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栖特种兵-第8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就敷衍起来。

    一方面他极端热情地招待师父;另一方面就是不给师父准话,拖着不投降。

    拖了一天,九天真人急了!因为天军的期限到了,再不投降,等于没有按约定做到,九天也是好脸面的人,他丢不起这根脸。

    于是,直接闯进赵一敬地大营,发出最后通牒,立马投降!

    否则,就活捉了他,送给天军!反抗的话,就送给天军一具死尸!

    赵一敬无奈之下,只好屈从了师父。

    清军投降,天军开进了铜关。

    赵一敬因为是战场起义,所以按照天军的惯例,被安排天军的一个旅长,等于官升一级,他的军队数量也从以前的一千多人,增加到了三千多人。

    他的防区也依然是铜关。

    天军这里原来属于程吞金的部分,依然归属原建制,王少杰的十个团援军,则奉命驻守在铜关。

    赵一敬则归属王少杰节制。

    麦轲临离开前往太行山区的时候,特意来到这座战略古城,一方面欣赏一下这座要津,另一方面部署这里的防御。

    麦轲要四处转转,王少杰当然陪同,而且他自己也需要了解周围的地形。

    结合以前的军事知识和实地观察,麦轲对这处战略要地的了解更加深入。

    王少杰则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雄关,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增加了认识。

    潼关的历史,源远流长。

    《唐书》载“古为桃林塞”。

    《左传》也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

    那时桃林的范围,包括铜关以东到和南岭宝县西境。

    战国时,函谷关就成为秦的东大门,此地在岭宝县坡头乡王垛村一带、东临洪农涧

    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铜关大战,铜关之名,始见于史。

    铜关关城始设于汉,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杨家庄附近。

    隋大业七年,也就是六一一年,移关城于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 形势更加险要。

    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年,也就是六九一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每目前的铜关。

    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

    铜关,经宋、明以来多次修葺,保存尚好。

    西门有明代建筑的门楼,俗称“樵楼”,宏伟壮观。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而得关名为潼,因为“潼浪汹汹”,又称冲关。

    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明洪武年间,铜关有大规模增建;其中千户刘通筑城,指挥金事马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

    清朝增修扩建,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和南沿上象山。

    现在麦轲和王少杰所看,就是满清建城的结果。

    这四座山上,二人商定个配置一个团防守。

    鸟瞰全城,可见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

    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

    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

    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仪”。

    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

    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

    潼关史称“畿内首险”,是“三秦镇钥”、“四镇咽喉”,自汉末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它占据晋豫陕之交点,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对六道门,二人也商定了兵力的布置。

    “你有三个任务,少杰!第一,阻挡清兵,坚决不让他们的一兵一卒从这里入关,确保我们的两河决战胜利。

    “第二,接应从西方、西北而来的天军,让他们顺利通过这道关隘,前去参与两河决战,不让任何人阻挡天军进入两河决战地区的步履。

    “第三,牢牢盯住新投降的赵一敬,对他们又限制的使用,为天军的目的出力,而不能让他们坏事!”

    看完地形以后,麦轲交待了留王少杰驻守铜关的理由。

    “坚决完成任务!”王少杰毫不犹豫地保证,然后问道:“那个赵一敬有问题?”

    “对!我看他神情不定,投降天军似乎是在敷衍,多半是九天真人压服的结果,你对它多加注意就行了。”

    “要不要先下手为强,先排除了这个潜在的麻烦?”王少杰果决地提议。

    “不必!等他露出反意,有所行动,在给予雷霆一击!既对别人有说服力,又造成明确的震慑作用,目前,你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这个问题上;表面上整修关防,准备对敌便是。”

    麦轲说完,告诉了王少杰的联系方式,就去追赶大部队去了。

    二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二人视察期间,赵一敬已经决定反出天军,继续投靠满清。

    其实,他这个心思一直没变,只是因为九天真人的强大压力,他才采取了权宜之计,跟着所有的全真教成员投降了天军。

    现在,九天真人已经随从天军离开,他没有了压力;对天军的首领王少杰,他还真没放在眼里,不过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轻!

    。


第1083章 六爷催马冲阵

六爷虽然是主战派,但是也不想让四哥这个皇家的代表,最后困守在这个死地。

    他希望四哥按照他的主张,杀出重围,实现他的想法。

    问题是前面的突围没有成功,靠四哥自己突围已经绝无可能!

    说不得,他就要亲自出马了!

    他现在再也没有那种目中无人的想法了。

    六爷唯一的目的就是杀开一条血路!

    让四哥逃出生天,有机会保住皇家的血脉!

    现在逃跑唯一的途径,就在南方。

    唯一的去路,就是曾国藩管辖的三湘!

