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栖特种兵-第5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直是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义军和两处租界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虽然吉尔杭阿不知道底细,表面上的情况他还是看到的,于是他就想当然地觉得他可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

    当然,他也知道这些列强一个个都是聪明过人,更是无利不起早的家伙,空手套白狼基本上没戏。

    也就是说,他想得利,必须出力!

    于是,他就想出了一条计策,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面上,他派出了八个营去攻打尚海城。

    这八个营,都不是他原来的那三个营中人,而是从附近的青军营队紧急抽调上来的。

    其中从近邻的姜苏调来五个营,从稍微远一点儿的哲江调来三个营。

    南大营当然也参与其中,实际上他们一直在和义军对峙。

    这些人加上原来就驻扎在尚海周遭的那么清兵,每一道城门,都集中了差不多两千兵力。

    他们就在那里堵住出城的大道,然后接连不断地向城门开枪射箭,间或发动小规模的攻城作战。

    其实,吉尔杭阿早就安排好了,这些人只是起到牵制作用,真正的攻击力量是在暗处的那一路。

    暗处的这一路,就是吉尔杭阿的三个营清兵主力了。

    他们的计划是趁四道城门都被牵制的时候,偷偷地潜入租界,借道趋近尚海城西北角,从那里攀爬而入。

    吉尔杭阿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那里不但城墙相比别处矮了不少,而且还可以在城墙根部挖出洞来,从地下钻进去。

    暗处一路,如果成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攻城的胜利;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要借道成功。

    因此,吉尔杭阿亲自出马,悄悄地来到美国的租界地盘,约谈美国代表克林不顿。

    克林不顿绝对是属于那种蔫坏型的,一听这位满清武官的要求,就知道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美国佬早就投降了。

    于是,他将计就计,把清军的想法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告诉吉尔杭阿说,他要两天的时间考虑,然后再给他答复。

    吉尔杭阿回去等消息,克林不顿立刻就过来找麦轲。

    在选边站队上,到底是跟着麦轲的天军,还是跟吉尔杭阿的清军,克林不顿早就打定了主意,他是绝不会选择满清的。

    说心里话,他还是真的看不上这些满清将领。

    “谢谢你了,老克!这个情报很重要!如果粉碎了满清的阴谋,我给你记大功一次!”麦轲毫不吝啬地赞扬了这个老美,而且顺手给了他一个希望。

    “哈哈!谢谢你认可了我的功劳!我老克也是想大有作为的!”他很高兴地就把麦轲叫他的老克接收了过去。

    有了这个新情况,麦轲就把即为头领叫了过来,主要是刘丽川、杨秀清、杨休倾,还有已经在这里的林则徐,一起讨论如何把这些依然蒙在鼓里的清兵吃掉。

    目标是既要吃得干净彻底,又要避免自己人的伤亡。

    麦轲就不参与这些具体步骤地制订了,有林老爷子和杨休倾,语言交流也没有任何问题。

    麦轲看着克林不顿,心中一片恍惚。

    曾几何时,这个美国佬还在那里坐山观虎斗,一会儿说,站在满清一边;一会儿又说,站在义军方面。

    他让两边都抱有希望,认为他会帮助他们;可是实质上,他却谁也不帮,还不时给双方煽风点火,促使义军和清兵继续打。

    小刀会起义后,刘丽川再三向列强驻沪领事表示,小刀会的目的是打倒满清,外人不必惊扰。

    事实也是如此,在尚海城内的外国传教士、商人均得到小刀会的保护,秋毫无犯。

    一开始的时候,英美法纷纷宣布“中立”,静观其变,还公开发表声明,说他们“两不相帮”。

    由于法租界南洋泾浜一带与县城北面接壤,租界设立后,这里一直是尚海的一个集市商业区,华人和洋人杂处,生意相当兴旺。

    小刀会占领尚海县城,一些洋行和商贩仍旧通过这一渠道,源源不断向县城输入粮食物资,偷运洋枪洋炮,甚至有外国人自告奋勇帮助小刀会作战。

    小刀会夺得道库的大量银两,也足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支付购买费用。

    义军不仅从外输入,在洋泾浜一带,小刀会起义军也常携武器来此处采购,法租界并不禁止。

    一个叫蓝龄的外国人观察以后得出结论,认为如果租界当时对尚海县城没有留一条输送各种给养物品的通路,官兵就能够更快地镇压义军。

    为此,清军对法租界的做法极为不满,经常借故挑起事端,由此爆发了历史上的“泥城之战”。

    小刀会起义军占领尚海县城后,给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英、法、美等国的尚海领事,为了攫取尚海海关的主权,决定使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就范,于是借故挑衅,引发了一场泥城之战。

