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福王-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万两黄金?那可就是一百五十多万两白银啊,这家伙心可真够黑的,居然把价格给抬到这么高,他也不怕把对手给吓跑了让张天琳血本无归?

这个么……一个少林寺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但他们也没必要摆这么多佛像在一个地方。而张天琳更是花费二十万两白银买来了最可靠的情报,仅他这次请来的这些高僧大德加一块,就有近五百万的家当。虽然卖完还得被朝廷抽两成的税,但那也可以去找镇国将军多买点军火把自己给武装起来,省得下次出外打劫的时候真变成人家的后勤大队。

“一百六十万两!”苏州城外寒山寺的主持站了出来。用他的实际行动支持少林方丈的正义行为。

“一百六十五万!”

“……”

“五百六十万两!喂,你这洋神棍还加不加了?”张天琳原本只打算捞个两三百万就够了的,还真没想到这堆破烂能这么值钱。

“不加了!他们合起伙来欺负我一个外乡人……”奥雷利奥仿佛真是受了莫大的委屈,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他可是懂得要见好就收的人。现在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赶来的九大寺庙全部家产,再演下去就该演砸了。

“天见可怜,我佛慈悲!”南北少林、灵隐、寒山、靖安宝峰……善良的九大寺庙主持们真不知道那俩祸害私下的阴谋,但为了保住这批佛像他们真的是竭尽全力了。

“来人啊!把这堆破烂给拾掇干净点。别亏了咱的大买家!另外,等他们签字画押后就派些机灵的兄弟跟着去收银子!”这可是数百万两银子的大买卖,要不派点自己人跟着。张天琳还真怕别人赖他的帐。

“最后一件稀罕物!”这次被拖出来的又是一个大活人,而且还是张天琳费尽心思用了好几天才给抓到的。“这家伙叫宫本武藏,别看他人长得不咋样,但在倭岛的名气那可大着呢。叫什么剑圣。”

“他娘的把头抬起来,给大家伙瞧瞧!”狠狠地踹了一脚,张天琳才继续吼道:“这东西虽然不能拿回去看家护院,但您若是开武馆的那可就太有用了。还有啥招牌比在门口挂个倭岛剑圣更能吸引人的?”

“七万两!”五虎断门刀的掌门彭虎站了出来,他大老远地赶过来为的就是这家伙。虽然如今朝廷办起官学把年轻人都给拐跑了,但各地武馆的生意却日渐红火起来。皇帝在帝国学院搞的那套军训即将全面推广,从明年开春起身体素质将做为一项与品行同样重要的考核标准,这科没有达标的除非脑子特别好使,否则将很难进入到更高学府。

而那些文弱书生想要强身健体,还不得到他们这里来研习武术?各门各派虽然没打算教受自己的独门绝技,但也不会放过这笔大买卖,都在挖空心思地琢磨抢夺生源的办法呢。

“十万!”鹰爪门的人也来了,跟那些青楼老板一样,他们也知道做任何买卖都得有点自己的特色才行。挂个这么个家伙在门口,那至少也能唬唬人不是?反正没谁会傻到说是买来的,等运了回去那肯定要找群说书先生,把他们血战数千回合最终生擒倭岛剑圣的壮举给大为宣扬宣扬才对!那就能证明自家的武术比别人更好,这锻炼身体的效果也更不用提了。

“来人啊!帮咱把这里给看好了,呆会谁出的价高,就让谁把这废物给带走。”张天琳还忙着呢,他得赶紧卖完私货找镇国将军去,不然被刘宗敏等人把好东西挑完了,他就是有再多的银子也没用。

“苏老三,死哪去了?”刚回到宝山所那幢即将完工的建筑内,张天琳就急吼吼地叫了起来。

“在这呢!”从山西开始就一直跟着张天琳四处打家劫舍的苏老三从门外走了进来,一脸兴奋地道:“真没想到,咱这次捞的比李自成那土匪还多……”

“行了,你小子就他娘的这点能耐!”很是不屑地骂了一句,张天琳这才吩咐道:“赶紧算算,除了兄弟们的饷银,咱这次还能剩下多少?”

“早就算好了,如果算上还没卖出去的那窝囊废,咱这趟出征最少净赚四百余万两。”苏老三以前也有自家的钱庄,如果不是他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当时的知府老爷,结果被栽了个莫名其妙的罪名最终家破人亡,他也不会去当土匪。

“赶紧去准备一下,半个时辰后立即出发去应天府!”

“去应天干嘛?”

“你傻啊?咱兜里也现在有银子了,你还不赶紧去告诉裴老六?”发现苏老三好象没反应过来,张天琳狠狠地踹了一脚道:“镇国将军可说了的,这次会出售十挺机枪!当初咱穷没胆子跟李自成他们抢,才确定要那些破烂的……”

“买军火!对,咱得赶紧去买军火去!”苏老三恍然大悟,这可不是有了银子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前些年。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有很多可以打劫的地方,得赶紧先武装好自己才能接着横行霸道。“师长您放心,咱现在就出发。昼夜不停地赶过去,说啥也要给咱弟兄们抢到点好东西!”

