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勃留索夫日记钞-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新路》,彼得堡,
担任过《新路》
年复刊 后改名为《 生 活问 年。 ,记者,评论 帕尔茨奥夫( 家,属于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宗教哲学社团成员)主编,系宗教哲学
题》,月刊。最初由彼得
社团机关刊物,吉比乌斯和梅列日科夫斯基为其主要撰稿者。 英译者
第 37 页
但也有人认为,即便无有此事,霍达谢维奇也同样会对勃 留索夫产生反感。霍达谢维奇认为,勃留索夫为了诗可以 背叛一切。吉比乌斯笔下的勃留索夫所钟爱和追求的仅仅 是成名成家,而在霍达谢维奇看来,勃留索夫一心一意爱 着的乃是艺术。总之,勃留索夫所爱的在实质上可合而为 一,那就是空中楼阁。
勃留索夫在俄国现代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不可 避免地导致了文学界对他生活经历的探讨远胜于对他作品 的研究,因为,他的独特性不仅在于他的文学信仰是典型 的象征派式的,即相信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而且还在于 他精心保存了大量的生平资料。勃留索夫认为,诗人尤其 应该在表现时代精神时体现出自身的重要性。他至少早就 敏锐地感觉到了自己思想中的时代气息,并且,在他自己 的诗《世纪末》中,他也看到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已渗透进 字里行间,成为诗歌的组成部分。当勃留索夫还只是个少 年时,他就致力于自传的准备工作。他此举不免引人发笑, 但他的自负却又令人难以忍受,两者交织在一起,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些富有青春朝气的笔记,每本都 冠之以《我的生活,自传素材》的标题,这些笔记也确实 为后来整理出版有关他的许多重要文献提供了材料。勃留 索夫日记乃其中的一种。要理解勃留索夫的作品,就必须 求助于他的传记材料,而这也许正是勃留索夫精心保存生 平资料的意图所在。 勃留索夫的日记在他去世后才出版,但他生前已经发
第 38 页
表了一批自传性的作品。在自传体小说《我的青春》的序 言中,他阐明了自己对于自传的看法,遣词造句中似乎带 有几分卢梭的腔调。他说,诗人的职责在于传达自己的灵 魂,没有人会感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无足轻重,乃至于对把 它传达给他人毫无兴趣。诗人的精神在本质上并不比他人 的高贵,但他感觉敏锐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就自传式 的记录而言,它所感兴趣的不仅是表达作者本人的内心世 界,刻画他人的性格和传达时代精神也都是它所关注的。 年夏,勃留索夫在爱沙尼亚的雷瓦尔(即塔林)①海 滨写作《我的青春》时,曾计划一俟完稿即将之付梓。在 他看来,这本记载他已逝年华的书,堪称“时代灵魂”的
报道,如果不及时公之于众,那么,五十年后它就将失去
其意义。倘使《我的青 春》果能于
年问世的话,它也
年版)的
许会成为勃留索夫的诗集《第三警卫队》(
完美的指南,然而,勃留索夫未能如愿以偿。当然绝不会 因为《我的青春》之没有及时问世而怀疑勃留索夫在自传 问题上所持的信念。 青年时期的勃留索夫,正如日记中所表现的,既敏锐 地意识到了时代的变迁,也强烈地感觉到作为一个年轻的 艺术家要拓展自己的才华是何等不易。 年,他怀着无
比激动的心情拜读了玛丽亚
巴西珂塞娃 的 日记,这使
入帝俄。 迹。 玛丽亚 中译者
爱沙尼亚:西面和北面临里加湾、波罗的海和芬兰湾。 世纪初并 年又加入苏联。塔 林(旧称雷瓦尔)是 年独立, 世纪古 其首都,铁 路枢纽和波罗的海港口。有教堂、城堡等
