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大师-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钟太傅贺捷表,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险冒寒。臣以无任……”
  仔细的将字从头到尾看完,李逸遗憾的摇了摇头,这只是一幅残篇,自“魏钟太傅贺捷表”始,至“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终,全文也只有68个字,而贺捷表的原文则至少也有160多字!
  不过即使是残篇,其珍贵程度也难以言表!
  钟繇曹魏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其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其中写得最好的是楷书,是公认的楷书创始人,甚至还被后世尊称为“楷书鼻祖”。
  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王羲之、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过他的书法。
  在历史评价上,南朝庾肩吾曾评价其书法为“上品之上”,唐代张怀瓘更是在《书断》一书中,将其书法品评为“神品”。
  钟繇在华夏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地位之尊崇,一时无两。
  遗憾的是,钟繇的书法真迹到东晋时遗失殆尽,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就是伪书。
  一般认为,钟繇的代表作有“五表“、“六帖“、“三碑“等十数篇,《贺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辂表》,正是五表之一。
  这些资料在李逸脑海一一流过,他判断,这张残篇多半也不会是钟繇的真迹,但绝对是大家所仿。
  有了初步的判断,他将目光转向了鉴灵牌给出的鉴定结论。
  有关《春云烟柳》的判断没错,确实是吴湖帆的真迹,而关于这幅残篇的鉴定,却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因为鉴灵牌显示,这竟是钟繇钟元常的真迹!
  一时间,李逸的脑海中杂念丛生,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就是,既然这幅《春云烟柳》是1939年的作品,那么这个卷轴也绝对是同时代的产物。可是,在这之前,这幅残篇在哪里?为什么从来就没有看到过任何相关的记载?
  看了看箱子里剩下的作品,李逸决定不再费神,先把画拿到手再说。
  “张先生,这幅《春云烟柳》,怎么卖?”
  “这是吴湖帆先生的名作,家父的意思,若是要转让,最低不能低于一亿两千万。不过李先生是玉煌的朋友,我……就只收您一亿元好了。”
  一亿新台币,折合软妹币不过两千万出头,从吴湖帆画作目前的市场行情以及这幅画的水平来看,这个价格确实是不高。
  李逸判断,如果现在就将这幅画拿去上拍,运作的好的话,其拍卖价很有可能会突破2500万软妹币。不过扣除其中所承担的风险以及拍卖行的佣金和营销费用,藏家到手很可能也就只有2000万出头,其实还不如私下交易来的爽快。
  点点头,他将卷轴收了起来,珍而重之的放到了陆凝霜的手上。
  看到李逸的动作,张栩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惊喜,没想到竟这么简单就卖出了一幅价值上亿的藏品,看来若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只是从这个年轻人身上就能凑齐购买那片农场的钱!
  胖象又从木箱中拿过来五六幅卷轴,这次李逸没有再直接使用鉴灵牌,而是老老实实的一幅幅打开,先看完作品最后再用鉴灵牌收底。
  就这样又看了十多幅之后,他的眼睛忽然一亮,这幅画,似乎也是名家真迹!
  这是一幅设色纸本的人物立轴,尺幅不大,高不过75厘米,宽度也仅有35厘米左右。
  这幅画描述的是一古代男子盘坐赏花的情景,其画面设色古朴淡雅,清丽明快,画中人物造型奇古,形神虽略有夸张,但发髻、胡须、双鬓、双眉乃至衣纹线条等细部,却处理的既一丝不苟,又精巧新奇,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
  这幅画的画风,包括人物所赏花卉在内,都具有很明显的海派特征,而画面上留下的钤印也很好的证明了他这个判断。
  落款表明,这正是晚清时期,著名的花鸟人物画家,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之一的任颐任伯年的一幅《赏花图》!
  “这幅画怎么卖?”
  张栩迟疑了一下,说道:
  “3200万。”
  闻言,李逸的眉头皱了起来,如果是这个价格的话,却是有点偏高了。
  任伯年儿时随父学画,十四岁到沪城,在扇庄当学徒,后以卖画为生,因此他的作品水平颇为参差不齐,其中不乏大量的应酬之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幅任伯年的作品仅仅只能卖到8万港币左右。在九十年代初期,也还没有突破百万,仅仅只有一幅《钟馗》立轴拍到了93万港币,已经是当时其所有作品的最高价了。
  进入新世纪之后,任伯年作品的价格开始突飞猛进,一路上扬,其中一些人物肖像作品,轻易就能突破千万软妹币,一时之间,成为了市场上人皆争抢的抢手之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幅工笔人物画《华祝三多图》。
  这幅画,1997年拍卖时的落槌价仅为240万元,8年之后,还是这件作品,在中贸圣佳10周年拍卖会上就暴涨到了2860万元软妹币。之后仅仅又过了6年,在2011年时,同样一幅画,竟又创下了1。67亿元软妹币的天价!
  同一幅作品,如此频繁的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而且每次价格都暴涨10倍左右,在创造了属于任伯年的传奇之余,也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自2011年之后,任伯年作品的价格似乎是进入了一个井喷期,曾连续出现了多幅价格突破2000万软妹币的作品。
  而耐人寻味的是,于此同时,曾与其齐名的虚谷等人,其作品价格却始终在百万软妹币附近低位徘徊。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任伯年作品的市场行情会一路狂飙而去的时候,事情却在2013年出现了一个诡异的转折。
  2013年,任伯年的一幅大尺幅作品,《芭蕉白鸡图》上拍,其最后的成交价让众人大跌眼镜,竟只拍出了105万软妹币!
