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栖特种兵-第4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些旗帜,说是旗帜,实际是一块合金,重约五吨,上面铸成四个大字“天国疆土”,下面写着日期和地点。

    日期将是天国海军实际登陆时间,地点就是那个岛屿的名字,没有名字的,好办!麦轲给起一个。

    为了不给舰只增加额外负担,这些合金旗帜,都由灵犀一动运送,实际也是它来准备的,包括上面的字迹。

    这些事情办完,文复和大卫的浩大舰队轰然到来!

    拿破仑和麦轲一起,见证了这跨洋通道的首航式!

    只见成万上亿吨海水排空而起,高达百丈,由东往西,犹如巨龙腾空、恰似万马奔腾……咳!实际比这些形容词不知道要壮观多少万倍!

    麦轲无法描述,拿破仑就更没有词了,只能用见所未见、前所未有、无法想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就这样呼啸而来的舰队,说停就停了,下一刻都停留在二人面前,就是那个临时终点所在地。

    拿破仑这是来到跨洋通道上,看看这家伙是如何工作的,竟然把上千艘军舰同时运来,重量巨大无比不说,时速还达到了三千公里!

    在表面上,拿破仑只看到一条粗大的圆柱,他知道这是电力来源,这些电源都是配套而来,沿途的海水就是取之不尽的电力来源。

    军舰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托盘,所有军舰都停在托盘上,如果拖车托运汽车一样。

    而这个托盘之下就是滚轴装置,电力催动滚轴行进,这是跨洋通道的动力。

    这种滚动前进的方式并不太过神奇,陆地上也有运用这个原理的交通工具;令人惊诧的是这种恐怖的速度!

    同时不可思议的是,还有如此高速还能保证安全以及各种设备不受损坏。

    麦轲通过灵犀一动,解决了两个关键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动力非常强大,否则无法推动如此巨大的重量。

    全部舰只一千艘,每艘自重一万吨,舰载人员、武器、弹药、设备等等一万吨,每艘总共二万吨,共计二千万吨。

    第二要素,就是快速的移动,巨大的重量都会造成高温,必须有有效的降温手段,而海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海水,所以把这个动力传送装置放在水底,就形成了自然降温。

    当然轴承、轻轨等等都要求很高,不过这就不用麦轲担心了,灵犀一动可以自己解决。

    这时候,麦轲已经和大卫、文复谈妥;文复将走苏伊士运河一线,为了打通运河,麦轲给他配备了三百条约拿鱼,小约拿亲自带队!

    大卫则走好望角一线,然后负责攻占西南非、西非的沿海城市,东非则留给高人和拿破仑。

    二人明确了分工,灵犀一动立即启动,分出两股道,一奔西南,一奔西北,风驰电掣而去。

    接着两支舰队,也自然分开,快马加鞭地跟着自己那一路去了。

    拿破仑一生狼嚎,率领自己的舰队扑向了散落在印度各给出的岛屿,麦轲也助他一臂之力,凡是比较远的海岛,都用灵犀一动送了过去。

    时间不长,拿破仑就占领了几十个群岛,把天国的旗帜插了上去!

    。RS


第752章 忆旧情结良缘

麦轲刚忙完这里印度洋的事情,就听到彼得的呼叫,说他那里的恒河女神信徒又出了新花样,让他赶快过去。。

    麦轲和拿破仑打了个招呼,让他占领了岛屿后告诉他一声,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赶紧找他。

    然后,他就登上了回程之路,跟他一起走的还有觉远和默特。

    觉远今天一天看到的惊奇,比他一生看到的还多,外表虽然还是波澜不惊的样子,内心已经成为一个坚定的基督徒。

    关键是他看到的东西是如此的特殊!他不认为这些事情靠人自己能做到,既然这些力量都在麦轲手中掌管,而麦轲又坚定不移地告诉他这些力量都来自神,而这个神是什么样的神,麦轲已经告诉了他,他就义无反顾地信了!

    他告诉了麦轲他的决定,表示以前的一切努力,都归无用,从今天,不!从现在起,就坚定不移地作主耶稣的门徒!

    麦轲非常欣慰,立即带领他做了一个决志祷告。

    同去的默特,本来是计划在收服马尔代夫群岛的一丝兰信徒时帮忙,由于马家全家的配合,实际上他并没有使上劲,但是他却见证了麦轲的大手笔,心灵也和觉远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前,他虽然听了福音,但是并没有拿定主意,决志信主;经过这番亲眼所见的经历,他才彻底改变原来的态度,接受了福音。

    他也要回到达卡。所以与麦轲同行,看到老和尚决志,他也要照此办理。

    老和尚作得,我便作得!

    于是,紧跟着老和尚,默特也作了决志祷告。

    既然老和尚成了主内弟兄,麦轲就和他了解他们的历史;知道麦轲时间紧张,老和尚弟兄就给他讲了个大概。

    原来这里有一个惊天的秘密。

    唐僧取经的时候,确实有三个徒弟相从,一个是姓孙、一个姓朱、一个姓沙。

    不过到达了天竺以后。得到了相关的经卷。四个人区发生了分歧,唐僧得到就是现在在华汉流传的经书,而三个徒弟选择的却是南传佛教的经文。

    而这四个人,也不是实质上的师徒。说是师兄弟更符合实际。

    但是唐僧的御弟却是真金白银。所以尊贵无比。因此,三个人就当了徒弟,保护唐僧取经。

    而那个时候。这样的经书,虽然不是满大街都是,但是花一点银子或者其他贵重东西,还是比较用以得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他们得到的经书不是活的,而是自己挑选的。

