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5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事情别太糟糕吧”陈厥祥不敢去想排华事件扩大化后的严重后果,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血淋淋场景,幼年时期的记忆难道要重现?陈厥祥紧握了母亲和八妹的手。

第一百七十四章 冲突之源

第一百七十四章 冲突之源(加更,求支持)

通往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双向四车道的柏油公路上,昔日来往的车流量并不大,但在12月11日这一天,似乎新加坡能够找到的豪华轿车都开上这条公路上来了,机场大厅前甚至已经拥堵起来了,不少拖家带口的华人都心急火燎的要早点登机,所以一时之间机场已经是车水马龙般热闹。

排了一阵队后,陈厥祥等人也顺利进入了大厅里,在保镖的护送下,一行人很快就找到了空港港务公司,陈嘉庚早已经联系好了机场方面,属于南洋实业集团的公务机已经准备就绪,不过机场大厅前台此时此刻很是热闹。

“下午…的离港的机票已经售完,很抱歉”

前台服务员很是礼貌的回答着问题,新加坡樟宜机场是由共和国东方航空机场建设公司1941年7月1日完成建设并正式交付使用以来,经共和国和大英帝国协调后,共和国国家航空公司于在12月25日也就是圣诞节这一天,成功将128名共和国乘客送抵了机场,从那时候起,新加坡樟宜机场每天上午9点就有来自共和国国家航空公司的航班从广州飞来,下午3点钟就离开新加坡返回广州,而今天陈厥祥和他的八妹就是坐上午的这趟班机回到新加坡的,但谁也没想到下午却要坐集团的公务机离开。

“怎么可能售完啊?以前不是都有空余的吗?”

“为什么每天只有一趟航班离港?这么多人,哪儿够啊?”

“能多安排些班次吗?我们真的离开新加坡,离开这个鬼地方啊”

服务台前,不少脸上写满焦急的旅客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个问题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今天他们能不能走,马来半岛那边已经发生了很严重的排华事件,提前得到消息的他们自然是先行一步来到了机场,想必消息传开之后,整个新加坡都会慌乱起来,到时候新加坡樟宜机场肯定会拥堵更多想要尽快离开新加坡的华人华侨。

看着机场大厅里那些陌生的脸庞,陈厥祥虽然一个都不认识,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是华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陈家这般富裕,机场里有自己家的公务机,只要机场方面可以放行,随时都可以离开新加坡,但大厅焦急的人群中,肯定有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那班只能搭乘145人的共和国国航ZGHP0079喷气式窄体客机,但从服务台的回答中,已经很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145张机票已经卖空了,但陈厥祥放眼看去,整个大厅里等待离开新加坡的华人,至少超过了一千。

“我们的公务机里还剩下几个空位?”

“我们的公务机是中国一航C04喷气式窄体客机系列之一,不过因为是私人用途,所以装潢和私人物品等占据了一部分空间,刚才我们又接到了董事长的电话,集团部分高层人员及其家属都要撤离,所以我们的公务机现在只能有不到十个位置的空余”

“十个?这哪儿够”陈厥祥看了看大厅里千余位同胞,这十个空位简直是杯水车薪,可公务机的飞行机组组长肯定不会骗自己,还能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更多的同胞撤离呢?陈厥祥徘徊起来。

陈厥祥正苦恼的时候,机场跑道一端方向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鸣声,一架银灰色涂装,并且喷涂有“共和国南亚实业投资集团”的公务机奔行起来,在跑道上冲刺一阵之后,在呼啸声冲入了蓝天,离开了新加坡的土地。

飞机刚一离开,大厅里又是热闹起来,有人立马就问道服务台,刚才飞走的那一架飞机是怎么一回事儿,机场方面自然没法回答,这是别人的私人飞机,共和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最新报价675万元的庞然大物,能养起这样一种私人交通工具的,自然而然能够在危急时刻飞离祸端。

“对头,公务机,公务机”陈厥祥似乎找到了灵感,立马抓住自家公务机飞行机组组长陈承泽的手,问道:“现在机场里还有多少公务机、私人飞机?”

“机场里,除了我们集团的,一共有七家大型集团的公务机,不过刚才已经飞走了一架,想必剩下的六架也和我们的一样,估计除了用于撤离自家企业高层和家属之外,也不会剩下多少座位”陈承泽说道。

“一架剩十个,七架就能剩下七十个”陈厥祥想了想,立马说道:“这样,你立刻去联系一下摸清一下其他六架公务机的是哪些集团的,我让父亲以南洋商业协会会长的身份出面去联系他们,把这些空位都给利用起来”

说着,陈厥祥就赶紧去找电话了,不过离开之前,被陈嘉庚认为干儿子的陈承泽想到了一个办法,说道:“我们能想到的,干爹肯定也能想到,要想尽快撤离更多的人,光靠我们这些公务机飞来飞去没什么作用,真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共和国出面,否则再多的飞机,也撤离不完新加坡14余万华人”

两人正说着的时候,在陈嘉庚的办公室里,陈嘉庚和一干助手、秘书等已经是忙得头昏脑胀了,身为南洋商业协会会长的他在收到消息的时候,在第一时间就让秘书通知了商业协会的众多企业,众多会员企业也纷纷表示,各家的公务机都不会空闲,都会尽量多运同胞回国,而且还保证在事态恶化之前,将尽量多往返几次。

