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财-第15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东方看看报纸,哦了一声,“早上新闻也播了,我看过。”

    其他很多人也都有印象,不过却也不明白董书记这是什么意思,发现古董?那又怎么了?

    董学斌却没管大家的疑惑,看向县文化局局长武国全,“武局长,你说一下具体情况?”

    武国全忙挺直了身子膀坐正了一些,“是的董书记,我们也是昨天晚上拿到的古董,是青北村村书记萧成同志送到我们这里的。”他看了眼旁边的青年,显然,这人就是报纸上那个大学生村官萧成了,随后他又介绍了一下再旁侧的那个中年人,“这位是县文化馆柳馆长,现在古董已经被文化馆接管了。”

    董学斌问道:“断代了吗?”

    柳馆长答道:“因为昨天时间太晚,都下班了,所以今天上午才开始的鉴别工作,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加紧时间努力。”

    董学斌蹙眉道:“那就是还没确定年代?”

    “真伪和年代,都还没确定。”柳馆长道:“我们的设备有限,专业性也有一定局限,所以还需要些时间。”焦邻县之所以申请县级市没能成功,里面有很大一定程度原因就是文化方面的,他们县没有什么自己的特色文化,历史性也差一些,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古迹和文化遗产,所以焦邻县文物部门的设备也好专业人员也罢,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地方的,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自然用不着采购什么太好的设备了,否则采购了设备引进了文物方面的人才,干什么用啊?当摆设?那才是资源上的浪费,没这个必要。

    见董书记脸色不太好,文化局局长武国全赶紧补充道:“书记,其实真伪已经差不多能断出来了,腐蚀成那个样子,还是埋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山里,逻辑上推断就不会有造假的可能,铜镜应该是真的,年代的话……嗯,文化馆那边有工作人员初步怀疑是汉代的东西。”

    柳馆长戴着个眼睛,看样子也是个老学究的感觉,说话做事都比较讲究,也很较真儿,闻言便道:“还没确定,只是怀疑,进一步的鉴定工作还在做。”

    张东方道:“汉代啊?”

    常务副县长徐庄道:“那可不少年了,如果确定的话,到时候可以在文化馆展览了。”

    大家说是这么说,可每个人的脸上还是没有一点重视的意思,仍然没把这个当回事儿,觉得董书记有点太大惊小怪了。

第1966章【副厅没跑儿了!】

    会上。

    大家都讨论了一会儿。

    董学斌看向张东方,“东方县长,你怎么看?”

    张东方想了想,“还是先断代鉴定吧,按照程序走,如果咱们县的设备鉴别不了的话就送到市文物局,如果鉴定真的是汉代的古董,那就在青鸾山的那片区域进行一定的挖掘工作,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古董。”这确实是按照正常程序不紧不慢走的,可是真要这么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弄过去,那得等到猴年马月了啊,到时候再出点什么意外,董学斌肯定不答应啊。

    董学斌微微摇摇头。

    孟寒梅看看他,“书记,您的意思是?”

    董学斌道:“我建议成立一个文物保护小组,立即对青鸾山相关区域进行严密封锁,禁止任何非相关人员出入,打上警戒线,做好一切防护措施,至于小组的负责人,我亲自挂帅。”

    啊?

    您亲自挂帅?

    还成立文物保护组?

    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张东方一愣,“学斌书记,没有必要这样吧?”

    “有必要。”董学斌道:“而且是很有必要,如果青鸾山真的存在一个汉代的古墓,这些提前的措施就是对古墓的一个保护,对文化遗产的一个保护,现在这件事已经上新闻了,瞒也瞒不住,若是被一些盗墓者看到了将主意打到了青鸾山上,不做保护难道还让他们得逞?如果村民们知道古董值钱继而大范围地上山挖掘哄抢,到时候怎么办?难道不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措施吗?”

    古墓?

    什么就古墓了啊?

    众人觉得董书记跳转的太快了。

    这刚刚只发现了一个不知道真假不知道年代的古董啊,怎么就突然跟古墓扯上关系了?而且就算是底下有古墓,也不至于这么重视吧?古代的墓地多了,随便哪个稍微在古代有点家底的人哪个没有墓啊,弄俩陪葬品,这个算什么古墓?这个能有多大的价值和历史意义?现在全国上下的古墓不知道有多少,可真有历史意义的也就那么零散几个而已,他们焦邻县这小地方能有什么大墓葬啊?

    “呃,董书记。”柳馆长说话了。

    董学斌看向他,道:“你说。”

    柳馆长解释道:“其实山里或者土里挖掘出古董,这种事情并不少见,无非就是三种可能,第一,该地区可能是当时的祭祀场所,由于发生垮塌,这些文物被埋在了地下;或者当时发生了战争,来不及收走这些东西,之后被埋在了地下。第二,也有可能是窖藏,古人也有收藏的爱好,可能会把这些东西当作宝贝埋在了地下,直到今天才被发现,第三才是该地区可能有墓葬或者是陪葬坑,第三点也是可能性最小的,像青鸾山这种地方,理论上讲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也一般不会有……”

    董学斌打断道:“我不需要理论上什么什么样子,应该可能什么什么样子,只要有可能,就应该保护起来,这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柳馆长呃道:“这倒是,您说得对。”

    董学斌看向张东方,“张县长?”