    既然是挑选的,就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结果。

    二这三个徒弟,说是徒弟,对佛教的理解,不说比唐僧高,起码也不必唐僧低。

    而唐僧代表皇帝,他选择的东西必然得到官方的支持,所有四个人都心知肚明,于是就好说好散了。

    这样,唐僧打道回府,归向长安;孙、朱、沙三人另辟蹊径,出海向南,最后定居在斯里兰卡。

    向东南亚外传,都是以后的事情了;但是无论怎样发展,斯里兰卡都是南传佛教的大本营。

    麦轲还真是初次听见这个历史,原来西游记的故事真是编造出来的。

    又一想,去了四人,回来一个,也得有个说法吧!于是这西游记就把三个徒弟弄成神话人物了。

    麦轲:“这段历史太有意思了!那么现状又如何呢?”

    于是,老和尚又掉转话头,娓娓道来。

    原来斯里兰卡号称佛国,却是名副其实。

    里面的居民有一半儿是僧侣,剩下的一半而才是普通居民。

    但是,这些普通居民只是没有居住在寺庙里,却人人也都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号称在家居士。

    这些在家居士都是三皈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通常在寺庙里,经过正式的出家师父

    传授三皈依后,赐与一个法名,完成仪式后,即正式成为在家居士。

    大体上说,在家和出家正好相反,当然这个相反,实在修行方式上,而不是本质上,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三皈依。

    但是,由于这个修行方式不同,决定了二者在这个佛国的职责不同。

    关键是二者缺一不可!

    麦轲忙问为什么在家出家都必不可少。

    老和尚一笑说道:“我们虽然出家,但是吃喝住行也和常人一样;出家总不能自己做这些事情;而且既然出家,总不能拉家带口吧?那也就不能娶老婆、生孩子了;没有老婆孩子传宗接代,老和尚死了,哪里去找小和尚?”

    麦轲说:“从在家居士中选不就行了吗?”

    老和尚:“你说得没错,确实是这样,但是如果大家都出了家,哪里有在家居士?所以我说在家居士这一半是必不可少的。”

    麦轲恍然大悟,果然如此,如果斯里兰卡都是一群和尚,到处都是一群秃头乱晃,即使再厉害,也就一代而绝!

    如果这样,不但以后没有和尚,就是这个所谓的佛国,也没有了!和尚这个基础没有了,国如何存在?

    麦轲也会这个佛家创始人的智慧担忧,当时他怎么就没有想想,有本事的高僧全都一代而绝,还怎么把佛学产下去?如果他们的生存必须依赖那些普通人的信佛,岂不是促使佛学越来越世俗化?

    因为它必须考虑支持的需要!

    这真是一个无解的矛盾。

    老和尚继续说:“在家居士不但提供后代出家和尚的来源,还从事生产、交通、商业等项活动,保证佛国的正常进行。为整个国家,特别是寺庙提供经济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这些出家人不说饿死,也不能潜心向佛,必须自己去打理那些事务;整天忙于这些俗事,也就不算真正的出家人了。”

    麦轲:“呵呵,明白了,你们离不开他们。不过,没有你们这些出家人。他们还是好好的。而且负担减轻了!哪里来的二者缺一不可呢?”

    觉远:“那是你这个局外人的想法;这里是佛国,顾名思义,向佛、成佛当然是最重要的,他们在家居士如何把传宗接代、勤劳致富当作一生追求。那么他们也是一代而终。没有前途。和那些无知的牲畜一样。

    “因此,出家和尚的意义在于给他们提供灵魂上的指导,让他们此生过得更有意义。来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命,也是让他们先在平凡的生活和生命有一个升华;因此,出家和尚也是必不可少的。”

    麦轲:“明白了,果然能够自圆其说,还挺有宏观视角的。”

    麦轲看觉远得到高僧的样子,虽然大约有五十岁的样子,还是挺有型的,隐约可见年轻时的英俊,不禁童心大起,问道:“觉远弟兄年轻的时候,也不乏红颜知己吧?”

    觉远一愣,没想到这小子问出这个令人难以启口的问题,一时又羞又恼。

    羞的是,老头儿一生未婚,一直到现在还是童贞之身,这样的事情怎可宣之于口?

    恼的是,你麦轲也太小看我老和尚了,我有红颜知己,岂能仅限于年轻之时?我从来就不乏红颜知己好不好?

    否则,我为什么要和南芥子峰尼院首座每周两次茶话会,研究佛法?你以为那位洁莲居士的佛法心得和什么人都分享吗?

    我就是不告诉你,只有我一人!

    我们这红颜知己,可是从十三岁就开始的;我出了家,她也立刻入了尼院,然后,我们各自在芥子峰、须弥山获得头把交椅,虽然别的无法实现,一周两次例行见面,愿意的时候追加次数,那是毫无问题的!

    看着老和尚一会儿脸红含羞,一会儿气壮颇为豪迈,麦轲心中大奇,难道这老和尚还有秘闻?不会像金庸笔下德高望重的方丈,却有私生子在外吧?

    其实麦轲完全可以接受,在他看来,那不但不是污点,反而说明当事人的韧性很强,即使遭到环境的压迫,也没有泯然丧失。

    麦轲迫不及待地问:“大师有什么隐秘的故事,说来听听!想必是惊心动魄!”

    老和尚双手合十、双目紧闭,不理他。

    麦轲心里一动,大声说:“这里不仅有和尚住的寺庙,还有女尼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