“他娘的,这趟又白忙活了!”张天琳哀叹着,虽然没有埋怨朱由骢什么,但也不妨碍他在心里诅咒那个小胖子这次被皇帝给狠狠收拾一下。

跟那个已经回到了南京城的死胖子比起来,他在这宝山所闹的算什么?这银子还没看上一眼呢,就进了别人的腰包。

人家镇国将军的能耐才叫大,一场战争下来非但没花朝廷一两银子,还让国库变得充盈起来。仅是卖武器给自家军队就可以大发横财赚上个好几千万两,朝廷今年砸出去的四万万两银子,恐怕又被他和那个不靠谱的皇帝给捞了一大半回来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再遇难题

张天琳的估计还是错了,在崇祯六年花出去的四万万两白银里朝廷只收回了不到两成。这当然不是朱由骢和崇祯没办法把银子给收回来,而是不能收也不敢收。否则别说是这俩祸害了,即便是在朝堂之上随便拧一个奸佞出来,那也有上万种方法让百姓们把好不容易才揣到兜里的银子给掏出来,然后还得感恩戴德地感谢朝廷为他们做了大好事。

大明百姓受的苦已经太多,用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他们贫困程度。虽然这些年大明因为出了朱由骢这个妖孽让百姓们不至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这也仅仅是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仅凭百姓们住的地方大都还是穷阎漏屋来看,大明朝廷想要做到真正的藏富于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但这留在民间,让百姓们用辛勤的汗水换走的银子也不是白给的。朝中奸佞们也不是让百姓把这么大笔银子藏在家里,而是要想办法让他们用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

只不过这事的难度比较大,以至于朝中奸佞忙得连按照传统过了腊月朝廷就得开始准备的元旦朝会,都已经顾不上了。虽然这个场面极其壮观的大朝会也就是让皇帝出来给文武百官和番邦使臣给看看,证明他还活蹦乱跳地没灾没病,可实在没人能抽出空来,最后还是一直在昭狱里帮忙折腾人犯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接过了这个倒霉差使。

主持吏部的顾锡畴很犯愁,既然短时间内帝国学院那边没有能力培养出足够的人才去替换旧的官僚系统。这个倔老头也只能把目光放在了组建新的监察机构,为官员们头顶再悬上一把利剑。

但无论是从白莲秘探中抽调人手,还是在各地选拔那些藉藉无名的酷吏,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可吏部现在所有的官员都是一个人在顶三个用,哪还能抽调得出足够的教员来啊?而且这个庞大的监督机构需要的花费也不少,他原本没这一项的预算都还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争吵才要来七成,现在的缺口可是更大了。

新任工部尚书王徵也很头疼。好不容易把各地的工厂都建了起来,可这新的麻烦事也在不断涌现。每到一地,总会有人在他耳边念叨朝廷无息贷款买来的机器是好使,原本那些从小作坊里走出来的工人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后也基本都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但如果不是朝廷说了头几个月是属于试生产阶段,主要是做点偷工减料的产品去糊弄那些西方盟友,原本打算用上大半年的原材料别说象现在这样硬撑一个月,就算是二十天都得悠着点来。这要是真等人招齐了,大家伙的手艺都练好了,那不得做上十天休息半年?而这些铁疙瘩的脾气也不那么好,时不时地还喜欢耍点小性子。可他们会使不会修啊。每次机器出了毛病都还得等上好几天。

一番权衡之下,这两位尚书都决定先把简单的事办了,当初建立帝国学院的时候他们可没少出力,现在也该是教育部投桃报李,帮他们解决人才问题的时候了。至于那银子和原材料么,等忙完这头,再厚着脸皮去找户部呗。

要说那孔衍植最近的日子过得可真不错,大大小小的学院都已经建成,皇帝又顶住各方压力优先满足他的需求。足额拨付了崇祯七年所需的全民免费教育资金。在了解到同僚的困难后,衍圣公二话没说,立马就答应出手相助。

顾老倔要教员这事他不能办,无论是教员还是学子他都舍不得给。但帝国学院这么大。现在才招了不到一成的学子,只要吏部能把人给带过来,那腾两间空房给他们搞个短期培训班也是可以的。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又发现几个好苗子,还可以顺手牵羊。

王徵这假道士的难题也好解决。不就是要技术工人么?学院这边暂时没有符合要求的人,但人家研究院不是借出了百余人的售后服务队吗?干脆就趁这一年的时间,把范贼遗书上所言的技术学院给办起来。受人以鱼不如受人于渔么。去各地的官学选拔一批满腹经纶又不那么死脑筋的来边学习边实践,以后民用机器的日常维修保养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只不过,孔衍植最后提出了一个小要求。这两件事都不在他的预算范围之内,所以要帝国学院帮忙培养人才不难,但得给钱!要知道现在大明可是有审计衙门的,要是他敢挪用一两教育专项资金的话,那不用通过刑部判决也不用进昭狱屈打成招,而是只要证据确凿就会被直接拖出去凌迟。

好吧,既然大家都缺钱花,那就一起找户部去,然后再回来讨论怎么分脏。可等他们看见朱之瑜那张苦瓜脸的时候才发觉,好象又找错了地方。

户部的破事比他们还严重,朝廷已经在北方施行了多年的土地政策虽然好,可漏洞却不少。从长期来看,这种不完善的土地国有化政策危害很大,甚至可能形成无法控制的土地兼并新模式。时间一长就会因为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把那些已经完全与土地脱钩,却掌握了先进知识的民众逼到造反的老路上去。那时候再想解决这个问题,可就不象朱由骢平定陕西叛乱那样简单了。但这个问题却不是用现在就能用银子去解决的,更不是他一个户部所能考虑得周全的事,还必须让其它各部门参合进来,帮忙出点子拿主意才行。

而短期内的危害也不小,近乎于无的地租将百姓们牢牢拴在了土地上,让他们没有太大的激情参与到即将开始的工业革命中去。

为了在不影响民生的前提下让大明子民从田地里走出来,朱之瑜出了个损招,他一面高价在管控最严格的辽东地区收购粮食,以保护那些刚开始半机械化作业的大地主们种田的积极性,一面准备在原本的粮食产地中原和江南搞低价倾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