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福王-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什么意思都没有!”现在的崇祯可不是那个容易上当的家伙了,在身边那些奸佞特别是朱由骢的影响之下他正在努力地成为一代昏君,还是特别无耻的那种。“朕只是好意地提醒诸位爱卿,我大明现在的实力足以为你们在周边的活动提供保护,至于那更远的地方么……”

“臣等受教了!”还不就是老一套的远交近攻?上了年纪的周延儒还真就没打算跑太远,根据他所掌握的知识北边的鞑靼、南边的安南、东边棒子国的煤铁都能挖上好几百年,大明想要发展、那死胖子也成天想着要打造一支无坚不催的虎狼之师,能少得了这些东西?至于那些更远的地方么,还是多培养点年轻人出来折腾好了。

“周爱卿,你这喜欢打断朕说话的习惯怎么老是改不了?这可是很没礼貌的哦,也就你运气好,碰上了朕这种高风亮节、虚怀若谷……”讲得口干舌燥的崇祯在众人昏迷前,才放弃了狠狠吹捧自己的机会。“所以呢这事,朕就不和你再计较了!”

我呸!就你这个昏君还深明大义?还公正廉明?那是形容我们正人君子的好不好?没读过几天书就少显摆,你怎么就不说自个冰清玉洁呢?周延儒发觉眼前这皇帝自从身边就剩些口蜜腹剑的卑鄙小人以来,就变得越来越寡廉鲜耻。

其实不仅是亭内众人,就连德昌郡王朱由崧也快受不了崇祯的这种奇葩表现,只能苦着张脸偷偷提醒道:“皇上,您还是抓紧时间把正事给说了吧!”

“哦对!我们还是先来谈谈另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反正朕的美德实在太多,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说完的……”看看天色都快到未时了,各部还有不少的重大决定需要崇祯这昏君回去盖那个专用戳子,他也只能决定不再胡闹。“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们既然是新时代的商人,总不能只顾着做学问把眼光都盯在周边属国的身上。否则万一哪天人家受到圣人感化突然决定举族内附了,那你们也就做不成利润最大的海商了不是?所以呢,朕决定重新组建远洋商队,让你们也有机会四处去走走看看,顺便把我大明的商品卖到西方盟友的老家去,别让他们成天剥削我们的劳动成果!”

“吾皇圣明!”对于那种内附不内附的说法,周延儒就直接当做是崇祯的废话了。这昏君还真当人家傻啊?不好好地关上门在家里作威作福,非得跑到大明来当被圈养的猪?之所以不让士人们把眼光长时间盯在周边,还不是因为这些地方已经被那死胖子给惦记上了。正在挖空心思寻找打劫的借口?

然而崇祯的最后那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周延儒。根据最近这些日子和被忽悠来的那票西方神棍的闲聊,他才知道大明的东西运到西方后有多大的利润。但即便是知道那些西夷能把大明境内一个不到五十两的破瓶子拿回家换一座城堡,他们也还是只能望洋兴叹。自从士人们把郑和舰队给折腾没了顺便大力宣扬海禁以后,就连士人商队也最多只能去倭岛或吕宋。现在想要远涉重洋,所缺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可是皇上,臣等没船没人,去不了啊!”

“没船?没人?”崇祯冷冷一笑道:“没船可以造!周爱卿,你别以为朕不知道那金山卫内藏着的船厂是谁的!那澉蒲所能堆积了那么多木材。温长卿你该不会想告诉朕你是留着准备建房子用的吧?”

“臣惶恐!”这年头皇帝的密探遍布天下,只有他不想知道的事而没有他不能知道的秘密。所以温体仁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只不过皇帝既然提了出来那怎么也得给他点面子,表示一下自己的惊讶。

“你也就别在那里惶恐了!”早就看惯了这一套表演的崇祯。很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道:“朕前些日子既然没有提这事,就不会现在拿出来找你们的麻烦。朕只是想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愿意让别人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就赶紧把那些零零碎碎的地方给朕收拾干净。把手里捏着的工匠和物资都给朕送到龙江船厂去!”

“龙江船厂?”没听说那破地方最近在搞什么大的工程啊,就那些长满了杂草连鱼都找不到一条的船坞还能有什么用?

“对!龙江船厂!朕已经下诏从北方抽调五万精壮劳工过来,他们会在年底前完成对龙江船厂的彻底修复!并且朕还安排了数十名手艺最精湛的墨家大师教你们如何设计制造新型货船。更有来自西方的神棍告诉你们怎么进行远洋航行!”

“皇上!”要说前些年让士人们投资造几艘宝船不难,可现在大家都囊中羞涩数代人积攒下来的那点家当都被皇帝给骗了去,温体仁只能硬着头皮道:“请恕微臣直言。臣等如今虽谈不上家徒四壁,但这海贸的投入实在巨大,即便是朝廷帮忙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也实在无力承担……”

“这事,朝廷早就替你们考虑到了!这次让你们去倭岛挖银子,不仅仅是为了表彰你们帮忙清除障碍,也是给你们一个迅速积累资本的机会,帮助你们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崇祯继续补充道:“只要你们愿意出海经商,朝廷不但会免掉你们在这三年里的所有税赋,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再出手相助!而你们从海外运回来的物资,只要是我大明需要的,更会高价收购!这一来一往之间存在多大的利益,就不用朕再告诉你们了吧?”

