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栖特种兵-第5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自己作主。

    天国、天军将决定他的命运。

    麦轲早就决定,此役一定拿下这个镇压太平天国的罪魁!

    其实,麦轲有更加积极的想法――在这里改变老僧王的历史轨迹,也是挽救了他,让他没有机会成为罪魁,而是把他的能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岂不一举两得。

    因此,看着虽然处于绝对下风,依然不屈不饶的老僧王,麦轲决定亲自出马!

    僧格林沁带领的两万骑兵,现在已经减少了一半,依然是左中右三军。中军他自己带领,右军是镶白旗为主,整红旗为辅,统兵大将,他没有沿用原有的都统副都统,而是自己的心腹僧格岳。

    左军是整蓝旗为主,镶红旗为辅,统兵的也同样没有使用旧将,而是另一位心腹僧格川。

    中军则是僧王爷自任都统的盟古八旗。到了这个时期,盟古八旗实际比满清八旗的战力要高上不少。

    天国大将胡以晃、石达开各领两万大军,两道洪流已经像两把尖刀,切入了八旗骑兵。

    胡以晃把僧格岳交给了陈国瑞和李容发去对付,自己专心来斗僧格林沁。

    左边的石达开也是同样的心思,把僧格川放过,留给杨辅清和林林启荣,也放马过来直取僧王爷。

    这时的僧格林沁年届四十,虽然不比年轻,依然有余勇可贾。

    他挥起手中的重型武器狼牙棒和敌将颤抖;这柄狼牙棒重达八十斤,不知道饱饮过多少强敌之血。

    石达开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也是重达八十斤,二人对撞连连,“哐啷”“哐啷”巨响声震四野,火花四溅。

    果然势均力敌!

    僧王爷是吃了年龄较大的亏;石达开则是马力有所不及。毕竟蒙古是产马之地,最好的马也必须配给最有能力的人。

    二人是势均力敌了,可是这边还有一个胡以晃呢!

    胡以晃综合武功指数比石达开只高不低,单拿出来可以对敌任何强大的对手,但是,这不是个人逞英雄,他当然也不会讲什么单打独斗。

    二人酣战良久,一根丈八长矛的锋锐白刃,突然神出鬼没地刺到了这位王爷的前胸!

    眼看老僧王就要命丧当场,一杆明晃晃的禅杖截住了长矛的去路!

    原来是老僧王的一个护卫,他一直没有出手,关键时刻,一举解除了危急!

    二种兵器一个碰撞,二人都感到一股大力传来,各退一步!

    又是势均力敌!

    然后,双方斗智斗力,一致缠斗下去,竟然打了个旗鼓相当!

    麦轲决定出手!

    不但出手,而且使用他最近得到的宝物――原素!R655


第804章 麦轲初用原素

麦轲决定用原素对付顽抗的老僧王,并非临时性的心血来潮。

    六大原素得自神山,而且拿彼得作过试验,证实威力无穷。

    根据那个老头提供的线索,麦轲又把《驭物诀》读了一遍,看看上面有没有关于使用六大元素的指导。

    麦轲一翻之下,大吃一惊!

    有关的内容竟然有三十页之多,而且他绝对肯定,这些书页以前没有读过。

    没有读过的原因,就是这些书页都是现在新增加的!

    这真是一本奇书,竟然可以自动增加内容。

    麦轲一口气读完了这新添的三十页,不禁再一次感叹神的奇妙。

    同时,也让他更加谦卑,知道自己以前知道的许多东西实际上并不知道。

    他也从来没有意识到,每天所见的平凡物质,是如此的不平凡!

    一粒尘土,若非当事人是专门的研究者,除非掉进了眼睛,谁也不会把它当回事,可是整个宇宙,都是由诸如尘土一样的物质微粒构成。

    包括人自己!

    人的灵魂从神而来,身体却是六大原素的组合,二者缺一不可。

    再复杂的东西,也是这六大原素的不同组合构成。

    《驭物诀》大略谈及六大原素的使用方法。

    《驭物诀》首先强调,麦轲得到六小瓶原素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它们的强大也是没有限制的。

    麦轲对这一点觉得非常了解,这个宇宙究竟有多大?没有人能回答。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空间,动辄就和我们生存的地球有几十、几百亿光年的距离。

    这么远的距离,是否就是宇宙的尽头,又是一个谁也回答不了的问题。

    即使是尽头,那么尽头后面是什么?尽头后面究竟还有多大的空间?

    麦轲回忆起,他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们分享过这个问题,这个涉及到什么是无限,无限的范围在哪里。

    当人们试图理解神的无限的时候,常常对灵界的奥秘苦恼,也不经意间把神的无限限定在灵界,似乎已经知道或假设物质界都是可知的。

    其实,再深思一步,事情并非这样简单。

    比如,浩淼宇宙,疆界在哪里,后世的人们,借助威力强大的天文望远镜已经可以观测到多少亿光年以内的范围了,其中有一个哈勃天文望远镜,据说可以观测到一百二十亿光年以内的东西。

    可以预见,人们还会继续扩展视野。

    问题是,这一百二十亿光年就是终点吗?

