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栖特种兵-第6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有许多名篇流传于世。

    所有这些信息,都在李小龙脑际一闪而过,但是他并没有刻意去留意那些不时出现的古迹遗址,而是谨防逃敌的埋伏。

    从谷口到这里大概有十几里了,依然没有追上敌人,而且也一路顺利,但是现在路途越来越难走了。

    不仅是道路崎岖,道路两旁怪石林立,而且是道路变得非常狭窄,只容一骑通过。

    这样的地方,除非是傻子,否则没有不设伏阻拦追兵的道理。

    这条窄窄的通道,两边几十米的高坡,道路蜿蜒,崎岖狭窄,空谷幽深,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果然是人行其间,如入函中。

    看到如此险境,饶是李小龙英雄虎胆,也是头皮发麻!

    而且他知道,这是唯一的一条通道,全长竟然有三十里!

    只要一进去,基本上就是不胜则死!

    冲到中间,即使想回头,都没有可能,在那样狭窄的地方做回头的动作,无异于自寻死路。

    而且中间既然狭窄,也没有可能作大规模的调整部署,也就是说,当先锋的,就是从头到尾,三十里路,全部打头阵!

    李小龙立即作了调整,让一个铁甲排打头阵;第二梯队还是一个铁甲排;然后是第三铁甲排。

    这是三千人中仅有的铁甲兵种,全部压上了第一线!

    然后,就是李小龙和他的卫队。

    后面就是其余的士兵。

    “进去!”

    李小龙下令,然后那些铁甲骑兵就挺枪跃马,进入狭窄的函谷小道。

    李小龙进去的时候,前面的队伍已经渗入一百多米。

    这时候,这听一阵箭弦响动,无数铁箭迎面飞来!

    这是追兵和逃兵的第一次接触战!

    李小龙这里也有流矢飞来,他挥起手中的双节棍将其磕飞,感觉到力量很大!

    李小龙放眼看去,原来前方都堵满了叛军。

    他们有的我倒在地,施放大型弩箭;有的蹲伏在地,手中托着中型弩箭,恣意发射;有的站立,手中使用的是小型弩箭!

    李小龙心中恍然,怪不得力量如此之大!

    幸亏有铁甲兵在前,否则这一个回合就会死伤惨重!

    即使是铁甲兵,也还是造成了伤亡。主要原因是人有铁甲马没有!

    幸亏伏兵专心射人,如果先射马的话,损失还会更大!

    李小龙大喝一声:“速速前进,不让他们发射第二轮!”

    幸亏伏兵用的不是连弩,否则转移目标射马。就会造成更大的杀伤!

    前锋骑兵闻听命令,立刻冲锋,两个呼吸间,就冲进了敌人的弓弩手队伍,把那些趴在地上的叛军踩在脚下!

    蹲伏和站立的人,更方便行动。他们有的甚至发射出第二只箭!

    这些箭都是射马的,造成了十几匹马倒下!

    但是剩下的继续冲锋,很快就冲垮了这些弓弩手的队形。

    一旦近身交战,这些弓弩手就只有被虐的份了。

    天军铁骑呼啸而过,只剩下断臂残头。

    看到前面依然有人逃逸。李小龙大喊一声:“全部杀了,一个不留!”

    他可不敢让这些人逃脱,否则下面的弓箭手集中射马,估计这些铁甲兵全都失去了作用。

    接下来,追兵又遇到了三处弓弩手的埋伏,他们依样画葫芦,全部冲破,斩光杀净。不留一人!

    不过,三个排的铁甲兵,也是剩下不到二十人。其余全部折损!

    现在李小龙已经成为第一梯队,他的精锐卫士和剩余的铁甲兵形成一个团队,继续穿凿前进!

    刚才这一段路,虽然狭窄,还可容纳两三骑兵并进,死伤的敌兵、己方的死马、伤兵。都必须从道路上清楚,否则都成了阻拦。

    为了保证道路的畅通。李小龙只好组织人手,都是力大无比的士兵。把这些死人死马,扔到函谷两旁陡坡上,大多挂在那里的突出的的岩石上,或者树丛中。

    对己方的伤员,也只能暂时安置在谷旁的斜坡,等到战斗结束以后,再来寻找他们。

    这也没有办法,带着他们走,不但又减少了一份战斗力,而且对他们也是更加危险,况且往来颠簸,还会加重他们的伤势。

    又前行了大约二里多远,只见两旁怪石峭立,更加高耸,中间的路径格外狭窄,仅容一匹马进入!

    而且这匹马还不能肥胖壮大;马上的骑士也不能膀大腰圆!董卓那样的肯定不行。

    怎么还有如此一段路径?

    李小龙疑窦丛生。

    突然,他想到刚才麦轲给他的信息,中间有一段路号称“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想必就是这里了!

    她开始的时候,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现在看到了失地,才知道如此狭窄的通道,果然是稍微大一点的泥球也能封死了这段通道!

    就是不知道敌人在这里有什么花样?

    不容多想,一名铁甲兵当先冲入!

    接着四五名铁甲兵尾随而进。

    突然,前面传来一声惨叫!

    那是第一个进去的铁甲兵的声音,李小龙能够辨别,因为他特别抗打,几次危机全部抵抗下来,才坚持到现在。

    接着又是三四声惨叫,显然就是后面跟进去的铁甲兵!

    除了人声,还有马嘶,都是临死之前的悲声。

    李小龙激怒交加,一把扽出最后一名进入泥丸地段的士兵,自己跃身而入!

