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寄宿-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相比于种种眼下就显得苛刻无比的援助条件,比如石油资源的垄断开发,其他矿产的投标优先权等,他们当然会选择这种几乎完全无偿,只需要付出一些地皮和安全管理人力,还可以解决一下就业问题,傻子才会拒绝。

当然汉语在学习起来,要比英语困难很多,英语学上二十年,很多人都不能流利对话 ,必须借助词典才能看懂一些文章内容,何况更复杂的汉语。好在肯下功夫的人照样能学会,一个道理,虽然比例都不大。大多能通过义务学习阶段认识不少汉字,可以看懂短话和一些单词。

很多非洲国家的地图上的地名已经同时用英汉标注,当然还有自己的本地语言。落后就要学习,西方的高技术壁垒不是一天两天了,连华国自己都主要走的自立开发的道路,非是不愿意学,而是人家捂着藏着,要么拿国际专利法来制约你,当然很多过时的技术早已公开,也超过了专利法的年限。学的大都是一些管理经验,制度借鉴,核心技术除了开始的模仿之外,后面的就要靠独力开发,不过这样也比自己关起门来研究快的多,起码有个明显的样本,哪怕他们封闭的再好。

建立在世界最大沙漠,几乎是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带,预期世界发电量第一的超巨规模太阳能电站,已经有部分阵列投入运行,其效率之高,丝毫不下于水力发电,但成本的低廉,对环境的影响,还比一向标榜清洁的水电要小一些。在这里终年炎热,不像水力一般还需要受到季节枯旺的影响。不过维护成本两者差不多,主要是气温太高,很多辅助设施老化太快,而且高压输电网,也受到风沙的影响,得定期察看,距离非常长远。

在一个被命名为“地下海”的地方,就矗立着一望无际的太阳能阵列组,别的不论,但从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规模上来说,就比以往任何一个常规电站来的恐怖和震撼人心。这还仅仅是一个角落而已, 更多的正在同时开发之中。

“现在这个投产基地每天发电量如何?”薛云楚正在进行一场视察,本来他也不需要亲自过来,不过同时进行的那项思维信息储备计划,还需要他对人类进行更多的直接观察,才能储备更多资料,用来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演。

“现在这个太阳能电站,每天可以工作12到14小时,由于地处热带,年有效平均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左右,其效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同等规模的太阳能电站,”电站负责人自豪地说道,“现在每天发电量为0。2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每天十分之一的发电量,而且由于后者很多时间不能全负载运行,平均下来可以达到七分之一左右,这还仅仅是计划的千分之一,一旦全部完成,可以想见整个非洲大陆在数百年之内不必担忧能源问题,”

太阳能的一个重大缺点,就是不能持续发电,不过有着最新的蓄电技术之下,这个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甚至薛云楚自己曾经整理的新型电池也没有必要再拿出来,在消化吸收了罗尔人提供的新型电力相关技术之后,各种高效蓄电设备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了,成本相对低廉,使用寿命也相当长,一般都能连续充电使用数年。由此,一场汽车,乃至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大革命,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可以想见,不久之后的污染问题会得到大大改善。

石油资源等以往常规能源的枯竭,并未让中东地区就此变成一盘凉菜,反而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提高,这一地广人稀,气候炎热,同样处于低纬度,而且交通位置实在重要,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咽喉位置,可以想象如果一旦这里的太阳能电站大规模投产建设,将成为世界上唯一可能与撒哈拉太阳能超级电站相媲美的地方。

因此,不仅在这一地区有着传统强大军事实力的美国,在开发太阳能电站先人一步,随后欧盟因为日照问题,开发太久带来的土地成本问题而迟迟进展不大的太阳能建设,也将目光投向这里,与美国这个传统盟友展开了一场剧烈争夺,同时参加的还有华,日,俄罗斯等国。

战争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些竞争对手,哪个都不能使用不对称战术,偶尔爆发的误伤冲突也证明了这点,只好仿效国际惯例,共同开发,当然占的比例如何还是要由国家实力来决定。而且民众智慧越来越高,在有其他方式选择的前提下,当然最主要的是实力处在一个数量级上,已经不会将战争冲突当成首要方式的。美国当初可以说服人们屡次攻打中东,后者才是主要原因,打败一个国家伤亡数千就能取得胜利,这都逼得后任政府撤军。可历史上已经没有比这伤亡更低的大规模战争了。

本来各国是要各自与当地国家谈判商定自己的建设区域,但太阳能电站本身是联网规模越大,其维护成本,电线的架设,安全问题的考虑等等都会减少很多。比如使用相同的材料类型,更新换代的时间就可以保持一致,浪费就能减少很多,同时便于统筹管理。于是在政治家的较量之下,相互妥协之后,也仿效非洲各国间建立了国际联合太阳能利用公司,各自出资参股,比例多少还是要按国力来划分的,当然底下的互相争夺是少不了的,死的人也是不少,比如与当地居民的补偿冲突,宗教信仰的冲突,有些土著教派信仰太阳神 ,认为这是在偷去他的神力,不能怪愚昧,疯狂的信仰根本不讲逻辑和道理。

第十六章 太阳能的开发(下)