    谁能推测这个视线以外的疆域多大?

    不知道的和已经知道的各占多大比例?

    人们以为现在已经不得了了,也许还不到实际的万分之一。

    同时,人们不得不想想,即使真有这个终端,那么终端之外又是什么?

    再返回来思考。

    就已知的范围来说,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资料,约有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属于不可知或不可测的存在,比如黑洞。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知道有这个领域,但是对这个领域中存在什么东西,无能为力。

    就宇宙中可以知道一些情况的领域,这个可知度也是很不一样的。当然可知也不能等同于已经知道。

    已经知道的部分,对比人们对地球的了解的差距也是无比的巨大。

    再说地球本身。

    后世各种科学分支不断出现和建立。

    没有建立的不说,即使建立的也都有各自的课题来研究未知事项。

    也许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但是深度的了解呢?

    还真不敢说知道的已经比不知道的多。

    回到人的自己,灵魂部分暂时放到一边,只说物质部分。

    有一个脑专家,人们问他这个脑专家还不是针对整个脑袋。他马上纠正,不对,不是整个脑袋!

    不但不是整个脑袋,而且不是某一个部分,只是某个部分的特定区域。

    就这样的一个特定区域,就有数不清的难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他选择了这个方向,就意味着倾其一生,专注于这个领域。

    实际上每个区域都有数不清的待解难题。而一个人体,需要分成多少部分和区域?

    以细胞为例,根据诺贝尔奖在生化领域的得奖记录,在从一九五三到二零零三这五十年间,就有五十位科学家在细胞的研究方面获奖。

    专家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普通人也不好说知道吧。

    而且现有问题就是最后的问题了吗?

    焉不知问题会越解决越多?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不幸的是,正是如此。

    而所有这些区域,都是神工作结果的一部分,神的创造的一部分,物质被造的部分,也就是说,都在这六大原素里面了。

    而这个领域是人们一般认为是有限的可知的。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连想象都不知道它的深度和广度在哪里的话,谈有限和可知真的很勉强。

    这就和确定什么数最大相似。

    抽象的数字背后是具体的物质世界,从无限性这个角度看,恐怕依然如此。

    也就是说,当人们想象无限的时候,实际上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也就是说神造的万物,实际上是不可测的,不管是它的三维,还是数量!

    可能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不能全部展示神的无限性属性,但是根据罗马书,神的创造显明了神的永能和神性!

    也就是说,无论是六大原素,还是六大原素得难以速算的组合,实际上看到本质的话,都是无限而又全能的神,在彰显它的属性!

    这样,麦轲认为,人们至少可以考虑到,即使是通过神的创造,也能使我们感知到神的无限性。在这种思考下面,任何人岂能不敬畏谦卑?

    想想人作为创造之灵,以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际上却连一粒尘土都不知道,哪里有骄傲的资本?

    这么远的距离,是否就是宇宙的尽头,又是一个谁也回答不了的问题。

    即使是尽头,那么尽头后面是什么?尽头后面究竟还有多大的空间?

    麦轲回忆起,他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们分享过这个问题,这个涉及到什么是无限,无限的范围在哪里。

    当人们试图理解神的无限的时候,常常对灵界的奥秘苦恼,也不经意间把神的无限限定在灵界,似乎已经知道或假设物质界都是可知的。

    其实,再深思一步,事情并非这样简单。

    比如,浩淼宇宙,疆界在哪里,后世的人们,借助威力强大的天文望远镜已经可以观测到多少亿光年以内的范围了,其中有一个哈勃天文望远镜,据说可以观测到一百二十亿光年以内的东西。

    可以预见,人们还会继续扩展视野。

    问题是,这一百二十亿光年就是终点吗?

    谁能推测这个视线以外的疆域多大?

    不知道的和已经知道的各占多大比例?

    人们以为现在已经不得了了,也许还不到实际的万分之一。

    同时,人们不得不想想,即使真有这个终端,那么终端之外又是什么?

    再返回来思考。

    就已知的范围来说,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资料,约有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属于不可知或不可测的存在,比如黑洞。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知道有这个领域,但是对这个领域中存在什么东西,无能为力。

    就宇宙中可以知道一些情况的领域,这个可知度也是很不一样的。当然可知也不能等同于已经知道。

    已经知道的部分,对比人们对地球的了解的差距也是无比的巨大。

    再说地球本身。

    后世各种科学分支不断出现和建立。

    没有建立的不说,即使建立的也都有各自的课题来研究未知事项。

    也许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但是深度的了解呢?

    还真不敢说知道的已经比不知道的多。

    回到人的自己,灵魂部分暂时放到一边,只说物质部分。

    有一个脑专家,人们问他这个脑专家还不是针对整个脑袋。他马上纠正,不对,不是整个脑袋!

    不但不是整个脑袋,而且不是某一个部分,只是某个部分的特定区域。

    就这样的一个特定区域,就有数不清的难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他选择了这个方向,就意味着倾其一生,专注于这个领域。

    实际上每个区域都有数不清的待解难题。而一个人体,需要分成多少部分和区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