    “……我没意见。”张东方无所谓道。

    董学斌点点头,道:“那好,就这么定了吧,马上成立文物保护小组,对青鸾山目标区域封锁保护。”提案过了,其实也算不提案了,现在的焦邻县几乎是董学斌的一言堂,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可是看到大家还是没有打起应有的重视,董学斌忍不住提醒了一句,“我还要说一点,我希望这件事引起大家的重视,要知道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如果今后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谁那里出了问题,我就找谁!”

    众人都面色一凛。

    董书记这是动真格的了?

    可是为什么啊?就发现一个古董而已,不用这样吧?

    下一刻,董学斌便道:“柳院长,东西带来了吗?”

    “带来了。”柳院长起身一回头,蹲在小心翼翼地从角落抱起一个木盒子,将文物请放在桌子上掀开盖子。

    董学斌一嗯,走上去从盒子里摸出一双包手套来戴上,随即将昨天挖掘出来的铜镜轻轻拿起来,翻翻正面,看看背面,面色十分认真。张东方和其他人都以为董书记是在装模作样,可实际上他们却不知道,董学斌对古玩古董远比他们想象的要了解多了,董学斌几年前可就是靠着古玩起家的啊,赚了很多钱,而且以前为了养家糊口大学时还跟古玩行打工过很久,虽然这几年专注于政治上的发展没有再碰古玩了,可是,老本行董学斌还是没有丢的。

    东西很开门儿,就算没有看过未来的报纸,董学斌也能断定这铜镜肯定是真的,而且年代非常久远,锈和腐蚀都很自然,绝对不是做出来的,至少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还做不出这种锈迹。

    亲眼看到,董学斌心头的石头才算落下去,也是彻底放心了,这绝对是未来报纸上的那个汉代古墓!

    董学斌是太重视这件事了,也都忘了还有人在场,就拿出手机咔嚓咔嚓地给铜镜各个方向和侧面都拍下来照片,最后还捏了一把锈迹,在手头上捻了捻,闻了闻,末了微微点了头,小心将铜镜放回了盒子里,慢慢摘掉手套,心情那自然是极其舒畅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散会吧,保护小组今天就要下去青鸾山,大家抓紧时间布置人手,文化局,文化馆,公安局,都要出人,越快越好!”董学斌又一次强调了。

    武国全赶忙应了一声。

    柳馆长自然也没有二话。

    但看着董书记的笑容,大家还是都莫名其妙地相视看了几眼,大眼瞪小眼了半天也不明白董书记今天是抽了什么疯了,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啊。

    他们看到这个铜镜,第一反应就是县文化馆可能要多几件藏品了。

    可是董学斌跟他们不一样,他看到铜镜的第一反应是……自己这个副厅级别已经板上钉钉了!

第1967章【准备挖掘!】

    下午两点多。

    常委会散会了。

    众人揣着狐疑纷纷出了临时会议室,不理解归不理解,但董书记命令都下了,下面肯定得执行啊,于是安排文物保护小组名单的去安排了,一系列的设备和手续也得准备,最忙的还是文化馆那边了,柳馆长虽然之前常委会上被问起时说是文化馆已经投入全部人手加紧做文物鉴定,实际上根本就是没影儿的事儿,文化馆那里也没有特别重视的,说白了,从青北村村书记那边拿了古董后,就是馆里的工作人员们随便看了几眼,例行过了一遍仪器而已,也就今天看到董书记这么大张旗鼓才让柳馆长重新衡量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回去后不但要继续鉴定工作,估摸还得求助市里和省里的文物部门,只凭他们焦邻县文化馆这些简单的鉴定设备是不可能鉴定的太精确的,就算是鉴定出来了结果也是完全没有权威性的,白搭。

    命令被执行下去了。

    董学斌见状,也回了自己办公室。

    虽然会上董学斌已经反复强调了这件事,但他还是不放心,嗯,或者说是已经等不及了吧,关乎焦邻县的提格,关乎自己的级别调整,董学斌自然想越快敲下来越好了,省得到时候再出什么变故夜长梦多,所以坐下自己办公椅上琢磨了片刻,董学斌知道不能只靠文化馆那边,他们墨迹几下,再找市里省里的文物部门墨迹几下,最后确认以后再去现场挖掘,再墨迹,估摸等他们真确定青鸾山有一座汉代古墓的时候,那都得好几个月以后了,最后再等国家派来专业考古队下来,这全都是时间啊,董学斌不想把工夫都浪费在这上面,嗯,虽然董学斌推测的办事效率有点夸张了,可国内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一直都被诟病,不怪董学斌做好最坏的打算,所以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加快下时间,尽快敲定古墓的挖掘事宜。

    怎么才能加快速度?

    自然是找权威人士帮忙了。

    如果真是业界的权威专家确定了青鸾山上的墓葬价值和可能的历史意义,肯定能最快速度的引起考古队的注意,那样的话董学斌和他们焦邻县都省了很多事情,不用那么一级一级地往上报告审查了。

    找谁?

    董学斌恰巧认识一个。

    穆正中——董学斌跟他可打过很多次交道了,从r国盗取国…宝送给穆老师,末了老穆为了还人情也给当时在延台县搞招商工作的董学斌投资了一个项目帮助董学斌拿了不少政绩,虽然俩人年岁差着很多,但关系却有点忘年交的意思,既然要找权威人士,穆正中绝对是最佳人选,人家老穆在业界可是权威中的权威,对文物鉴定方面太有研究了,好像以前还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现在他自己也跟京城有一家私人博物馆,甚至也不止一次被邀请参加过一些大型考古工作,圈子里谁不知道他?如果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