    这时候,六爷再也顾不上和曾国藩的矛盾了!

    皇上出京的时候,六爷还和曾国藩干了一仗,他的几千精锐都死在那三湘佬的新式武器之下。

    现在危机时候,六爷把自己军中最好的勇士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和自己冲击天军的包围圈!

    告诉他们,成功失败在此一举!

    就是全部死掉,也在所不惜!

    咸丰刚刚败退而回,跟着他一起突围的两个兵团,全都遭到了巨大的创伤,死了一半还多!

    剩下没死的人,不是身上带伤,就是失魂丧魄!

    现在他们的斗志全无,非万份无奈,再也不想再来一回了。

    可是,六爷都顶上去了,难道让六爷自己唱独角戏?

    咸丰只好再打起精神,命令跟着他走的那些部队,在掉头回去!

    直隶总督讷尔经额、盛京将军奕兴,在咸丰的左右护卫,跟在了六爷的部队后面。

    虽然是在这极端糟糕的情况下,六爷被迫上马出击,他还是不由得兴奋起来。

    六爷从小就聪明勇猛,在能力和动手方面,都比四哥强的多。

    二人在争储过程中,一次共同参加春猎。六爷获得无数猎物;相反,四哥一无所得!

    这固然有养精蓄锐的韬晦含义,也有实际上的极大差距!

    就是四哥竭尽全力,也不及老六的十分之一!

    可惜。能力再高,也不如计谋高管用!

    最后,以孝事亲为重点的四哥胜出;聪明能干的六弟失败。

    作为一个绝顶聪明的皇室子弟,六爷事后当然找到了失败的原因;那以后,也就不再搞什么骑马斗力等类的事情了。

    可是。他心性上还是喜欢打打斗斗这些东西的!

    现在又有了这个机会,他才在极大压力下有了兴奋的感觉。

    我六爷终于要大显身手了!

    六爷的黑衣特种队,就部署在他的周围,它们大体上分成了三个部分呢,一个队长,两个队副各领一部分。

    其中一个队副在六爷的左边;另一个队副在六爷的右边。

    队长则护卫在六爷的背后。

    这三个入如同一把三刃尖刀,烘托着六爷。

    六爷则是那把突出的锋刃!

    这种阵法,他们练习过;但是,从来没有真刀实枪上过战场!

    尽管如此,他们所有的人全都满怀信心!

    他们主要是相信自己的武功!

    这些人的实力甚至高于大内高手!

    实际上不少就是大内高手中的佼佼者!

    一半的大内高手水平。还进不了他们这个团队。

    这都是因为六爷当摄政王期间,为自己谋求的一点好处。

    大内的那些高手,他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本领,把顶尖高手招徕,参加他的黑衣特种部队。

    另一部分,则是在民间、甚至国外收拢过来,都是一些三山五岳的奇人异士。

    还有就是那些埋名的隐士、独行的侠客什么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实力,无不以一当十!

    实际上,即使上来一把个普通士兵。也不是他们一个武功高手的对手。

    因此,他们才满有信心,什么地方都去得!

    尤其是他们这种隐藏不显的武力,能给天军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对自己就更加有信心了。

    再说天军这一方。

    刚才的激战,虽然打退了清军的孤注一掷的突围,也让天军蒙受了重大损失!

    尤其是一反常态的悍不畏死,也给天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往那些清兵,顺手的时候奋勇直前就不错了,一旦战局僵持。坚持不住的往往都是这些清兵。

    不过想想这些都是跟着皇上打仗的,而且是最后剩余下来的,想必都是精锐,心志上也必定非常坚定,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就不足为奇。

    真正让他们恼怒的是,这些清兵造成了天军将士与清兵数量相当的死亡!

    这都到了最后关头了,已经见到胜利的曙光,两河决战马上就要全面胜利了,他们却倒在了胜利的前夕。

    本来还对这些残兵败将有些怜悯之心,现在都成了愤怒加上仇恨了。

    战役总指挥陈玉成,调来了精兵强将,把南门堵了个水泄不通!

    第一线就是一个重装旅!

    这是第一次反清剿之前就建立起来的老牌劲旅,浑身上下都是铁甲护身!

    他们的武器都是一些重大的家伙,例如狼牙棒!

    这是一架比使用斩马刀那些骑兵还厉害的杀人机器,更利于对付步兵!

    当然对付骑兵也不在话下。

    另一支部队是陈玉成精心建立的“童子军”!

    着童子军虽然年龄比一般的天军年轻战士年龄要小,当时他们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要比一般将士,强大得太多!

    童子军一水的骑兵,最大的特点是机动灵活!

    任何想从重甲兵两侧逃逸的清兵,都回这些童子军拦住劫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