中译者 巴西珂塞娃(
):俄国画家、回忆录作家。
第 39 页
巴西珂塞娃是一位定 居巴黎并在巴黎受教育的俄国画家,二十四岁时死于肺结 年,即她 核。她的才华直到她死后才为世人所认可。 去世三年后,她的日记在巴黎出版,引起了艺术界的极大 年予以连载,勃留 兴趣。 俄国的《北方使者》 也在 索夫正是这样才读到了她的日记。他发现自己与玛丽亚 巴西珂塞娃在许多方面都极为相似:有天赋,自恃天才, 少年时就把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定在非同寻常的高度上,并 常常因担心不能实现夙愿而急不可耐。她十五岁时写道: “人为了得到一切,应该逃避生活,尽快地逃避; …要独 是的, 立于众人之外,尽一切可能;要获得勇气和力量 这种力量是 勇气和力量!不论是何种意义上的力量! 令人敬畏的;是强大的;是人类幸福的顶峰……”十八岁 的勃留索夫读了这段文字后,激动地写道:“我必须写,我 必须写些什么!……生命不会等待……前进,向着胜利!” 在某种程度上,勃留索夫的同时代人吉比乌斯、霍达 谢维奇和别雷以及玛丽娜 茨维塔耶娃(玛丽娜是位才华 横溢的年轻女诗人,她曾希望引起勃留索夫对她的注意, 但被对方漠然置之。 等人笔下所描绘的勃留索夫与他本 ) 人日记中所出现的形象有很大差别,的确,这些人过度渲 染了中年或老年勃留索夫的性格特征,但这也并不能造成 两个完全不同的勃留索夫形象的出现。对勃留索夫肖像的 不同描绘与其说互相矛盾,不如说互相补充:自传弥补了 勃留索夫的一些为他人所疏漏的性格特征。例如,自嘲就
①《北方使者》:彼得堡,
年起向新艺术开放。 年。 文学、科学和政治刊物,
他对自传的热情备受鼓舞。玛丽亚
英译者
中译者
②参看附录《劳动英雄:关于勃留索夫》。
第 40 页
是他重要的性格特征之一。他显然很欣赏自己所扮演的 “瓦列里 勃留索夫”一角,但他也欣赏那些看透他的人, 诸如哲学家尼古拉 费约得洛夫①以及他的校友皮尔斯基。 一天晚上,尼古拉 费约得洛夫和皮尔斯基整晚都在卖弄 着他们的那种老于世故,他们盯着勃留索夫看,并且“像 西塞罗似的辩论家”那样大笑不止。 勃留索夫惊人的创作力很晚才为人知晓。玛丽娜等人 经常说他只知道勤奋地写作,而缺乏“灵感的火花”,并用 他的一首诗为证,因为在这首诗中,勃留索夫把灵感称为 “忠实的老黄牛”。青年勃留索夫在一次狂欢宴会后,回家 一连写了十一首商籁体诗和两首长诗。无论这种说法有多 夸张,他的激情和灵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他无疑也是 一位诗艺精湛的诗人,因此,他丝毫不用掩饰自己创作的 艰辛。 除了勃留索夫的日记外,有人还发现了另一研究角度, 即从勃留索夫的学生时代入手。那时,勃留索夫热中于研 究拉丁语诗人和那些彪柄罗马史册的伟人,他们对他的诗 歌构思和自我形象塑造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他自命不凡地 以苏拉②自诩,并通过各种途径自吹自擂。这有其可笑的 一面,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为实现未来成为伟人这一目 年的话,那么, 标而实施的一个步骤。如果他生活在 他所崇拜的偶像必定是拿破仑。然而,这位倨傲的、创作 了《杰作》和《这是我》的诗坛明星,居然曾在他的教授 面前战战兢兢,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简直耸人听闻。
):俄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其 ① 尼 古 拉 费约得洛夫( 英译者 思想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有极大影响。 中译者 苏拉(前 前 ):古罗马统帅,独裁者。