  紧接着,他的另一幅差不多同样尺幅的《桃园问津图》,在另一场拍卖会上也仅仅只是拍出了109万软妹币的超低价格!
  神话被打破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鎏金铜金刚舞菩萨对像
  
  其实,同一个画家的作品,价格有高有低这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书画这种东西,除了看作者,还要看作品的尺幅和画家在其中所付出的精力多寡。
  像白石老人和大千居士,其作品的最高价差甚至能达到数百倍之多!
  但是,这种价格差距一般都有一定的依据。尺幅大,精品,自然价格高。尺幅小,或者本身就是应酬之作,卖不上价也很正常。
  不过这个规律在任伯年作品的身上似乎体现的并不是特别明显,因而,虽然在李逸看来,这幅《赏花图》,勉强也能迈入精品之列,但让他拿出600多万软妹币来买这幅画,他却是不太愿意。
  衡量了一下,李逸还价新台币1000万,看到张栩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也不在意,笑着将这幅画放到了一旁的那堆看过的卷轴里边。
  一般的藏家,其藏品在其心中,大概能被划分为三个类别。
  一种是至爱之物,这种东西本身的价值有高有低,但因为某种原因,即便是出到再高的价格,藏家可能都不会考虑转让。
  另一类就是保值增值性收藏,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储蓄、金融业务,只要价格、条件合适,藏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出手。
  剩下一种,则介于这两者之间,某种条件下藏家可能会转让,也可能不会转让,这个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既然藏品有如此分类,那么,购买藏品的时候,藏家自然也会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
  像之前的那幅吴湖帆的《春云烟柳》,在李逸的心里就属于第三种,出不出手看价格,看买家,看心情,或者自己收藏也不错,所以购买的时候要考虑价格。
  另外那幅《贺捷表》则很明显是属于第一种,虽不一定至爱,但是其身具几大珍贵属性,足以让人不舍得出手。
  而之后任伯年这幅,明显和吴湖帆那幅差不多,既然价格相差太大,那么根本就没必要出手。
  又看了四十多幅作品,期间李逸一共出价三次,一次成功,以280万新台币的价格,拿到了清康熙五十七年的状元,汪应铨的一幅水墨绫本立轴行书五言诗。
  眼看这个木箱的卷轴只剩下了少半,忽然佣人过来汇报,有客到访。
  张栩匆匆出去了一趟,不多时,领着一名胖胖的中年男子走进了李逸等人所在的房间。
  “这位是刘老板,今天也是过来想看一下藏品。刘老板,请。”
  张栩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随即就示意刘老板自便。
  那名胖胖的刘老板一眼就看到了地上放着的箱子里放了不少卷轴,不由面露喜色,直接走了过去。
  一连看了几幅,刘老板似乎颇为不耐,站起来走到张栩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张栩皱了皱眉头,指了指箱子,说道:
  “在,只是我也不知道是哪一幅,还要慢慢的找。不过应该就在箱子里,这一堆我们刚才都看过了,没有。”
  闻言李逸挑了挑眉毛,从张栩的回答来看,箱子里应该还有几件好东西。只是不知那个刘老板要找的是哪件,如果万一被他先找到并且看上了,这事情可就有点好玩了。
  刘老板听了张栩的回答,看了看箱子里的卷轴,一言不发的又坐了回去,捡出两件打开查看,而李逸也自手边拿起了一件刚刚由胖象拿过来的卷轴慢慢打开。
  “咦?居然是白石老人的作品!”
  李逸打开手中的卷轴,只是看了一眼,就不由惊讶的轻叫出声。自从上次在收藏家协会刘老那里看了白石老人的笔记之后,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老人家的作品,不由略微有些激动。
  话音未落,坐在斜对面的刘老板就将目光投了过来,结果一看画面,忍不住面色就是一变。
  张栩看到李逸居然拿到了这幅卷轴,也不由微微摇头,那神情分明就是在说,刘老板,不是我不帮你,只是实在是不凑巧,让这位先拿到了这幅卷轴。
  李逸没有留意他们这些小动作,只是将注意力关注在画上。
  这是一幅齐白石作品中极为少见的没有搭配动物的纯粹的《棕榈图》,立轴设色纸本,纵轴长约190厘米,横约50厘米,算得上是一篇大尺幅了。
  这幅画,老人用墨极重,但运笔却相对比较简单,一根棕色的仿佛大麻花似的树干纵贯作品,枝叶却以泼墨的形式随意勾画,显得颇为随性。
  整幅画作简洁明了,寥寥数笔却情景宛然。而这正是白石老人的特点,往往只撷取一个片断,粗看似觉单调,但细细品赏之后,却能使人联想到很多画面之外的意境,顿觉心旷神怡。
  “这幅画多少钱?”
  在确定这幅确实是真迹后,李逸抬头问道。
  张栩迟疑了一下,看到刘老板脸色大变,不由苦笑一声,说道:“这样吧,两位都是朋友,我也就不废话了。刘老板就是冲着这幅画来的,李先生呢,很显然也喜欢,那我就干脆点说个价格,二位要是都能接受我们就再慢慢谈,如果有一位觉得高了,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二位以为如何?”
  李逸点点头,那名刘老板则皱眉想了一下,也满脸苦涩的点了点头。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