运载火箭也根本无法搭载,除非是发射脏弹,但这样一来的核威慑能力就必然不大,更何况共和国目前的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网已经初具雏形,且战斗力还是有一些,对付纳粹德国数量稀少的核导弹,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周边国家和地区就很难说得准了,尤其是德国人把两枚核弹运抵到了莫斯科战役参战部队的中央集团军群手中,看来一旦北非的核试验成功,他们首先想要让苏联人尝尝原子弹的厉害,暂时还没想到炸共和国。

会议自然而然就进入到了讨论阶段,首先被反复探讨的便是纳粹德国当前到底造出了几枚原子弹,从当前掌控的情报来分析,德国人已经拥有至少三枚,如果考虑其一贯的储备风格,估计其本土还有可能留了一到两枚以备不测,再有其首枚都还未能成功试爆,德国人自己也肯定不敢肯定其他的同类产品会不会真有效果,因而铁定不能多造。

推算下来,纳粹德国拥有四枚成型核弹,其中两枚运抵苏德战场前线部队、一枚在北非准备地下试爆、另一枚留存本土,而同样照此预测,其核弹制造能力也就不难推算了,单月月产能力显然不会超过五枚或许更低,可即便是这样对于同盟国而言也已经拥有了压倒性优势,难道非要共和国出手不可了?会议很快进入到参战与否的讨论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

……

第一六五章 “魔盒”倒计时

第一六五章 “魔盒”倒计时

北京时间1947年3月9日14点整,距离德意志第三帝国“魔盒”计划最后阶段的正式实施还有53小时。 )( )

从德国慕尼黑辗转回到共和国首都北京的一行华侨所乘坐的航班,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平安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一号跑道上,时间定格在了14点05分,这也是继“2。23黑色空难事件”发生以来,首趟经由里海上空直飞至北京的航班,更具媒体炒作意义的是,这架国航班机是从德国经土耳其飞回的,且四百多名旅客全都是最后一批在德华侨。

上万公里的飞行足以让年轻力壮的小伙都感觉到疲惫难挡,但对于终于脚踏在祖国土地上的德国华商理事会会长薛顺武而言,他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前来接机的人很多,自从纳粹德国空军悍然击落伊朗王国皇家航空公司航班以来,许多人都以为中德之间的战争已经在所难免,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