“臣启皇上!”既然是在和无耻的皇帝谈交易,那就肯定要尽量避免自己能想到的风险。虽然这资金问题看起来不在是什么困难,但老成持重周延儒却还有着其他的担心。“据臣所知,如今这海上贸易可是被那些西夷给把持着的。如果我们贸然加入进去,万一他们心生芥蒂,那这安全方面……”

“哈哈……这个你就放心好了!”崇祯仰天一笑,毫不在意地道:“那些西夷不就仗着自己船坚炮利么?难道你们就会傻乎乎地给他们讲道理,不在自己的船上装几门我大明生产的巨炮?更何况这造船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骢弟已经作出了承诺,五年!只要五年时间!我大明就将真正拥有一支钢铁海军,届时你们还怕没人保驾护航?”

“吾皇圣明!”好多年了,或许周延儒等人从步入朝堂的那天起就没这么真心实意地夸奖过崇祯。皇帝这话已经说得够清楚,那倭岛上的银子就是让他们抢来武装自己的,如果这还不足以和那些所谓的盟友抢生意,不还有大明海军撑腰么?那死胖子现在仗着几艘破船就敢横行霸道,跑到爪哇岛去在西夷面前耀武扬威了,要真让他捣鼓出一支钢铁雄师,这天下还有谁敢对大明商人指手划脚的?

“当然了,这五年内你们可不能闲着。不但要打理好商学院的事,还需要拟订出一份对我大明有利的贸易规则来!记住了,你们的目的不是让我大明做游戏的参与者,而是要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如果做不到,那现在就提出来,朕也好换人!”

把这个扬名天下的好事让给别人?除非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朱由骢的铁甲战舰撞了脑袋,否则他们才不会傻到放过这样稳稳当当捞取巨大利益的机会。当即恭身回应到:“臣等定不负圣上厚望,一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九章群英荟萃

自隋以来的科举考试本意是要取代推荐、考察制,让全国士子都摆脱一切外部因素以个人身份所参加的一场智力测试,以期达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效果。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这项制度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也的确选拔出了一大批威武不屈、清正廉明的优秀人才。

明代的统治者对科举更是格外重视,制订的方法之严密更远超以往任何朝代。虽然因为八股文的兴起让科举成为了禁锢知识分子思想摧残人才的工具,但这仍然是寒门子弟摆脱那种卑微身份,进入仕途的最佳选择,更是被视为唯一的正途。而这个时代的崇祯之所以士人们骂做昏君,其中一大理由就是他除了即位那年搞过一场恩科以外,就再也没举行过科举考试了。

六年啊!整整六年没开科取士,这让天下多少寒窗苦读的饱学之士心灰意冷?又让多少期待借科考之机,大发横财的朝廷官员望眼欲穿?更让朝中大臣痛不欲生的是,正因为这种无耻的做法才让他们处于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而崇祯那昏君也才能明目张胆地拐骗士林精英,对他们这些老成持重的大臣恣意戏弄。

或许是士人们背地里扎小人的诅咒起了效,也或许是因为皇帝身边那个最大的奸臣去了倭岛,还或许是……反正不管怎么说,自崇祯五年十月颁下的那则诏书终于让他们如愿以偿。朝廷要重开科考试了,而且这次直接越过院试、乡试两关,在南京城举行会试。仿佛是为了补偿天下士人这几年所做出的努力,朝廷还明言此次科考不限制取士人数。

此消息一出立即让天下士人受宠若惊,据不可靠的小道消息称,仅广东那腥膻之地就有数十名秀才高兴得发了疯。其实这也好理解,会试那是什么?能参加这个考试的人,必须先取得举人资格才可以。这让那些七老八十连秀才都没中过的童生怎么能不欣喜若狂?

一时之间,各地通往南京城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地方远的甚至在过年前就已经扛上包裹准备好笔墨纸砚上路了。过年?都这时候了还过什么年啊?不管过不过得了这关,都得先去应天捞个举人名头回家光宗耀祖再说!幸亏这年头还流行穷文富武的说法,士人们即便是家中再富有也基本都是孤身上路,否则到了崇祯六年的三月,在南京城里多出来的就是不仅是那近百万人口。

等到了地方,那些寒门士人才发现,朝廷为了举办这次超大规模的考试还真下了不少的工夫。南京城大小客栈全被朝廷包下了,寺庙道观甚至是青楼楚馆所有能住人的地方也被划为了士人门的居住地。并且还免费提供一日两餐。虽然住得和吃得都不是那么好,但至少比他们准备忍饥挨饿地熬到会试那天要强。据说从半年前就开始大规模翻修到现在依然大门紧闭的贡院,仿佛也证明朝廷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而崇祯六年发生的一系列事更让赶考学子们看到了盛世的曙光。二月里突然开始的全民免费教育,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获得了童生资格,即便是他们这次名落孙山,但还有儿子还有孙子会前仆后继,终有一天能杀出重围光耀门楣的。

朝堂之上大规模的清洗,更是让不少有心之人看到了希望。也难怪这次的科考规模如此之大,东林党人被整下去了齐楚浙党也落魄失势。这说明只要他们能闯过这一关就会直接获得朝廷任命。与那些早就被镇国将军欺凌过的北方士子不同,来自江南地区的不少学子已经开始在拉帮结派,准备着在将来成立新的联盟,做上可威胁皇帝下可统治百姓的朝廷重臣。

如果那些满怀憧憬的南方士子有时间去正在忙着筹建商学院的周延儒那里打探一下的话。他们或许会知道这次又被朝廷戏弄了。按照孔衍植那奸佞的说法,那些七老八十的童生其实就是道具,朝廷一个也不会录用,但却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每月八两的饷银。目的只为了防止百姓误会朝廷不再尊重知识。

而之所以可能产生这种误会的原因,则是朝廷决定取消士人们不用交税见官不跪等一系列的特殊待遇,更要彻底颠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千年传统。对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