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栖特种兵-第10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拨人的三分之二,被王全洲割了尾巴,其余的人朝王屋山方向跑去,想到那里包括在天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没有继续追击,打马回来。

    这一战,大获全胜,给他的中条山战役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一战,天军把十个县、一百五十个村长收入囊中,总人口超过二百万人。

    占领了中条山,就动掌握了晋、冀、豫三省钥枢,进可攻,退可守,对相邻三省进退自如。

    打通了中条山脉,连通雪峰山、巫山、太行山的一线,就变得畅行无阻。

    王全洲回来的时候,麦轲已经完成了对伤员的救治,不但是天军一方的人,而且包括了对清军伤员的清点和救治。

    这次蕣王坪战役,净死亡人数达到了三万人!

    也就是不算麦轲救治以后转危为安的人数,彻底死亡的人数就有三万,其中二万八千属于清军,二千人是天军。

    幸亏后来老子族兵打倒的那些人都是负伤,事后都被麦轲救活。

    这一战役,一共俘虏了五万清兵,其中二万多人是负伤以后被救活,然后归顺了天军的。

    经过动员,有三万人愿与参加天军,都是各方面经审查合格的。

    有一万五千人虽然愿意参加天军,但是经过检验和审查,他们不适合天军的要求,全部被遣散归乡。

    PS:  拙作正在主站首页强推中,并于12/1上架,期待各位新朋老友一如既往予以支持,预先感谢!


上架感言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上架了。

    第二本书,第二次上架感言,不知道算不算老作者,但是心情,还是如同初次写书一样忐忑。

    甚至更加忐忑。如果写得不好,第一次,还可以找借口,说自己是新手;第二次,则这个借口已经不新鲜。

    依然没有如同有人的说的那样,写起来轻松写意,轻车熟路,还是如同在夜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深沟在左,峭壁在右。

    依然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喜欢什么,只好拣自己喜欢的写,希望能在读者中找到一些共鸣。

    依然不知道是不是被读者接受,担心辛辛苦苦码字却无人问津。

    还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写作规律和框架,写起来天马行空,信马由缰。

    不管怎么说,第二本书已经上路,开始在读者面前展现,我会努力码字,认真对读者负责,坚持更新。

    二天前强推感言时,已经对我的朋友给予拙作的支持,本书编辑对拙作的指导和关照,以及网站对写作提供的条件,表达了感谢;在此我再次表示感谢!

    最后,还是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对作者的努力做出回馈。

    当然最期待的回馈就是订阅,大家一起谱写乔直的赚钱篇章。

    作者呢,尽力描述乔直的赚钱赚的痛快淋漓,读者朋友呢,大家一起跟着乐不思蜀,掏钱订阅心甘情愿。

    不满意的呢,有什么期望,希望大家提出来,尤其是给乔直的期待和要求,我负责转告,勒令他限制改进,立马改正!并且罚他交出赚钱秘诀!



第1379章 儒军二十八营

儒家既然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尤其是当了统治阶级的御用思想的统一武器以后,就变成了家,当然别诸子百家中的杂家,是大有不同的。

    但是从功能上讲,必须是满足各种需要。

    只要是维护统治所需要的东西,儒家就必须考虑进去,包括在他们的一揽子服务里面。

    而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军事需要了。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无论是合,还是分,都不是如同种庄稼,只要播下种子,到了天数,就可以收获了。

    也不是酿酒,只要把料配齐,放在酒窖里,经过一段时间,靠自然发酵,就可以往外舀酒喝了。

    分也好,合也好,都是打出来的!

    你说儒家不懂打仗,能为统治阶级服务吗?

    所以,儒家会打仗,称为儒将。

    一流儒将,才是最受欢迎的人才。

    而曾国藩算是满清时期,只好的一个了。

    他是科举出身,又是显赫一时的曾大帅,因此,才成为历史上能让满清在太平天国的攻击下苟延残喘的中流砥柱。

    丁善庆,至少军事理论上还可以,军事实践,在历史上没于多少机会,也不知道到底怎样。

    可是现在,他的机会来了。

    他已经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建立了以岳麓学院的学生为领导的岳麓军,也就是儒家军!

    在这里学习的武侠人士,都自然冲了军官,而那些士兵,除了各位军官自己带来的侍卫和亲朋以外,都是从湘军调拨来的。

    这就靠曾国藩的支援了。

    为了建立这支独一无二的儒家军,丁善庆绞尽了脑汁,经过反复思考,最后用儒家精髓的二十八个字,为这只部队命名。

    也称之为“二十八字营”。

    哪二十八个字?

    就是这些!

    道德信思勤忍让;

    仁义礼智友勇宽;

    温良恭俭省恕直;

    忠孝节悌德慈严!

    他这一个营定编三千人。整个儒家军一共九万人。

    他特意聘请曾国藩当然名誉总司令,大自己则亲自担任儒家军总司令。

    今天,麦柯带领一帮理论功底深厚的人,和这些儒家理论精英展开大辩论。把曾国藩和丁善庆都给缠住了。

    现在领军的是副总司令,也是当时有名的儒家将领,就是一代青年俊杰赵烈文,极得曾国藩看好。

    而曾国藩看好他,并不是因为他会阿谀奉承。而是因为他极有主见,而且富有远见。

    有一次他和与曾国藩侃大山,说出了他对满清朝廷的看法。

    他的观点是,满清“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国藩反驳说: “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烈文辩驳说:满清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意思是说,满清建国的时候,杀人太多,造孽太重,即使以后的君王不错,也不能弥补那些开国者的罪孽,因此他们所谓的好,是靠不住了。

    从历史的眼光看。现任赵烈文比曾国藩的眼光高多了!