“董事长,刚刚南洋海运公司通知我们,他们已经取消了一艘从新加坡到雅加达的客轮航次任务,这艘能运载1600名旅客的客轮就在码头,随时可以用来撤离侨民,另外还有一艘到广州返程的邮轮就快要到港了,这艘邮轮能运走更多的人,南洋海运公司表示这艘船也能用来撤离侨民,必要之时他们还可以动员散装货轮、集装箱运输船、驳船等来撤离侨民”

“太好了,太好了”

陈嘉庚有些激动的拍手说道,挥了挥手示意秘书继续去工作,很快一位助理又心急火燎的迎了上来,喘着气儿的说道:“董事长,刚刚接到新加坡总督珀西瓦尔中将的通知,他说驻守在吉隆坡的英军已经出动了,他保证暴*不会蔓延到新加坡,让我们不要担心,不需要大规模的撤离新加坡”

“狗屁,去他娘的狗屁”

陈嘉庚对珀西瓦尔中将是非常了解的,这个高傲的英国人是新加坡出了名的犟牛,这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都被德国人打残了,他依旧高吹着大英帝国是无敌的,没人敢在他的地盘上乱搞什么种族主义,真要是谁敢乱来,他会在第一时间让驻军出动,把那些种族主义分子统统给灭了,而事实呢?

珀西瓦尔中将的部队花天酒地还行,真要让他们出征打仗消灭暴*,那比让他们少征收华人的税还要难,所以陈嘉庚压根就没有指望英国人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在收到消息之后就让家人和集团高层感激转移,随后便毫无后顾之忧的安排其他人的撤离,而这一切他都是严格按照共和国军事情报局的指示来做的。

“也不知道,政府什么时候才会出面啊?马来半岛那边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也不清楚”心里有些乱得陈嘉庚,来回踱步间,又有一位助理通报了一件事,那就是收到消息的《南阳日报》和海峡广播,这两个由华人控制的新闻媒体已经尽量发布预警消息,让新加坡的华人们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尽量避免惹发和其他种族的矛盾……

在焦急和烦闷间,陈嘉庚感觉时间仿佛蜗牛一般蹒跚着前进,越是担心马来半岛那边的情况,心情就越是烦躁,时间就过得越发的慢,好几次都想去问问是否联系上马来半岛那边,可最终还是压抑了下来,要是他都一副烦乱的样子,恐怕更多的人都会乱起来,到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陈嘉庚不得不把所有的担忧都压抑在心里,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指挥若定。

南洋实业集团里忙忙碌碌的景象和新加坡街道上的就不一样了,马来半岛发生了大规模的排华事件的消息已经传开了,早上还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已经没有了行人,各大商铺也是提前关门了,在东南亚排华是很常见的,一旦这种事情发生,曾今很友好的马来人、印度人等都会换上另一幅模样,对于靠智慧和辛苦劳作挣下大笔财富的华人,自然是打砸抢各种手段都能使得出来,如果事件更为恶化,那么强…奸、杀戮、放火等也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新加坡风声鹤唳是正常不过的了,消息传开后不久,不愿意放弃家业回共和国的自然而然选择了关门闭户,打算靠着家里储备的粮食度过祸乱时期,待稳定下来后继续过日子,所以仓库、超市、工厂等也都歇业了,而那些要不愿意留下的,自然而然选择了收拾细软举家离开,因此码头上、机场里,已经是人满为患了。

新加坡这边的情况虽然比较乱,但好在华人毕竟占据了总人口数的七成,但马来半岛那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早在上个世纪世纪末,率先完成了工业**的英国大肆向东扩张,他们先后占领了槟榔屿、新加坡和马六甲,组成了他们的“海峡殖民地”,之后又强迫暹罗将吉兰丹、丁家奴、玻璃市和吉打的宗主权让与英国,并将这四个土邦连同柔佛合成为“马来属邦”,最终完成对马来亚的全面占领和统治,并冠以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马来联邦”。

马来联邦在大英帝国内阁殖民地管理局里是属于独立的统治单位,也就是说它的存在就如同英属印度、英属缅甸、新加坡等一样,只不过新加坡因为其独特的航运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英国殖民地管理局特别将其独立出来,由新加坡总督珀西瓦尔中将管制,并驻扎有海陆空三军,而在马来联邦和英属缅甸却只驻扎了少量的部队,在英属印度也只驻扎有一定数量的陆军和空军部队。

因此,对于地域并不算广阔,却种族杂居形势复杂的马来联邦而言,英国人也感觉到非常的头疼,所以他们在马来半岛实行的是间接统治,也就是在形式上承认苏丹为各土邦名义上的统治者,保留各土邦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同时英国又从满清衰落前后的中国和印度,引入了大量的劳工来解决橡胶种植业急需劳动力的问题。

但,华人劳工和印度劳工的引入,为马来联邦的种族主义萌芽与成长提供了温床。

而在共和国成立之后,进入马来联邦的华人劳工不见了,但华商却多了起来,加上原本英国人从印度引进的数百万印度劳工,整个马来联邦在1944年之前,前前后后有超过了1000万人涌进了这个小小的半岛,可以想象,如果共和国不成立,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肯定会有更多的华人涌进马来半岛,幸运的是在共和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的共和国蓬勃发展,留住了不少要南下的华工,但印度人却并未停止涌入马来半岛的脚步。

可惜,劳工毕竟是劳工,即便是时光推移、形势变化,身为殖民者的英国肯定要在经济上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他们推行的是种族劳动分工的制度,鼓励英国垄断资本控制种植业、矿业、金融业以及进出口贸易业,掌握马来亚的经济命脉,而让华人充当锡矿工、小手工业者、中小种植园主、中小企业主、中介商之类的角色,而印度人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是种植园、手工作坊等生产环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