第 41 页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许多关于勃留索夫的研究文章都 被染上了政治色彩。年轻时的勃留索夫对政治漠不关心, ,他却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并情愿为新政 权的文化事业服务,直到 年逝世。勃留索夫之从政, 在苏联批评家看来,是弥补了他创作上的过失,尽管他的

然而,
诗作本身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完全不相适宜,而在其他更 多的人,尤其是与他同时代的移居国外的文学界人士看来, 此乃勃留索夫一大缺憾。机会主义这一名称用于勃留索夫 如果不说是温和有余的话,至少是很贴切的,这一事实使 得对勃留索夫作品的文学价值做出公正评价具有一定难度, 而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人们也许会说他是自寻麻烦, 因为主张艺术揭示艺术家灵魂的正是他本人。 对于一位在某种特殊环境里被仓促地盖棺论定的作家, 我们也许有必要对他予以重新考察。但就对勃留索夫的研 究而言,在那些英语国家里却不是重新考察的问题,而是 研究工作几乎尚未开始,尽管那里可能有他的读者。不论 是重新考察还是着手研究,从日记入手都不失为一个良好 的开端,况且还有与勃留索夫同时代的两位杰出人物(也 许并非如此)对他的评论作为日记的补充。他们的评论和 勃留索夫本人的日记相辅相成,为研究者充分展露了勃留 索夫的性格特征。
① 应 为
年。
中译者
第 42 页
勃留索夫日记钞 一八九三年


欢迎你,新年!我生命中第二个十年的最后一年,也 是我大学预科①的最后一年 紧时机吧! 我今年的打算如下:(
断绝来往。( 行事。 又及 :我打算把译成的魏尔伦的作品寄至《外国文学 新闻》 ,把《阴魂》和《尼古拉》分别投寄给《艺术家》
和《谜》 (结 果, 篇 也 未 被 采 用。〔 … … 〕 一 )


…是时候了 ,我的朋友 ,抓 步入文坛 。 ( 设法与
以优秀成绩完成大学预科学业。( 按照我的全部信念
在学校里事事表现出独立的姿态。(
大学预科的考试日益迫近,可我对学习却反感极了,连教
勃留索夫 这之前,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莫斯科波利伐诺夫预科学校,而
年至
极差,且有桀骜不驯和扰乱秩序的坏名声。
《谜》:彼得堡, 刊。
年,他在克莱依曼预科学校学习时,却成绩 英译者
年 ,探索唯灵论及超灵现象的周
英译者
第 43 页
科书都不愿碰一下。 我期待着下一期 《外国文学》和《画评》 的出版,并忙于翻译马拉美的作品,准备日后把译稿寄出……


一个人即使真的有才华 ,甚至天赋 ,它也只不过帮助 他缓缓地向成功靠拢,而我并不满足于此!我必须另辟蹊 径
我终于在暮霭中找到了一盏明灯,一盏为我指明通
往胜利前程的明灯 :颓废派艺术 。是的 ,有人也许会说它 谬误百般 ,荒诞不经 ,但它
颓废派艺术在向前发展,
未来是属于颓废派艺术的 ,尤其是当它拥有了一位英明领 袖时。那个领袖将是我!是的,是我!
月 日
昨天是我的命名日,
也前来道贺。仪式开始时,
节奏过于缓慢,令人不耐其烦。晚宴后,我设法同伊丽娜 安德罗夫娜(玛丝洛娃)单独待了一会儿:起初,我们躲在 一张莫斯科地图后面接吻,后来干脆大模大样地走进了另一 间屋子……我记得我喋喋不休地把我的一些支离破碎的、颓 废派式的念头向她一股脑儿倒了出来:什么月亮从黑暗里漂 浮出来,东方宝塔在溪流里微笑,以及青春梦幻中诞生的种 种奇思异想。没想到伊丽娜竟觉得意犹未尽,约我星期五和 星期天再同她会面。回想起昨天和伊丽娜在一起的一切,我 的心不禁狂跳。怀着这种兴奋的心情,今天我亲自把马拉美 作品的译稿送到了《俄国评论》编辑部。 〔此稿未被采用。 〕
月 日
如果我想以《荷马语言的光谱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