    而有了麦柯等人的助推器以后,曾国藩的观点就更加站不住脚了。

    简直就是不讲理,一味对满清愚忠了。

    虽然二人意见相左,曾国藩对他的欣赏却与日俱增!

    因为。丁善庆一说需要个名厉害的助手,曾国藩第一个就想到了赵烈文。

    曾国藩不是没有想到他手下的其他大员。

    可是一方面他们都已经各自负责一摊,难以脱身;另一方,他也认为他们并非是合格的人选。

    某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不错,但是全面衡量。他们不是独挡一面,文武双全的人才。

    而且这种文武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武双全,而是富有开拓进取,满怀创新精神的文

    武双全!

    这个赵烈文呢,曾国藩承认,他不少方面比自己都厉害!

    因此,他依然派出他来担任这个儒家军司令。

    虽然是副的,但是和正的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丁善庆的心思还有岳麓书院,还有军事理论的研究。

    同时,即使是参与军事,他也主要在军队建设上,而不是在军事管理上,更不在打仗上面。

    因此,今天的两军对垒,实际就是赵烈文对羊种!

    赵烈文的六万儒家军,按照二十八字营的编制,背靠岳麓山,有人站队列,有人守营盘,军纪森严,张弛有度,竟然呈现出凛凛军威。

    羊种带领的是羊家子弟兵,一共三个军!

    这两个军全体出动,兵分左右,对阵儒家军。

    羊种中军阵中,居中指挥,两军在他左右,各有一杆认军旗。

    右面那个军是永恒军,认军旗上两个斗大的楷书:永恒!

    左面那个军是永生军,认军旗上也是斗大两个字:永生!

    中间还有一个军,认军旗上,则有四个大字:耶稣精兵!

    三个军都是标准编制,都是三三制,一直到班级单位,都是如此。

    一个军下辖三个师,每个师的定员和实际编制都是一万人。

    因此,在人数上,羊家军也是九万人,和对垒的儒家军相等。

    这些将士,当然不都是羊家子弟,但是军官都是!

    士兵则是从别处召集而来,归属于羊家精英的统领。

    不过,不管是羊家子弟,还是外姓他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基督徒!

    这些人经历了战火的考验,信仰上都非常坚定!

    今天,他们就要以坚定的信仰为根基,和这些儒家弟子较量一番!

    两家军队对面而立,赵烈文果然有点花活。他竟然来个阵前动员!

    他说: “今天,我们要代表儒家正统,决死一战!你们每个营都知道自己代表了什么精神吗?”

    “知道!”

    霹雳一声,九万人爆喝一声。

    让后就是各个营报名,三千人也都扯破了喉咙叫!从头到尾,结果大家都被暴雷轰击了二十八次!

    道!德!信!思!勤!忍!让!仁!义!礼!智!友!勇!宽!温!良!恭!俭!省!恕!直!忠!孝!节!悌!德!慈!严!

    一阵焦雷滚过,儒家军的士气陡然高涨!

    。

    PS:  已经上架,,谢谢!


第1380章 道家最重走首

第368章 道家最重走首

    “一定找机会到府上拜访。。 。我们接着把我们刚才的话题说完。我们刚才说过的,法也基本一致的,就是基督教的主要内容是爱人,爱人的方法是要求每个人都爱人;人能够爱人的原因是改变了原本为恶的人‘性’;这种改变是神做成的;而所有这些内容都在神的话里,记载在圣经上。涤生兄,我说的是否全面?”

    “不错,我的理解和记忆就是这样。不过,我也告诉你,麦轲老弟。我记住是一回事,是否照着去做是另一回事。

    “我考取功名后,虽然一直在北经负责一些礼仪方面的事务,但是我一直在等待机会全面实习孔孟之道。经世致用,才是我最大的抱负!也是我夫人我岳父对我的期许。”

    他说这个志向的时候,口气坚定,神情火热,眸子里顿时一片‘精’光放‘射’出来。即使他不知道面前的麦轲是他最大的敌手,不久的将来二人就要全面‘交’手,后者依然感到他强大的求战豪气。也难怪,这将是积聚了两千年底蕴的伟大思想之最后一战了。

    麦轲心中忽然又升起消除这个潜在对手的冲动。面前这个家伙,虽然不是特别聪明机变,他那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到底的恒心太可怕。一旦同样的人聚集起来,又被满清政fu支持,又有了对基督教思想和西方先进技术的初步了解,能够针锋相对采取对策,就会是非常棘手的敌人。

    到麦轲脸‘色’有点‘阴’晴不定,目光有些恍惚,以往的平静安详也退去,老曾有些诧异地问:“怎么了麦轲老弟?我说的不妥吗?”他当然不可能猜到麦轲是个穿越人士,对他的老底一清二楚。

    “没什么,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