在这场由根本能源的变化带来的巨大工业革命中,数不尽的公司破产倒闭,又有数不尽的新公司冒了出来,一代接着一代的新产品,用标榜着“清洁”“廉价”“时尚”的广告词充斥着全球的各个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石油煤炭这些让人们摆脱自然压力,走入工业文明的能源正在逐渐退出它作为能源释放热能的领域,转为更重要的用途——工业原料,现在的条件下,各种新材料虽然也层出不穷,但许多制品还是只能依靠从石油煤炭这些重要工业原料中提取炼制的材料,其实人们早就发现,单单燃烧,是大大浪费了这些经过亿万年演化才积累起的宝贵资源,多少珍贵的成分都随着燃烧化作一团烟雾。只不过一向短见的人们为了成本问题,大多仍然主要把它们作为能源使用。

石油已经接近枯竭,中东的大油田,不知道多少已经倒闭,亚洲,美洲,这些地方的油田枯竭的更快,许多国家储备油田早就禁产了,毕竟很多军工业,航天业,更需要这些原料提取的制品,而不是作为能源使用。不过还有一个地方,由于自然威胁和高昂的成本,一直开发的进度不是很快,那就是深海和大洋,至于近海石油,早就被争夺的一干二净。

煤炭的情形要好得多,华国虽然在使用上长期存在着极端严重的浪费,但地下的储备过于丰富,至少还能供一二百年的开掘,勉强可以维持到新材料的大范围应用。

薛云楚看着各地汇总来的报告,整个人类进展总体上还是向好的一面发展,能源问题算是已经有解决的道路,不过其他方面的进展却差强人意,毕竟发展的不平衡,乃是一个常态。

“黄龙能源分公司已经控制了国际上超过百分之十的能源市场,在上一年的利润总结中,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这个分公司在所有子公司中首次占据首位,生产的车辆供电器,小型化太阳能设备,均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在非洲大陆的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七十,亚洲为百分之三十,其他各洲相比就差得多,一向消费力强大,几乎占据世界四分之一的消费总额的美洲,在面对其他众多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只能占据百分之五左右的能源份额,而非洲大陆消费力太低,综合起来百分之十的世界能源市场占有率相当可观,随着发展,这个数字将不断扩大,我们去年吞并,控股的能源企业,超过一千五百家,遍布世界各地,……”一份能源总结报告详细地描述着黄龙公司在能源行业的发展历程。

作为自己亲手缔造的庞大商业帝国,黄龙公司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已经巨大无比,涉足了数百个行业,拥有不尽其数的分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在任何一个国家,在自己遍布全球的间谍网络暗助之下,其知名度已经超越了无数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但但是每天流动的资金链,就超过许多国家的年国民生产总值。无论哪个朝代,那个国家,官商总是最强的,就算美国,也是充斥着政客与公司之间的交易,不过这种交易很公开,很合法罢了。我给你政治捐款,你就得在以后的争议中说话。

整个公司是依靠最领先的监视技术,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当公正的奖惩制度来运转着,无论哪个人犯错,只要在修建有黄龙公司建筑之内,都会第一时间被发现并且传送到一台他亲自改进的中枢处理系统中进行一个预处理。固然这样做的弊端很大,比如假如人们完全明白这套监视系统的可怕之后,会感到极度不自由,时刻被督促一般。但相比于其他公司,随之附加的公正奖惩制度,也消除了这种内心上的不满。

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被肯定,而单纯靠人管理,制度再先进也有漏洞,靠人进行总有疏漏之处并且偏颇。很多个性不善于人际交往,但能力极强的人,往往会不断跳槽,寻找合适的地方。毕竟那种八面玲珑的人,实在太少,若是要求每个人都这么做,他还有多少精力去工作,去创新了?这就是屡经诟病的为人哲学,人的精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否则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某方面能力非常不凡的人物下场悲惨了。这不能完全归罪于他们不懂做人,而是专注于某方面的发展而无法兼顾,导致下意识地忽略掉了。

因此,尽管许多人也知道公司有监视制度,同时明白一点它的可怕,但还是能够忍受,毕竟比起其他同样进行监视员工的公司来,这里更为公平,薪金更高,而且不必担心,上司可以随意炒你,没有中央系统根据各种规章进行的初步判定,他们只能作出批评或者减少某些待遇等,至于成绩更是不会被抹煞,哪怕是一个清洁工人多加班五分钟,也会被记录下来,并且增加相应的可能不足一元的薪水。

综合比较起来,毕竟社会还远为发展到人权极重的地步,何况就算在西方国家,监视自己民众的通话渠道也是平常。所以黄龙公司内的跳槽率都是极低的,大多是被动挖走的,自己主动离开的案例很少。和很多公司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流失率比起来,简直和监狱一般可靠。

正是依靠了这套相对完备的技术和制度,才能让最初靠一点超时代科技发展起来的黄龙公司能在常规条件下,与那些老牌公司进行分庭抗礼。

“关于太阳能的推广利用,阻力几乎不存在,对于这种应用了数百万年的天然能源,接受起来太过容易,而且许多国家早就有很长的利用历史,捆绑销售的策略,即每销售一辆皇龙汽车,即搭配黄龙供电器等,在许多国家效果非常好,但也遭到了不少竞争公司的抗议和反对,不过由于政府部门的倾斜,在拖官司的情况下,我们就已经把那些反对派或者收购,或者拖垮,但为了保证不被众多国家的垄断法禁锢,还是只能提供部分技术,与其他企业合作生产,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