    他正好看到最后面的一名士兵被敌人杀死的境况!

    原来是狭窄的谷道两旁的峭壁中,有两道寒光突出,一道刺入那个铁甲兵的脖子,当场站斩首!

    另一道则斩向战马的脖子,也是一刀断头!

    人和马都只是发出一声惨叫,就失去了生命。

    李小龙怒气勃发,飞身向前,双膀叫力,把那已经死去的战马和骑士一起扽了出来,然后举过头顶,掷向后方!

    扫清了道路,李小龙一个跨步向前,手中的两根双节棍同时施展了一招双龙入海,向刚才寒光出没之处打去!

   


第920章 遇到老子嫡传

啊!啊!

    两声惨叫,从崖缝中传出,李小龙知道命中了目标!

    再来!

    二龙戏珠!

    奥!奥!

    又是两声惨叫,这次没有那么尖厉,但是多了一些沉闷!

    再来!

    野马分鬃!

    凭手感,李小龙知道,绝对是命中了目标!

    但是,没有声息发出。

    既然没有了声音,估计是没命了。

    李小龙这才就近观看,自己的战果如何。

    一看之下,才知道两边各有一条窄缝,不知道是天然的,还是人工打凿,里面各有一人,已经死得不能再死。

    粗看了一下伤势,第一棍当胸打下,胸膛塌陷,足有半尺!

    第二棍打下,正中双眼眉间,打得二人双睛暴突!

    第三棍,正中肚腹,只打得他二人,腹裂肠流。

    看来,每一击都能把这二人置于死命。

    再仔细观察,原来这岩缝极其狭窄,仅仅能够容身,却不能在里面活动,所以外面攻击的话,只能低档;抵挡不住,只有死路一条。

    明白了其中的道道,李小龙不禁失笑。

    知道前面那几个杀了天军的叛军士兵,也等于把自己杀死了。

    因为,外面的出路被死人死马一档,他们也无路可逃了。

    李小龙既然明白,就让其他士兵前去尝试,看看是不是和自己想象的一样。

    四五个武功高强的士兵轮番上阵,岩缝中潜藏的杀手,果然如同第一个人,都被这些士兵杀死。

    只有最后一个,武功显然高出别人一大截,竟然挡住了天军战士的打击。然后一个箭步跳了出来,把那个战士当场格杀!

    他的动作很快,别人还来不及上去帮忙,他已经完事走人了。

    他已经是最后一个,前面也没有死马死人阻挡,竟然被他逃跑成功!

    “追!”李小龙大喝一声!

    李小龙不知道这个家伙逃脱会给他的追击造成多大影响。反正已经是既成事实,尽力追赶就是。

    追上最好;追不上,也可以让这个家伙带路,走的顺利一些。

    果然,跟着他走了大概一二百米,没有什么异常发生,大家不禁暗叫侥幸。

    可是马上就来了麻烦。

    这次不是人力攻击了,而是陷马坑、绊马索、滚木、礌石什么的,反正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都是企图阻挡田军追击的步伐。

    不过这些东西处理起来是比较麻烦,却对天军没有大的妨碍,队伍一直前进不止。

    逃跑的叛军路途也是不熟,加上都是步卒,所以一直没有拉开距离。

    到此为止,叛军已经把追兵杀死一千多人;而李小龙的部队也死了四五百人,伤得不算。

    二支队伍你追我赶,终于把这段最难走的路走完。

    前面已经是开阔地。赵一敬和蛇三就准备全力以赴地逃跑。

    他们为此在窄谷的出口,布置了三百人。死守这个关卡,宁死不让天军过去,追赶其他人。

    蛇三又一次担任这支队伍的长官。

    李小龙已经看到这个局面,也抖擞精神,准备打破敌人的封锁,一鼓作气。最后歼灭敌人!

    两军又一次决一死战!

    突然,拐角处,一杆大旗迎风飘出,上书三个大字——老小子!

    其他的天军来不及援助,惊怒交加之下。冲杀过去,想为自己的营长报仇!

    没想到,敌军个个都是硬手,将不是对手,兵也占不到便宜!

    而那两名杀死营长的敌军将领,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哪里打得激烈就到哪里支援,把攻击得比较凶猛的天军将士斩杀。

    本来也是武功不错的天军士兵,竟然没有一合之将!

    大家这才知道,那两个营长被杀不是偶然。

    麦轲见势头不好,立刻加派了两个营上去支援,同时,从卫队中派出两位丄人,专门对付那两员厉害的敌将。

    援兵上去以后,原来的天军才被从敌军的包围中解救出来,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两位丄人也和敌将交了手,没有想到的是,也只战了个平局!

    只是因为天军人多,敌军才撤了回去。

    二员敌将在后队掩护,撤退进行的井然有序。

    麦轲心知遇到了劲敌,立即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向北建立枢纽战线,另一路留下来,解决敌人。

    麦轲对股敌人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知道这个城市叫做大庸,是一个州府所在,有两胁清兵。

    但是,今天来攻击的不是清兵正规部队,而是当地的团练!

    也就是说,麦轲想要占领湘西,终于和当地最强大的势力发生了直接的冲突!

    他今天遇到的这个团练,也是曾国藩提前办团练的一个结果,而他们的根基却早就建立起来了!

    这个团练使当地最大家族主导下成立起来的,就是张氏家族。

    张氏家族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

    汉高祖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见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