    当时,英国人在泥城浜东开辟新公园及跑马场。在北侧的新闸一带,驻有清江苏按察使吉尔抗阿统率的北营清军。泥城浜的西畔自北至南,清军设有三座营房和其他军事设施。

    一天午后,英商祥泰银行的乔利夫妇在跑马场附近散步,和清军发生冲突。

    美海军陆战队七八人和尚海“义勇队”,也就是万国商团数人赶至出事地点,向清兵开火,并向清军阵地挺进。

    清军增援,并进行还击。双方战斗约半小时,各有死伤。

    随后,英领事阿礼国、副领事威妥玛分别带领大批英、美海军陆战队和尚海“义勇军”前来增援,进攻清军,一群美国人还携带旗昌洋行的一门小炮参加助战。

    清军且战且退,美国人向北营发炮轰击,焚毁清军“观音堂卡房”,炮声隆隆,至暮未绝。

    事发后,尚海道台吴健彰奉吉尔杭阿的指示致函阿礼国,承认纠纷系清兵行为失检所致,表示一经查明祸首,即严惩不贷,并希望英国领事能协助查清当时详情。

    阿礼国却拒不接受清政府的歉意。继续扩大事态,并约法代理领事爱棠等开会,准备次日扩大冲突。

    次日拂晓,英舰“恩康脱”号炮击停泊在苏州河口、黄浦江中的清军兵船。清军兵船除一、二艘逃跑外,其余全被英军扣押。

    接着,阿礼国与各国领事及海军司令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向清军提出,必须将接近跑马场的军营一律撤除。

    会后,阿礼国向吉尔杭阿发出通碟,必须于下午三时前将跑马场附近的军营撤退二三华里,否则动用武力,将其焚毁。

    与此同时,阿礼国率领英、美海军陆战队及尚海“义勇队”共三百八十余人,沿花园弄西进至跑马场东界,准备大打出手。

    下午三时许,吉尔杭阿送来照复,拒绝清军兵营移动,外国侵略者即兵分两路,向跑马场附近的清军总兵虎嵩林部、刑部主事刘存厚部等军营发起攻击。

    美军一百多人由“普利茅斯”号舰舰长开利指挥,沿跑马场向左,攻击清军正面;英军二百七十多人由“恩康脱”号舰舰长奥加拉汉率领,攻击清军侧面。

    美军穿过跑马场,在洋泾浜和泥城浜附近坟墩的掩护下轰击清军,因无法渡过泥城浜而折回,与英军聚合,英军渡过泥城浜,从侧面袭击清军。

    清军被迫进行还击,但在英美军队的夹击下,经过近两小时的战斗,清军失败,退至静安寺附近。

    外国侵略者将跑马场附近的清军逐出,营房也被焚毁。

    此战,清军伤亡三百余人,英、美军死四人,伤十余人。

    泥城之战后,满清被迫与英、美、法领事签定了《尚海海关征税规则》和《商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十四款;进一步扩大了租界权力,更加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泥城之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冲突成为各方关系的转折点,包括小刀会合租界的关系。

    租界一方通过这一战役发现,可以通过不多的武力保护租界,无论是对清军还是小刀会,都能如此,因此态度日趋强硬。

    清军通过这一战,知道技不如人,不是列强的对手,对租界的态度愈加软化,更着力于勾结,以便共同对付小刀会。

    泥城之战的第二天,吴健彰即到英国领事馆拜访,低声下气地表示,双方应该和好而不是对抗,他们的敌人应该是小刀会,清政府愿以出让尚海海关和租界权益为条件,换取列强对他们镇压小刀会的支持,得到英美法的赞同。

    此后,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后双方的交涉,大多是围绕如何攻打县城而进行了。

    由于久攻不下,清军转而采取了围困和封锁的策略,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但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得到与县城近在咫尺的法租界的支持,而法租界也的确配合积极。

    清军与租界商量后,英美法同意在法租界与县城之间修筑界墙,名为自保,实为围困小刀会,切断小刀会与外界的联系,堵死物质运输通道。

    由于清政府同意法租界在洋泾桥南“永租地基”,并雇人在此强拆民居,为筑墙扫清障碍,法租界的态度大变,它首先在靠近县城北面的地方动工修筑界墙,当遭到当地居民抵制和小刀会的反对后,爱棠强硬蛮横,要求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法**舰派兵支援。

    县城靠近江边,一些物资直接从靠岸的船上卸下,运进城内。为堵缺口,清军命令所有船只一律不得停岸。

    此举虽然使物资无以从江中输入,也使法租界外人出行不便,一些在虹口和浦东上班的外侨,本来坐船出入,如此则断了“出路”。

    于是找到爱棠,要他抗议清军的这一举措,哪知公董局宁可贴钱补贴,希望他们遵从清军的指示。

    城内无从得到外界接济,局势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

    爱棠与英美领事协商后,颁布了三项规定。

    其中之一是小刀会不得携带武器出入洋泾浜一带,背弃了法租界以前的“中立”。

    不久,法租界就祭出武力的法宝,与小刀会兵戎相见了。

    首先是法国舰队司令辣厄尔正式向小刀会宣战。

    时间不长,法军用炮轰开城墙,占领缺口,清军攻进县城,与坚守的小刀会展开激战。

    由于小刀会作了周密的部署,清军死伤惨重,法军也在战斗中死伤数十人,史称“北门之战”。

    面对清军和法军的联合攻击,以及日益严密的封锁,小刀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

    小刀会与清军的战斗进入短兵相接的白热化状态。

    后来爱棠根据情报,探得小刀会将于当晚组织突围行动,竟连发两封快件通知清军在西门“严守”,导致小刀会在突围行动中损失惨重,刘丽川等人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小刀会起义被镇压后,清军与法租界弹冠相庆。清军统帅吉尔杭阿奏请清政府褒奖帮助镇压小道会有功的法兵。

    咸丰皇帝下旨,赏辣厄尔、爱棠著绸缎各四卷,另赏给出力水师官兵银一万两。

    在征得法国政府同意后,两人照单全收,从而为法租界参与镇压小刀会划上了最后的句号。

    从长远看,在尚海小刀会起义期间租界采取的武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